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介紹糉子作文(合集6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介紹糉子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介紹糉子作文(合集6篇)

介紹糉子作文1

今天上午,我和範奕均一起在家裏學,之前準備是;一碗調好料糯米,一些糉葉,蘭草和調好料肉。

媽媽拿起兩張糉葉把葉子圈起來變成一個漏斗形,但一個小洞也不能有,接着把糯米裝進去,把肉埋進米里,再把口封住,最後用蘭草把它緊緊地綁好就OK了。

我看了以後已經急不可待了,立刻抽出兩片葉子要圈起來,可我左圈右圈都圈不起來,只好讓媽媽幫助我圈,我把一大勺糯米倒進去,挑了一塊大大瘦肉放進去,在我要封口時“沙——”“啊喲!我糉子”我大叫一聲米全撒了,媽媽見了直搖頭,連聲說不行,媽媽把着我手輕輕媽媽說“好了”,現在我該看一看範奕均包糉子了,哈!她包可不是糉子而是肉包子——只有肉沒有糯米(她超愛吃肉)。媽媽把包好糉子放進高壓鍋了煮,不一會兒熟了,我們吃了好幾個,味道太好了。

我以後要多練習,你會嗎?

介紹糉子作文2

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吃糉子。糉子不僅以它特有的形狀、顏色和滋味惹人喜愛,而且能引起人們對偉大詩人屈原的懷念。

傳統的糉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圓的,而是三角形底的錐形糉。你能說出它有幾個頂角、幾道棱、幾個平面、幾個三角形嗎?

煮熟的糉子,由幾道米黃色的草繩捆着墨綠色的箬葉,綠油油的,很漂亮;剝開棗兒糉的箬葉,只見鮮紅的棗子鑲嵌在雪白的糯米中,彷彿是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誘人。

糉子的味道美極了。箬葉散發着清香,咬一口餡子,甜而不膩。它既是驅邪消暑的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吃。

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國王不予採納。後來國土淪喪,他滿懷憂憤,跳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爲了懷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每年端午節,人們把糉子投入江中,作爲敬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糉子的'由來

每逢端午節,人們用吃糉子的形式來緬懷這位偉大的詩人,傳頌他那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

介紹糉子作文3

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食品,即使是同一種食品,在不同的地方,做法和吃法也會有所不同。

我第一次在家裏的時候,我的奶奶端來不知是什麼東西?當時我很好奇,那是什麼呢?奶奶就走過來告訴我,這個是"糉子"。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能吃到奶奶包的糉子。她先買來優質的大米,再找來糉子葉。首先,把糉子葉放在鍋裏煮。奶奶說:葉子煮煮就能發出香味。奶奶又把葉子兩頭剪掉,把不好的挑出來。然後,開始包了。拿兩三個糉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再把大米放到葉子裏再拿一根糉葉包住頭部,不讓大米漏出來,最後用線把糉子系的嚴嚴實實。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就這樣,一個、兩個、三個……直到包好爲止。

糉子的味道是那麼美味,那麼的香,有些人可能很喜歡吃糉子,吃糉子也是件美好的回憶。

當我們吃糉子的時候,都應該想起愛國詩人——屈原,關於"糉子"的由來我自己也不是知道很多,但是,糉子卻實在是一種值得品嚐的食品哦。

介紹糉子作文4

糉子是我的家鄉著名的美食。每次回外婆家外婆都會包給我吃。

包棕子所需要的食材並不多,只是做起來有些麻煩。外婆會從小河邊採摘來葦葉帶回家清洗。洗淨的葦葉是暗綠色的,把它曬乾就可以做糉葉了。把糉葉曬乾放好後,外婆就去集市買來糯米和蜜棗,可別小看這小小的糯米,它可是做糉子必不可少的食材。把買來的糯米淘淨,蜜棗洗乾淨後,外婆就開始包糉子了。

外婆先拿兩片糉葉放在一起,用手指理了理邊,然後在糉葉下端窩了一個酷似漏斗形狀的角,當然,它的底部是封口的,不然糯米就會漏出來。第一步做好後,外婆把適量的糯米倒進去,放一個蜜棗再順勢把糉葉折過來,呈一個三角體,把邊角理一理,第二步完成了。最後一步就是用線綁好,如果是包糉子能手,那包出來的是很精緻的。

看着一個個糉子放進蒸籠,我就目不轉睛的盯着,生怕蒸熟的糉子飛跑了。

蒸好的糉子散發着淡淡的糉葉味和濃濃的糯米香,真是讓人垂涎三尺!

嘉興不僅有著名的五芳齋糉子,還有屬於外婆手藝的鄉村糉子,有肉糉子,也有蜜棗糉子等。糉子的各式各樣,真是讓人讚不絕口,吃了還想吃。

介紹糉子作文5

提前幾天媽媽就買好了糉葉、紅棗、花生、還有香腸。全家起了個大早開始,看起來簡單,包起來可有點難了,我好不容易包出了一個糉子,卻像個“受傷兵”,東倒西歪,好不容易扶起來又倒下了。媽媽看看不像樣子糉子拿過棕葉教起我來:“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急,把葉片上下疊好,注意別拿反了,把糉子葉靠近葉尖那一半折成三角鬥裝,手心向上用拇指壓住折過來葉尖部分,其餘四指在葉子下面拖住,先放一顆紅棗把尖部堵嚴,再放入江米蓋住紅棗,再把棕葉長出來部分折回來蓋住包嚴,在拿繩子捆好紮緊,多餘葉和線剪掉。”

我聽了心想小小糉子還有那麼多學問,還是乖乖學吧!我把兩個差不多大糉葉按順序疊好,做成了漏斗狀,先放了一顆棗再放入糯米,三繞四卷,哈哈!一位大將軍出現了,給他繫上腰帶他更神氣了!

中午,吃着自己包糉子,心裏美滋滋,真實又香又甜啊!

介紹糉子作文6

家鄉的端午有許多風俗和外地一樣:裹糉子,把一張張糉葉裏放上餡,有的放肉、有的放豆沙、還有的放蛋黃;掛艾草,把一株株曬乾了的艾草掛在門上,可以“辟邪去妖”;喝雄黃酒,用雄黃酒在孩子們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些都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而我一到端午,就最愛吃奶奶裹的糉子了,我們嘉興五芳齋的糉子是出了名的,只要外地的人一談起嘉興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嘉興五芳齋的糉子。

雖然說,五芳齋的糉子名氣很大,也很好吃,但是我奶奶裹的糉子也不賴,選用的都是上好的糯米,又白又香,連糉葉也都是最好的,還帶有竹子的清香。

說到了糉子,就不得不提提迷你型的一口糉了,這一口糉就如同這名字,咬一口就沒了,這隻能是放在餐桌上,大家一直喝酒餓了,就每人一個,墊墊肚子。在家裏,大家一般都是裹一些比較正常大小的糉子。裹糉子的程序非常複雜,而且裹糉子的手法、技巧都非常難,我就簡略的介紹一下:先把糯米洗乾淨,把糉子在水中浸一夜,把洗淨的糯米倒些醬油(包括白抽和老抽),再放些鹽和味精,把糯米攪拌均勻,切一些肉,要切成塊狀,也放些白抽和老抽,接着把肉和糯米裹到糉葉裏。

這就是我家鄉的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