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答畢仲舉書》閱讀答案

《答畢仲舉書》說出了蘇軾對佛裏的理解。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答畢仲舉書》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答畢仲舉書》閱讀答案

答畢仲舉書

蘇軾

奉別忽十餘年,愚瞽頓僕,不復自比於朋友,不謂故人尚爾記錄,遠枉手教,存問甚厚,且審比來起居佳勝,感慰不可言。羅山素號善地,不應有瘴癘,豈歲時適爾。既無所失亡,而有得於齊寵辱、忘得喪者,是天相子也。

僕以任意直前,不用長者所教以觸罪罟。然禍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論巧拙也。黃州濱江帶山,既適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須,亦不難致,早寢晚起,又不知所謂禍福果安在哉?

偶讀《戰國策》,見處士顏蠋之語晚食以當肉,欣然而笑。若蠋者,可謂巧於居貧者也。菜羹菽黍,差飢而食,其味與八珍等;而既飽之餘,芻豢滿前,惟恐其不持去也。美惡在我,何與於物。

所云讀佛書及合藥救人二事,以爲閒居之賜甚厚。佛書舊亦嘗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獨時取其粗淺假說以自洗濯,若農夫之去草,旋去旋生,雖若無益,然終愈於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謂超然玄悟者,僕不識也。往時陳述古好論禪,自以爲至矣,而鄙僕所言。

僕嘗語述古,公之所談,譬之飲食龍肉也,而僕之所學,豬肉也,豬之與龍,則有間矣,然公終日說龍肉,不如僕之食豬肉實美而真飽也。不知君所得於佛書者果何耶?爲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與僕輩俯仰也?學佛老者,本期於靜而達。靜似懶,達似放。學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爲無害。僕常以此自疑,故亦以爲獻。

來書雲處世得安穩無病,粗衣飽飯,不造冤業,乃爲至足。三復斯言,感嘆無窮。無緣面論,以當一笑而已。 (選自《蘇軾文集》,有刪改)

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且審比來起居佳勝  比:最近

B.是天相子也   相:佑助

C.芻豢滿前       豢:飼養

D.則有間矣       間:差別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欣然而笑    ②本期於靜而達

B.①晚食以當肉     ②僕常以此自疑

C.①若農夫之去草    ②譬之飲食龍肉也

D.①其味與八珍等    ②抑尚與僕輩俯仰也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僕以任意直前,不用長者所教以觸罪罟。(4分)

(2)學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爲無害。(4分)

9.據此回信,推測畢仲舉來信的內容,請用自己的話概括。(4分)

參考答案

6.(3分)C(家畜,此泛指各類家畜的肉)

7.(3分)D(A項:①連詞,表修飾;②連詞,表並列;B項:①連詞,表目的;②介詞,因爲;C項:①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②音節助詞,無義;D項:介詞,同。)

8.(1)(4分)我因爲放縱心意徑直向前,沒有聽從長者的教導而觸犯法律。(任意1分,不用1分,觸罪罟1分,句意通順1分。)

(2)(4分)求學的人或許沒有達到所期待的境界,卻先得到了所相似的東西,不

是沒有害處的。(學者1分,所期1分,不爲無害1分,句意通順1分。)

9.(4分)①就蘇軾被貶一事表示慰問;②告知蘇軾自己的生活近況;③對蘇軾的生活情

況表示關心;④勸蘇軾多讀佛經並研究配藥之方救濟百姓;⑤開導蘇軾樂觀豁達對待世事。(每點1分,答出4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