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西江月黃陵廟閱讀答案及翻譯

原文:

西江月黃陵廟閱讀答案及翻譯

西江月·黃陵廟

張孝祥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陽。

放起鱗鱗細浪。

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宮裏奏霓裳。

準擬岳陽樓上。

西江月·黃陵廟字詞解釋:

1.山峯:指黃陵山。黃陵山在湖南湘陰縣北洞庭湖邊。

2.“波神”句:意思是行船被風浪所阻。波神:水神

3.鱗鱗:形容波紋細微如魚鱗

4.風回:順風

5.準擬:準定

西江月·黃陵廟翻譯:

滿載着一船的秋色,行駛在廣闊平展的江面上。彷彿是水神留我欣賞斜陽,微風弄起粼粼波浪,泛起波光。最好明天風向變了,就可以行船啓程,今晚露宿也就沒什麼關係。江上的聲響像是水府在演《霓裳羽衣曲》,當行舟到達岳陽時,一定要登上岳陽樓眺望雄偉壯闊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風光。

西江月·黃陵廟閱讀答案

試題:

(1)這首詞的風格與宋代哪兩位詞人比較接近?這種風格的詞人屬於哪一流派?

(2)在這首詞中,作者是以怎樣的胸懷對待風波險阻的?舉出兩處具體描寫,略作分析。

答案:

(1)蘇軾、辛棄疾。豪放派。

(2)第一問:達觀、豪邁的胸懷。

第二問:示例:“滿載一船明月,平鋪千里秋江。”明月皎潔,那小小的船兒似乎裝滿了這迷人的月光;秋江澄澈,波平如鏡的湖面似乎是平平地鋪展開的。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無法言說的輕鬆與喜悅。

又如;“波神留我看斜陽,喚起鱗鱗細浪。”詞人由自我想象進入一種主觀幻覺心理的境界,不說自己的行船爲大風所阻,不得行駛的實際情況,卻抒寫自己幻想的意象:水神熱情地邀請我欣賞那美好的夕陽景色。將這驟然而至的不速之客摹寫得極富人情味。

再如:“明日風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對風遏行舟的情況,詞人此刻的心境那樣泰然自若。不過他的內心深處還是希望風向轉變。如果明天能夠轉爲順風的話,那麼今天露宿在江邊也是心情舒暢的。這些,都顯示出作者曠達的胸懷、樂觀的態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意對即可)

西江月·黃陵廟創作背景:暫無

西江月·黃陵廟賞析:

宋孝宗乾道四年秋八月,張孝祥離開湖南長沙,到達湖北荊州(今江陵)任職。這首詞是他在赴任途中所作。詞題一作“阻風山峯下”。詞句亦稍有差異。他在給友人黃子默的信中說:“某離長沙且十日,尚在黃陵廟下,波臣風伯,亦善戲矣。”黃陵廟在湖南湘陰縣北的黃陵山。相傳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廟,故稱黃陵廟。可見孝祥在赴任途中曾爲風浪所阻,然而他的用意不是在正面描繪洶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於波臣風伯的“善戲”。因此詞人傾注了濃烈的主觀想象色彩。

“滿載一船明月,平鋪千里秋江。”這兩句寫舟泛湘江一路行來的景色。只寫“一船明月”、“千里秋江”,其他美景堪收、旅懷足慰之事,下必細數。以下轉入黃昏阻風情事。“波神留我看斜陽,喚起鱗鱗細浪”兩句,由自我想象而進入一種主觀幻覺心理的境界。詞人不說自己的行船爲大風所阻,不得行駛的實況,相反卻抒寫自己幻覺的意象,水神熱情地邀請他欣賞那美好的夕陽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閃動着象魚鱗般的波紋。這種浪漫主義手法,把現實與想象,幻覺心理與時空變化,非常和諧地描繪在一幅畫面上,使人感到似幻似真,從而增強了詞的藝術魅力。

下片借景抒情。“明日風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對風遏行舟的情況詞人此刻的心境,猶如蘇軾《定風波》詞中所寫:“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那樣泰然自如。不過他的內心深處還是切望風向轉變。他說:如果明天能夠轉爲順風的話,那麼今天露宿在江邊也是心情舒暢的。

結尾以“水晶宮裏奏霓裳,準擬岳陽樓上”兩句收結,別具情味。《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歌舞曲。“岳陽樓”,在湖南嶽陽市城西,面臨洞庭湖。這裏前一句寫一陣陣江中波濤的聲響,就像水府在演奏美妙悅耳的音樂。這種生動的比喻表現出詞人所獨有的想象。後一句則是表達他內心的願望,當行舟到達岳陽時,一定要登樓眺望雄偉壯闊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風光。

張孝祥一生英才奇氣,如果說在《念奴嬌·過洞庭》詞中以“吸江酌鬥,賓客萬象”的豪邁氣勢,使南宋魏了翁爲之傾倒,盛讚此首“在集中最爲杰特”(《鶴山題跋》卷二)。那麼在這首詞中濃烈的主觀感情色彩,奇幻的藝術想象,同樣顯露出他的傑出才華和獨具的詞作風格。

個人資料:

張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漢族,四川簡州(今四川簡陽)人,後卜居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生於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少時舉家遷居蕪湖。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爲唐代詩人張籍之七世孫;父張祁,任直祕閣、淮南轉運判官。張孝祥少年時闔家遷居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張孝祥狀元及第,授承事郎,籤書鎮東軍節度判官。由於上書爲岳飛辯冤,爲權相秦檜所忌,誣陷其父張祁有反謀,並將其父下獄。次年,秦檜死,授祕書省正字。歷任祕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宋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隆興元年(1163年),張浚出兵北伐,被任爲建康留守。又爲荊南湖北路安撫使,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江,靜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頗有政績。乾道五年(1169年),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於蕪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僅三十八歲。

有《於湖居士文集》40卷、《於湖詞》1卷傳世。《全宋詞》輯錄其223首詞。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爲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