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家鄉的端午節550字

家鄉的端午節550字1

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五月五,劃龍船,過端午。

家鄉的端午節550字

這一天又到了端午節,充滿糉香飄逸。傳說在端午節這天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節飛端午誰自言,萬古傳聞爲屈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端午節是中華傳統節日,凝聚這老祖先的智慧的結晶。故鄉在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小孩子的手臂上要寄上午五彩線,帶上漂亮的香包,額頭上畫雄黃酒畫一個王字可以祛五毒。

今年夏天我去奶奶家過端午節,看見奶奶正在包糉子。包糉子是很講究的,需要碧綠碧綠的新鮮的竹葉,散發着淡淡的竹香,聞起來很好聞;“相思豆紅豆、甜甜的紅棗、浸泡在水裏的潔白的糯米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我看着奶奶,輕車熟路的包着糉子。這時奶奶挽起袖子,把一張張糉葉捲成圓錐形,錐底鋪滿糯米,並且放一些甜甜的紅棗紅豆等等,並在上面再鋪一些糯米。然後熟練地用白線把它包裹成一個一“枕頭娃娃似的。我迫不及待地從奶奶手中拿起工具,嘗試着包糉子,由起初的包的不熟練到後來的完美。當糉子在蒸籠上蒸熟的時候,我拿起來吃的那一瞬間滿口的香甜和對屈原的敬意油然而生。

在故鄉我們,吃完糉子還要去看賽龍舟。來到湖畔,看到湖中都是龍舟,隊員們個個都在摩拳擦掌,似乎有些迫不及待。直線裁判一聲令下,這些龍舟都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快的衝出去。隊員們穿着紅白相間的衣服個個士氣昂然。他們頭上還帶着白手巾,上面寫着奮鬥,奮鬥,再奮鬥。在湖邊的人們的加油聲和緊密的鼓點聲中,隊員們個個你追我敢的,都要衝向終點獲得勝利。

故鄉的端午真精彩啊!我還想再過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550字2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我的家鄉唐山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着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我最喜歡端午節。我以後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爲祖國做貢獻的人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糉子、吃糉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糉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

不過好像因爲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糉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爲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糉子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衆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爲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

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裏裝着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裏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家鄉的端午節550字3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聽大人說,端午節是紀念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千百年來,他的詩作和精神成爲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包糉子、賽龍舟、登高等各種方法和風俗來紀念他。

我和父母離開家鄉已經好幾年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端午節的到來,總是讓我不禁回想起家鄉端午的情景。每年大年一過,我期待的就是端午節了。端午快到的前幾天,奶奶早就縫好的香囊戴在我的脖子上,把五顏六色的白梭系在我的手腕上。由於奶奶做工精美,非常好看,我總是把它當成項鍊和手鐲到處炫耀,與大人們比美。爺爺也早就開始忙碌地包起了糉子。家鄉的糉子用蘆葦葉子做皮,糯米、大黃米、紅棗、葡萄乾等做陷,包成三角形狀,然後用水煮。煮糉子時飄出的米香,遠遠的就使我垂涎三尺了,於是便迫不及待地圍着蒸籠轉,纏着爺爺要吃。一口在糉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但我最想吃的還是裏面的棗兒,於是趕緊再咬一口便吃着了,米香中融入了棗兒的'甘甜,太好吃了。可我的臉上、鼻子上早已沾滿了米粒,引得家人哈哈大笑。我的家鄉是山區,看不到賽龍舟,最爲熱鬧的要數登山了,據說這天上山可以保健康、保平安呢!一大早,人們便扶老攜幼、三五成羣的往山上涌動,我和爸爸、媽媽夾雜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感受着喜悅的氣氛,欣賞着沿路的美景,再吃上一竄糖葫蘆,不知不覺就到了山頂。看着頭頂湛藍的天空、漫山遍野的綠色,還有像長蛇一樣在彎彎曲曲山路上游動着的人羣,真令人陶醉啊!

家鄉的山美、水美,人更美,特別是人們積極、樂觀、嚮往美好生活的態度,一直是我努力學習、勇往直前的信心的動力。

我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端午節550字4

今天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人們要包糉子吃,有些地方還要舉行龍舟比賽,據說,這一風俗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一大早剛起牀,我便見媽媽拿着幾枝帶有香氣的草掛在了門口。我好奇地問媽媽:“這草叫什麼名字呀?爲什麼要掛在家門口呢?”媽媽向我解釋:“這種草叫艾嵩,是端午節每戶人家門口都要掛的。你可別小瞧它,它能驅除人身上的疾病。”我這纔想起來,今天是端午節呀!再一看手脖,媽媽早幫我係好五彩線了。接着,我、爸爸、媽媽也分別用泡過艾嵩的清水洗了手和臉。家裏到自瀰漫着一股淡淡的艾嵩香。

我們一家三口圍坐在餐桌旁,爸爸提議,我們來滾雞蛋。我挑了一個又大又圓的雞蛋,於是取名爲“大肚皮”,媽媽挑的雞蛋個頭也不比我的小,爲了增加它的鬥士精神,“勝鬥士”這個名字也就產生了。老爸的雞蛋看起來挺靈巧,就叫它“小機靈吧!”

決鬥開始了,擂臺上放着兩枚雞蛋,不用問就知道紅方是我的“大肚皮”,藍方是爸爸的“小機靈”。媽媽一聲令下,我們便開始比賽。“一、二”我一用勁,“大肚皮”滾向“小機靈”。老爸也用手一搓,兩枚雞蛋分別衝向對方。可誰也沒料到,小機靈缺乏實戰經驗,晃噹一聲掉下“懸崖”,不攻自破了。“耶!我贏了!我跳了起來”。媽媽這時已經躍躍欲試了。我又開始挑戰媽媽。別看“勝鬥士”這個名字聽起來厲害,還不是一下就被我的猛將“大肚皮”輕鬆打敗了!

不論是輸了的時“小機靈”、“勝鬥士”,還是贏了的“大肚皮”,都帶着我們對生活的美好祝願吃進了肚。

我們吃糉子,玩遊戲,但可千萬不要忘了端午節的由來啊!

家鄉的端午節550字5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設定的節日 。每年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糉子有各種各樣的:有四角的、有三角的、有長方的……味道有鹹糉子甜糉子兩種。甜糉子有蓮容、豆沙、棗泥等口味;鹹糉的呢,有鹹肉、蛋黃、綠豆等口味。還有兩種特別的糉子:財糉和喜糉,誰吃了財糉象徵着他今年會發大財,喜糉吃了象徵着喜事連連。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就聞到淡淡的竹葉香,四溢的清香瀰漫着整個鄉村……

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紅紅的糉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升騰着熱氣,散發着一種特有的糉香。糯米在太陽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的濃郁糯米香,真是棒極了!我的眼睛緊盯着那兩種特別的糉子,沒等媽媽分好糉子,眼尖的我一眼就看中了財糉子,剛想解開,腦子裏閃過爸爸爲我們一家的幸福生活所付出的辛勞,於是悄悄地把它放到了爸爸的碗裏。喜糉呢,自然也讓我弄到媽媽的碗裏,可精明的媽媽瞧出了我的鬼點子,又把它弄到奶奶的碗裏。奶奶一邊吃着糉子,一邊無限憾慨地說:“這就是我三十年前夢想的生活啊!可惜你們的爺爺享受不了。”我接過奶奶的話茬說:“奶奶,今後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好。你要健康長壽,幸福安享晚年。”“哈哈哈”,屋子裏充滿了愉快的笑聲。

家鄉的端午節,給了我許多喜悅和歡樂!端午糉子飄香,家鄉親情盡現,端午節流露出的地地道道的故鄉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在這一天,家家戶戶總要給親戚朋友送上一大包糉子。因此,在端午節那天,我家總有好多外婆,姨媽家帶來的糉子 ,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享受着親人的關愛,我的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

家鄉的端午節550字6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家鄉的端午節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有包糉子、賽龍舟、洗龍舟水、吃雞蛋……但在我的記憶裏,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最有趣的是——端午的洗龍舟水。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媽媽就帶着表妹。弟弟。還有我一起去洗龍舟水。我們帶上一些乾淨的衣服去換。拿幾條糉子。幾個熟雞蛋。我們來到洗龍舟水的地方,立刻下到水裏不停地嬉戲。打水仗,我用水潑一下你,你用水潑一下我,大家互相潑水。互相玩樂,彼此之間毫不介意地弄溼了身上的衣服,我在一邊非常自傲地說:“你們快來看我學運動員跳水嘢,我學得還差不多吧。”媽媽在一邊說:“小心一點”。說時遲,那時快,剎那間,我立刻往水裏跳,誰知卻被灌了幾口水,引得表妹跟弟弟哈哈大笑,而我哭笑不得,隨後,媽媽就說:“別玩了,快天黑了,快上來吃個雞蛋吧,吃了個雞蛋就歲歲平安了。”

家鄉的風俗真的有很多的花樣,包糉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每到端午節的那一天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糉子映入眼簾,有鹹的。甜的。辣的……家鄉的糉子別具風味,任何地方的糉子都不如家鄉糉子呀,我到中山吃過糉子,覺得它根本就不是什麼糉子嘛,哪裏有家鄉糉子的好吃啊,“凡是故鄉明”家鄉的糉子令我回味無窮,久久忘懷。

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550字7

我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也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但我更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前幾天,媽媽帶我去超市買包糉子的材料,如綠豆、五花肉、糉葉、糯米。買完東西后我們又去了小姑姑家,邀請小姑姑們來我家過端午節。

回到家,媽媽和我們就開始忙碌起來。媽媽先洗鍋燒水,把糉葉放到鍋裏煮軟,接着把糯米和綠豆分別放到盆子裏用溫水浸泡半天,把買回來的五花肉切成長條,放盆子里加上調料醃製備用。然後把煮軟的糉葉用冷水清洗乾淨,放漏網裏晾乾。這個時候綠豆和糯米也泡好了,媽媽把糯米清洗乾淨撈出來,晾乾水分,讓我們我們把綠豆皮搓掉,因爲有皮不好吃。在搓綠豆皮的時候,如果搓久了手就會又紅又癢,我才搓了不久就開始抱怨道:“哼!這麼難搓,我不搓了。”小姑姑們就安慰我說:“這麼小的困難你就放棄了,加油,我們一起搓。”經過我們一起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把綠豆皮搓乾淨了。在牀上好這些,媽媽就開始交教我們包糉子。媽媽告訴我們左手拿糉葉,右手拿勺子把糯米挖到糉葉上,再在糯米上蓋上一層綠豆,把五花肉放在綠豆的中間,接着再蓋上一層糯米,用繩子把糉葉困起來。放到鍋裏煮幾個小時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饞的我們垂涎三尺。

我們問媽媽:“糉子可以吃了嗎?”媽媽說:“小饞貨們,可以了。”聽了這話,我們高興得跳了起來,我挑了一個最大的糉子,把繩子解開,再把糉葉剝開。我看着那黃黃的糯米上有許多綠豆,好像一件黃色帶綠點的小花裙。我咬了一大口,這糯米一點兒也不口,又香又甜,裏面還有我愛吃的肉。

我喜歡端午節,每次都能吃到媽媽和我們一起包的糉子,真是太幸福啦!

家鄉的端午節550字8

我的家鄉在裏商鄉洞坑口村,那兒十分優美,山美,水美,山會在不同的季節繪製出不同的景色,水會在不同的季節向你展現出不同的舞姿,人們也是十分熱情好客。

在我們老家,到端午節就十分熱鬧,每家每戶都早早起了牀,忙了起來。我們家也不例外,奶奶準備好了糯米、糉葉,糉繩與餡兒。依次擺好,我迫不及待想包了,奶奶看了我那着急勁兒說:“甜,彆着急心急可吃不了熱豆腐。”奶奶的話像定心丸我的心一下就平靜了下來,我拿了兩片糉葉有模有樣的學了起來,可看似簡單卻怎麼包也包不好,無奈之下我只得向奶媽求助了。

奶奶看了看我的糉子,有不對的地方,她馬上給我指出。在困難的嘗試中我終於包好了第一個,突然我心中有了個疑問:“爲什麼在端午節人們都要包糉子?”於是我問了下奶奶,奶奶對我說:“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意見不被國君採納,反而被罷了官。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這天,屈原投淚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往江裏投好吃的食物。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這樣年復一年,九形成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奶奶一邊說,手中一直都沒有停下過,總之就都包好了,我十分吃驚對奶奶豎起了大拇指。包好的糉子立馬被放到水中,泡了一個桑拿不一會兒就好了,一股清香在鼻子中不停回味着。

我喜歡端午節蘊含着豐富的民俗文化,還包含着一個悲傷的故事,我喜歡裏商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550字9

我的家鄉在東北,每逢過節,很少有當地的風俗特點。現在端午即將來臨,讀過汪曾祺所寫的《端午節的鴨蛋》,才發現家鄉里我接觸的風俗特點還真是少得可憐。

在東北,既沒有:貼五毒、放黃煙子一類的風俗習慣,就連賽龍舟都極少見到。在市內,有一條河,河不寬,也不雄偉,只是靜靜的流淌而過。但即使有河,在我的記憶中,也從未有過龍舟比賽。以前,端午節還不休息的時候,總會看到有人上山菜艾蒿。在我們家鄉,不僅有河,還有一座山,一座我不知道有多大的山。因爲,聽人說過,這山是連着長白山的,那時,我還不大,感覺這山是又高又大,綿延萬里。

在這裏,僅有的風俗只有菜艾蒿,吃糉子和系五彩線了。有的人還會給孩子買些香包之類的。我家住在山腳下,高高的樓房,可以看到山的一部分。而門前的馬路,則是山上的必經之路。一大清早,就能看到樓下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人,有老人,有青年人,還有一些孩子,但依然是老人居多。路邊上,還有人賣艾蒿,一大把拿在手中,不用走近就能聞到艾蒿特殊的氣味。接着,走出去上學,書包裏放着十來個雞蛋鴨蛋,準備到學校也同學頂的。大家在學校,互相地拿雞蛋鴨蛋頂着,還有人把鵝蛋拿來頂的,只可惜,在路上就碰碎了。頂完了,等中午吃飯時,再拿出來,敲開殼就吃了。晚上回愛時,會發現鄰居的老人幫着在門上插了一把艾蒿,嫩嫩的,缺了少許水分,但依舊清香。

家鄉的端午,雖沒有過多的傳統風俗,但依舊過得有滋有味,開開心心。就象人一生一樣,無須過我的錢財,無須過分的豪華奢迷,也無須過份的錦衣玉食,只要開開心心,健康幸福,還有什麼所求呢?

家鄉的端午節550字10

許多貪吃的人提到端午節就會想起充滿清香的糉子,那清香,真的是有一股子家鄉的味道。

每年端午節我最期待的是掛五彩和吃糉子,今年也不例外。

老人說掛上了五彩繩就會平平安安,可我們這些孩子哪懂啊?純粹就是爲了好看,掛在手腕上與其他小女孩顯擺着我的手鍊可比你的好看多了,其實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惹得父母嘴直笑我們的幼稚天真。

端午節家裏是要掛葫蘆的,大人們老是讓孩子去買。

於是像我一樣調皮的孩子買完後有剩下的零錢就偷偷的去買糖塊吃,把糖塊含在嘴裏甜甜的化開。回到家把葫蘆和錢一併交時,父母發現也不會責怪的。( )

大人把買回的葫蘆掛上,瞅着也是怪好看的,但是我至今都搞不明白爲什麼端午節要掛那些葫蘆。

在我的家鄉端午是一定要吃糉子的,但具體的做法我並不知道,每次看着媽媽做看着她靈巧的雙手穿梭我總是打個哈欠,跟着哪家孩子出去玩兒了。

中午,媽媽叫我回家吃飯時我便急忙往家跑,似乎那黏黏的糉子正在召喚着我。

我坐在飯桌上小心翼翼地揭開被水浸溼的棉線,開啟糉子看見裏面粘粘的三角米,它的中央有一顆甜棗,甜棗周圍的米,被它浸得甜甜的。

我最愛吃那甜棗,吃完後挖幾口粘米就全部給了媽媽,看着媽媽無奈的眼神,我美滋滋的又開啟了一個糉子。

家鄉的端午啊,連街上都有一股糉子的清香,有一派和樂的景象。

家鄉的端午節550字11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每逢端午節,爸爸媽媽就帶着我去奶奶家過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那一天的上午,我們就要去買艾草。我們把買來的艾草插在門縫裏,有的插在窗戶上,還有的站在門口,一動不動,好像是威嚴的戰士在門口站崗。那一天,整個小區都飄着淡淡的艾草香,插在門上的艾草香千萬條青色的絲巾在門口飄蕩,十分美麗。因爲這青澀的帶着清香的艾草的寓意是:驅蚊除蟲、驅災避邪。

很快就到了正午,父母們要給孩子系五色繩。顏色分別是:青、白、紅、黃、黑,分別代表是:木、金、火、土、水。五色繩的位置也欣然不同:有的人系在手上,有的人系在脖子上,有的人掛在腳上。五色繩不僅系的位置不同而且他們的美稱也有許多,比如;長命繩、辟邪繩、快樂繩等等。

中午吃過飯,很快到了下午兩點,大人們要給我們洗一次特殊的澡。。這一個澡的特殊在於它的水,洗澡的水是由艾草、魚腥草、毛草等十幾種植物熬水而製成。因爲聽人說,洗了這一個“植物澡”,這一年身上就不會長東西

很快就到了晚飯時間,這是一家人團圓的時候。在各地工作的遊子如果沒有迫不得己的事情,必須趕回家吃團圓飯。這一天桌上的菜可豐富了,有魚,象徵着年年有餘,有雞鴨,象徵着家畜興旺等等。

吃過晚飯則又到了我們最興奮的時候---買香包。香包就是香囊,形狀各異,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心形的,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不僅形狀各異,而且大小不一,大得像手掌那樣大,小的只有巧克力那麼小,裏面裝的東西也不一樣,有的是甜甜的糖果,有的是各式各樣的小玩具。香包象徵着鳥語花香,萬事如意。

家鄉的端午節別具一格,讓人難忘。

家鄉的端午節550字12

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曆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堆沙、潑水、丟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但是,除了“潑水節”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端午節”去年的端午節是在我的家鄉雲南過的,這個端午節我過得很快樂,很有意義。我的家鄉是在雲南省元陽縣的一個小村莊名叫“排沙村”,它緊緊依靠在紅河邊上,距離世界著名的元陽哈尼梯田只有39公里,那裏是一個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他們過端午節也是爲了紀念戰國時代的楚國人屈原而過的節日,同樣也是包糉子。但是,他們包的糉子和漢族的不一樣。

首先,端午節的頭一天,外公、外婆就開始笸米,洗好大香糉葉,包大香糉的糯米只要加入炒好的臘肉丁,放入各種香料攪拌均勻。包大香糉的葉子是一種被當地人稱做“大香棕樹”的葉子,葉子本身散發出一種濃郁的糯米香味,這是神奇的大自然賜予傣家的禮物。另外,傣族人民包的糉子是長長的,像一個圓柱體,而且糯米的顏色很多,有黃色、紫色、藍色等等多種顏色,這些顏色都是用天然的植物染料染出來的,漂亮極了。而漢族的包的糉子像一個立體的三角形,只有一種顏色。

第二天,外婆把糉子煮熟後要把兩個糉子用芭蕉樹葉系在一起掛在我和其他小孩子的脖子上,我和朋友們帶着糉子跑去田地裏一起玩耍,餓了的時候就拿出一個糉子來吃,就這樣一直開開心心地玩到吃晚飯的時間。外婆跟我說這種風俗是爲了小孩出去放牛時中午不回家而準備的午餐,這種風俗和漢族的真是不一樣。端午節的習俗傳承了數千年,同樣它將永遠被傣族人民深深記在腦海中,並且代代相傳,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550字13

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因爲端午節是中國古代留下的傳統節日,所以每年只有一次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有划龍舟、包棕子、五月草煮雞蛋、灑雄黃等活動。我就跟你說說灑雄黃和包棕子吧!每到端午節的十二點整,我看爺爺都要把白酒和雄黃攪拌起來,再灑在房子的每個角落,因爲許許多多的蟲子怕雄黃,只要一灑雄黃我們什麼蟲子都不怕了。然後把雄黃和白酒倒在了碗裏,把每個小孩子都拉過來,接着把小孩子的頭頂、耳朵、手掌心、肚臍都要擦雄黃,因爲這樣也就不用怕蟲子了。

我不僅要給你們介紹灑雄黃,還要給你們介紹家鄉的包棕子呢!每到端午節的前兩天,我看媽媽就早早地起來,一看,天空上有一層層白濛濛的霧,我想起媽媽昨天對我說過今天早上要去買棕葉、糯米、豬肉、蛋黃、香菇及水草繩。只見媽媽從白濛濛的霧裏出來了,手裏提着一大堆東西我想一定是包棕子的材料。媽媽把棕子放到水中浸泡一天一夜,洗掉棕葉上的灰塵,把糯米放水裏洗三十秒,還藏在糯米里面的水分要晾乾,準備十幾塊像正方形的豬肉,五六個蛋黃,再把二三個香菇切小小的。開始包棕子了,把這些配料放在棕葉裏面,再把糯米放在配料上面,用草繩紮緊,一個四角棕就完成了。家鄉還有各種各樣的形狀:雙腳棕等等。聽媽媽說,包棕子和賽龍舟都是因爲紀念詩人屈原,怕屈原的屍體會被江裏的魚吃掉,所以人們爲了紀念屈原纔有了包棕子和賽龍舟這兩項活動。

這就是家鄉的端午節,這就是有趣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550字14

端午,在家鄉是一個重要的節日。

端午節前的這些天,許多人家的大人和孩子早早就成羣結隊上山去採箬葉,箬葉屬竹類,葉子片大,竿細矮小,與其它竹子不同。人們採回葉來洗乾淨,放在外面晾乾,一片片疊好,留着準備包糉子。還有人專門去採回來把箬葉紮好一疊疊,拿到市場上叫賣。買回去包糉子的人很多,一會兒就賣光了。

到端午的前兩天,各家各戶就開始浸好糯米,然後叫上幾個要好的朋友上家來幫助包糉子。今天你幫我包,明天我幫你包,一邊包一邊說笑,或唱當地的《端午小調》:“一天採箬葉呀,二天泡糯米,對角包成糉呀,先去敬祖宗……”她們的手很巧,熟練地將葉子對角、摺疊、綁紮,或包成三角、四角、五角、六角不等形狀。各家各戶包的糉子內餡風味不同,有的是鹼棕子,有的是肉棕,有的是豆糉,有的餡上放幾顆紅棗。10個一串紮好,放進鍋裏蒸熟。大家先嚐幾個,然後掛起來,留到端午這天吃。各家各戶相互送,我送你一串,各種味道的都互相嚐到。

到了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放鞭炮慶祝。吃糉子時許多人家先敬祖宗,用碗盛上幾個放在祖宗的牌位上。然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用一個碗裝上糖,將糉子一個個剝開箬葉,用筷子挑上伸進碗中沾滿糖,然後放進嘴裏有滋有味地吃開來。熱烘烘、甜滋滋的糉子,清香可口,孩子們狼吞虎嚥,一個接一個地直吃到肚子溜圓。大人們邊吃邊看孩子們吃,臉上漾起滿足的笑容。老人們吃上一兩個,又會嘮嘮叨叨地說上陳年端午的往事,但也讓人聽了不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