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傳統節日——端午節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節日——端午節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傳統節日——端午節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

傳統節日——端午節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1

又是一年端午到,其中滋味君可曉?實際上,端午不僅僅飄着糉子的清香,還有許多其他的味道,比如……

亭亭玉立,素衣清顏。在一羣不起眼的草叢中出類拔萃,赫然立於陌上。她被遠古的神農氏帶離了草叢,培之育之,並學會了採日月之精華,擷天地之靈氣,練就了一身百毒不侵的功夫。後懸壺濟世,叩開千家萬戶的門扉,記住太陽的囑託,捎上月亮的問候,將天之無私、地之仁厚奉獻給了人間。

分明是一把綠色的寶劍,渾身發出寒光,在溪溝邊、池塘旁。這枚漂亮的綠劍爲神農氏所相中,送給艾,成了艾的心愛之物。艾和菖蒲,就再也沒有分開過。艾宛如一位女俠,菖蒲便成了女俠身邊的佩劍。從此,艾,仗劍走天涯,斬妖除魔。這一黃金搭檔讓端午節多了一些俠的味道。

於是,尋常百姓家,每到農曆五月初五,門懸艾草菖蒲,祛毒驅邪,來守護人們的健康。於是,江淮人家也有了“端午不戴艾,死在大門外”的民謠。端午的味道中,有一種就是艾草、菖蒲草散發出來的青草味。

糉子,曾經是南方特有的糉葉加糯米蒸出來的食物。據說糉子是楚人用來祭奠屈原屈大夫的,但總被江中蛟龍偷食了,於是屈原顯靈教人用糉葉包裹,用五色絲線裹糉,由於蛟龍害怕這兩樣東西,也就不敢來偷食了。糉子就這樣從楚國走出,走向全國,從最初是屈原的祭品,成了時下的尋常食品。

時下,國人們過端午節,糉子是必不可少的,好像少了糉子,國人就少了一種心靈的寄託,少了一種精神的傳承。彷彿只有吃了糉子,才能“吃透”屈原的忠貞愛國的精神,只有吃了糉子,才能在國人的心中烙下中國印。於是,端午便有了一縷清清的糉子香,一種濃濃的愛國情。

端午,總能聽到隱隱的鼓點從遙遠的地方傳來。遠方的某地一定又在進行龍舟競渡了。龍舟競渡不單是爲了救起投江的詩人而留下的遺俗,還是國人們龍崇拜的遺風。端午,也就成了一個龍的節日。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的子孫,一代代用這種“衆人划槳”方式紀念先祖,不忘團結協作同舟共濟的傳統。

中國是個旱澇災害頻發的國家,不管是抗洪搶險還是抗旱保苗,都離不開集體的力量。龍就是集體的化身。君不見,龍有“九似”之說,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九似”拼成一物,猶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這樣的“一條龍”就能夠“見首不見尾”,呼風喚雨,保收旱澇。於是,端午,便多了一種從龍舟競渡中釋放出來的男人的汗腥味、集體意識濃郁的中國味。

端午時節,鼓點咚咚,紅旗高舉,男人們熱血澎湃,爭先恐後,“銜得錦標第一歸”。小女子也不甘寂寞,擇一草木葳蕤之處,樹蔭之下,鬥起草來,雖然沒有龍舟競渡之激烈,卻也不失爲一種益智類小遊戲。端午節被小姑娘鬥草鬥出了一種女人味、童趣橫生的生活味。紅樓夢中就有一段小螺和香菱等女孩精彩可愛的鬥草遊戲。鬥草是女孩們的遊戲,鬥草鬥出來的是生活的輕鬆、心情的閒逸。

傳統節日——端午節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2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跟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她對我的哺育跟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範圍,在她精心呵護跟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棕子跟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溫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跟上學,城裏跟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爲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裏。於是,週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跟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的清香跟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着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溫熱的棕子,裏面的各種豆兒跟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爲奶媽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着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着,高興着,美着……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麼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於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的事,儘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着棕葉包着米跟豆兒,拿着草捆紮,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着手裏的,一邊教着我,還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鍋裏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着,就是裏面成了稀飯,儘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裏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棕子跟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麼樣的棕子跟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裏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裏爲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願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爲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跟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爲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爲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爲您愛這個節日。

傳統節日——端午節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3

又憶端午節每當梔子花開,糉子飄香時,我就想起小時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在蘇北的一個農村,在我們家鄉端午節其實很簡單,也就是包糉子,吃糉子。記得在端午前半個月的時間,父母會吩咐我們小孩去河邊摘蘆葉,用來包糉子。聽到父母的吩咐,我們就像接到聖旨似的,幾個同齡的小孩一起興高采烈地奔向河邊,只見河兩岸長滿了蒼翠的蘆葦,葉子又寬又長,隨風飄來發出沙沙的聲響,就像少女在在跳舞在歌唱。不一會兒你就會發現每個人手裏都已是滿滿的蘆葉,我們會用稻草把蘆葉紮成一個個小捆。扎累了,大家會坐在河邊,挑出一片蘆葉輕輕一卷,再用槐樹的刺將其固定好,這樣一個簡易哨子就做成了。放在嘴邊一吹,立刻發出清脆的聲音,只見大家爭先恐後的吹起來,那聲音一聲高過一聲,起此彼伏,煞是好聽。這時聞聲而來的父母會阻止我們,說這樣會招來蛇羣,不安全,現在才知道那是迷信的說法。蘆葉摘完後小孩們嬉鬧着,哼着小曲滿載而歸。到家後,父母會將我們摘的蘆葉用繩子串成一圈掛在屋檐下,這時你會發現每家每戶的屋檐下都掛滿了蘆葉。

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外婆會早早的起牀,在廚房裏燒上一大鍋開水,將蘆葉放在開水裏浸泡,這叫燙蘆葉。還沒起牀的我遠遠就聞見一陣陣蘆葉的清香,於是立馬起牀。這時外婆已將燙好的蘆葉放在一個木質的長桶中,桶邊上放着一個淘米的竹籃,裏面盛着雪白的糯米。

這時外婆會交給我一個神聖的任務,就是把蘆葉一片一片的整理整齊,並用剪刀將蘆葉的根部修剪掉,這樣外婆包糉子就會節約不少時間。蘆葉剪好後,外婆就拿上三四片蘆葉往手裏一夾,掰成一個錐形,用小碗江將米倒入錐形中,並用手指輕輕的彈幾下,目的是去除空隙,將米弄實;再將錐形意外的蘆葉部分往上輕輕一翻,在往下一繞,而後用經過開水燙過的稻草僅緊緊地紮在蘆葉的外面,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外婆會根據家裏人的不同愛好包上各種夾心的糉子,有赤豆的,花生的,豆瓣的,實心的。外婆的手很巧,會包好幾種形狀的糉子有,三角錐體的,四角錐體的,六角頭的等。糉子包好後,外婆會馬上將糉子放到鐵鍋裏煮,只見爐膛邊堆滿了木材,爐膛裏的火很旺,紅紅的火光映照在外婆慈祥的臉上,此時鐵鍋裏不時飄來糉子的清香,看着這一切,我感到特別的美好。大約三四個小時之後,糉子就熟了,外婆會將第一個拿糉子給我吃,看着我狼吞虎嚥的樣子,外婆開心地笑了。

而如今外婆已經去世二十年了,外婆那慈祥的面容和她包的糉子會永遠留在我幸福的記憶中。

傳統節日——端午節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提到端午節,心裏肯定想到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在我們家,過端午節當然少不了2件事,你們應該也知道那2件事了吧!如果不知道也沒有關係,因爲下面有答案了,也讓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的世界吧!

包糉子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早的,太陽公公早早地起來向我們打招呼了,小草喜歡那吵鬧聲,所有也迫不及待地醒來了。我也有點迫不及待了,看見媽媽在包糉子,我想:包糉子一定很好玩。我馬上跑過去,對媽媽說:“我也要包糉子。”媽媽嗯的一聲,我們現在就要包糉子咯。要準備糯米、糉葉、肉、花生、綠豆、芝麻等材料。先把糉葉放在鍋裏滾洗,然後拿出來放在盆子裏洗乾淨,再把糯米洗乾淨,然後放在鍋裏炒,肉也要炒,和芝麻混合在一起,花生炒脆,還要把外面的那層簿簿的皮去掉,還要壓碎,糯米、綠豆等材料混合在一起,嘻嘻,材料都準備好了。包咯,拿2片糉葉,上下一層,然後向自己的方向一轉,就像一個圓錐,先放糯米,然後放肉、花生等,然後在再邊上加一片糉葉,再把側邊的糉葉壓下去,最後用繩子綁着,ok啦,大功告成,糉子下鍋咯!

總算把糉子包完了去看賽龍舟。看見觀衆水泄不迎,可真熱鬧啊!觀衆們爲賽者加油,大聲地歡呼。看完了賽龍舟,回到家裏,聞到一陣陣香味,一定是糉子的香味了,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過去了,小草再也聽不到那樣吵鬧的聲音了,我可真是懷念端午節的味道啊!

榴花開,箬葉飄香,菜場裏那些巧手的老婆婆早已擺好自家包的糉子。看着這些小巧玲瓏的糉子,我想起兩年前的端午節。

那天,外婆早早地準備好箬葉、糯米和絲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包糉子,一邊聊天。我自告奮勇地說:“我也來包糉子吧!”說着就跑到外婆身邊坐下,學着她的樣子,拿起一片箬葉輕輕翻轉,把它折成圓錐體,放入米,再把多出來的箬葉折過來,蓋住米粒,結果一些米粒從裏面跑了出來。我連忙又拿了一片箬葉把它裹住,可是米粒一點也不聽話,又從另一邊跑出來,我只好再拿一片箬葉裹住它??就這樣裹來裹去的,我的糉子成了“糉子王”。最後,我用絲線把它緊緊綁住。拎着這個超級肥大的“糉子王”,我滿腹不解:“這棱角分明、清香四溢的糉子,是什麼人發明的呀!”爸爸告訴我:“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人民划船想去救他,可是沒撈到他的屍體,只好把大米等投到水裏祭奠他。後來用箬葉把米飯裹起來投到水中,做成菱形是爲了不讓魚蝦啄食。所以,在端午節這天,人們包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佩帶香囊??這些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哦,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美麗的傳說。今天可要多包幾個糉子呀!”我說。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想,年邁的外婆一定包好了糉子在門口盼着我們的到來。我已長大,再也不會像當年那樣調皮地包“糉子王”,但那年的端午節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傳統節日——端午節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5

絲絲光亮透過窗簾間的縫隙進入我的房間,陣陣流水的叮咚聲,將正在夢中"吃着糉子"的我喚醒

廚房裏,媽媽圍着圍裙站在水池前,迎着初升的陽光在不停地洗着東西。眨眼間的功夫,媽媽就已將洗好的東西一一裝到碗裏了。

“愣在那兒做什麼?還不快過來幫忙!”媽媽見我不動,開口催促道。

“哦哦媽媽,你在幹嘛呀?”

“你個傻孩子,今天是端午節啊,你不是早就說想吃我包的糉子嗎?又不想吃啦?”媽媽笑哈哈地反問。

我這才反應過來,今天可是端午節!

走進廚房,桌上整齊的擺放着幾個小碗,裏面裝着雪白的糯米,深褐色的紅豆,顆粒飽滿的花生和一些肉末,這些都是糉子的餡料。邊上還放着一個大盆,裏面用水泡着包糉子用的糉葉。

媽媽從水中撈起兩片糉葉,將它們一折,成了一個倒三角,往裏邊放上一些糯米,再放入花生和豆沙,兩隻手一翻,一轉,一折,像變魔術似的,一個小巧可愛的糉子就已悄然誕生在母親的手上。

“學會了嗎?”媽媽將手上的糉子放下,扭頭看向我,在媽媽熱切的目光下,我有些僵硬的搖了搖頭,那麼複雜的步驟,根本記不住呀!這時妹妹跑了過來,大聲喊着:“媽媽!媽媽!你和姐姐在幹嘛呀?”媽媽看向妹妹,細聲說:"我在教姐姐包糉子呢,你要一起嗎?"

“好啊!好啊!我也要一起包糉子!我也要一起包糉子!”妹妹歡呼雀躍着。

媽媽耐心的教了我們幾次,可我和妹妹卻實在沒這天分,只能沮喪的離開廚房!

爸爸也已經起牀了,我和爸爸便收到了媽媽發佈下來的任務把艾草掛在門口。這樣做會有驅蚊的作用,這也是老家的習俗,說這樣可以招來好運。

艾草亂糟糟的堆成一堆,我和爸爸花了不小的力氣纔將它們收拾整齊,又將它們分成兩份並用繩子綁了起來,正要出門去掛,弟弟從沙發上跳了下來跑過來扯着艾草問道:“爸爸,姐姐,這是什麼啊?”

“這是艾草,不能把它們弄亂了哦!”說着,爸爸放下一株艾草,就帶着我去門口掛另一株艾草了。

經過多次的努力,我和爸爸終於把一株艾草掛在了門上,當我們正準備拿第二株艾草時,卻發現屋內那另一株整齊的艾草,早已被弟弟弄得亂七八糟了。

我和爸爸只能無奈的說了弟弟幾句,再次開始收拾艾草的“旅程”。

終於另一株艾草也掛在了門上,等這一切做完太陽已然升的更高,陣陣熱浪撲面而來。陣陣糉子的清香就這麼伴隨着熱浪涌了出來。

天色漸漸暗下去,電視里正在播放着白天划龍舟的比賽,我們一家子坐在電視機前,手中拿着糉子一起觀看電視!

窗外,一陣陣笑聲從屋內傳出,這個端午,很平常,但很快樂。

傳統節日——端午節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6

陪伴即安康。

——題記

清早,晨曦從窗簾縫隙中溜進來,似乎伴着米糉和菖蒲的清香,和早晨的微風相攜,在空氣中悠悠飄蕩。“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糉。”今日,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端者,初也;午者,同五。端午節,我們的傳統節日。晨起,先向父母道一聲:“端午安康。”

我家的端午節,掛菖蒲是少不了的。父母一早就出門買了菖蒲。淺淡的綠色,長長的一把。父親仰着頭,高高舉着胳膊,踮起腳,把菖蒲掛在我家門前。菖蒲清涼的味道卻早已隨着晨風漫溢,也飄進門來。

我家的.端午節,似乎離不開一個“吃”字。而糉子,則是端午節最最必不可少的。古語云:“仲夏端午,烹鶩角黍。”以箬葉包裹稻米,即爲糉子。剛巧,昨日鄰居家奶奶送來新包好的糉子,今早,只需上鍋蒸一蒸,就作爲我家的早點——先開鍋蓋,白色的霧氣蒸騰,撲面而來。母親用毛巾裹住盤子端出來,放在桌上。白底藍紋的圓盤中,深綠的糉葉包裹着圓鼓鼓的糉子。撕開糉葉,雪白的糯米糉滾出來,立即灑上白糖,亮晶晶的糖粉黏上糯米,還未入口,清香撲面而來。我湊在跟前,不禁回想起,每一年的端午節,都是這樣,白糖配糯米糉,年復一年,鐫刻在記憶的深處。咬一口糉子,甜甜糯糯,和父母坐在一起,共享這一份甜蜜,這是端午的味道。相傳,古人以端午食糉紀念屈原,如今,我們端午食糉,更多的是那一份流傳下來的習俗,那一份與家人相伴的溫暖。

我家的端午節,每年都要和外公外婆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外婆是主廚,在廚房,她就是女王,外公和母親則幫些小忙,最後的洗碗是父親的。今天上午十點多,我就早早的到了外婆家。先去廚房裏溜一圈。涼菜已經做好了,我湊近聞聞拌黃瓜,又轉過去,忍不住拈起一片切好的血粑粑,率先品嚐。然後,轉過身,笑嘻嘻地對外婆說:“您做的菜真是一如既往地好吃!”正午時分,飯桌上,我們端起酒杯——其實真真喝酒的只有外公和父親,互道一聲“端午安康”,才正式開飯。其實,每年每月每天回到外婆家,外婆外公做的飯菜都是老一樣,每次過節,不只是端午節,也都會一家五口相聚。吃的是什麼、爲的是什麼,似乎並不重要,但在我心裏,如果我家的端午節少了這一次家宴,就不像端午節了,即使菖蒲再清香,即使糉子再甜蜜,若是沒有一家人借節日之時相伴,便也失去了意義。

“端午安康。”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我們都會向親朋好友互道一聲。可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陪伴即安康。只有家人之間在此時此刻相依相伴,共享傳統節日的韻味,於我們家而言,纔是真正的安康。

傳統節日——端午節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7

幾千年前,見逐而作《離騷》的屈原先生,懷着一腔愛國熱情,懷抱對祖國沉淪的悲痛,跳進了滾滾江水之中。人們爲紀念這位爲人敬仰的愛國志士,每年的農曆5月初5(屈原跳江的日子)都會向江中投擲糉子(葉包飯,飯夾棗)。久而久之,這便成爲一個習俗,而這天也被命名爲端午節。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在家裏吃着香甜可口的糉子。端午節還有一個風俗——在水裏賽龍舟。端午節到來時,我們在家裏包糉子。糉子是由竹葉或蘆葦葉把糯米密封起來。糉子裏有一些豆沙·肉·豆子。

我讓媽媽教我包糉子。先拿好竹葉,再裹成一個號是圓錐的形狀。接着就放進一些糯米,然後加佐料—肉·豆沙·豆子,最後密封起來。我把糉子做好了便就把我和媽媽一起包的糉子放進鍋裏煮。煮熟了後,我就迫不及待的加了3個來吃,在吃糉子時,媽媽問我端午節的由來,我直搖搖頭,表示我不知道。然後媽媽就給我說了端午節的由來: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理解性的點了點頭。我們來到江邊,看見有許多的龍舟在江邊停靠着,一共有四條龍舟,有兩條顏色一樣,兩條顏色不一樣。衝鋒號是棕色的,夢想號是藍色的,活力好熱血好都是紅的。船都一樣長,一樣大,有9米長,1.5米寬船上有十幾個人。一人擊鼓,一人掌舵,其餘的都是拿着船槳的。過了二十幾分鍾,比賽開始了。

口令一出,那個衝鋒號正如其名,處在領先位置,熱血號在第二,夢想在第三,活力號在最後,然後過了幾分鐘活力號與夢想號齊驅並進了,而熱血號早已超越了衝鋒號。又過了十幾分鍾夢想號又離活力號遠遠的像衝鋒號駛去,最後又過了十幾分鍾,比賽結束了。第一是熱血號,第二是衝鋒號,第三是夢想號,最後便是活力號了。端午節,帶給我的不只是糉子的甜美,似乎還有。精神上的洗禮。久久地思索,我的未來將怎樣回報給我的祖國。在這熱鬧的比賽中,我懂得了:團結就是力量。這個賽龍舟可真好玩,下一年我還要觀看,下一年熱血號還會是冠軍嗎?

傳統節日——端午節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8

對過節興趣越來越淡了。春節便春節,在冰箱裏多放些東西,堅持幾天不去菜市場而已。中秋便中秋,買來月餅也不吃,做做樣子罷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糉子香味越飄越濃時候,我們剛好學到汪曾祺先生《端午鴨蛋》一文,平淡幽默語言,侃侃而談中流露出對故鄉與兒時生活眷戀,這種情愫抓緊了我,讓我也深深陷進了對家鄉懷戀之中。

家鄉端午節是有非常多講究。包糉子,糉葉有要求,新鮮蘆葦葉,碧綠碧綠,或者是槲葉,散發着淡淡清香。端午節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蜜棗,花生仁,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勤勞女主人用靈巧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緻糉子便誕生了。煮糉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愛用火爐,前一天晚上把糉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孩子們一起牀,揭開鍋,就是熱騰騰糉子,屋子裏,院子裏頓時都瀰漫着蘆葦葉與糉子香氣。除了吃糉子,還要吃煮熟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圓白玉般大蒜,肉紅色橢圓雞蛋,碧綠不規則形狀糉子,從顏色搭配到形狀組合,都煞是好看。薰艾蒿,我們這裏離山遠,艾蒿都是從集市上買,在端午節這天掛在門楣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隻在屋子裏點燃薰一下,至於薰目是什麼,我是不非常清楚,有人說是薰蚊子,我想可能還有更多東西,比如蜈蚣,蠍子什麼,大概類似其他地方薰五毒吧。帶香包,鮮豔布料做成各種形狀飾物,裏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們心愛飾物,掛在脖子上不時嗅一下。系五色線,手腕腳腕都要帶。但最讓我記憶猶新,卻是黎明時分卻去田野裏拔“聖草”了。這裏說聖草,加引號,是我實在想不出當時大人們怎樣說。

長輩告訴我們,月宮裏嫦娥,年年不停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節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裏。在端午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如果這時拔回來,熬製成水,用這水來沐浴,可以治好百病。小孩子當然非常相信,天矇矇亮,我們就呼朋引伴出發了,向着蒙着神祕面紗田野,我們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聖使命。農曆五月黎明是美好,空氣涼涼,清爽滋潤,周圍都靜悄悄,你無意一臺眼,也許就逢上鄰家來挖野草孩子。相視一笑裏,多少歡悅在其中。早晨田野在這一天提前被驚醒了,那茁壯青草上,露珠還在轉動,我們需要草是有講究,如貓貓眼,一摸眼就紅那種草,今天不怕它,就採。還有車前草,節節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採回家,這樣那些神祕藥纔會有效啊。慌慌張張回家去,擡頭看看天空,戰勝了太陽般自豪。現在想來,還覺得那種神祕如格林童話中哪一篇,太陽一出,萬物回覆原貌神祕。

又要端午節了,誰還會去野地挖草呢,給孩子洗澡,有專門沐浴露了,糉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麼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裏藏着細心,樂趣,也買些就可以了嗎?在能親自做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爲一個簡單“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東西啊。

傳統節日——端午節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9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爲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後,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着長髮,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他不知道爲什麼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醜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後自投於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後,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於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

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糉子,糉葉有要求,新鮮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或者是槲葉,散發着淡淡的清香。

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緻的糉子便誕生了。煮糉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愛用火爐,前一天晚上把糉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一個晚上。

第二天孩子們一起牀,揭開鍋,就是熱騰騰的糉子,屋子裏,院子裏頓時都瀰漫着蘆葦葉和糉子的香氣。除了吃糉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圓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糉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

薰艾蒿,我們這裏離山遠,艾蒿都是從集市上買的,在端午節這天掛在門楣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隻在屋子裏點燃薰一下,至於薰的目的是什麼,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說是薰蚊子的,我想可能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蜈蚣,蠍子什麼的,大概類似其他地方的薰五毒吧。

端午節是中國人民的隆重節日,從20xx年起設爲國家法定節假日,20xx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是一種提示。依水悟清廉,依山悟崇高,借生之樂悟慈,借死之祭悟悲,從而感念造化宏德,善待萬物有情。端午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種人格,炎黃子孫的人格。端午文化遺產儘管小國富邦可以搶先從聯合國註冊,但她永遠屬於華夏兒女。

中華民族傳承了端午!炎黃子孫記住了屈原!

傳統節日——端午節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10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就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淚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糉子表達緬懷之情,隨着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爲“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糉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糉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爲姥姥說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纔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的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媽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這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糉子。

說起包糉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糉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爸爸,指揮着他和媽媽抱起糉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竈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說地、笑語盈盈,真的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傳統節日——端午節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11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淚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糉子表達緬懷之情,隨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爲“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糉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糉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爲姥姥說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纔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媽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糉子。

說起包糉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糉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爸爸,指揮他和媽媽抱起糉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竈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說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傳統節日——端午節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12

盼望着,盼望着,我終於迎來了盼望已久的中華傳統節日綜合實踐活動。

在老師給我們分組後,我分到了端午節組。我忙着收集資料,並認真做着記錄,準備向全班展示我的活動成果——糉子。

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我們仙居的習俗是吃糉子和插艾草。關於糉子還有一個傳說呢!愛國詩人屈原在投江自盡後,愛戴他的百姓爲了不讓魚蝦吃他的身體,往河裏投食物,把魚蝦引走。到了後來,人們在端午節就用包糉子這種方式來紀念屈原。

在奶奶的幫助下,我們買齊了包糉子的材料。開始包糉子嘍!我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馬上拿起糉葉就開始包起來了,結果剛把糯米放進去,糯米就漏出來了。奶奶笑着說:“包糉子要一步一步來,不能太急,你剛纔糉葉沒摺好,所以糯米纔會漏出來。”我不好意思地點點頭,開始學着奶奶的樣子小心翼翼地包起糉子來。先摺好糉葉,再舀一勺糯米放進去,再放進一個蛋黃和一塊豬肉,再放一勺糯米。然後小心地把糉葉一道一道摺好,注意翻轉時一定要小心,不然就會功虧一簣要重新包過啦。最後再用一根細線,小心地一圈一圈繞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到了最激動人心的展示環節,我把煮好的熱乎乎的糉子放在保溫桶裏帶到學校去。在展示的時候,我把我包糉子的步驟告訴大家,並且讓大家品嚐我的蛋黃豬肉糉。看到同學們一個個像個小饞貓一樣地狼吞虎嚥,我心裏別提多開心了。

中華傳統節日源遠流長,我們炎黃子孫一定要把它們傳承下去!

傳統節日——端午節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13

每至端午,每讀到“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都要被屈原深深感動。今天是端午節,我更加感動。端午,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三百六十五天的其中一天。屈原怎麼也不會想到,由於他的愛國之舉,從而在以後的幾千年裏會產生這樣的一個節日。

自懷石投江之後,屈原便一直爲人們傳誦至今。先民們專設一個節日來紀念一個人並且延續兩千多年,這至少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在中國疆土上馳騁了那麼久,卻人死如燈滅,只留下輝煌的業績在史冊上;李白、杜甫、辛棄疾,同樣的文采風流,繡口一吐,何止是唐宋的繁華,也似天空的雲,虛無縹緲於藍天,只在文學史上留下絢麗的一筆;是的,沒有人能象屈原一樣,是偉大的詩人、愛國者,能得到人們用節日來紀念他。

屈原以自己強烈的愛國情懷和疾惡如仇、潔身自愛的高風亮節,贏得了後人對他人的永世敬仰!屈原之死,感天動地,氣貫長虹!沒有幾個人能象他一樣偉大,能以節日的形式存在,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都知道端午節,一個想家的節日。“衆人皆醉而我獨醒,衆人皆濁而我獨清”。不難想象,作爲一個“竭忠盡智,正道直行”的忠信之臣,一再被疑被謗直至被貶,作爲一個有着愛國之心的國之棟樑,眼看祖國山河破碎而自己卻回天乏術,這該有多麼痛苦!在極端痛苦之中,用死來求得永恆的解脫,以死來保持自身的清白,以死來報效祖國,這實在令人同情、令人感動、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屈原的精神讓我們沉思了幾千年。而我們卻不能夠象他那樣活着。雖然生活很好,但是沒有屈原的傲骨,我們面對許多歪風邪氣不敢出頭,面對惡勢力只是縮頭縮尾,明哲保身,想起來真的是不如人家古代的人剛直正義,並真的是無地自容。人們爲了紀念他,才立了端午節,也應該說是屈原節。而現在,人們只知道端午節吃糉子,而忘了屈原。端午節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吃糉子。幾千年來,糉子的吃法以及包裝被愛吃的國人演繹的淋漓盡致,登峯造極。蜜棗糉、肉糉、冰糖糉等等,花樣不少,千般滋味,萬般享受。嚼着糉子的同時,有誰真正的想到此節的深層含義呢?還有,龍舟賽也是我們先人爲紀念他而很早就流傳下來的活動。明鏡如畫的湖面上,競相爭遊的龍舟,顯示的是我們中國好男兒的風采。岸上的人們看得熱血沸騰,驚心動魄。真是過足了眼福。此時的他們是否真正想到幾千年前的屈原爲了江山社稷而遭小人迫害的情景呢?

屈原是人,活生生的人,活在《離騷》中,活在愛他的人們的節日中。在這個時代,人們不會遺忘了屈原,更不會忘了端午節。他已融入了這個節日,他已成爲一種精神,一種象徵。我們都知道,每一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形成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歷史傳統。端午節也是一樣的。願端午節與屈原的精神同在。

傳統節日——端午節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14

窗外淋漓的小雨不停,恍惚,又到了那個糉香飄蕩的時節,又到端午節了嗎?往事似乎還很清晰,思緒飄了好遠,飄到了故鄉,故鄉的端午節……農曆五月,青草漫遍了家鄉的山野,淺淺的清香撲鼻而來,石板橋,苔痕斑駁的青石下,墨綠的水色,緩緩流動,宛若溫潤的雙眸,在那淅瀝的小雨中,端午節悄悄走來…端午節淅瀝的小雨一下,鳳仙花那些桃紅的,細碎的小花朵就開得一片爛漫。每當這時,鳳仙花顫着花瓣上的露珠笑意盈盈時,穿着花布衫女孩們把花瓣細心地採下來,放進一個細白的碎碗片裏,再放上粗鹽和白礬,又操起一根圓木搗得碎碎的,碗裏的花瓣就成了粉色的糊狀。女孩們眨着明亮的眼,不時有幾綹黑髮飄到額前,她們一邊搗着,一邊輕輕唸叨着:“端午到,指甲紅,染了指甲過端午,紅紅火火過一年。”她們摘下幾片鮮嫩的梅豆葉,先把花瓣泥塗在指甲上,再用梅豆葉靈巧地把手指尖裹成一隻只綠糉子,最後纏上紅絲線,把葉子紮緊。女孩們終於甜蜜地笑起來,明天那鳳仙花的桃紅就跑到她們指甲上去了!家鄉的端午節,在那桃紅鮮豔了女孩的指甲時,行走……“哦,摘艾蒿嘍!”頑皮的孩童們坐在遙遙晃晃的自行車後座上仍不安分地大喊大叫,嘹亮的聲音響遍了清晨的山野。是的,是該摘艾篙去了。“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密密的艾蒿顫動着晶瑩的露水爬遍了山坡,穿着短衫的小孩子們跌跌撞撞地爬上小山坡,白嫩的手輕輕撫摸着艾篙,閉上眼深深地吸一口艾篙的香氣,咯咯地笑起來,他們使勁拔下一小束艾篙,白嫩的指尖濺上點點青綠,歡笑充滿了山野。婦女們輕聲說笑着,信手摘下幾片艾葉,戴在耳邊濃密的黑髮上。成束成束青翠的艾篙被放在自行車後座上在鄉間土路上顛簸着帶回家,歡聲笑語灑落一路。家鄉的端午節,在那艾篙遍綠了山野時,行走……青翠的蘆葉在家鄉老人們的手中輕輕旋轉,光滑的蘆葉被捏成錐形,撒入一小把嫩白的糯米,填上幾個乾巴巴的大紅棗。幾轉,幾捏,粗糙的大手靈巧地轉動,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糉子便跳蕩而出,再倒入冒着熱氣的大鍋裏煮,糉子沉沉浮浮,原有的青翠變成深綠,順着白熱的水汽,飄出甜甜的香。小巧的糉子被撈出來,冒着熱氣放在白瓷碟上,水汽順着深綠的糉皮滑下來,嫋嫋的熱氣讓人心裏驟然一暖,咬一口,白嫩的糯米里點綴着幾顆蜜棗,鮮香潤滑,還帶着蘆葉特有的清新,一併化在舌尖上,化成了滿嘴的清甜,滿心的溫暖。瀰漫了雙眼的,不止那白熱的水汽,還有家鄉人分享着糉子,滿臉滿足的笑。家鄉的端午節,在那糉香飄蕩時,漸行漸遠……思緒在溼漉漉的水汽中漸漸模糊了,那糉子的清香似乎縈繞齒間。端午節,悠久的傳統,美好的風俗,人們在這年年的端午節中,虔誠,莊嚴,心中懷有的不僅是對節日的期待,更是對美好生活得祈願。

家鄉的端午節啊,我願在夢中,將你深深思念。

傳統節日——端午節_初二作文精選_初二作文15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風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咱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糉子和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糉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糉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糉子作爲謝意送給咱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糉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風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裏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着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溼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裏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咱們村裏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爲,我是女孩子。

村裏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爲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糉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