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節日作文 > 新年作文

新年的餃子作文(通用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年的餃子作文(通用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年的餃子作文(通用8篇)

新年的餃子作文1

每年過年的時候,我們全家最盼望的一件事情就是吃餃子,因爲媽媽包的餃子味道特別鮮美。但去年吃餃子的經歷卻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去年過年,媽媽包的餃子有兩種味道:一種是芹菜餡的,一種是肉餡的。媽媽包完之後就開始煮了,她把餃子一個一個放進鍋裏,大概煮了十五分鐘餃子熟了,媽媽把鍋端到桌子上,味道香噴噴的,我和爸爸都忍不住留下了口水。

我們一家人開始吃了,我先夾了一個芹菜味的,特別好吃,接着媽媽給我夾了一個肉餡的,我說:“媽媽,我不喜歡是這個味道!”媽媽非讓我吃,還笑着說:“孩子,這個肉餡的餃子是甜的餓,不信你嚐嚐!”我咬了一口,一塊硬硬的東西碰到了我的牙齒,我吐出來仔細一看是一塊水果糖,於是,我又放回口中,酸甜可口,果然好吃!這時候,媽媽笑眯眯地說:“如果吃到了帶糖的餃子,這一年都會幸福甜蜜的!”接着,我們全家人歡呼起來,他們一起爲我祝福。我這才知道剛纔媽媽的良苦用心,眼裏閃動起感動的淚花!

我喜歡吃餃子,更喜歡吃媽媽親手包的甜餃子,因爲吃餃子的時候,我能感到媽媽那份濃濃的愛!

新年的餃子作文2

盼星星,盼月亮,盼了三百六十五天,終於把春節盼來了。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地過着節。在初一這天,我最期待的就是吃餃子了。

其實我並不喜歡吃餃子,只是聽媽媽說春節吃餃子很特別。餃子有很多種餡,如果吃到葷餡,就象徵着這一年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如果吃到素餡,就象徵着這一年日子過得平平靜靜。如果吃到蜜棗餡,就象徵着這一年日子過得甜甜蜜蜜。最特別的就是吃到包有硬幣的餃子了,象徵着這一年你財源滾滾。聽了媽媽的這番話,我這個“挑食鬼”也迫不及待地想吃餃子了。餃子終於做好了,我立刻拿起筷子夾起一個餃子就往嘴裏填,“啊”!不好,餃子太熱了,燙得我臉通紅,爸爸媽媽見我狼狽的樣子,哈哈大笑起來。我再也不敢一口吞一個了,只好細嚼慢嚥。沒想到我吃的第一個就是葷餡的,我這一年的日子一定過得紅紅火火。第二個是蜜棗餡,看來甜甜蜜蜜的日子非我莫屬了。一會兒葷餡,一會兒素餡,我怎麼也吃不到包有硬幣的餃子,我見爸爸媽媽都吃到了,就開始急了,又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可是吃了一碗也沒碰到一個,爲了硬幣我又盛了一碗。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我吃的第一個就有硬幣,立刻高興地說:“我吃到包有硬幣的餃子嘍!我發財啦!”爸爸媽媽也紛紛對我說:“恭喜發財!恭喜發財啊!”

這頓飯不禁讓我填飽了肚子,還讓我吃到了這麼多福氣。今年春節收穫不小啊!

新年的餃子作文3

除夕之夜,全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

我們看着春節聯歡晚會,不時發出陣陣的笑聲。我把一顆黑豆包進了餃子裏,是用黑豆代替硬幣,如果誰吃了這顆包有黑豆的餃子,誰就會在二零一二年順風順水發大財呢!我包完這個黑豆餃子,仔仔細細地看了看,心想待會兒一定要吃到這個發財餃子。

餃子包完了,開始下鍋,十幾分鍾後,熱騰騰的餃子被端上飯桌。大人們隨便夾着吃,而我可不是,我要找出那個黑豆餃子。我包的餃子可好找了,很難看,歪歪扭扭的。我只包了六個,很快我就找到了這六個醜餃子。我慢慢地品味着自己的勞動果實,第一個吃下去,沒有黑豆;第二個吃下去,也沒有黑豆;第三個咬一口,還是沒有黑豆;第四個,咦,有什麼硬硬的硌了牙?我一陣狂喜,把餃子裏的黑豆咬了出來,給大家展示,所有的人都說我今年一定有福氣,也許還可以發大財呢!

這一晚我都在興奮,我把壓歲錢壓在了枕頭下,那個妖怪“歲”一定不敢來,我甜甜地進入了夢鄉!我突然覺得以往並不怎麼好吃的餃子,變得好吃了,我好想再吃一次餃子。

初五我們到了姥姥家,也是吃餃子。餃子已經包好了,姥姥說有一個是用紅棗包的,誰吃到了,就是有福氣的人。我和弟弟、妹妹還有哥哥開始瘋搶餃子。平時並不引人注意的餃子,今天格外的受歡迎,暢銷極了。我吃了一個又一個,哎呀,打破記錄——12個,我有點兒撐了,不過,沒吃到福氣餃子,怎麼能住口呢?繼續戰鬥,吃到第十五個的時候,我終於又做了一次有福之人,福氣餃子又被我吃到了。我高興地尖叫着,卻聽到哥哥也喊着:“我吃到了,我吃到了!”果然哥哥也吃到了紅棗餃子。怎麼回事,難道還有“真假”發財餃子嗎?“其實,我包了兩個。”姥姥笑着說。

真高興!我竟然連吃了兩次發財餃子!我想,我們家一定會發大財了!二零一二的金龍一定會來的!好福氣也一定會來的!

新年的餃子作文4

餃子,是過年時必不可少的美味。

這不,離除夕還有好幾天,勤勞的媽媽便忙開了:先是出門“徵集”包餃子的必備原料,再是切餡、和麪。望着媽媽忙碌的身影,我突然感覺着一切是多麼的祥和。媽媽熟練的包着餃子,我在一旁按捺不住,也洗洗手,摩拳擦掌,有樣學樣的包起來,一勺餃餡放在皮中間,把餃皮對摺。咦!同樣大的餃皮,同樣多的餡兒,在媽媽手裏成了可愛的小胖子,在我手裏卻是個乾癟的小瘦子,我暗自納悶:怎麼回事,媽媽也就放一勺餡兒啊?仔細觀察,哦,原來媽媽包餃子時,總是把餃子邊折幾下,這應該就是原因了吧?果然,我再試一次,雖然還沒有媽媽包的好,但也有些相似了,信心大增,於是我包了一個又一個,越包越好看,耶!我會包餃子了。

晚上,在路邊散步,大客車一輛輛飛馳而過,我雖然不明白爲什麼那些人爲了過個年,都從四面八方來湊春運的熱鬧。但還是祝願他們一路平安,快快到家,吃到家人包的美味餃子。

“啪啪啪……”鞭炮聲將除夕夜拉開序幕,大家圍成一桌,年夜大餐就這樣開始了。飯桌上觥籌交錯,其樂融融。我望着爺爺奶奶臉上慈祥的笑容,突然發現,爺爺奶奶原來那滿口整齊的牙齒,居然都少了幾顆,我的心一震:他們老了。是啊,爸爸媽媽忙着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他們,我也忙着上學,幾個月都沒有回來看望他們了。“喔”好香的味道,一股濃濃的餃香味兒把我的思緒拉回現實,我趕緊站起來,盛上滿滿兩碗餃子,恭恭敬敬的送到爺爺奶奶面前,大家都誇我長大了,有孝心。可是我卻想:這兩碗餃子根本表達不了我此時的`心情。

新年的餃子作文5

過年啦!過年啦!我們一家終於團圓了。媽媽說:“今天我們吃餃子吧!”“好啊!”我、姐姐和爸爸異口同聲地說道。

我們一家人分工。爸爸放肉餡,媽媽和姐姐包餃子,我則放餃子皮。我的笑臉蛋被餃子皮上的粉弄得像花貓,惹得大家笑得臉都紅了,我也隨着他們笑,還把姐姐的臉也塗上粉。

不一會我們就包好了餃子,於是我們把餃子放在鍋裏煮,等待着它燒熟。不一會,餃子餡的香味就傳了出來,我就迫不及待德想開啟鍋。但媽媽說還沒煮熟,我只好不做聲,繼續等待。又過了五分鐘左右,餃子終於開爐了。媽媽把先讓我嘗一下,誘人的香味早已迷惑了我,一口氣我就吃下了那個餃子,結果把我的舌頭燙得都失去了味覺,姐姐就在旁邊看我笑話,捂着嘴偷偷笑着。於是媽媽把餃子分在四個碗上,讓我們慢慢地吃。

一家人吃着自己做的餃子,別提多幸福了。

新年的餃子作文6

我是北方人,在春節的時候,我們肯定是要吃餃子的,因爲餃子是春節時候必不可少的事物,餃子的意思是“更歲交子”,吃了餃子就可以長一歲了,就可以在新的一年裏一帆風順了。

春節時候的餃子有許多種,可以吃素餡的,還可以吃肉餡的,素餡的話有韭菜雞蛋的、三鮮的等,如果吃肉餡的就更多了,有豬肉白菜、豬肉大蔥、羊肉餡的、牛肉餡的等,每年初一的早晨,家家戶戶都會煮餃子,而且還用餃子拜祭祖先。

我最喜歡吃餃子了,尤其是春節的餃子,因爲春節的餃子最好吃了,媽媽通常還會在一個餃子裏面放上一毛錢的硬幣,看誰能吃到,吃到的那個人就意味着在新的一年裏能夠得到祝福,還可以發財,這就是春節時候的餃子。

新年的餃子作文7

新年嘛,一定要吃上餃子。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們一早來到爺爺家。到家時,餃子已經做好了,看着那元寶似的餃子,忍不住吃了一個。“真好吃”當我拿起筷子,準備又吃時,媽媽一把叫住我,問:“你知道吃餃子的傳說嗎?”

見我一愣,媽媽接着說了下去:“餃子源於我國有2600多年曆史。據說,餃子源自”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東漢時期的張仲景,在長沙太守期間,見白河兩岸鄉親肌寒交迫,骨瘦如柴,不少人耳朵僵凍潰爛,心不能忍,辭官爲民行醫。冬天剛到,他讓弟子在南陽東關搭棚支鍋,把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一鍋同煮,熟後撈出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再煮製成”祛寒嬌耳湯“,每人每隻嬌耳一碗湯服後周身血液上涌,兩耳發熱,寒氣頓消。凍耳很快治好。1700多年來世代承傳,人們每年冬至包食嬌耳以紀念張仲景恩師。”

這時爸爸走過來說:“我還知道另一個傳說:女媧捏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爲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裏咬着,這樣纔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爲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我想:是啊,一個餃子竟然吃出這麼多文化,中國文化這麼博大精深,我更應該要努力學習纔是啊!於是便打趣地說:“看來我要好好學習纔是,不然我這後浪不就推不動前浪了?”爸爸聽我這話,一笑:“那我們也要努力啦,我可不想死在沙灘上!”“哈哈哈!”爽朗的笑聲不斷。

新年的餃子作文8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爲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爲“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宋代稱餃子爲“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爲“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爲“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爲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爲“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

餃子成爲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裏,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麪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目佳餚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爲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