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世說新語》閱讀答案(通用16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們會經常接觸並使用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我們解答閱讀題的金鑰匙。那麼一般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世說新語》閱讀答案(通用1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世說新語》閱讀答案(通用16篇)

《世說新語》閱讀答案 篇1

閱讀【甲】【乙】兩段選文,完成下面的題。

【甲】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衆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爲衆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爲衆人;今夫不受之天,固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爲衆人而已耶?

【乙】戴安道就範宣學①,視範所爲:範讀書亦讀書,範抄書亦抄書。惟獨好畫,範以爲無用,不宜勞思於此。戴乃畫《南都賦圖》,範看畢諮嗟②,甚以爲有益,始重畫。

【注】①戴安道就範宣學:戴安道和範宣均爲我國晉代名人。②諮嗟:讚歎。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於材人遠矣 賢:________________

②不宜勞思於此 勞思: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①得爲衆人而已耶?

譯文:

②範看畢諮嗟,甚以爲有益,始重畫。

譯文:

3、【甲】文借事說理,以方仲永天資非凡最終“泯然衆人矣”的實例,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則直接寫出了戴安道和範宣師生之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過程。

參考答案:

1、①勝過、超過 ②勞神,費心思

2、①能夠成爲普通人就爲止了嗎?(意思是比普通人還要不如)

②範宣看後讚歎不已,認爲大有益處,這纔開始重視繪畫。

3、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虛心學習,相互切磋。

《世說新語》閱讀答案 篇2

【甲】亮躬耕隴畝,好爲《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爲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山東省平邑縣興蒙學校李傳鵬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問曰:“幕府初開,羣公辟命①,求英奇於仄陋②,採賢俊於巖穴③。君吳、楚之士,亡國之餘④,有何異才而應斯舉?”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於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採於崑崙之山。大禹生於東夷,文王生於西羌。聖賢所出,何必常處⑦。昔武王伐紂,遷頑民於洛邑,得無諸君是其苗裔⑧乎?”(選自《世說新語》)

【註釋】①辟命:徵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巖穴:指隱士。④亡國之餘:亡國的遺民。蔡洪爲三國時吾人,魏滅吳,所以這樣說。⑤孟津之河:黃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過來的美玉。⑦何必常處:何必一定產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後裔、後代。山東省平邑縣興蒙學校李傳鵬

16、用“”爲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奏。(劃兩處)

漢 室 傾 頹 奸 臣 竊 命 主 上 蒙 塵

漢 室 傾 頹 / 奸 臣 竊 命 / 主 上 蒙 塵

17、 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D )

A、每自比於管仲。 採賢俊於巖穴。

B、先主器之。 君吳、楚之士。

C、而智術淺短。 有何異才而應斯舉。

D、 將軍豈願見之乎。 得無諸君是其苗裔乎?

18、解釋句中加點詞。

⑴凡三往,乃見。( 總共 )

⑵先主遂詣亮。( 拜訪 )

⑶欲信大義於天下。(通“伸”,伸張 )

⑷昔武王伐紂。(討伐,征討 )

19、翻譯【甲】文中畫線句。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這個人值得登門拜訪,不應該委屈他前來。將軍應該屈尊親自前去拜訪。

20、下列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B )

A、【甲】文在諸葛亮出場之前,先對其進行了側門描寫

B、“夜光之珠,不必出於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採於崑崙之山。”用了對比的寫法,就像《陋室銘》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C、“諸葛孔明者,臥龍也。”是一個判斷句。

D、“大禹生於東夷,文王生於西羌。”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

21、劉備爲求賢而三顧茅廬(填一成語),由此可知,在對才人的認知上他與蔡洪是有共識的。蔡洪的主要觀點是英雄不問出處(或“聖賢所出,何必常處?”)。由此我們進一步想到了瞬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還有“舉於海”的孫叔敖,“舉於市”的百里奚。

《世說新語》閱讀答案 篇3

A

蘇峻亂,諸庾逃散。庾冰時爲吳郡,單身奔亡。民吏皆去,唯郡卒獨以小船載冰出錢塘口,籧篨覆之。時峻賞募覓冰,屬所在搜檢甚急。卒舍船市渚,因飲酒醉還,舞棹向船曰:何處覓庾吳郡?此中便是。冰大惶怖,然不敢動。監司見船小裝狹,謂卒狂醉,都不復疑。自送過浙江,寄山陰魏家,得免。後事平,冰欲報卒,適其所願。卒曰:出自廝下,不願名器。少苦執鞭,恆患不得快飲酒,使其酒足餘年,畢矣。無所復須。冰爲起大舍,市奴婢,使門內有百斛酒,終其身。時謂此卒非唯有智,且亦達生。 《世說新語》

B

劉真道少時,常漁草澤,善歌嘯,聞者莫不流連。有一老嫗,識其非常人,甚樂其歌嘯,乃殺豚進之。道真食豚盡,了不謝。嫗見其不飽,又進一豚。食半餘半,乃還之。後爲吏部郎,嫗兒爲小令史,道真超用之,不知所由,問母,母告之,於是齎牛酒詣道真。道真曰:去,去!無可複用相報。 《世說新語》

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屬所在搜檢甚急 ( ) ②適其所願 ( )

③少苦執鞭 ( ) ④於是齎牛酒詣道真 ( )

18、選出下列判斷正確的一項(3分)( )

使其酒足餘年嫗見其不飽 冰爲起大舍後爲吏部郎

唯郡卒獨以小船載冰出錢塘口 不賂者以賂者喪

A、其的解釋一樣 爲的解釋一樣 以的解釋一樣

B、其的解釋不一樣 爲的解釋一樣 以的解釋一樣

C、其的解釋不一樣 爲的解釋不一樣 以的解釋一樣

D、其的解釋一樣 爲的解釋一樣 以的解釋不一樣

E、其的解釋一樣 爲的解釋不一樣 以的解釋不一樣

F、其的解釋不一樣 爲的解釋不一樣 以的解釋不一樣

19、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自送過浙江,寄山陰魏家,得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老嫗,識其非常人,甚樂其歌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A文中劃曲線的句子時謂此卒非唯有智,且亦達生中的智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達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用成語概括上面兩文中的庾冰和劉真道所共有的品質:□□□□(2分)

參考答案:

三、閱讀下文,完成1721題。(17分)

17、通囑;符合、適合(滿足);以_______爲苦,苦於;送(攜帶)(4分)

18、F(3分)

19、①(差役)親自把(庾冰)送過浙江,寄居在山陰魏家,(庾冰)才得以脫險。(得分點:自和三處省略(3分) ②有一個老太,看出他不是一般人,很喜歡他嘯詠。(得分點:老嫗、非常、樂)(3分)

20、機智掩護庾冰;索求只是快飲酒(2分)

21、知恩圖報(2分)

《世說新語》閱讀答案 篇4

閱讀分析。

荀巨伯(東漢桓帝時人,生平不詳)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指入侵的軍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損害,毀壞)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 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這裏是表示輕蔑的稱呼),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 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世說新語》)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

①友人語巨伯曰(語: )

②吾今死矣,子可去(子: )

③敗義以求生(敗: )

④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委: )

2、翻譯下列句子:

①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何男子,而敢獨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人物的生活常態放在特定的環境下來寫,所寫生活常態是_________________,特定環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更有利於刻畫人物。

4、荀巨伯不肯離去的原因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巨伯的行爲感動了胡賊,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

參考答案:

1、

①對……說

②您,對對方的尊稱

③正義

④放棄

2、

①爲了活命而不顧道義,難道是我荀巨伯應當做的嗎?

②你是什麼漢子,竟敢獨自留下?

③我們這些不懂仁義道德的人,不該侵犯文明的禮義之邦!

3、探病訪友;胡人入侵

4、不肯“敗義而求生”

5、遂班軍而還。

《世說新語》閱讀答案 篇5

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①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值孫恩②賊出吳郡,袁府君③即日便徵。遺已聚斂得數鬥焦飯,未展④歸家,遂帶以從軍。戰於滬瀆,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飢死,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爲純孝之報也。

(選自《世說新語》)

①鐺(chēng):一種平底鍋。焦飯:鍋巴。②孫恩:字靈秀。③袁府君:即袁山鬆。時爲吳郡太守,被孫恩軍隊殺害。④未展:來不及。⑤滬瀆:水名。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字。(4分)

①值孫恩賊出吳郡 ②母好食鐺底焦飯

③恆裝一囊④逃走山澤

【小題2】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其中一項與其它三項不同的是()(2分)

A、歸以遺母

B、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C、以叢草爲林

D、而能以天下事爲己任

【小題3】翻譯句子。(2分)

①每煮食,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1分)

②遺獨以焦飯得活。(1分)

【小題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①適逢、正趕上②吃③經常④跑

【小題2】B

【小題3】

①每次煮飯,就把鍋巴收集在口袋裏,回家時把(它)送給母親。

②唯獨陳遺因爲有鍋巴得以活了下來。

【小題4】圍繞孝道談,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值”是多義詞,另的一義“價值”,“食”也是多義詞,有“食物”“吃”“飼養”的意義。“走”是古今異義詞,古義中是“跑”,很少有“行走”的'意思。

【小題1】試題分析:“意義”指的是字詞的意思,古文中有的字詞意義有變化,這種變化就叫“用法”。B句中“以”是“認爲”的意思,其它三項都是“把”的意思。

【小題1】試題分析:第一句中“以”字後省略了“之”,代“焦飯”,翻譯時要補充出來。“遺”讀wèi,意爲“送”。兩句中的兩個“遺”意思是不同的,兩個“以”的意思也是不同的,第一句中“以”意爲“把”,第二句中“以”意爲“因”。

【小題1】試題分析:此題要求簡單明白,如答案中所示,圍繞文章的中心“孝道”談談什麼是“孝道”或如何盡孝道或宣傳“孝道”對和諧社會的積極意義。

《世說新語》閱讀答案 篇6

林道人①詣謝公②。東陽③時始總角④,新病起,體未堪勞,與林公講論,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後聽之,再遣信⑤令還,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雲:“新婦少遭家難一生所寄唯在此兒。”因流涕抱兒以歸。謝公語同坐曰:“家嫂辭情慷慨,致可傳述,恨不使朝士⑥見!”

(選自《世說新語》)

【注】①林道人:指晉代和尚支遁,世稱林道人、林公。②謝公:謝安,東晉名相,死後追封太傅,世稱謝太傅、謝公。③東陽:謝朗,謝安的侄子,曾任東陽太守。其父謝據早亡,下文“家難”即指此事。④總角:兒童頭結髮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兒童。⑤信:傳信的人。⑥朝士:朝廷官員。

2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東陽時始總角( ▲ ) (2)再遣信令還( ▲ )

(3)而太傅留之( ▲ ) (4)謝公語同坐曰( ▲ )

23、根據文意,用“/”把文中畫線部分斷成三個短句。(3分)

新 婦 少 遭 家 難 一 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兒

24、王夫人爲什麼堅持要“流涕抱兒以歸”?(2分)

參考答案:

22、⑴才 ⑵派 ⑶他,代東陽(或謝朗)⑷告訴或“對……說”

評分標準:每詞1分,第⑶題只寫出“他”,得0。5分。共4分。

23、新婦少遭家難/ 一生所寄/ 唯在此兒 。評分標準:第一處2分,第二處1分,共3分。

24、⑴新病起;⑵一生所寄,唯在此兒。評分標準:兩個要點,答到一點得1分。用自己的話表述意對也可。共2分。

《世說新語》閱讀答案 篇7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林道人①詣謝公②。東陽③時始總角④,新病起,體未堪勞,與林公講論,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後聽之,再遣信⑤令還,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雲:“新婦少遭家難一生所寄唯在此兒。”因流涕抱兒以歸。謝公語同坐日:“家嫂辭情慷慨,致可傳述,恨不使朝士⑥見!”(選自《世說新語》)

【註釋】①林道人:指晉代和尚支遁,世稱林道人、林公。②謝公:謝安,東晉名相,死後追封太傅,世稱謝太傅、謝公。③東陽:謝朗,謝安的侄子,曾任東陽太守,其父謝據早亡,下文。④總角:兒童頭結髮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兒童。⑤信:傳信的人。⑥朝士:朝廷官員。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1)東陽時始總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遣信令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太傅留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謝公語同坐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文意,用“/”把文中畫線部分斷成三個短句。

新 婦 少 遭 家 難 一 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兒。

3、王夫人爲什麼堅持要“流涕抱兒以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1)才

(2)派

(3)他,代東陽(或謝朗)

(4)告訴(或:對……說)

2、新婦少遭家難/一生所寄/唯在此兒

3、

①新病起

②一生所寄,唯在此兒。

《世說新語》閱讀答案 篇8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選自《世說新語》)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①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②之,何所履行③?”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④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嘗爲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⑥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⑦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選自《世說新語》)

註解:①候:拜訪、問候②稱:稱讚、讚許③履行:實踐、做④綏:安撫

⑤孤:封建時代王侯對自己謙稱⑥法:效法⑦師:學習

【小題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⑴陳太丘與友期行期:⑵尊君在不不:

⑶元方入門不顧顧:⑷下車引之引:

【小題2】下列各句中“之”字與“下車引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故時有物外之趣。

B、驅之別院。

C、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D、邑八景之一也。

【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題4】袁公兩問綿裏藏針,頗有學問,但元方兩答精彩紛呈,請你說說元方第二答的巧妙之處。(3分)

【小題5】從這兩則故事中,你怎樣評價元方這個孩子的?(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略

【小題2】B

【小題3】略

【小題4】借用周公和孔子沒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親不存在誰效法誰的問題,既尊重了袁公,又維護了父親的尊嚴,顧全了雙方的面子。

【小題5】

(1)機智、聰明,頭腦靈活、能言善辯

(2)守信、明禮、爲人處世得體(意近即可)

《世說新語》閱讀答案 篇9

韓康伯①數歲,家酷貧,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謂康伯曰:且著襦,尋作復褌③。兒雲:已足,不須復褌也。母問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熱,今既著襦,下④亦當暖,故不須耳。

母甚異之,知爲國器⑤。

(選自《世說新語·夙惠》,略改)

【註釋】①〔韓康伯〕名伯,東晉大官,玄學思想家。②〔襦(rú)〕短襖。③〔復褌(kū n)〕夾褲。褌,褲子。④〔下〕下身。⑤〔國器〕治國之才,國家的棟樑之材。

7、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A、 止得襦(同只) 兩股戰戰(大腿)

B、 母殷夫人自成之(縫製) 胡不見我於王(看見)

C、 尋作復褌(不久) 便扶向路(原先,從前的)

D、 母甚異之(對感到驚異) 每至晴初霜旦(下霜,降霜)

8、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 母殷夫人自成之 當餘之從師也

B、 母問其故 其如土石何

C、 乃答曰 乃重修岳陽樓

D、 火在熨斗中而柄熱 潭西南而望

9、下列各項理解不當的一項是(2分)

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關愛孩子,並且善於洞察孩子心理的母親。

B、母甚異之,知爲國器側面表現出韓康伯從小就身體強健,超過常人。

C、這個故事若作爲事實論據則可論證這樣的論點: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D、從本文選自《世說新語·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聰慧的意思。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傷仲永》)(2分)

(2)今既著襦,下亦當暖,故不須耳。(2分)

(1)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傷仲永》)(2分)

(2)今既著襦,下亦當暖,故不須耳。(2分)

參考答案:

7、B(2分)

8、C(2分)

9、B(2分)

10、(1)示例:

①從此,(大人)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或:立刻完成)。

②從此,(大人)指着東西讓他作詩,他立刻(或:立即)就能完成(或:寫好)。(2分。表達不順暢扣1分,一個關鍵詞未譯對扣1分,扣完2分爲止。)

(2)示例:

①現在已經穿上短襖,下身也會暖和的,所以不需要(或:不須要)再做夾褲哇。

②現在已經穿上短襖,下身也應當暖和的,所以不須要(或:不需要)了。(2分。表達不順暢扣1分,一個關鍵詞未譯對扣1分,扣完2分爲止。)

《世說新語》閱讀答案 篇10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後面各題。

(甲)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孟,此不爲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爲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爲汝多知乎?”(選自《兩小兒辯日》)

(乙)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注)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羣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選自《世說新語》)

(注)東渡:公元316年,西晉在異族入侵中滅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晉舊臣擁司馬睿爲帝,史稱東晉。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粗字。

(1)及其日中如探湯 湯_____________

(2)元帝異之 異_____________

2、下列與例句中“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A、明帝問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問之

C、皆以美於徐公

D、策之不以其道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孰爲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故異昨日之言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段中兩小兒爭辯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乙段中晉明帝兩次回答的同一問題是___________,問題不同,但兩則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現了兒童的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熱水;(2)對……感到驚奇

2、C

3、(1)誰說你見多識廣呢?

(2)爲什麼和昨天的話不同呢?

4、太陽何時距離人遠(近);長安和太陽哪個遠(近);聰慧

《世說新語》閱讀答案 篇11

樂令女適大將軍成都王穎。王兄長沙王執權於洛遂構兵①相圖。長沙王親近小人,遠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懷危懼。樂令既允朝望②,加有昏③親,羣小讒於長沙。長沙嘗問樂令,樂令神色自若,徐答曰:“豈以五男易一女?”由是釋然,無復疑慮。

註釋:①構兵:出兵交戰。②允:確實。朝望:在朝廷中有聲望。③昏:通“婚”

【小題1】請解釋下列劃線詞。(4分)

⑴樂令女適大將軍成都王穎( )

⑵遂構兵相圖( )

⑶羣小讒於長沙( )⑷徐答曰( )

【小題2】請給下面句子斷句。(2分)

王兄長沙王執權於洛遂構兵相圖

【小題3】結合原文說說尚書令樂廣是怎樣的人。(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⑴嫁給⑵圖謀⑶說壞話⑷從容

【小題2】王兄長沙王 / 執權於洛 / 遂構兵相圖

【小題3】從他神態自若的回答長沙王的查問,可看出他的從容鎮定;從他的答話“豈以五男易一女?”,可看出他機智善辯;從“樂令既允朝望”,可看出他有威望。(答出一點即可)

解析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認知能力。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有時還要注意加點字的特殊用法。

【小題2】本題考查劃分句子節奏的能力。劃分句子節奏一般遵循結構以及意思原則即可。

【小題3】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據文章對“尚書令樂廣”的具體描寫來分析該人物形象即可。

《世說新語》閱讀答案 篇12

魏武①嘗過曹娥②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③”八字。魏武謂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爲‘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爲‘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爲‘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爲‘辤④’。所謂‘絕妙好辤’也。”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嘆曰:“我纔不及卿,乃覺⑤三十里。”

【注】①魏武:即魏武帝曹操。②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最後也投江而死。當地縣令度尚爲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寫碑文,這就是曹娥碑。漢末蔡邕又在碑背上寫了“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③齏臼:搗制細末狀醃菜的器具。④辤:“辤”字是“辭”的異體字。⑤覺:通“較”,相差,相距。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

①魏武嘗過曹娥碑下_________

②題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魏武謂修曰_______________

④待我思之_______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我纔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此短文後,你覺得曹操和楊修兩人,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結合短文寫出你對其中一人的評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曾經

②寫

③告訴

④它,代碑背所題的八個字的意思

2、我的才華比不上你,竟然相差三十里。

3、示例:楊修能立刻明白碑背八個字的意思,並乾脆有力地回答曹操:“解。”可見楊修才思敏捷,但鋒芒畢露;曹操不明白字義,便問楊修,但讓楊修暫不說明,後又感嘆自己纔不如他,可見曹操能夠賞識人才,承認差距,但也帶有嫉妒之意。

(意對即可)

《世說新語》閱讀答案 篇13

【甲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記》

【乙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詞的意思。(4分)

(1)心樂之( ) (2)其岸勢犬牙差互( )

(3)悽神寒骨( ) (4)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

小題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小題3:甲乙兩文在寫景上比較注意突出景物的特點,生動細緻,請結合兩篇文章的第二段內容,說說各自用了什麼手法來展現景物特點的。(4分)

小題4:兩篇文章都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片段抒發了內心的真實感受,請說說兩篇文章各側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世說新語》閱讀答案 篇14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後面題目。(7分)

陶公性檢厲,勤於事。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鹹不解此意。後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溼,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

(節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

小題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

①鹹不解此意 ②值積雪始晴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2分)

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

小題3:文中寫了哪兩件事?表現了陶公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用自己的話概括。(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①全、都②遇到,碰上……的時候 (2分)

小題2:都用鋸木屑覆蓋在地面上,(人們出入)一點也不受阻礙。(2分)

小題3:積存廢棄鋸木屑,雪後覆地;積存竹頭,造船時做竹釘。陶公是一個節儉、勤勉的人。

小題1:

試題分析:認真識記課文的註解。① “鹹”的意義較單一。②“值”這有“遇到”和“價值”之意。

小題2:

試題分析:A項中“所以”,前者的意思是“……的原因”,後者的意思是“用來”; B項中“爲”,前者的意思是“做”,後者的意思是“向”。C項中“其”,前者的意思是“作奸犯科者”及“爲忠善者”,後者的意思是“柴草堆”。 D項中“以”的意思都是“因爲”。

小題3:

試題分析:這個文言句子是一個省略句,“都無所妨”的主語與前句的主語不一致,要注意分辨清楚。

《世說新語》閱讀答案 篇15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行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爲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選自《世說新語》)

1、解釋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 稱: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

2、文章劃線句沒有標點符號。請在需要加標點的地方用“|“標出來。(2分)

老 父 在 太 丘 強 行 綏 之 以 德 弱 者 撫 之 以 仁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3、袁公兩次問陳元方。請你用自己的話把袁公兩次問話的主要意思說出來。(2分)

4、指出陳元方第二次答語的巧妙之處。(4分)

參考答案:

1、(1)稱讚,讚許 (2)效法

2、老父在太丘 | 強者綏之以德 | 弱者撫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錯、漏、多1處均扣1分,扣完該小題分值爲止)

3、第一次問元方父親在太丘爲官時是如何贏得稱讚的,第二次是問自己和元方父親究竟誰效法誰。

4、借周公和孔子沒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親並不存在誰效法誰的問題,既尊重了袁公,又維護了父親的尊嚴,顧全了雙方的面子。

參考譯文:

陳元方十一歲時,有一次去拜會袁公(紹)。袁公問:“令尊在太丘縣認職時,遠近的人都稱讚他,他是怎麼治理的呢?”元方說:“家父在太丘時,對強者用恩德來安撫他,對弱者用仁慈去體恤他,放手讓他們安居樂業,久而久之,大家就對他老人家越來越敬重。”袁公說:“我從前曾當過鄴縣縣令,正是這樣做的。不知是你的父親效仿我,還是我效法你的父親?”元方說:“周公、孔子生在兩個不同的時代,雖然相隔遙遠,但他們的做法卻是如出一轍,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世說新語》閱讀答案 篇16

閱讀下面一篇課外文言文,完成1~3題。

王恭從會稽①還,王大②看之。見其坐六尺簟③,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④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無長⑥物。”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註釋】①會稽:地名。②王大:人名,王恭的族叔。③簟diàn:竹蓆。④薦:草墊。⑤丈人:古時對老年男子的尊稱。⑥長:舊讀zhàng,多餘,剩餘。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①因語恭( )

②即舉所坐者送之(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語“身無長物”出自本文,從文段看,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從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品德。

參考答案:

1.①對……說;②拿

2.事後,王大聽說此事,十分吃驚,就對王恭說:“我原來以爲你有很多竹蓆,所以才向你要。”

3.自己沒有多餘的東西;儉樸清廉。

(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