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高三清明節作文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三清明節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三清明節作文5篇

高三清明節作文5篇1

清晨特別令人感到落寞。東昇的太陽,透過窗戶顯得特別的迷人。然而,它的魅力卻不吸引我去欣賞。此時此刻,我的思緒遠了……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假期在本週三結束了,只記得,清明節的那一天我們一家人很早便開着汽車像飛鵝墓園駛去。坐車坐了大概一小時吧,那裏的車位幾乎爆滿。我們捧着祭品,有白花、蠟燭、紙錢……慢慢地走進了墓園,首先映入眼席的是數不清的墓碑,在那我被許多的人們感動了。

晚上,天上的星星也只有稀疏的幾顆。在這孤寂的夜晚,我彷彿看到了那些長眠在烈士墓裏的烈士;看到了他們爲了中華民族的崛起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景;看到了他們一個個爲了祖國的美好前途而壯烈犧牲的背影……此時此刻,我的心中是多麼的澎湃,回憶起自己從小學至今所學過有關英雄的課文,有李大釗、葉挺……不止這些偉大的人物,還有許許多多不知名的革命先烈。昔日不懂事的我,也許不會去思考什麼是烈士,烈士爲我們做出了多大的犧牲。是誰拯救了中華民族?是誰留給了我們一筆又一筆精神的財富?又是誰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革命烈士,是他們!沒有他們也就沒有今天祖國的繁榮昌盛,在祖國危難之際,他們挺身而出,以自己的鮮血保衛了祖國。他們的英雄事蹟永遠都記在了史冊中,他們的精神,深深地激勵了後代子孫,他們偉大的背影,留在了人們的心裏。臧克家的《有的人》裏面的一句話說的好“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後半句用來形容這些革命烈士是十分準確的。把今日的生活與昔日的生活對比,我才發現自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倘若,沒有他們,哪裏有今天的祖國,哪裏有今日美好的'生活?想到這,我是多麼的慚愧。

又過了一個清明節,我真正地瞭解到自己已經長大了,對於昔日的無知我會感到無地自容。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到烈士陵園去,去緬懷這些革命烈士,去記錄他們的光輝事蹟……

高三清明節作文5篇2

從沒有想過,那四月清明漫天飄灑的雨滴,竟是如此冰凍徹骨,恰如眼眶中滑落的淚水,一滴一滴落入心海,傷惋的漣漪一層層漾起。

我手中拿着外婆早已爲我點好的香柱,走上前去,跪下身軀,那墓碑上篆刻的楷字已被風雨侵蝕,粗劣的痕印條條片片。黑白照片中的外公,笑容依舊,兩顆晶瑩的眸子深情地望着我,飽含了千言萬語,最終,卻只有無聲的微笑。他的雙眸宛若珍珠,緩緩地,跌入塵埃裏,再無光彩。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線。

外公去世得早,關於外公的記憶,在我的腦海裏只有淺淺的一道痕跡。然而這道痕跡卻深深地承載着我最美好的童年,最溫暖的畫面。

那是我五歲時的秋季,天氣很是糟糕,平日裏活蹦亂跳的我着涼了,急性腸胃炎讓我不得不住院。我永遠忘不了那個雨後的下午,一向身體不好的外公拄着柺杖來醫院看我,我忘不了他當時焦慮、擔憂的眼神,忘不了他那粗糙的大手一遍遍撫摸我的臉頰時的情景。睡到朦朧時,不知是否我的幻覺,我竟看見一向堅強的外公在悄悄抹眼淚,聽見他嘴裏低喃着:“這病最是難受,啥都不能吃,我一把年紀了,讓我來受這苦吧,幹嘛要讓孩子難受……”媽媽趕緊止住了外公的話。後來怎樣也就不記得了,只知道醒來後,我看見外公靠在我的牀邊睡着了,那是已是深夜,但外公卻一直守着我。

浮光掠影,外公的一生只爲了家人,從沒想過自己,不管生活有多苦,有多累,他都從不抱怨半句。現在我每每想起當時他心疼的眼神,終於讀懂了心疼裏的那份濃濃的親情……

外公,請原諒,在您與病魔抗爭的兩三年裏,孫女沒有好好照顧你,愛你,回報您,原諒孫女當時的年幼無知和懵懂,原諒孫女的不孝。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一直,我都覺得心有愧疚。

燒東西進寶時,那些煙嗆得我不斷咳嗽,又紅了眼睛,眼淚似乎快要落下。可我,卻不知道,這是被煙嗆的淚水,還是對外公愧疚的淚水……

雨還在靜靜地下着,我掏出懷裏的手絹,一點一點地將外公的遺容擦淨,把所有的思念、感恩、愧疚都化爲對外公的墓碑的深深一鞠躬……

高三清明節作文5篇3

清明節是傷感的,清明節的雨是天空的淚水,是悲傷的淚水。

——題記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所寫,每當想起這首詩我總會思緒萬千。

清明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看,農民們正忙於農事,爲來年播下豐收的種子,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關於清明還有個故事呢!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後來,重耳回國做了君主。

介子推不要當官只想侍奉老母,揹着母親躲進了深山,有人出了個主意,三面點火,只留一面,讓介子推自己出來。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還是沒有出來,晉文公悲痛欲絕,。

爲了紀念介子推,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在清明節這天,人們總會帶着淡淡的憂傷祭拜祖先,緬懷已故的親人;想到如果沒有先輩的辛勤創造,沒有烈士的鮮血,哪裏會有我們美好的今天。所以,在這一天,我特意爲先輩們送上鮮花,爲活着的人們祈禱並獻上自己的祝福。

今年清明節的時候,我的心情格外沉重,在去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死去的同胞的親人,在今年的清明節,也該會祭拜自己已故的親人吧!願在大地震中無家可歸的同胞早日住上新房。我也爲在大地震中死去的同胞默哀!願他們的親人能從地震的陰影中走出來。

風兒還在吹,雨兒還在飄,葉兒還在落,曲兒還在唱……一切的一切都沉浸在寂靜和悲傷之中。

高三清明節作文5篇4

又是一年清明節時,一大早,爸爸開着車,載着我和媽媽向公墓駛去,在那裏,安息着我的爺爺,我要去看他,把我深深的思念與愛傳遞給他……

窗外春光明媚,花紅柳綠,那朝陽下那葉尖上閃爍的露珠正代表着我灑落的眼淚啊。車內無人說話,空氣就像一潭靜止的水,沒有人朝水中投一粒石子,沒有一隻燕子掠過,也沒有風吹過後的圈圈漣漪……

車停了,公墓到了。一排排林立的墓碑彷彿陰陽相隔的界線。我推開車門,捧着鮮花,低着頭,含着淚,跟着爸爸媽媽向爺爺的安息地走去。

看到了,看到了!爺爺墓碑上的照片格外清晰。方正的臉龐上嵌着一雙慈祥的眼睛,上揚的嘴角掛着和藹的微笑,他正看着我,似乎只要我叫一聲爺爺,他就會像往常那樣抱抱我,爲我理一理垂到眼前的亂髮……“爺爺,我來看您了!”我動情地喊着,忍不住的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我跪下,恭敬地獻上鮮花,伸出雙手撫摸着爺爺神采奕奕的彩色照片,似乎感覺到了爺爺把我摟在溫暖的懷抱裏……

往昔的一幕幕如電影一般在我腦海中回放——爺爺啊,我小的時候,您經常把我頂在頭上、扛在肩上、馱在背上,逗得我“咯咯”笑;我生病了,身爲醫生的您爲我輸水,替我我把苦藥碾成碎末調進糖;當我遇到困難,是您給了我信心和勇氣……爺爺啊,是您的愛伴我成長!

可是,可是幸福爲什麼要在五年前突然定格!我怎麼也不敢相信上午還在爲別人醫治的您下午會與咱們永別,但這卻是無法更改的事實。從此,您拋下了您最疼愛的孫女,去了另一個世界。想到這兒,我的淚水又像斷了線的珍珠不斷滾滾落下來……

媽媽在爺爺墓碑前放好水果,爸爸敬上一杯酒,我燃起了香,可這幾支香、幾隻水果、一束花,怎能表達咱們對您的深深思念呢?爺爺啊,其實我知道,另一個世界的您不孤單,因爲咱們的思念會穿越生死送到您的身邊,而什麼也無法隔斷您對我的愛,您的愛依舊伴着我今後的每一天!

此刻,明媚的陽光已經照幹了晶瑩的露珠。我的淚水化作了永遠的思念,更牽起了我和爺爺之間割不斷的愛……

高三清明節作文5篇5

清明,煙雨。

呷一口碧螺春茶,飲不盡我對祖母的悠悠思念。

“碧螺飛翠太湖美,新雨吟香雲水閒”。祖母家住太湖邊。每逢清明穀雨之前,她會斜背一個自制棉布袋,趁着白露剛晞,趕往碧綠葳蕤的茶園,採摘新茶。

“手提着籃兒將茶採,片片採來片片香……”祖母雖是個村婦,不懂音律,卻不想能將採茶的民謠唱得如此宛轉,像一隻黃鶯在枝頭歌吟;她身着藏青衣服,頭扎一塊藍印花布,看上去是那麼的淳樸自然;而我,像一隻蜜蜂尾隨着她。看她蘭花指輕翹,傾着上身,像一羽輕盈的蝴蝶在翠綠的茶園裏翩躚起舞。

春雨過後的茶葉瘋長。狹長的葉片根部掖着一小枚翡翠般碧綠的幼芽,那就是新茶了;祖母的眼特別尖,只要長度略滿一個小指甲就微微低頭,輕輕一掐,拳頭一握,待掌心裏茶葉鼓鼓囊囊,便可放進那隻粉紅色的布袋裏了。聽她說,這隻布袋還是用我兒時的小衣縫製而成的呢。我卻不以爲然,笑她的傻。不就是一隻茶袋麼,買個不就成了。

祖母,站在茶圃裏繼續採摘着新茶,一刻也不願停歇,說是:“採茶,要趁早。好賣個高價,供娃唸書。”我不懂,鬧着祖母要陪我玩。扯她的衣角,抓她的頭巾,在空中甩着玩。

有一次,祖母突然停下來,招手示意我過去;只見,她小心翼翼地從葉子間掐一粒芽尖,放進自己的嘴裏,抿一抿,嚼一嚼,眉頭漸漸皺成一個“川”字,又漸漸舒展開來,綻放成一朵菊花。我覺得好奇,也伸手摘一枚,吐出舌頭,輕輕放在舌中央,一卷,嘴裏頓覺苦澀,鼻子陡然一酸,罵祖母壞。

祖母,彎下身子,用衣角輕輕擦拭我的淚水;鄭重其事地對我說:“娃啊,生活就像這枚新芽,在沒炒熟前,是有點苦味的。你再仔細地回味下,這苦中是不是還帶點甘甜呢?”我默默點了點頭,似懂非懂。

沒想到,這一句箴言竟成了祖母最後留給我的珍貴遺言。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又是一年清明至。祖母,我和爸媽說好了,等這個週末就回來看您。我還想沏一壺今年剛出鍋的碧螺春,灑在您荒涼而寂寞的青冢。

因爲,只有我知道,您最愛喝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