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家鄉的端午

家鄉的端午1

家鄉的端午節,沒有龍舟竟發,百舸爭流的景象。它卻在祭祀祖先的虔誠裏,對死者家屬的關切裏,孩子們歡樂的笑聲裏傳遞。

家鄉的端午

鄉親們把紀念屈原轉化爲祭祀祖先的習俗。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挑選最好的糉子,配以麪食、紅蛋、水果等供品,放在祖先的牌位前祭祀亡靈。

家鄉的端午節還有“送節”的習俗。如果在前一年裏哪家有親人不在,‘每逢佳節倍思親’他們無心包糉子,其他的親戚要在下一年的端午節前幾天給前年失去親人的家屬送去煮熟的糉子和節餅、豬肉等禮物慰問他們。

家鄉的端午節忙碌的是大人,快樂的是孩子們。此時,孩子們除了大飽口福,還可以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他們手裏提着色香味俱全的糉子,脖子裏套着裝有紅蛋用毛線編織着網狀的蛋套,像一個個網狀的紅燈籠,或配戴着用碎花布裏塞棉花縫製的花臉紅穗子孫悟空。手裏、胸前的食物吃光了,再跑回家拿,常見到大人把糉子水撒到庭院、地板的角落裏,問原因。大人們說“噴過糉子水的地方可以避免邪惡的東西入侵。”

又快到桃子紅,梅子紫,糉子香的端午節了,我又可以和小朋友們重編飄飛的紅蛋套,重品色香味俱全的糉子,重溫關於端午節的遊戲……我的心激動得快要跳出來。

家鄉的端午2

在我的家鄉豫南,端午節是除了春節和中秋節之外另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不僅僅是因爲它有關於屈原的歷史傳說,在比我們更遠一點的南方,還會有龍舟比賽,我們這裏沒有,這裏之所以說隆重是因爲它有序幕、高潮、還有尾聲。

它的序幕大約提前半個月就開始了,或者更早,村裏的閨女媳婦們提前準備五彩線還有做各種香包的配料,據說孩子帶了五彩線就不會被蛇咬了,可能是因爲五彩線的樣子和老家的無毒小花蛇長的很像吧?

帶了香包,小孩子就不會被蚊蟲叮咬,因此村裏的大閨女小媳婦老早的都開始忙碌起來了,小孩子們就像跟屁蟲,和她們一起跑來跑去湊熱鬧,對於小一點的姑娘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不知不覺的也就會配五彩線、會縫香包了。

五彩線就是五種顏色的線搭配在一起做成的,端午節戴在孩子們的手腕、腳踝、還有脖子上,家裏的綵線不是很齊全,沒有關係,有白線就可以了,因爲可以用白線染出黑線、綠線、黃線、紅線,五彩線做法非常有趣而且環保,我們用鍋灰來染黑線、用灰灰菜染綠線、用莧菜染紫紅色、用藏紅花染出橙黃色。

家鄉的端午3

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今天端午節,奶奶就給我做了一盤糉子,味道可香了。

我放學一回家,就聞一股清香的氣息,不禁脫口問道:"奶奶,今天做了好吃的?"奶奶笑盈盈的端過一盤噴香的糉子說:"快洗手,吃個糉子吧!"我一邊吃着香甜的糉子,一邊問:"奶奶,端午節爲要吃糉子呢?"奶奶我:"端午節不僅要吃糉子,還要插艾草、賽龍舟。據說是紀念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曾寫過《離騷》、《天問》、《招魂》等名作。屈原因被小人陷害,國君疏遠他。把屈原流放到外地。世道渾濁知音少,人心叵測內難猜。於是,屈到江邊。披頭散髮,他在水澤旁一邊走一邊悲憤地吟詩。臉色憔悴,形體乾瘦。屈原因憂國憂民,懷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而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

吃糉子的背後感人的故事,中華傳統文化真像一座巨大的寶庫。

家鄉的端午4

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快要到來了。

每到端午節來臨,家家戶戶都忙着包糉子。我們一家人也在包糉子。奶奶包的糉子最漂亮了,有的好像一個個包袱,有的好像一個個秤砣。糉子裏夾着甜甜的棗子,那清香使我饞涎欲滴。糉子一好,我就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只吃得胃子提抗議才住口,真是大飽口福啊!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用力地敲着鼓。“加油,加油!”拉拉隊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我也會扯起嗓子爲選手吶喊助威。

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在我的家鄉,端午節除了能夠吃上香噴噴糉子,看到激烈的賽龍舟比賽,每個人都要用艾葉洗澡,每個小孩都要繫上扣手線。我期盼着端午節快點到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5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每家都要準備一盆水,水裏面泡上了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我們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裏取。有小孩的人家一大早就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裏,或者水邊去洗澡,據說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能避邪。

爲什麼每家都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呢?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說,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月宮裏的嫦娥會讓玉兔把搗了一年的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苦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所以,孩子們在農曆五月初五的早上,總是爭着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件神聖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只能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爲五月初五那天的早上,氣溫還是很低的,聽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說,洗了還是很冷的。

我和弟弟是在家裏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的,水被艾葉泡了一夜後,顏色會變綠綠的,還伴着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每次洗完了臉,我的心裏總是有一種安全感:在這一年裏,我又是健康的了!

家鄉的端午6

糉葉香隨着農曆五月初五龍舟打鼓聲響起,飄入高州千家萬戶中。

說起端午節,我們那裏更喜歡叫它龍舟節,但在鄉下地方,也鮮有條件賽龍舟。我記得我們那邊有一首每個孩子都會用家鄉話唱的歌謠:騰騰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餈,五月初五龍舟節呀,阿媽帶我睇龍船,我唔睇,我去睇雞仔……小孩都是在這樣的歌謠中,迎來一個又一個的龍舟節。

每年在端午節前一天晚上,媽媽就會泡上一盆糯米,爲第二天早上包糉子做準備。一般都是姐姐和媽媽一起包,我和弟弟在一旁看。我們的糉子是四角型的,有兩種味道。一種是鹼水糉,呈金黃色的,有種淡淡的清香。另一種是鹹香糉,主要材料是以綠豆、瘦肉、鹹蛋爲主,味道醇香濃厚。

除了包糉子,端午節還有吃荔枝,喝艾酒,洗艾水澡的習俗。當天一大早,奶奶已經把刷牙的水準備好了,上面還飄着幾片艾葉;到了正午十二點,奶奶就會到田野山溝的一些地方,找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大大一摞,夾雜些艾葉,放進竈房裏煮水給我們洗澡,傳說會洗去一個人身上污穢,讓人精神氣爽。爺爺奶奶還會在端午前一個星期釀艾酒,讓每個人在節日都能喝上一點,每次我都迫不及待的叫着“我要喝,我要喝!”因爲味兒是甜甜的,連我們小孩都很喜歡,總會和大人們爭着喝呢!

說着說着,彷彿又飄來了那過節的快樂和那濃郁的糉香……我愛我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7

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可多了,有掛艾草,戴香囊,吃糉子,賽龍舟……那天的小朋友們都帶着五色線編織的彩色鐲子,揹着紙做的老虎頭,走在大街上,給節日增添幾分彩色的氣氛。

我們的家鄉也有吃糉子的習俗,每年的端午節我都幫奶奶包糉子。糉子有多種多樣的餡,鮮肉蛋黃糉、白糉子、豆沙糉、花生米糉子,其中我最喜歡吃鮮肉蛋黃糉,每年包鮮肉蛋黃糉都是我的任務。包之前,我們先要準備糉葉、糯米、鹹蛋黃、鹹肉、棉線。

準備就緒,開工嘍!擼起袖子,拿起三片糉葉,把它們首尾對齊,先把糉葉裹成漏斗狀,然後住裏面加少許糯米,放上鹹蛋黃,然後再加多點糯米,最後放上一塊鹹肉,用糯米把糉子填滿,拿一張新糉葉作蓋子把口蓋好。牙咬着綿線的一頭,手拉着棉線的另一頭,用力把糉子五花大綁的紮緊了,一個糉子就誕生了!

煮糉子是很有講究的,大人總說糉子要多煮一會,多悶一下才不會夾生,但鍋裏散發出的香味總是讓我直咽口水。煮了好久,終於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掀開鍋蓋,哇!一陣糉葉的清香撲面而來。解開綿線,咬上一口,真好吃!

每年端午節包糉子總是最難忘的,我爲我家鄉有如此美味而感到自豪!

家鄉的端午8

一年有很多的節日,但是在人們心中覺得很重要的節日沒有幾個,端午節就是其中一個,在中國很多的傳統節日中,端午節是一個很有紀念意義的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着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在衆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爲屈原,不是因爲什麼。就因爲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糉子、吃糉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糉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爲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糉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爲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糉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衆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爲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裏裝着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裏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家鄉的端午9

炎熱的夏天悄悄來臨,端午節也到了。我很喜歡過端午節,不僅可以吃到糉子,還可以看龍舟比賽。

這一天,我早早地從牀上爬起來,早上吃糉子,我問:“今天爲什麼吃糉子呀?”媽媽說:“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傳說端午節的由來與屈原有關。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一心想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流離失所。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汩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一縱身跳入汩羅江中。楚國百姓聽到他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江裏的魚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

吃過早飯,我來到河邊看龍舟賽。漣水河兩岸人山人海,場面非常熱鬧。河裏停着兩艘船,船的兩頭尖尖的,船身彎彎的,整艘船就像彎彎的'月亮。開始比賽了,一聽到口哨聲,船上的人使勁划槳,兩艘船你追我趕,互不相讓。最後,其中一艘船略勝一籌,先衝向了終點,取得了勝利。船上的人喜形於色,岸邊的人情不自禁地鼓掌、歡呼,還有的人放起了鞭炮。

晚上,我躺在牀上,心裏想:我們應該學習屈原那種愛國精神,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爲祖國建設儘自己的一份力。

家鄉的端午10

我特別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在自己老家四川過端午的那種氣氛。

端午節裏最忙的要數奶奶了,早在幾天前,她就買來糉葉、糯米、紅棗……包了好多好多口味的糉子。包好糉子下鍋,開煮,熱氣慢慢騰起,陣陣沁人心脾的糉子香讓我這隻小讒貓垂涎三尺。

到了端午節這天,奶奶一大早就去了菜市場,拎回了滿滿的一籃子食材,有艾葉、雞蛋、鹹鴨蛋、還有蒜頭……奶奶說吃了煮雞蛋夏天不生創,吃了鹹鴨蛋之後夏天不怕冷雨淋了,吃了蒜頭會長得白白胖胖的,所以我每樣都得吃,真想不到這裏面還有大學問呢!

到了午時,奶奶就把艾葉插在門上,據說能起消毒、辟邪的作用。

過端午節,最幸福的還數我們小孩了,午飯過後,換上媽媽爲我新買的裙子準備在小夥伴面前好好炫耀炫耀,出門前爸爸還我的手心、腳心和額頭各擦上一點金黃色的雄黃,奶奶說它可以辟邪,還可以驅蚊子呢!

我還聽說,以前的端午節更熱鬧啦,活動很多,最有意思的是划龍舟比賽,鑼鼓敲得響徹雲霄,溪兩旁圍滿了人,大家都爲自己的隊伍吶喊助威,真想回到以前去看看划龍舟比賽呀!

媽媽說從今年起國家規定端午節也要放假了,我想:以後每年都要回老家跟奶奶一起過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11

太陽斜斜地照射在課堂裏,蒙熱的風一陣陣的打在屋檐上,吹亂了我的碎髮,打亂了桌子上的資料。

大先生踱着步,講到:‘五月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贏驅一點粥。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標盤。’這是陸游在端午的生活習慣,你們會在端午幹什麼呢?廣東端午又能幹什麼呢?家鄉端午的習俗與這裏有什麼不同?

我想到:廣東端午?插秧?做艾粑,掛花公雞,配藥方?不不不,這些在這兒還真沒遇到過。在廣東的端午裏吧吃糉子,賽龍舟。

忽的,到了我的家鄉南京。南京端午能幹什麼呢?

前幾年,母親帶我回過一趟老家,一切還是安然無姜,唯有那中午的太陽,曬得使人不得不眯起眼睛。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水下喜洋洋。家鄉有條石臼湖,端午前幾天那兒蘆葦長得茂盛,家家戶戶都拿着鐮刀,把砍下的蘆葦用鹽水泡着,在做餡。紅棗餡的,鹹蛋黃餡的,豬肉餡的我最喜歡的是那紅棗糉,用蘆葦扎着的糯米厚實,端一碗白糖撒在上面,甜滋滋的,紅棗煮的熟爛,咬一口甜而不膩的糖水噴涌而出!一個糉子比巴掌兒還小。賽龍舟是必不可少的,湖岸上的人喧譁着,擂鼓也打得鏗鏘有力,十幾支船上會有二十幾名大漢赤着身子,流着汗水,喊着:一二一二,他們的動作整齊劃一,木漿拍打在水面上,濺起一陣陣波瀾的水花。

除了吃糉子和賽龍舟,家鄉的餐桌上一定少不了五紅。五紅指的是五道紅菜:一爲烤鴨;二爲鹹鴨蛋,鹹鴨蛋切開流油紅通通;三爲莧菜,放在飯上,飯變成了紅色;四爲黃鱔;五爲艾草飯,艾草放在飯上黑得發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端午幾天有午毒,就是太陽太猛,曬得人昏昏欲睡,大人們吃五紅來辟邪。小孩們不僅要吃五紅還得戴花公雞,花公雞用毛線織成,裏面放些糉葉、艾草等香料,掛在脖子上,一整年都不用擔心會中午毒了。

沙拉拉風兒把大樹吹得直響,擾亂了我的思緒,回過神來,望着黑板,好想念我的家鄉,好想念家鄉的石臼湖,好想念脖子上的花公雞,飯桌上的五紅,還有家鄉的端午節

一種種天馬行空,一絲絲纏纏綿綿,一宗宗是是非非,家鄉端午,你,還在嗎?若我身在廣東,你,亦是我心中的一份。

家鄉的端午12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

聽媽媽講宋朝張耒的這首《和端午》記錄了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一個悲壯的故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農曆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並稱中國三大傳統節日。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這時,人們按照當地的習俗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在我們這裏,人們都喜歡包糉子,吃糉子。每到這個時候,最熱鬧的就是包糉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歡看奶奶包糉子了。奶奶先把綠油油的糉子葉洗得乾乾淨淨,左手託着糉葉,右手舀起糯米往裏放,還可以加些蜜棗葡萄乾等。放在鍋裏,煮出來糉子的味道飄滿整個房間,再煮些茶葉蛋,味道就更濃香四溢了。一切準備好後,我和家人出去踏青,聽說端午節那天早上出去踏青,還可以治病呢!回到家裏,輕輕的扒開糉葉,裏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棗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裏鑽,好吃極了!到了開飯的時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糉子,品嚐着美味大餐,說說笑笑!開心極了!尤其是小孩子。

今年的端午節就要到來了,我們又要享受這一幸福的時刻了,真高興。

家鄉的端午13

20xx年6月6日,農曆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節。在這個有點悶熱的季節,我想起老家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在江蘇大豐的一個普通小鎮上,端午節沒有像電視上看到的那樣有賽龍舟、做糕點、祭祀祖先。記憶中,奶奶會在過端午節前半個月就到河灘上尋糉葉,把它摘回來放到外面外面曬乾(據家裏老人講這樣的糉葉包起來更加香)。到端午節那天奶奶會把曬乾的糉葉放進有水的鍋裏用火把它燒熱。然後拿出來和紅棗、花生、過年研製的臘肉糯米一起洗好,放到後院的小矮桌子上,一切準備就緒,我就會搬來小板凳坐在旁邊看奶奶包糉子。看着一片片褐色的糉葉在奶奶靈巧麻利的手裏變成一個個像小狗頭的糉子,不到一會兒功夫,竹籃子裏面就裝不下了,全部包好後放進大鍋子裏煮上好半天,等糉子煮好了,把鍋蓋開啟,一股濃郁的糉子肉香撲鼻而來。

傍晚,爺爺從田裏回來,手裏拿着艾葉,鋪子掛到門上,這樣會驅蚊,能辟邪,晚上我們全家圍坐在桌子旁吃着香噴噴的糉子,幸福極了。

這就是我記憶中老家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14

說到端午節,我首先想到的是那又香又糯的大糉子。糉子有甜有鹹,可我卻對白米糉情有獨鍾,一粒粒飽滿的糯米裝在糉葉裏,散發着清香,真讓人着迷。咬一口,淡淡的,再咬一口,甜津津的,並且越吃越有滋味。一到端午節,外婆就會做好多白米糉讓我這個大饞貓一飽口福。

講完了糉子,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由來吧。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之所以訂在五月初五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幾千年以前,楚國被敵人攻破,他不願意做亡國奴,就投入了汩羅江以身殉國。當地老百姓爲了紀念屈原,在江裏投放了一些糉子,讓魚蝦不咬屈原的屍體。這個故事的確有點淒涼,但讓我們世世代代都深刻領悟愛國的含義。

當然,除了吃糉子,我們這裏家家戶戶的門口還要掛菖蒲。我疑惑地問外婆:“爲什麼要在門口掛菖蒲呢?”“是爲了辟邪。”外婆一邊做糉子,一邊回答我的問題。緊接着,媽媽又說:“還可以驅蚊呢!”我終於解開了心中的不解。

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我會用一顆美好的心去等待它的到來……

家鄉的端午15

端午節,它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我喜歡的節日。

每年臨近端午節,街道上總會擺滿各種各樣的香包,小孩子們在大人的帶領下,高高興興地挑選自己喜歡的香包,還要吃香甜的棕子,熱鬧極了!在這快樂且令人興奮的節日裏,我會不由自主想起家鄉的端午節。

那天早上,奶奶早早地就把我叫醒,給我換上乾淨的衣服,戴上漂亮的香包,手腕、腳腕上繫上花繩子,穿上奶奶親手做的花布鞋,高高興興跑出家門,找小夥伴玩,比比誰的香包好看,誰的香包香。

聽媽媽說,她小時候在端午節這天,除戴香包外,還要在耳朵和鼻孔裏抹上雄黃,然後到田地裏的野草上或者麥苗上沾露珠抹在頭髮上,據說這樣頭髮可以長得又黑又快,而雄黃可以防止被蚊蟲叮咬。

上學了,我從課本上知道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跳江以後,當地的人就把棕子扔進江裏,讓魚兒吃棕子,不吃屈原,還要賽龍舟等。

不管怎麼過,端午節都寄予了人們對屈原的深切懷念。我喜歡端午節,但我更敬仰屈原這位爲祖國而獻身的愛國詩人。

標籤:端午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