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的糉子作文集錦9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的糉子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的糉子作文集錦9篇

端午的糉子作文1

今天,我和小夥伴們一起去廣場。(告訴你,因爲端午節這幾天廣場上有3個大糉子我和小夥伴們吃的是香腸的和肉的,我看到黃新陽手拿黏液(把棕葉剝開外層黏黏的)每爬一步,吃一口真像蜘蛛在纏絲。朱夢研更好玩她只吃肉,如果另一邊還有肉她就像蜘蛛俠一樣跳來跳去。我呢,就像餓了三天三夜的小餓鬼。我們吃的和豬沒倆樣。回到家媽媽開心的說:“諾諾來吃我爲你做的超大糉子。”“什麼糉子,還超大的暈快跑呀!我的肚子撐破了誰負責啊!”

五月糉子香

三角四樓房,珍珠裏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帶脫衣裳。

——謎語

一陣驟雨,帶來初夏溼熱紛亂的躁動。農曆的五月,雨後潮溼沉悶的空氣裏,總是帶着薄薄的竹葉香氣。端午節的糉子在異鄉的街頭重又出現,一種許久不經觸碰的感傷,默默涌上心頭。祖母熟悉而親切的笑臉在腦海中的印記依然清晰,她小而輕健的身影卻彷彿隔着五月的雨霧,朦朧而遙遠。

許久以前的那些五月,我是一個尚未涉世的少女,在故鄉古老的瓦屋中,在祖母溫柔的疼愛裏,稚嫩而單純。

我總是在初五這一天清晨,挽着祖母爬滿皺紋的手,踏着雨後的溼泥,來到村邊那片翠翠的竹林,採摘鮮嫩的竹葉。青草溼了裙裾,衣袖沾滿雨滴,我心裏有一股香甜的氣息暈染開來,和着微雨和泥土的溼氣。採回一籃子沾滿雨水的嫩葉,放在井臺旁邊。祖母搬來年代久遠的木桶,打上清冽冽的井水,把一片片竹葉洗得青豔欲滴。那滴水的屋檐,清涼的井水,竹葉泛着的微綠的光,以及祖母在井臺旁邊輕輕搓洗的身影,多年以後的今天想起,總以爲是一場夢,一場溫情而生動的夢。

祖母說,五月初五這一天的溪水是“龍鬚水”,正午時分到溪邊清洗便可洗去晦氣。我在曠野中的小溪旁,把腳輕輕探入水中,似乎有許多小魚在腳指頭上輕輕咬動,麻麻的,癢癢的。一把烏黑的長髮在清澈透明的溪水中輕輕遊動,祖母柔柔地幫我搓着,那時的我總相信一切的不愉快都會隨着溪水的遊走而流向遠方。少女滿懷的夢和甜蜜在這種古老的慰藉中愈加鮮活。

五月的午後總會有陽光,葡萄架上的蛛網不時地反射幾縷,映着祖母的銀絲髮線以及額頭上皺紋縫隙裏滲出的汗水。她將一把鹹草系在窗欄上,把那些泛青的竹葉和雪白的糯米包成一個個精巧玲瓏的小糉子,再用鹹草繫牢。一串串棱角分明的小糉子吊在窗欄上,不像食物,倒像是藝術品,可愛而誘人。我坐在祖母旁邊,學着她用鹹草纏繞着小糉球,學了許多個年頭卻總不及祖母包得精巧,而且祖母所包的糉子有一種特殊的香味。當老屋裏的大竈上冒出騰騰的蒸氣,竹葉香、糯米香便瀰漫在空氣中。自她離開以後,這種香味我便再沒有感受過,無論我再怎麼努力地模仿那所有的佐料和做法,那種香味也只能永遠存活在我的記憶之中了。

祖母離開時也是將近農曆五月,也是那樣驟雨驟晴的天氣。那一年的端午節,我在空蕩蕩的老屋裏猛然間發現一切都消失了。那一年我搬離了老屋,住進了城裏,那曾經的一切,只剩下記憶,在一些不經意間的觸碰之中閃出些許傷感而又甜蜜的感覺。

端午的糉子作文2

老人們說,端午節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說,端午節是腰上掛着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

端午節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節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鍾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糉子,爸爸對我說,端午節包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願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爲了祖國,爲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於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包糉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說,箬葉要到山上採,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夥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採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採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夥伴們競賽,看誰採的多.箬葉採回家後,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裏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然是去買肉了!

肉買來後,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媽媽"這陣東風了!媽媽包糉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三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着,纔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後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着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後,我望着一個個糉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着媽媽快點煮幾個,可媽媽說,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着都直流口水,又怎麼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捨地離去.來到街上,我見到許多夥伴也在街上,我一問才知道,他(她)們也和我一樣,都是被媽媽"趕"出來的.我們各自說着想象中自家的糉子應該是多麼多麼的好吃!

過了一會兒,我們各自懷着滿腔喜悅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跑回家,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雲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香氣和熱氣的糉子,也不管燙不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糉子扔到這隻手,一下子把糉子拋到那隻手,一下子又這隻手抓抓,一下子又那隻手撓撓,可我畢竟是皮肉之軀,太燙了也受不了,就把糉子用衣服包起來,再用小刀將糉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無窮!我馬上跑到街上,一會兒跑到這家,一會兒跑出那家,一會兒又蹦進了另一家,相互品嚐着,各自分享着自己的喜悅!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吃糉子習俗不會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端午的糉子作文3

今天是端午節,清晨三點多就醒了,怎麼也睡不着。每逢佳節倍思親,這話一點兒也不假,冥冥中覺得老薑就在身邊,記憶猶新的幾個端午浮現在眼前。

其實,過去那些年,不管生活清貧還是富足,端午節的時候,我倆清晨都要出去走走。因爲是在農場,總能採點兒艾蒿野花什麼的。呼吸艾蒿那特有的香味,享受夫唱婦隨的溫馨,真的很幸福。

記得那是我們退休後的第一個端午節,正好趕上女兒也在家,頭天晚上,我在廚房煮糉子的時候,女兒進來提議說:“明天起早,我們開車去新豐的山上踏青吧!”“行啊,這個主意不錯!”我連忙答應。那時,我家剛買了一臺松花江麪包車不久,所以坐專車去踏青還是第一次。

第二天凌晨四點多,老薑就起來發動車,然後把車的裏裏外外檫得乾乾淨淨。我和女兒上車後,老薑開車出發了。

五月的春天,滿眼都是綠色,青青的草叢裏點綴着黃色、白色或粉色的小花。空氣中瀰漫着春的清新與生機。一路上,看到三三倆倆的行人,都是出來踏青的。

從家出來到山上,不足十里路,一會兒功夫就來到山腳下,找個合適的地方停下車,我們三人步行上山了。

一路上,踩着露珠,呼吸着芳草的氣息,聽着林中呼喚應答的聲音,我們談笑風聲,心裏甜甜的。山上不乏水靈的艾蒿,別緻的野花,還有剛剛做胎的野果。女兒高興極了,哪個也捨不得放過,都想採下來。林中的蒿子種類很多,長得也相似,只有老薑能辨別真正的艾蒿,所以,我們每採下一棵都讓他看看。不知不覺,我們走到了山林的盡頭,站在山頂往下一望,下面是一片玉米地,田壟順着山勢的走向,彎彎曲曲的。青苗長出地面不足半尺,但很茁壯,隨着微風向人們頻頻招手。再擡頭看看,東邊的地平線上鑲上了一道金邊,真美呀!

當林間透出一縷縷晨曦時,我們順着原路下山了,雖然溼了鞋子,弄髒了手,但滿載而歸,也收穫了沉甸甸的親情感受。

搬到城裏後,遠離了田野,端午不可少的艾蒿,也只能去買了。

那是前年的端午節,老薑說:“明天咱們去早市逛逛,看看城裏人怎麼過節。”說真的,要講過端午,城裏真趕不上鄉下,雖然賣艾蒿,賣葫蘆的.比比皆是,五彩繽紛;出來踏青的人也如潮涌動,熱鬧非凡,但讓人感到喧囂,少了一份寧靜,忙叨叨的。我們倆在涌動的人流中逛着,也買了艾蒿和葫蘆,然後,一路溜達,說着話,回家煮雞蛋,吃糉子,過了城裏人的端午節。

如今的五月初五,物是人非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人去了遠方,以往同去同歸的平淡端午已成奢望。我從凌晨三點多醒來,翻來覆去,心裏很苦,眼淚流了很多,心卻平靜不下來。於是,我決定起牀,出去一個人走走。

外面踏青的人一如既往,買賣的吆喝聲不絕於耳。我眼裏看着這些,心裏想着另外。從早市這邊走到那邊,本想重溫與老薑並肩而行的感受,但形單影隻的我,總覺得絲絲涼意讓自己從裏往外的冷。“回去吧,”我對自己說,“過去的真的過去了!”

孩子們都來了,可同是端午,一樣的糉子,卻是不一樣的滋味!

端午的糉子作文4

這真是一個悲歡離合的端午節。

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糉子這種傳統食物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我們家,端午節對我和我媽媽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可以在廚房裏享受做糉子的樂趣。今年也不例外。

像往常一樣,我媽媽做了糉子葉和馬立安,泡了糯米棗。當我跑進廚房,掀開蓋子時,糉子葉子的清爽香味瞬間傳遍了整個房子。突然想起小時候的端午節,那時候我還沒廚房櫃檯高。糉子葉煮熟後,媽媽總會留下鍋蓋讓我掀開,於是我就拿着板凳站在鍋前,自豪地釋放香味。當時我的小手控制不了糉子的葉子。我只能看着媽媽的大手在深綠色的葉子、白色的糯米和棕色的紅棗之間閃爍。不一會兒,糉子的雛形出現了。這時,我用大剪刀費力地剪了一個馬立安,遞給媽媽的大手,然後幫忙按住糉子。媽媽把糉子輕輕地、熟練地綁好,糉子就扎牢了。

後來長大了能在沒有板凳的平臺上操作,不再滿足於只是掀開鍋蓋看着媽媽包,還學會了包。我一拿起樹葉,我媽就笑了:我倒着拿的!"光滑的表面應該在室內,粗糙的一面應該在室外."母親小心翼翼的糾正,慢慢的示範;她做一步,我模仿一步;時間悄悄地在一隻大手和一隻小手之間流動。最後做了一個可以隱約看到糉子形狀的寬鬆包。我媽媽很快吃完了她手裏的東西,然後切了一個馬立安遞給我的小手,幫我把糉子拿下來。我盡了最大努力,終於綁好了。我的第一個糉子是在我和媽媽的笑聲中誕生的。後來是她媽媽在最好的地方做的,她小心翼翼的分給全家人品嚐。我還記得那天嚼着自己的餃子,聽着媽媽的讚美,心裏充滿了無限的喜悅。

現在,我和媽媽差不多高了。年復一年,端午包糉子,技術好到不需要媽媽幫忙,但速度上還是在趕上媽媽的節奏。但我知道,總有一天我會像媽媽一樣熟練,甚至超越她,因爲她當教授的時候就老了,我是邊學習邊長大的。

如果我是糯米,我媽就是宗爺。把糯米抱緊,把所有的香味都泡進去,做成一個甜甜的糉子。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真正的糉子師傅——我奶奶。每年端午節,我們全家都能吃到美味的糉子。

我也想嘗試一下親手做糉子的樂趣,所以我讓奶奶教我怎麼做糉子。早上到外婆家的時候,外婆已經準備好了包糉子的東西,有糉子,糯米,餡料,還有一些扎糉子的繩子。糯米像雪一樣白。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起幾個糉子按順序排列好,然後疊成蛋筒。我放了很多糯米,當奶奶說"你放多了,蜜棗放哪了?"我趕緊倒了些米飯回來,然後選了一個圓圓的,晶瑩剔透的蜜棗放了進去。奶奶說:“還可以放點紅豆。”想起來這是最好吃的紅豆蜜棗餃子。我趕緊放了很多紅豆進去,然後開始做糉子,但是後來發現米飯和紅豆放多了,根本包不住,撒了很多。我有點沮喪,這時我奶奶安慰我說:“不要放棄,倒點米飯紅豆,再試一次就成功了。”在奶奶的幫助下,我的第一個糉子終於被包好了。我再接再厲,接連包了幾個糉子。雖然這些糉子沒有奶奶的包好看,但我心裏還是很喜歡的。你看,有的像肥豬,有的像瘦猴,大小不一。簡直就是動物糉子展覽。

端午的糉子作文5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曆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她對我的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範圍,在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快樂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棕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溫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裏和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是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爲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裏。於是,週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和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夠聞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着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溫熱的棕子,裏面的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爲奶媽的棕子是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着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着,高興着,美着……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麼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於是,包棕子就成了我興的事,儘管我不會包,但是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着棕葉包着米和豆兒,拿着草捆紮,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着手裏的,一邊教着我,還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鍋裏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着,就是裏面成了稀飯,儘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裏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棕子和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麼樣的棕子和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裏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裏爲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願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爲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把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爲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爲法定假日,但是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爲您愛這個節日。

端午的糉子作文6

“三角四棱長,珍珠裏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帶脫衣裳。”大家猜猜這是啥?對了!這就是我最喜歡吃的肉糉。你們說什麼節日纔可以吃糉子呢?端午節呀!

盼星星,盼月亮我終於盼來了糉子飄香的端午節。

早早我就和外婆約好,今年的端午節,咱們自己在家裏包糉子。端午節前一天夜晚,我高興得徹夜難眠。第二天早晨作爲“小懶蛋“的我竟然早早就起牀了。我迫不及待地衝進廚房,一沓洗淨的糉葉,一盆被水浸泡的,白花花的糯米,一簸箕脫了殼、金燦燦的綠豆,一碗醃製好的五花肉,一袋圓溜溜的板栗,原來外婆早已提前準備好了食材。“哇,好豐盛!包出來的糉子一定很美味!”我跑進房間,可外婆還在做着美夢,呼嚕聲都快把我耳朵震聾了。我拍了拍外婆:“外婆起牀了,咱們不是說好要包糉子嗎?”“好好,我們等一下就包。”外婆睜開了惺忪的睡眼。

外婆帶着我來到了廚房。“我們開始吧。”外婆邊說邊飛快地包起糉子來,不一會,一個裹着翠綠外衣,身材勻稱的糉子上桌了!“哇,婆婆好厲害。不過這對我來說也不算什麼。包糉子也太簡單了吧!不就是三片葉子放些米和肉,然後用繩子一捆,不就成了!”外婆笑着說:“好戲在後頭,你先自己包一個試試?”我開始嘗試起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糉葉折了一個不成形的三角形,又放了一大勺糯米。可讓我萬萬沒想到,放完剩下的食材後,可惡的糯米竟然從糉葉裏溜了出來,好像夏天減肥未成功的阿姨露出來的肥肚腩。這時哥哥過來了,“撲哧”一聲笑了出來,不屑地問道:“你包了個什麼東西?這也太醜了吧!“”我不服氣地說:”哼,有什麼了不起的,有本事你來包呀。“哥哥被氣得啞口無言,縮回房間寫作業去了。我也甘拜下風,乖乖地讓外婆教我。“端午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屈原……”外婆一邊教我,一邊說着。“外婆,我還知道端午節的很多知識呢!端午節又稱正陽節、龍日節、龍舟節。節日的習俗有吃糉子、賽龍舟、飲雄黃酒、掛艾草等習俗……”我眉飛色舞地和外婆聊着。”呀,我家的妹妹,啥時候學了這麼多東西呀,真是幾日不見,知識漸長呀……”外婆笑呵呵地說道。

終於一個個糉子精靈披着一件件綠色的棉襖,排成整齊的隊列,登上了她們最後的大舞臺——蒸籠。幾個小時過去了,廚房裏清香四溢。空氣中瀰漫着糯米夾雜着五花肉的香氣,再配上糉葉的清香,真是“棕子香,香廚房”。

糉子出鍋咯!我們全家圍坐在餐桌旁準備吃糉子。我拿起一個糉子遞給婆婆:“婆婆,您先吃。”然後給爸爸媽媽也拿了一個。當我解開糉葉,一個肥肥胖胖、黃燦燦、三角形的大糉子露出了它的真容。咬上一口,軟糯可口的糯米,肥瘦相間、油汪汪的五花肉,再加上黃黃粉粉的綠豆和板栗,那可真是絕配!爸爸媽媽一邊吃一邊誇讚說:”女兒真棒,這糉子味道可真不錯。”我這心裏美滋滋的。

五月初五,一粒粒糯米,一片片糉葉,組成一個個美味的糉子,香味飄進千家萬戶。

端午的糉子作文7

很喜歡江南水鄉端午時賽龍舟,那一條條龍舟猶如一條條巨龍,暢遊在江河之中,載着勇士們勇往直前。比賽時選手按着鼓點的節奏奮力地向前劃去,一條條龍舟又像一匹匹脫繮的野馬,箭一般的衝向終點。大家都奮力地划着,差距越來越小,終於一艘龍舟以很小的優勢勝出。大家都爲他們歡呼、吶喊,這種場面令人十分振奮。但家鄉的端午卻和江南水鄉有所不同,沒有水自然也就看不到賽龍舟這樣的大場面,不免讓人有些失落。

曾經幻想自己有一天能親自參加一次賽龍舟,可對我來說,那只是一個夢了,漸漸地也就淡忘了。家鄉的端午習俗大多與外地相同,吃糉子、帶香包、喝雄黃酒等。我家住在鄉村,家鄉的端午節早已沒有了節日的那種熱鬧。人們幾乎不再親自包糉子,因爲這時候大街小巷都有得賣。然而,每到端午,母親還是會自己動手包糉子。可我並不喜歡吃糉子,便覺得母親沒有必要自己做,一來太麻煩,二來路邊就有賣的,買一個多方便。於是我便問母親爲什麼不買糉子吃,非要自己做呢?可母親卻總是說:“外邊買的沒有我們自己做的好吃。”是嗎?我懷着疑問買了一個糉子來,可最後吃完兩個不同的糉子卻沒有發現有什麼差別。可母親爲什麼這麼說呢?唉,真搞不懂。

今年的端午節,母親依舊買了做糉子的食材。我正好閒來無事便來到廚房,母親正在包糉子,只見她用糉葉做了一個漏斗,然後舀了一勺糯米再放上一顆紅棗,然後兩隻手靈巧的翻轉包好再用繩子紮好,不一會兒桌上便擺放了好多糉子。這一個個糉子像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一個個綠色的小三角矗立在那裏,讓我人感到莊嚴、肅穆。看到母親熟練的手法和包糉子的過程,我也想一試身手,便拿了一片糉葉,也捲了一個漏斗,剛舀了一勺糯米放進去,沒有想到它真成了漏斗,滿地的米粒鼓着白白的肚皮嘲笑我。母親笑着說:“算了吧,你歇去吧,我包好了叫你。”看着滿地的糯米“殘骸”我便不甘心:“不!媽,我一定要包一個糉子。”我又拿起了一片葉子。媽媽看出我已經下定決心,便鼓勵我說:“彆着急,慢慢來,你一定可以。”我這次很小心地終於包好了一個,可放在母親包的一堆中它卻”原形畢露“了。它不方不正,真看不出是什麼模樣。“別灰心,下一個一定能包得更好”,母親又說。我又開始包第二個,第三個......終於我包了一個和媽媽包得幾乎一模一樣的糉子。這時母親說“:“不錯呦,徒弟都超過師父了嘛!”聽了母親的誇讚我都笑得合不攏嘴了。糉子煮上了鍋,我心裏卻有了一種莫名的期待。終於,糉子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找出了我包得最好的那個,立刻剝開便咬了下去,嘴剛碰到便立刻縮了回來。“籲,好燙。”“傻孩子,剛出鍋的糉子很燙的,不能立刻吃,看你急的樣子”,媽媽笑着對我說。我這次竟一連吃了三個糉子,不知怎的這糉子比外邊買的好吃得多。

後來我才明白原來這糉子裏有自己付出後收穫的喜悅和成功。我也終於明白了母親爲什麼要年年自己親手包糉子,原來透過自己勞動得到的東西要遠比直接獲取味道更鮮美。謝謝你,母親,我一定會銘記在心。

端午的糉子作文8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雖然端午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特色。

端午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糉子和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糉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糉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

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糉子作爲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糉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這一天村裏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着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溼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裏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裏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爲,我是女孩子。

村裏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爲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只吃糉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的糉子作文9

午後,一縷陽光透過小窗照進了昏暗的柴火間,萬籟俱寂,惟有竈上五花肉的咕嚕聲與糉葉的清香縈繞於此。外婆舉過新包好的糉子遞給我,只一口,世界已然靜止。

縱是多年之後回憶起來仍感如此溫暖,那陽光,那糉葉,那一串串碧綠的糉子總是歷歷在目。

幼時的我十分貪玩,老屋前的空地,屋後的菜園,施工的沙土堆,似乎都對那時的我有着無限的吸引力。每到飯點,耳畔便傳來外婆親切聲音,遠遠地看見外婆站在門口四處張望的身影。這一舉動對玩在興頭上的孩子而言,多半隻是充耳的忙音,毫無反應。

這時,等待過久的外婆便會消失在門口,她準是去拿糉子了,過不多時,她就會拿着一顆碧綠的糉子站在門口“別玩嘍別玩嘍,好呷的糉子在這裏哦!”這時,我便會撇下小夥伴,拍拍身上的灰塵,一路小跑地奔向外婆與糉子,一把搶過,急不可耐的解開繩結,展開糉葉,便是一大口。

“你還沒洗手呢。”外婆笑眯眯嗔怪着,而我根本不顧及其它,只爲了入口的滿齒留香。

“阿嬤,這糉子好香啊,我也想要包糉子。”

“阿嬤教你好不好?過來,你看噢,是這樣的,首先接着然後”未等我回復,外婆便拉我坐到廚房桌前,就着剩餘的糯米,糉葉,動手教我。

一套繁雜的程序聽得我頭昏眼花,看着外婆靈巧的雙手上下翻飛,三下五除二又包出一個。我急急拿起糉葉就要將糯米往裏填,一不注意,裝多了,竹籃打水一場空,外婆對我笑笑“傻,哪能這麼包,我來教你。”說完,外婆開始手把手的開始教我,糉子雖小,但其間蘊含的卻是濃濃的親情與慈愛。

時光荏霜,轉眼我已回廈門讀到初中,阿嬤的糉子只有端午節時纔會品嚐得到。跟阿嬤電話時,不經意間提起那一口就難忘的糉子,還有童年時撒野的自由,有些悵然若失。卻不承想,沒過幾天,阿嬤便大包小包地從漳州老家乘車來了。

已是晚上十點多,臨近期末考前的夜晚更是尤爲寶貴的,數學,物理,化學,哪科不是難於上青天,直從“鉀鈣鈉鎂鋁”背到“I=u/R”,背到酣處,有人敲門。

“誰啊?”

“是阿嬤啦,給你送糉子來了,祝你高糉(中)啊!”

狀態被打斷,我有些不耐煩,“都要考試了,還吃什麼。”語一出口,便懊悔不已。

“噢噢,阿嬤不打擾你了,我給你放在門口了。門外那個聲音滿含失落。”腳步聲漸漸遠去。

我開啟門,是一個青瓷碗,裏面盛着一枚墨綠的糉子,解開繩結,只一口,淚水奪眶而出。

那縷糉葉的清香似乎從未散去,仍然是我最愛的口味,入口即化的五花肉,再一口,有鵪鶉蛋的香味溢出,夾雜着花生的香綿。胃蕾被瞬間開啟了,忽然間覺得飢腸轆轆,如兒時那般,貪玩歸家時的速度吃着糉子。

”慢點慢點。冰箱裏還有的是呢。”一擡頭,是外婆,端着一杯茶,含笑望着我。那笑容,有若星辰大海,將我置身於愛的溫暖中。我吃着糉子,想跟阿嬤說聲對不起,卻什麼也說不出口,阿嬤也什麼都不說,只靜靜地陪我吃着糉子。那瀰漫的淚水和溫暖,如同給出徵的戰士的行裝,疲憊不堪的身體,竟不知不覺有了力量。

浩瀚宇宙中,飄散在生活中的記憶不計其數,惟有阿嬤親手包的一顆顆小小的糉子,物微,情濃,時而憶起,未曾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