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傳統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傳統的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家鄉端午節作文400字

傳統的家鄉端午節作文1

今天是端午節了,已經習慣了在早上看新聞的我,早上起牀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啟電視,今天新聞節目上的互動話題就是"端午節",主持人也是微笑着回憶了自己小時候在家鄉里過端午節時候的事情。

說到端午節,其實自己並不怎麼熟悉,而且我總覺得北方對這種節日好象並不象中秋節那樣隆重,反而是南方比較重視一些,也會舉辦一些活動,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麼說來,這個節日反而是多了一些懷舊的色彩,這麼多的傳統節日中,好象端午節是唯一的一個紀念古人的節日?看來,中國人確實是對古人很是尊重,或許這就是中國人的傳統吧。

早上,下起了雨,好象今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是有雨,雨水很舒服,儘管沒有帶任何的雨具,想想難得在這種天氣裏感受到這麼清涼的空氣,不禁擡頭深呼吸了幾下,真是舒服,雨天的空氣就是最純淨的,手機上早上收到了朋友發來的祝願,也爲自己的心情上添加了一抹美麗,今天一出門就是這種溫馨,想想一天都是美好的心情吧。印象中,以前是寫過很多關於雨天的文章,很喜歡雨天的感覺,雨水輕輕飄落下來,僅僅打溼了自己的頭髮,反而體會到了一種春風的感覺。

今天在一個朋友的博客中看到了一幅漫畫,雨天中的風景,看到這個時候,第一的印象就是一個安靜的心情,因爲在雨天中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欣賞到風景的,雨天中的風景需要自己用心去感受,不僅要去接受這雨水中的朦朧還要接受這雨水中的泥濘,而這些一旦進退到自己的'視線中成爲了風景時,就會忘記所有的泥濘,就好象是端午節的糉子一樣,想想,都已經好象聞到了撲面的香味了。

端午節的雨水中,祝願每一個人都溫暖。

傳統的家鄉端午節作文2

說起端午節,我馬上就想到了一首童謠: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傳說,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撒到江河是爲了不讓魚兒吃屈原的遺體,賽龍舟是爲了撈救屈原。

端午節到了,我們在門口掛起了艾葉,並佩戴好了香囊,接着,就來包糉子了。奶奶拿出事先洗好的糉葉和泡在水中的糯米,還有一串紅線,開始包糉子。首先,把兩張糉葉疊在一起,然後捲成一個圓錐樣的形狀,再把盆子裏的糯米塞進去、填滿,接着把它封上口,最後用紅線綁好,就大功告成了。我和兩個弟弟照葫蘆畫瓢,包出了幾個難看的糉子寶寶,遠沒有奶奶包的那麼好。

包完糉子,開始煮了,站在竈旁,聞着糉子被火蒸出來的香味,大家都垂涎欲滴,我更是每隔幾分鐘就問:糉子煮好了嗎?這時,奶奶總會笑我是隻小饞貓。等了快一個世紀,終於,糉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挑一個最大的糉子,脫去它的外衣,蘸上糖,咬一口,流香四溢,軟糯無比,讓人飄飄欲仙。

啊!家鄉的端午,美味的糉子,我愛你們。

傳統的家鄉端午節作文3

“五月五,是端午;綠葉子,包糉子。”每到端午節,村裏的孩子們都會把這首兒歌掛在嘴邊。

端午節前夕,大人們早早地就挎着籃子,三五成羣地上山採糉葉。然後來到小河邊,找塊平坦光滑的石頭,把糉葉一片片地展開,用毛巾輕輕地擦洗。除了準備又綠又鮮的糉葉外,人們還要上山砍株新長成的竹子,將它去皮,然後削成小細條,吹風晾乾,用它來扎糉子,既衛生又結實。

奶奶是個包糉子的能手,她包的糉子不僅好吃,而且美觀,有的像牛角,有的像拳頭,還有像花生。糉子有許多種,有的是鹹的,裏面擱五花肉、花生和豆子;有的是甜的,裏面包豆沙;還有的是淡的,專門蘸白糖吃。包好的糉子十個紮成一串,然後放入大鍋蒸煮,得熬幹幾好鍋水才能撈出。

每年奶奶都要包許多糉子,有的掛在土牆上,有的則拿去送人。村裏有個習俗,要是家裏辦過喪事,三年內是不能包糉子的。端午節一到,每家每戶都會另外包幾串給送過去。那些人家心裏過意不去,常會精心準備些糕餅之類的東西回給大家,以表謝意。

“五月五,是端午;綠葉子,包糉子。”我彷彿又聞到了糉子的陣陣清香!

傳統的家鄉端午節作文4

星期四是端午節,我和哥哥、媽媽約好鄭子龍和他媽媽去華信游泳館游泳。

早上九點左右,我們大家一起出發去游泳館。到了那裏,我們各自換好泳衣、泳帽。然後就開始游泳了,最開始鄭子龍不會游泳,我媽媽就給他租了個救生圈,讓他跟我們一起玩,他拿了救生圈也不太敢往水裏下,他練習了幾次纔敢往水裏下了。可是他還是不敢把救生圈摘下去。

快到中午,我媽媽給我們每人買了一桶泡麪。我們吃飽喝足了,就又開始下水玩了,我們看別人都拿着一個球,我們也想租一個球,於是,我就讓我媽媽去租。球來了,我們就爭先恐後的搶了起來,哥哥先搶到球,然後傳給了我,我在那時候正在發呆,居然被鄭子龍搶走了球,他又使勁一扔,扔到了他媽媽那裏,接着他媽媽便傳給了我。就這樣我們漸漸的成了一個菱形,互相傳球。

到了晚上,我們依依不捨的走出了游泳館,我們坐上了19路公交車,半路上公交車發動機還停火了,收費員還讓幾個男生和我媽媽、鄭子龍媽媽下去推車,車開動了,媽媽們趕緊上車。到了四平賓館我們下車,我覺得肚子非常疼,就讓媽媽牽着我走,吃了過橋米線後,我的肚子更疼了,就讓媽媽揹着我走。

這次我們上游泳館,玩的都非常開心。

傳統的家鄉端午節作文5

說到端午節,我首先想到的是那又香又糯的大糉子。糉子有甜有鹹,可我卻對白米糉情有獨鍾,一粒粒飽滿的糯米裝在糉葉裏,散發着清香,真讓人着迷。咬一口,淡淡的,再咬一口,甜津津的,並且越吃越有滋味。一到端午節,外婆就會做好多白米糉讓我這個大饞貓一飽口福。

講完了糉子,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由來吧。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之所以訂在五月初五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幾千年以前,楚國被敵人攻破,他不願意做亡國奴,就投入了汩羅江以身殉國。當地老百姓爲了紀念屈原,在江裏投放了一些糉子,讓魚蝦不咬屈原的屍體。這個故事的確有點淒涼,但讓我們世世代代都深刻領悟愛國的含義。

當然,除了吃糉子,我們這裏家家戶戶的門口還要掛菖蒲。我疑惑地問外婆:“爲什麼要在門口掛菖蒲呢?”“是爲了辟邪。”外婆一邊做糉子,一邊回答我的問題。緊接着,媽媽又說:“還可以驅蚊呢!”我終於解開了心中的不解。

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我會用一顆美好的心去等待它的到來……

傳統的家鄉端午節作文6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傳統的端午節。

好幾年前,我就覺得過端午節特別好,因爲家裏要準備很多我喜歡的好吃的東西,像糉子、鹹鴨蛋、松花皮蛋這些。我還跟媽媽說:“爲什麼叫端午呢?叫糉子節多好啊!”那時候,媽媽笑而不答。直到去年端午,也許是因爲我大一些了的緣故吧,媽媽纔給我講了一些端午節的知識。想到自己“糉子節”的說法,我也覺得很搞笑。

我們家鄉過端午,其實是很熱鬧的,甚至比元宵節的“節”味還濃。人們提前就開始準備鹹鴨蛋、皮蛋之類的食物。臨近端午,家家戶戶大量購買或者自制糉子。大家走親串戶,也愛送這些東西。另外,每年的端午這天,一些草藥格外暢銷。說是用這些草藥熬了水,洗了澡之後,可以去災辟邪、強身健體。有條件的地方,還要組織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賽龍舟之類。我就曾經在電視上看過府南河龍舟賽直播(因爲人太多,爸爸媽媽沒帶我去現場)。媽媽還告訴我說,他們小時候過端午,家裏還要留一些艾草、菖蒲什麼的在門上,用布裝上艾草、菖蒲做成香包戴在身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

今年的端午節也快到了,到時候,就算不能親臨現場看龍舟賽,我也一定要媽媽給我做個香包戴戴!

傳統的家鄉端午節作文7

端午到了,大家都忙活了起來,我家也一樣,媽媽剛剛從超市買糉葉回來,媽媽就把我帶到外婆家包糉子去了。

到了外婆家,看到鄰居跟外婆湊在一齊已經開始包糉子了,她們把糯米放在大缸裏旁邊放這糉葉,另外的大碗裏都放着餡:有肉餡,豆沙餡,蜜棗餡,板栗餡······很多很多。我和媽媽也加入其中,大家包的糉有4角糉,3角糉,還有大有小,僅有我妹妹包的糉最異常是“無角”糉她把糉包的圓圓的像個糯米糰,在用糉葉包起來就什麼也不像了。

我包的都是小糉子大人一口就能吃下,我不明白妹妹是怎樣包圓的糉子的,我根本包不起來,包起來了,等一下又散了,真是太難包了。

之後我問媽媽:“爲什麼要包糉子。”媽媽說:“這是以前的習俗,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之後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所以就有了包糉子的習俗。

這就是端午。

傳統的家鄉端午節作文8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糉子的時候。在這個熱熱鬧鬧的季節裏,我懷念起了那年的端午節,那是我第一次包糉子。

那天是端午節,媽媽早就把糯米和糉葉買好了。媽媽把材料準備好,開始包糉子。我一看,一個個漂亮的糉子在媽媽手中誕生,好像很簡單嘛,於是我纏着媽媽教我包糉子。媽媽笑眯眯地答應了。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媽媽替我去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隻。

看着自己包的糉子,我心裏說不出的高興。

媽媽把糉子拿去煮好後端了上來,開啟鍋蓋,香噴噴的熱氣撲面而來,我輕輕地拿了一個肉糉子,撥開糉葉,咬了一口,又香又糯,太好吃了!

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我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以後每年的端午節,我都要自己親手包糉子。

傳統的家鄉端午節作文9

在我的家鄉豫南,端午節是除了春節和中秋節之外另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不僅僅是因爲它有關於屈原的歷史傳說,在比我們更遠一點的南方,還會有龍舟比賽,我們這裏沒有,這裏之所以說隆重是因爲它有序幕、高潮、還有尾聲。

它的序幕大約提前半個月就開始了,或者更早,村裏的閨女媳婦們提前準備五彩線還有做各種香包的配料,據說孩子帶了五彩線就不會被蛇咬了,可能是因爲五彩線的樣子和老家的無毒小花蛇長的很像吧?

帶了香包,小孩子就不會被蚊蟲叮咬,因此村裏的大閨女小媳婦老早的都開始忙碌起來了,小孩子們就像跟屁蟲,和她們一起跑來跑去湊熱鬧,對於小一點的姑娘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不知不覺的也就會配五彩線、會縫香包了。

五彩線就是五種顏色的線搭配在一起做成的,端午節戴在孩子們的手腕、腳踝、還有脖子上,家裏的綵線不是很齊全,沒有關係,有白線就可以了,因爲可以用白線染出黑線、綠線、黃線、紅線,五彩線做法非常有趣而且環保,我們用鍋灰來染黑線、用灰灰菜染綠線、用莧菜染紫紅色、用藏紅花染出橙黃色。

傳統的家鄉端午節作文10

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快要到來了。

每到端午節來臨,家家戶戶都忙着包糉子。我們一家人也在包糉子。奶奶包的糉子最漂亮了,有的好像一個個包袱,有的好像一個個秤砣。糉子裏夾着甜甜的棗子,那清香使我饞涎欲滴。糉子一好,我就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只吃得胃子提抗議才住口,真是大飽口福啊!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用力地敲着鼓。“加油,加油!”拉拉隊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我也會扯起嗓子爲選手吶喊助威。

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在我的家鄉,端午節除了能夠吃上香噴噴糉子,看到激烈的賽龍舟比賽,每個人都要用艾葉洗澡,每個小孩都要繫上扣手線。我期盼着端午節快點到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