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發黃的欠條閱讀理解附答案

發黃的欠條

發黃的欠條閱讀理解附答案

程賢軍

①小弟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美術學院,全家都很高興,但那兩萬多元的報名費着實讓我家犯了難。

②一天,母親把一張發黃的欠條拿出來給我看。欠條是一個叫張紅民的人打的,金額是三百元,落款日期是1983年7月14日。我忙問:“張紅民是誰?”母親說:“張紅民是我們原來的鄰居。他養了幾百只鴨,一年四季在外放鴨,後來帶着老婆孩子到外地放鴨去了,就一直沒回來。”看着那張發黃的欠條,我搖了搖頭說:“都二十多年了,不知他現在家庭情況怎樣,我看這錢難討回呀。”母親說:“你弟急着等錢用,我還是去試試吧。他在東河鎮有個家,我二十年前去過一次,還有印象。”我叫母親等父親回來後一起去討,可她不肯。母親做事向來都是急性子。

③我和母親費了好大的周折才找到張紅民。他如今是一家建築公司的門衛,那天我們找到他時,他正在用酒精爐煮麪條吃。他已認不出母親了。當母親說出自己的名字和住址之後,他好久才醒悟過來,忙說:“啊。啊,原來是大嫂啊。”母親說明了來意,他接過那張發黃的欠條看了看,沉思片刻,說:“大嫂,真對不起啊。欠了你那麼多年。你看,我這人真是不講信用。”他叫母親等等,他這就去拿錢。

④不一會兒,他滿頭大汗地回來了,交給母親一個信封,說:“這是三千塊錢,大嫂,你拿去吧。”母親忙說:“你只借我三百塊啊,我怎麼能要那麼多?”他說:“大嫂,二十多年了,加上利息何止三千?”可母親堅持只要三百元。他倆拉扯了好長時間,張紅民就說:“大嫂,這錢算是我借給你的吧。侄兒考上了大學,缺錢啊。”母親只得把錢收下。

⑤第二天,父親回來了。我們把討債的事對他說了。可父親忙說:“你們真是亂彈琴!張紅民根本沒借錢啊,你們還去向人家討錢?”我和母親糊塗了,我說:“不是有借條嗎?怎麼說沒借錢呢?”父親說:“事情是這樣的,那年。張紅民的女兒得了重病要住院,可他到處借錢都沒借到,於是就來找我借。我當時也沒有那麼多錢,就對他說等明天把豬賣了再借給他。那天晚上,他就打了一張三百元的借條,說是叫他老婆第二天來取錢,可他的女兒當天晚上由於病重就死了,他和他老婆再也沒來取錢了。可那張借條放在我這裏,竟放失了手。我找了好長時間都沒找着,真沒想到,竟被你們發現了。唉……”父親長嘆一聲。

⑥當天下午,我和母親又趕到了張紅民那裏,把錢還給張紅民。可張紅民說什麼也不接。母親急了。說:“我家沒借錢給你啊,哪好意思收你的錢呢?”

⑦張紅民說:“大嫂,雖然你們沒有借錢給我,可你和大哥的那份真誠、那份善心,我終生難忘啊。你知道我當時借錢多難嗎?我跑了十幾家一分錢也沒借到手,沒一家肯答應借給我。當時,我和老婆抱着昏迷不醒的女兒急得都哭了。大哥真是好心人呀,只有他肯借錢給我!我兒子如今在北京工作,條件可好啦。大嫂,二十多年了,你們的那份情意何止三千元呢?”看着手中那三千塊錢。母親的眼眶紅紅的。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見母親流淚。

1 本文以“發黃的欠條”爲線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 有同學讀到第②段“我叫母親等父親回來後一起去討,可她不肯。母親做事向來都是急性子”時,認爲這句顯得多餘,可以刪去。你認爲這種說法對嗎?請你寫出自己的探究結果。

3 假如你是電視臺記者,準備採訪張紅民和“母親”,你打算如何向他們提問?

(1)我想問張紅民:____________

(2)我想問“母親”:____________

4 有人提議把《發黃的欠條》改編爲微型電視故事片,請你給“影視故事中心”寫一句推薦語。

5 讀完這篇文章,你從中得到的最大收穫是什麼?

參考答案:

1 由“發黃的.欠條”引出借錢、討錢的情節,最後落筆在張紅民二十年前根本沒有借錢的真相上,再次引出母親知道實情後的態度,這樣寫直接揭示了人物善良、淳樸和知恩圖報的形象,敘述的方式與內在的感情起伏表裏相應,感情強烈。

2 不能刪去。這句爲下文寫父親交代張紅民根本沒有借錢埋下伏筆。

3 開放題,答案不唯一。

4 示例:這個故事,無論是父親的善良、母親的淳樸,還是張紅民的“回報”,都體現在“那份真誠,那份善心”的真情上,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

5 要想收穫快樂,首先要播種快樂。

標籤:閱讀 欠條 發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