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兒時的端午作文2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兒時的端午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兒時的端午作文2篇

兒時的端午作文1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屈原的故里秭歸,乃我的家鄉,於是乎,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家都過得極爲熱鬧。

還記得幼時凡臨端午節,在我們老家還舉行隆重的賽龍舟比賽,頂着上午的烈日,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來到江邊觀看龍舟比賽,江邊圍着一排排的人,顯得異常熱鬧,我們一家人在岸邊爲參賽的小夥子加油,雖然人多,但大家的助威聲非常整齊,頓時有了填山移海之威,太陽不遺餘力地散發熱量,大家也竭盡全力地散發熱情,所有的人都懷着對屈原的敬意祈禱一家人平安順遂,來年風調雨順。

男人們賽龍舟,家裏的婦女也不閒着,拿着剪子便去家門邊的從裏剪兩捆艾草與菖蒲。

而我家門上每年必掛着一捆,小區的樓道里幾乎都是那樣的清香,因爲味道格外特殊,便深深的留在我的記憶中。開始時,那些植物還是漂亮的青綠色,爲堆積着灰塵的昏暗樓道增添了一抹俏皮的綠色,請想象一下,在灰樸樸的狹窄小空間中,有那樣一抹令人心曠神怡的顏色,是多麼讓人心生歡喜啊!再過些時日,那抹青綠,便漸漸化爲枯綠,泛黃的深綠色爲整個畫面似是增添了一種陳舊的味道,無端便顯得莊嚴與古樸。

幼時火氣重,一到夏秋季,總是喜歡流鼻血,而且一流便止不住,那場景常常讓人唏噓不已,那艾草便成爲了我的“救命”的“稻草”。

太陽漸漸西下,天邊的晚霞染紅一片片雲彩,一家人團圓圍在桌邊,有說有笑地包起糉子,外婆是我們家包糉子的高手,我笨手笨腳地在旁邊有模有樣的學着,明明是這裏漏幾粒米,那裏繩子散開,外婆卻總是眯起眼睛綻開笑容,臉上的溝壑都提起來:“包的很好哦,長大了你肯定也是包糉子的能手。”現在回憶起外婆欣慰、慈祥的笑容,原來那裏面是對我寄予期望,希望在我長大後每年這樣的團聚習俗,一直延續下去……

兒時的端午作文2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爲熱鬧了,由於父母工作都很忙,小時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鄉下。那時的端午節使我難以忘懷。

與平時的過年過節一樣,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外婆總會讓我乖乖坐在牀邊,給我講一些過節的規矩,例如“不許亂說話““不許偷吃冷糉子”“不許與小夥伴打鬧”“不許玩水”……我總是批頻頻地點頭。外婆就讓我早早睡下,好讓明天能有個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地就起牀了,穿好衣服就先奔向廚房,此時外婆已把廚房裏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竈臺上綁着幾捆桂葉和桂繩,白白嫩嫩的糯米靜靜地躺在盛滿水的小木桶中,像一粒粒晶瑩的珍珠,竈臺上放着的幾個小碟,裏面盛着各種各樣的料:有花生、有豆沙、有肉、有紅糖。 於是,我就坐在桌上一邊吃着早飯一邊看着外婆忙碌着。 鄉下的竈臺是兩邊的,一邊用來燒水,一邊用來煮菜煮飯,外婆就把早已洗乾淨的鴨蛋放入大鍋裏,用木瓢從另一個熱水鍋裏舀幾瓢水放入大鍋中,然後還細心地放入一小勺的`鹽,接着就往竈裏添了幾根枯枝,便坐在了我旁邊,開始給我編絡子了。

外婆的手由於長期勞動已經粗糙的像樹皮一般了,但卻不失靈巧,三下五除二一個用紅繩編成的絡子就編成了。 此時,蛋也煮好了,外婆就撈起一個最大的用紅紙沾水染成了紅色,再用乾布擦拭乾淨,裝進絡子裏,掛在我脖子上。接着,外婆就往我兜裏裝着瓜子、糖果、花生,我往往十分高興,因爲這樣,我就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去看龍舟賽了。 外婆總是把我送到大門口,囑咐着要我快些回來吃糉子。我總是一溜煙就消失了。 小夥伴們此時都差不多到齊了,由鄰家的大姐姐當頭,領着我們這一羣小毛孩到河邊看賽龍舟。由於河道較小,所以就只有兩條的龍舟,每條龍舟都有13個人,12個人划槳,1個人打鼓喊口號,“一、二、嘿呦,一、二、快快、”12個面板黝黑的小夥子動作整齊地划着,兩條龍舟你追我趕地向前駛去。 可是,小孩子會知道看什麼呢?我們只不過圖個熱鬧罷了。女孩子一般看了一會兒,便覺得無趣了,就坐在一旁分享起零嘴,男孩子呢,則不然,他們總喜歡沿着岸邊追着龍舟跑,由於划槳的人力度較大,幾乎每個男孩身上都有水花濺着的痕跡。

鑼響了,大概是舟到終點了吧,剛好東西也吃完了,站起身,與夥伴們拉着手高高興興回家去。 太陽也慢慢爬到正空中,外婆家的廚房裏已經飄出了桂葉的清香了,我就連忙躥進廚房裏,去挑已出鍋的個大的糉子。一般我都會坐在門檻上把那個糉子吃得乾乾淨淨,偶爾會剩下幾顆糯米粒給雞吃,看着大公雞的貪吃樣,我也被逗樂了…… 儘管如今過端午節,母親每年都會包糉子,編絡子給我,儘管母親的手藝一點也不比外婆遜色,但我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我真懷念兒時的端午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