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宋史李椿傳閱讀答案

李椿,字壽翁,父升,靖康之難,與長子俱卒。椿年尚幼,奉繼母南走,艱苦備嚐,竭力以養。以父澤,補迪功郎。

宋史李椿傳閱讀答案

張浚闢爲制司準備差遙,諸將有以北討之議上聞者,事下督府,椿方奉搬罩纂,亟奏記波曰:“復讎伐敵,天下大義,不出督府而出諸將,況藩籬不固,儲備不豐,將多而非才,兵弱而未練,議論不定,縱得其地,未易守也。”既而師出無功。

浚嘗嘆實才之難,椿日:“豈可厚誣天下無人,唯不惡逆耳而甘遜態,則庶其肯來耳。”浚復除右相,椿知事不可爲,勸之去。明年春,浚出視師,椿曰:“小人之黨已勝,公無故去朝廷,肆進始危。”復中前說甚苦。浚心是之,而自以宗臣任天下之重,不忍決去,未幾果罷。

移廣西提點刑獄,獄未竟者,一以平決之,釋所疑數十百人。移湖北漕,適歲大侵,官強民振糶,且下其價,米不至,益艱食。椿損所強糶數而不遏其直,未幾米舟湊集,價減十暑心。

除樞密院檢詳。小吏持南丹州莫酋表,求自宜州市馬者,因籤書張說以聞。椿謂:“邕運宜近,故遷之,豈無意?今莢氏方橫,奈何道之以中國地裏之近?小吏妄作,將啓邊釁,請論如法。說怒,椿目求去,上慰諭令安職。

遂兼臨壹蕉上基壹三月,競解去。椿在朝,遇事輒言,執政故不憾。及是轉對,叉言:“君以剛爲體而虛中爲.用,臣以柔順爲體而剛中爲用。陛下得虛中之道,以行嘲健之德奐。在廷之臣,來見其能以剛中守柔順而事陛下者也。”執政滋不悅,出知婺州。詔市牛筋,凡五千斤。椿奏:“一牛之筋才四兩,是欲屠二萬牛也。”上悟,爲收前詔。

除吏部侍郎,日:“自古宦官之盛衰,系國家興亡。其盛也,始則人畏之,甚劃人惡之,極則羣起而攻之。漢.唐勿論,靖康.明受之禍未遠,必有以裁製之,不使至極,則周家免予前日之患,宦官亦保其富貴。門禁宮戒之外,勿得預外事,嚴禁士大夫兵將官與之交通。”上曰:“幼泳閹此。”因蝻疏袖中以入。

(選白《宋史》)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浚闢爲鍘司準備差遣 蹕:徵召。

B.米不至,益艱食 益:增加

C.小吏妄作,將啓邊釁,請論如法 如:依照

D.執政滋不悅,出知婺州 知:管理。

10.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椿有見識的一組是(3分)

①椿年尚幼,奉繼母南走,艱苦備嚐,竭力以養

②議論不定,縱得其地,未易守也

③小人之黨已勝,公無故去朝廷,蹤跡必危

④獄未競者,一以平決之,釋所疑數十百人

⑤椿損所強糶數而不遏其直,未幾米舟湊集,價減十三

⑥靖康.明受之禍未遠,必有以裁製之,不使至極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椿的父兄都在靖康年間的國難當中戰苑沙場,,年幼;遊他侍奉着繼母南逃,吃了不少苦頭,因父親的恩澤,補任迪功郎。

B.很多將領請求北伐中原,而李椿認爲邊疆不穩定,戰備不充懇;將士久沒操煉,即使攻取了城池,也守不住,因此不同意草率北伐祭原名可見他眼光遠大。

C.張浚感慨當時天下缺少有真才實學的人,李椿不同意他的看法。認爲只要統治者能夠傾聽逆耳之言,能夠虛心聽取建議,人才大概就會不請自來。

D.李椿遇事敢於宣言相諫,讓皇上不高興,因此曾被調離出京。但在買牛筋一事上,他的勸諫通俗簡明,讓皇上醒悟後收回了發出韻詔令。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爲現代漢語。(9分)

(1)浚心是之,而自以宗臣任天下之重,不恕決去,未幾果罷。(3分)

譯文

(2)小吏持南丹州莫酋表,求自宜州市馬者,因籤書張說以聞。(3分)

譯文:

(3)遂兼臨安府,視事三月,竟解去。(3分)

譯文:

13.請用斜線(/)力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斷句不超過6處)(3分)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子不足凝奎蔓堡其慮之未月與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選自清·方孝孺《深慮論》)

9、答案:B【解析】(益:更加)

10、答案:B【解析】(①說的是李椿有孝心,④表現的是李椿執法公正快捷。)

11、答案:A【解析】(原文只是說李椿的父兄在靖康國難中死去,“戰死沙場”無依據。)

12、答案:

(1)譯文:張浚心中認爲他說得對,但是他認爲身爲人所宗仰的大臣應承擔天下的重任,不忍心決絕離職,不久果然被罷了官。(得分點:“是”“決”翻譯正確分別1分,句意通順1分)

(2)下級官吏拿着廣西南丹州莫酋長的奏表,請求朝廷從宜州買馬,透過籤書樞密院事張說來報告這件事。(得分點:“市”“因”翻譯正確分別1分,句意通順1分)

(3)(李椿)兼任臨安知府,任職三個月,最終被解職。(得分點:“視事”“竟”翻譯正確分別1分,句意通順1分)

13、答案: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與/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參考譯文】:

籌劃國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艱難危險的一面,而忽略容易的一面,防範隨時會出現的可怕事件,而遺漏不足疑慮的事件。然而災禍常常在疏忽之際發生,變亂常常在不加疑慮的事上突起,難道是考慮得不周到嗎?大凡智力所能考慮到的,都是人事發展理應出現的情況,而超出智力所能達到的範圍,那是天道的安排呀!

【翻譯】:李椿,字壽翁,他的父親李升在靖康之難中和長子都死了。李椿年紀還小,侍奉着繼母南逃,備嘗艱苦,竭盡全力奉養繼母。因爲受父親的恩澤,補任爲迪功郎。

張浚徵召他擔任制司準備差遣,諸將有把討伐北方的議程上報皇上的,這件事下達到督府,李椿剛奉命到了巢湖,他立即上書給張浚說:“爲國復仇,討伐敵人,是天下的大義,建議不從督府發出卻出自於將領們那裏,況且邊疆不鞏固,國家儲備不充足,將領雖多可是沒有才幹,士兵疲弱並且沒有操練,商討還沒有結果,縱然收復那些地盤,也不容易守住。”不久軍隊前去討伐敵人,果然無功而返。

張浚曾經感嘆有真才實學之人難得,李椿說:“怎麼可以臆斷天下沒有人才,只要不厭惡逆耳之言並虛心聽取他們的志向,那麼大概他們就肯來投奔。”張浚又被授予右丞相的官職,李椿知道這事不能做,勸他離職。第二年春,張浚出京視察軍隊,李椿說:“朝中那夥小人已經得勢,您無故離開朝廷,路途上一定很危險。”他又苦心竭力地勸張浚離職。張浚心中認爲他說得對,但是他認爲身爲人所宗仰的`大臣應承擔天下的重任,不忍心決絕離職,不久果然被罷了官。

李椿被調任廣西提點刑獄,未結的案件,他完全按照公平的原則判決,釋放了數十上百的嫌疑人。調到湖北管理漕運,適逢收成不好,官府強制糧商賣米,並且壓低他們的米價,導致米不再有人運來,市面上糧食更加短缺。李椿減少強制糧商賣米的數量,並且不限制他們的米價,不久運米的船就風湊雲集而來,米價也自動降低了十分之三。

他被授予樞密院檢詳。下級官吏拿着廣西南丹州莫酋長的奏表,請求朝廷從宜州買馬,透過籤書樞密院事張說來報告這件事。李椿說“:邕州遠,宜州近,所以遷到那裏,難道是無意?現在莫氏正專橫霸道,怎麼用靠近中原的地方來說這事?小吏亂做事,將挑起邊境的事端,請按照國法論罪。”張說很生氣,於是李椿請求辭去職務,皇上安慰他,讓他安心履職。

(李椿)兼任臨安知府,任職三個月,最終被解職。李椿在朝中,遇事總是直言,皇上因此不高興。等到肯定他時卻又說:“君主以剛毅中正爲本而以排除雜念爲用,臣子以柔順爲本而以剛毅中正爲用。陛下得誠敬之道,來行剛毅中正之德。在朝中的大臣,未見他們中有以剛毅中正守柔順來侍奉陛下的人。”皇上更加不高興,讓他出京掌管婺州。皇上下詔買牛筋,共買五千斤。李椿上奏:“一頭牛的筋才四兩,這要殺二萬頭牛啊。”皇上醒悟了,因此收回以前的詔令。

李椿被授予吏部侍郎,他說:“自古宦官的盛衰,關係到國家的興亡。他們權勢大,開始時人們就害怕他們,嚴重時人們就更厭惡他們,到極點了人們就會聚集起來攻擊他們。漢朝、唐朝就不說了,靖康之難、明受之變離今不遠,一定有用來制止這種情況發生的辦法,只要不讓他們的權勢達到極盛的地步,國家就能免除以前那樣的禍患,宦官也可以保全他們的富貴。除宮門禁出宮內戒律之外,不許干預朝外之事,嚴禁士大夫軍隊官員與他們勾結。”皇上說:“我小時候也聽說過這樣的話。”於是把奏疏放進袖中就回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