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有關臘八作文錦集4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臘八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臘八作文錦集4篇

臘八作文 篇1

今天就是臘八節了,我們應該要買六種豆子煮臘八粥。

可是我們家實際上喝的不是臘八粥,而是小米稀飯粥。早晨,聽見爸爸問媽媽:“今天是臘八節,該怎麼過這個節日呢?”媽媽說:“就是喝一點臘八粥,吃點菜就行了。”我坐在椅子上,開始做作業,爸爸去學校上班,媽媽在廚房做飯,又一次聽見媽媽說:“爲了有一點節日氣氛,還是在中午做臘八粥吧。”

我把語文作業做完後,早飯也做好了,走向餐桌,狼吞虎嚥地吃着媽媽做的美味佳餚。我不禁讚歎道:“真是太美味了!”

快到中午時,我問媽媽:“我們怎麼不去買豆子呢?”媽媽說:“家裏已經有豆子了,不需要再買了。”說完,我心裏有點小期待。走向廚房,要一探究竟,只見媽媽把小米倒進鐵盆裏,用水過一遍,然後給鍋底倒上水,以防着火,再往小米里加水。

我仔細地看着每一步,覺得不對勁,這不是小米稀飯粥配料和步驟嗎?走到餐桌一看,竟然真是小米稀飯粥,不是臘八粥。

我就問媽媽:“媽媽,今天不是應該做臘八粥嗎?”媽媽沒有回答,她的臉已經紅了,我覺得她心裏肯定不知如何是好。

唉!今天這個臘八節過得真沒意思,既然是臘八節,應該就要喝臘八粥,但卻喝了小米稀飯粥。

臘八作文 篇2

天,驟地冷了下來,片片雪花輕舞紛揚,又一年臘八。曾經傲骨的菊花這時終也抵不過嚴寒一片片花瓣落下,悄然無聲。

臘八,離了臘八粥便少了情味。歲月的花瓣隨風飄舞,記憶又回到了從前。

童年的時光是彩色的,單純,美好。每年臘八,奶奶總會早早備好食材,熬幾個小時,臘八粥的香,便會溢滿整間小屋。

如今再憶,那時的生活,簡約明淨,奶奶也還不那樣老,做起活來亦能幹練生風。

廚房細碎的聲音讓我從回憶中醒來,悄悄溜進廚房,剛一進去便聞見了各種食材淡淡的清香。奶奶正往鍋裏放食材,“奶奶,煮臘八粥嗎?”好奇着詢問。“是啊,記得原來你最喜歡吃了。”奶奶一邊笑着,一邊將黑米倒進鍋。接而又將另一盤中的綠豆,薏米倒了進去。“哎呀,何必如此麻煩?乾脆一起倒進去算了。”我耐不住性子,便嚷嚷着。“那可不能亂放。桂圓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這蓮子呢,多子多孫……”奶奶說着,倒入桂圓、蓮子。幾粒紅棗滾落,“啪嗒”跌入鍋內。“哎呦,菩薩保佑,菩薩保佑……”一番虔誠的祈禱,才繼續去做手上的活計。“人老啦,不中用了……”奶奶嘆息着。我不忍,想去幫忙。卻被勸了回來,“算了算了,還是我來吧,老祖宗定下的順序,不能亂了。”燈光輕灑,奶奶頭上的銀髮根根白亮。歲月無情,她老了,她的歲月之花,怕已落了大半,卻是那樣悄然無聲。

奶奶守在爐旁,微閉着眼,歲月的年輪,滿頭的銀髮。臉上,卻仍是慈祥的笑容,歲月靜好,流年宛轉。曾經傲如秋菊的她,幹起農活來能抵一男子,卻終究輸給了歲月,只靜守在鍋爐邊,守着一家人的幸福與希望,任憑花瓣凋落,寂靜無聲。

如美花眷,似水流年,終抵不過無情歲月,花有時謝,草有時枯,萬物皆難逃。唯願在花瓣凋落的一刻,坦然接受,任歲月無情,皆作悄無聲息,一切平常。

閒花落地聽無聲,願秋菊依舊傲然,奶奶,仍靜守爐旁,而我,在旁相伴。

臘八作文 篇3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衆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鉢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爲“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着《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慄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着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這臘八粥是用糯米、紅糖和十八種乾果摻在一起煮成的。乾果裏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乾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

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乾果象徵着十八羅漢,後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爲藉此機會,清理廚櫃,把這些剩餘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最後,她嘆一口氣說:“我的母親是臘八這一天逝世的,那時我只有十四歲。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後,趕忙到廚房去給父親和哥哥做早飯,還看見竈上擺着一小鍋她昨天煮好的臘八粥,現在我每年還煮這臘八粥,不是爲了供佛,而是爲了紀念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農曆臘八!那時我已有了自己的家,爲了紀念我的母親,我也每年在這一天煮臘八粥。雖然我湊不上十八種乾果,但是孩子們也還是愛吃的。抗戰後南北遷徙,有時還在國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們幾乎連個“家”都沒有,也就把“臘八”這個日子淡忘了。

臘八作文 篇4

草草地吃過早飯,匆匆地上市場買菜。有人告訴我說,今天是臘八節。我一個人都過糊塗了,聽後,纔有了點離年傍近的感覺。 回到家裏,樓室空空。一股懷舊的情思便縈繞心頭。

記得小的時侯,一進臘月,便期盼新年的到來。我們幾個孩子幾乎一有時間就翻看日曆,將春節那天的紅頁摺疊,一遍遍倒記時數。一天,兩天,三天……恨不得春節即刻來臨。我們的母親見我們渴盼的樣子,便笑着說起了童謠: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小年過大年。聽着母親那慈愛的吟誦,便感覺春節真的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 臘月初七晚上,家裏開始熱鬧起來。爸爸將黃米、糯米、紅棗、和紅豆用溫水泡上,接着就用砂鍋在火爐上煮板栗。

爸爸說,做臘八粥得要用五種材料,預示着來年五穀豐登。我們哥幾個圍在爸爸身邊,象幾隻沒扎翅的小鳥,等鳥媽媽餵食。栗子煮好,爸爸用乾裂的手剝開褐色的硬殼,將又甜又面的果肉,一顆顆輪流送進我們的嘴裏,可他一顆也捨不得嘗。這時,母親盤腿坐在炕頭,在明亮的罩子燈下,爲她的這幾個兒女趕製新年的衣裳。橘紅色的罩子燈光柱直映用白紙糊的頂棚,頂棚便出現一輪圓圓的小月亮。小月亮下面就是我們幸福快樂的一家。臘八節的早晨雞還不叫,爸爸就起牀了,他頂着星星抱進柴草。輕輕的開門、關門聲,他咕噠,咕噠的拉風匣聲,現在好象還響在我的耳畔。我們也都醒來,捲縮在溫暖的被窩裏聽着風匣發出的有節拍的響聲,象在聆聽馬頭琴上優美昂揚的《步步高》曲。粥做好了,爸爸呼喚着我們起牀,笑着說:“快吃!快吃!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穀子先黃尖。咱們家早吃。”於是我的眼前又浮現了一片金黃。 臘八節年年有,而我們的爸爸、母親卻早已做古。我們兄弟姐妹也工作在天南地北。儘管交通方便,都聚在一起也是一種奢望。那美好的時光再也不會回來了!

想着想着,兩行熱淚便從眼角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