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吃糉子爲題作文集合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吃糉子爲題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吃糉子爲題作文集合10篇

吃糉子爲題作文1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糉子的習慣,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都是爲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幾千年前,屈原投入汨羅江自殺,爲了不讓江中的魚吃屈原的屍體,人們包了很多糉子投入江中,所以幾千年來就有了吃糉子這個習俗。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爲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裏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裏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纔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糉子,它們以爲是菱角就不敢搶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着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裏投下尖角糉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糉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這就是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

吃糉子爲題作文2

昨天晚上,我大姐姐給我、媽媽、二姐、爸爸、姥爺、三舅、二舅買的糉子,有甜的,還有豆沙的,和鹹的,昨 天晚上沒吃完,所以,今天早上吃,可是,甜的就剩三個了,鹹的還有九個呢!

而且,鹹的不好吃,所以,我媽媽就騰了三個鹹的讓我和姐姐爸爸吃了,我媽媽累的每天早上都不吃飯,今天偶 爾 吃了一點飯,我說:"媽媽,有沒有甜糉子?"媽媽回答說:"有,在冰箱裏呢!怎麼了?啊?想吃啦?"我說 :"是!"媽媽開啟冰箱,拿出兩個甜糉子,在微波爐裏騰了騰,30分鐘,糉子熱氣騰騰!我姐姐不一會兒就把線拆 完了,而我呢?把線弄成了死疙瘩,我讓姐姐幫我解開,她說:"你都弄成死疙瘩了,我解不開!"我只好向媽媽求 助,說:"媽媽,心心姐姐不給我解開!"媽媽說:"你去拿剪刀,剪開!!"我找不到剪刀,媽媽說:"用我的剪 刀吧!我的剪刀鋒利。"說完就給了我,我使勁也剪不開,我媽媽輕輕一剪,就剪開了,我開開心心的吃着糉子,走了!

吃糉子爲題作文3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填入汩羅江的日子。爲了不讓魚蝦們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糉葉包裹着糯米投入江裏,並且人們也要吃糉子、鹹鴨蛋,在家門前掛菖蒲和艾草,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舟。

首先是包糉子,要把竹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在準備好綠豆、雞蛋黃、肉等材料做餡。再把長長的竹葉摺疊,圍攏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均,最後把竹葉包着的糉子做四個角的形狀。包糉子最後一道工序是:用棉線繩包好糉子,不然糉子在煮的過程中就會鬆開。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水要漫過糉子,用猛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後,改用文火煮三十分鐘。等糉子熟了以後,就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

然後是划龍舟,千姿百態的各式彩龍在江面遊弋,有的舒展着優美的身姿,有的搖頭擺尾,有的神采奕奕。當划龍舟比賽開始時,各色各樣造型的“蛟龍”如箭裏弦,欲爭羣龍之首。此時,健兒們狠勁猛劃,奮力衝刺,兩岸滾起陣陣“加油”的聲浪。

端午節不僅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還是一種古老的傳統。

吃糉子爲題作文4

端午節吃糉子,是我國的傳統習俗。

相傳,五月初五那天,楚國的屈原大夫投江自盡。爲了紀念他的愛國精神,後代在五月初五那天,都會自發地包糉子,吃糉子,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紀念屈原大夫。

今年的端午節,媽媽也買來了一些糉子。糉子的味道有很多種,有蛋黃味、有肉味……應有盡有。我挑了一個紅棗味道的糉子吃。

糉子是用純糯米做的,形狀呈四角形,外面裹着一個小金字塔。我先拆掉綁在糉子外層的線,然後把裹在糉子外面的竹葉一層一層剝掉。一個金黃色的糉子就呈現在我的面前。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香噴噴的,軟軟的,帶有竹葉的清香,吃上一口,令人回味無窮。這時,我彷彿看到了屈原大夫投江自盡,老百姓全力打撈他的屍體的.情形。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會兒,一隻糉子就被我消滅了。

我吃完後想:糉子這麼好吃,希望在遙遠的未來,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不會失傳。

吃糉子爲題作文5

今天中午放學回到家,我就聞到一股濃濃的棕香。原來是端午節快到了,正好媽媽今天休息,就在家裏包糉子。 放下書包洗了手,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吃糉子。滿滿的一大盤糉子放在眼前,我都不知道先吃哪個好。

媽媽包的糉子有三角形的,有四角形的。看着綠綠的糉子,聞着棕香,我已經餓了,管它三角還是四角,拿起一 個剝開放在碗裏,撒了一些白糖,狠狠地咬了一口,真好吃!媽媽是用江米配了一些黑米、玉米、蜜棗包的。我不喜 歡吃豆子,所以媽媽沒有放豆類。媽媽說自己家人吃的,就放家裏人喜歡吃的配料就行。我一連吃了好幾個,撒糖不 撒糖都一樣好吃。聽說還有肉糉,我們這裏很多人吃不慣,我也不喜歡。總覺得媽媽包的糉子最好吃,爸爸說這是因 爲勞動的果實最香甜。

吃糉子爲題作文6

在每年端午節,總是有很多問題纏繞着我。今天咱們一起來解決吧!

一、爲什麼端午節吃糉子?一一一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 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前278年,秦兵南下,攻破楚都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 憤之下投汨羅江而死。可永久沒找到,人們就把食物扔在江裏來紀念他,時間長了,人們就在端午節那天吃糉子紀念 屈原。

二、爲什麼端午節在門上掛艾草?一一一每年端午節我都會看見媽媽在前後門上掛一種草,媽媽告訴我叫艾草, 爲什麼要掛呢?一一一原來是爲了驅鬼神。艾草還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

三......

同學們你們還知道什麼小知識麼?一起來和大家討論討論吧!

吃糉子爲題作文7

每一年的端午節都搞得非常的,雖然天氣很熱,但是人們的的心情卻很興奮,過節的氣氛很濃。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來紀念屈原。端午也是我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

在我國大多數地方端午節都是吃糉子和賽龍舟,而在我的家鄉會吃一種用麥餅包餡的東西,餡料多得很,有黃蟮,有肉片,有雞蛋,有炒麪……都會被裹在麥餅裏面。在那一天,外婆做了一桌子好菜,飯桌上,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聊,屋子裏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瀰漫着香噴噴的味道,我開心級了!外婆還會在門前掛艾草,聽好講究啊!

我想:過端午節真好,我真想每天都過端午節,天天吃好吃!

吃糉子爲題作文8

"桃兒紅、杏兒黃,糉子香,香五糧......"一大清早,媽媽就把我叫起來,對我說:"今天吃糉子。"

什麼情況?早上吃糉子?"端午節傳統就是吃糉子、做香包,綁五彩線,戴虎頭帽......""虎頭帽,我喜歡!" 我高興地說。媽媽把虎頭帽戴在我的頭上,我把最愛的香糉子吃完,和媽媽去商店買了一些香料、艾葉和菖蒲。

我們回來把艾葉、菖蒲綁在一起,掛在門上,然後媽媽在我的手腕和腳腕上綁上了五彩線。

忙完這些,我們開始包糉子嘍!媽媽遞給我一片糉葉,我把糉葉的一頭我成了漏斗的形狀,然後撒上米,放一顆 紅棗,把多餘的糉葉合上口。哎呀,底下怎麼漏了。我又拿起一片糉葉,裹了上去這下不漏了。我用一根繩子纏了好 幾圈,這下結實了。一個糉子包好了,我又包了好幾個,越包越熟練越好看,媽媽把糉子整齊的擺進鍋裏,開始上火 蒸煮。經過兩個小時的悶蒸,香香的糉子出鍋了,太香了,滿屋瀰漫着濃濃的棕香味兒!

吃糉子爲題作文9

在衆多的節日中,最令我記憶猶新的節日就是——端午節。

記得端午節的那一天,我們正好在學習“端午節的來歷”這篇課文,我從書本中既知道了愛國的屈原,有知道了我最愛吃的糉子是從何處來的。屈原忠誠愛國的做法不停地在我腦海中像電影一樣播放着。這天媽媽正好單位發了三斤糉子。等糉子煮熟後,我口水早以流了起碼三尺長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糉子,撥開葦葉,呈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散發着濃香的糉子。無論你怎樣看,糉子的每面都是三角形。真是不知道包糉子的人是怎麼包出這樣的糉子呢。我看着糉子,卻不知從何下口了,這麼漂亮的糉子被我咬一口,就不完美了。我乾脆咬了咬牙,輕輕地抿了一小口,頓時滿嘴“流油”。糉子咬在嘴裏甜甜的,粘粘的,好吃極了。慢慢品味,我彷彿體會到了愛國的屈原卻遭到誣陷後的悲憤的心情。

我把自己的想法講給了爸爸,爸爸說:“嗯不錯,有這種想法很好,獎一個糉子。”說着,將一個糉子扔了起來,我連忙用嘴接,正好接住了。爸爸我看着我那模樣,忍不住笑得前仰後合,我放下糉子也跟着笑了起來。

就這樣,端午節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了。

吃糉子爲題作文10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年端午節外婆都要包糉子,給我和弟弟做香囊包,今天我也包糉子了,我覺得還挺好,挺有意義的!

外婆昨天,就把蘆葦葉、米、豆子泡好了,今天上午,包糉子開始了,外婆教我,先把葉子折成一個漏斗狀,把米和豆子,紅棗放進去填滿,然後把長的的葉子折過來,把米和豆子、棗包住,最後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和外婆比賽誰包的又快又好,外婆包的很快,可我總是包不好,不是漏米就是破葉,再看外婆,一會兒就包好了十幾個,外婆看到我包糉子這麼難,笑着說:“要吃上你包的糉子得猴年馬月。”沒想到小小的糉子是這麼難包,不過我還是成功地包了兩個,不過也挺開心的,凡事只要用心去做,總會幹好的。吃着自己包的糉子,看着電視上的龍舟比賽,這個端午節過的好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