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品】糉子作文4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糉子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糉子作文4篇

糉子作文 篇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隨着時間的推移,年味越來越濃,家鄉的空氣中瀰漫着過年的味道。大人小孩都緊跟着忙碌起來,爲這隆重的春節做準備。這時正在樓上寫作業的我被奶奶的一聲叫喚打斷了,忙停了筆——奶奶又做吃的啦!正好肚子餓着,填飽再做。

來到樓下一看,擺在盤子裏的東西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那竟是一盤糉子!糉子不是端午節時吃的東西嗎?拿起一個嘗一嘗,味道着實不錯。我問奶奶:“這糉子不是端午節吃的東西麼,春節來臨之際不該準備年糕嗎?”

奶奶微微一笑,說道:“看來你這城裏回來的娃,還不懂家鄉的習俗。過年包糉子是我們南方人的習俗,這其中還有着它的寓意呢!”

“真的?”我很好奇,“奶奶的.話你還不信啊?這包糉子,寓意‘包中’,預祝將來中高考順利。特別是家中有孩子的家庭,到了年底一定包幾個,來年學業有成!”聽到這裏,我不禁羞紅了臉——就我那糟糕的成績,哪對得起奶奶精心準備的糉子?

“你到有沒有發現這糉子和平時吃的有點不一樣?”奶奶問道。我將糉子捧起來,仔細觀察,發現這糉子可比一般的要大出一截。“對啦,這可就是好吃的廣西大糉子。”驕傲的神情在奶奶臉上浮現出來。“跟我來廚房,讓你瞧瞧這包大糉子的手段。”

奶奶拿出三個大盆子,只見一個裏面裝滿了泡好的糯米,一個裝滿了泡好的綠豆,還有一個裏是五花肉。奶奶拿出兩片寬廣的糉子葉,放在手心交叉鋪好,放上半碗糯米,在中間又添上一勺綠豆,熟練地劃開一條線,用筷子輕輕夾起五花肉放在中間,又添上一勺綠豆,均勻地蓋上五花肉又將剩下半勺糯米倒上。讓所有的食材形成一個長三角的形狀,再用糉子葉將食材覆蓋住,把兩邊長處來的糉子葉對摺,最後用秸杆綁好,一個大糉子就大功告成了。

“這糉子好吃,還是在包得精細,‘包中’便指的是此。”奶奶說道。我恍然大悟,真沒料到家鄉過年還有這般習俗,寄託着人們對後代子孫學業有成的希望。品嚐着這美味的同時,更是體驗到了不同的年味。

糉子作文 篇2

今年的6月6日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相傳古代大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江自殺,後人爲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包糉子緬懷他。

很多同學都喜歡吃糉子,糉子的種類更是五花八門,有肉的,有點心類的,有香米的……可是大家有沒有自己動手包包試試呢?包糉子可真不容易,俗話說“櫻桃好吃,樹難栽”,其實,“糉子好吃,卻更難包”。聽姥姥說,包糉子的過程麻煩之極,首先要把糉子葉刷好,把米淘好,然後才能開始包,包完還需要煮上兩個多小時呢。

星期天,我終於有機會親看去實踐一番了,舅媽領着我一起來包糉子。我首先挑了一大一小兩張糉葉疊在一起,用手捏住葉子的兩端,小心翼翼地捲成一個漏斗形,放入米和棗,最後扎繩子,由於不小心,包好的米突然全撒了出來。真是好事多磨啊,眼看馬到成功,只因爲一疏忽……哎,包糉子也大有學問哪。

再包糉子,我可就是積累了不少的經驗了,要重點做好扎繩子這個環節。選葉子、疊成漏斗形、放米都非常順利,到扎繩時我更加小心,舅媽也在旁邊提醒我:“你動作不熟練,一定要小心啊!”我點點頭,隨手拿起一根繩子,在糉子外面纏了又纏,直到扎得十分牢固了,才放心地打了個結,得意洋洋地遞給了舅媽,舅媽直誇我進步大。

煮糉子也是慢工活,足足煮了兩個小時,那糉子的濃香直沁人心脾,有一股茶香的味道,雞蛋裏也滲入了糉子的味道,芳香撲鼻。

糉子作文 篇3

週一,我們班上綜合實踐課,課題就是——包糉子。但由於上週五沒有把準備這事佈置爲作業,許多人沒帶材料,我就是其中之一。看着人家不算很失敗的包糉子的過程與老師的講解,我想:包糉子不算很難嘛!於是我盼着下午放學。

總算回家了。吃過晚餐,我被告知——包糉子用的米至少要泡12小時,而不泡會使煮出的糉子不好吃。我只好開始包“假”糉子。

一開始,我把糉葉半重疊到一起,再從糉葉約三分之二處定爲盛米的漏斗形的中心處的一個角,再卷出漏斗形……等等,剩下的那一半是一個還是兩個(多出的是糉葉的另一端)?幸虧一旁的媽媽指點才知道是一個。我怎麼卷也沒法把它弄到一邊,只能矇混過關。

開始填米了。這是很簡單,但米還是不聽話,順着糉葉滑走了。我把米填至三分之一,要放棗了,卻又被告知棗沒了,我只好無奈地把米填滿。

要把剩下的那半糉子扣過來時,葉子卻變窄了,蓋不住兩角。一樣沒有任何辦法。我剛想向媽媽請求幫助,可她卻說:“這根本不合格嘛!”說完,就把我即將誕生的“傑作”毀了。

我不甘心,又做了一次。那些問題其實絲毫沒有消失,只不過比上次好了點。纏繩子時,媽媽告訴我其實怎麼纏都能夠,只要纏牢糉葉就行。然而我要打結時,兩根繩子卻無法“會合”,即使勉強湊在一起,線的細小也使我打不了結。媽媽又開始指導我說:“當初纏的時候要留一段兒(繩子),纏完了就好‘會合’了。”說完後,就給我的像那種長的直角三角板一樣的糉子繫了個活釦,又把這“處女作”毀了。

包好之後,要把糉子上鍋蒸1小時(高壓鍋40分鐘),但現在包的是“假”糉子,又被毀了,我只得望“熟”興嘆。不過,我並不失望,因爲——我實踐了。

糉子作文 篇4

今天中午我們的飯碗中多了一道特別的點心——糉子,這個糉子是迎接端午,我們年級組織學包的,我包的糉子在別的同學碗裏。

其實包糉子是一門技術活。首先要準備蘆葦葉、糯米、紅棗和棉線。首先把蘆葦用開水燙一下,這樣就不容易破裂。把葉子擺好三片,從中間折成螺狀,用勺子盛一些米進去,再放一個大大的紅棗,接着再次倒米蓋住紅棗。完成後把卷在後面的葉子往前一折,蓋住螺形口,把長出來的葉子向右折一下,用棉線紮緊。爲了更牢固,用嘴咬住,另一端就好操作了,我多繞了幾圈,線繩縱橫交錯地五花大綁在那個可憐的小糉子上。說得容易,做起來就不一樣了,在包的過程中,我遇到了挫折。

我把葉子從中間捲成螺形,但螺形不好看,於是又重捲了幾次,終於好看了,可是剛要倒入米時,發現蘆葉上破了一條縫,我換了一片,卷一下,又有一片葉子裂了一條縫,我無可奈何,等換了四片葉子後,才勉強捲成了一個螺形,灌入米,放入棗包好,線繩紮好。才紮好,發現葉子又裂開,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包了個開口糉子。我嘆了口氣,氣憤地將米和棗從縫中擠出來,說:“這真是個糉子開口錢包”!

還有一次,包的時候還算順利,可到了後面扎線時,這糉子原來應是錐形的糉子,變成了平面三角形,被我壓扁了,搞得我哭笑不得。

我們這次包的糉子還要送給周圍幫助過我們的人,爲了讓每一位老師、護學的警察、孤獨的老人……都能吃到,我包了十幾個。其中有幾個是我獨創的袖珍型糉子:用一片葉子包成的,因爲蜜棗太大了,只能改成赤豆做包心了。

品嚐着同學們的糉子,覺得自己動手包的糉子比媽媽、奶奶包的都好吃一百倍,這是我永遠忘不掉的美好的記憶。

標籤:糉子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