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文言文張詠閱讀答案

張詠,字復之,濮州鄄城人。太平興國五年,郡舉進士,議以詠首薦。有夙儒張覃者未第,詠與寇準致書郡將,薦覃爲首,衆許其能讓。會李沆、宋浞、寇準連薦其才,以爲荊湖北路轉運使。奏罷歸、峽二州水遞夫。就轉太常博士。太宗聞其強幹,召還。張永德爲並、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詔案其罪。詠封還詔書,且言:“陛下方委永德邊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帥,臣恐下有輕上之心。”太宗不從。未幾,果有營兵脅訴軍校者,詠引前事爲言,太宗改容勞之。

文言文張詠閱讀答案

出知益州,時李順構亂,王繼恩、上官正總兵攻討,頓師不進。詠以言激正,勉其親行,仍盛爲供帳餞之。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裏。高考試題庫

初,蜀士知向學,而不樂仕宦。詠察郡人張及、李畋、張逵者皆有學行,爲鄉里所稱;遂敦勉就舉,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勸。

成平二年,夏,詠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屬歲歉,民多私鬻鹽以自給。捕獲犯者數百人,詠悉寬其罰而遣之。官屬請曰:“不痛繩之,恐無以禁。”詠曰:“錢塘十萬家,飢者八九,苟不以鹽自活,一旦蜂聚爲盜,則爲患深矣。俟秋成,當仍舊法。”五年,真宗以詠前在蜀治行優異,覆命知益州。會遣謝濤巡撫西蜀,上因令傳諭詠曰:“得卿在蜀,朕無西顧之憂矣。”

詠與青州傅霖少同學。霖隱不仕。詠既顯,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來謁,閽吏白傅霖請見,詠責之曰:“傅先生天下賢士,吾尚不得爲友,汝何人,敢名之!”

(選自《宋史·張詠傳》,有刪節)

參考答案:書村網整理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有夙儒張覃者未第 第:科舉考中

B.推辱主帥 推:追究

C.不痛繩之 繩:捆綁

D.覆命知益州 知:掌管

參考答案:C約束 制裁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議以詠首薦 若以一部校故

B.詠引前事爲言 爲鄉里所稱

C.遂敦勉就舉,而三人者悉登科 詠悉寬其罰而遣之

D.飢者八九 求霖者三十年

參考答案:C。A把;因爲。B,的,賓語前置詞;被C,順承D……的人;停頓或判斷

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裏

B.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裏

C.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裏

D.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裏

參考答案:A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在張永德被懲辦後不久,太宗就意識到張詠的`意見是對的。

B.當李順叛亂的時候,張詠敦促上官正出兵討伐,併爲之隆重餞行。

C.在歉收時,張詠主張對販私鹽的人從輕處分,並建議從此後都減輕刑罰。

D.真宗對張詠在四川的表現很滿意,透過謝濤傳達了對張詠的讚賞。

參考答案:C “從此後都減輕刑罰。”

9.根據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爲現代漢語。(7分)

①苟不以鹽自活,一旦蜂聚爲盜,則爲患深矣。(4分)

②傅先生天下賢士,吾尚不得爲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

參考答案:①這些人如果不能用販賣私鹽來養活自己,將來一旦像蜂羣一樣聚集起來成爲盜寇,那麼就會成爲很大的禍患。②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沒有機會和他成爲朋友,你是什麼樣的人,怎麼敢直呼他的名。

(2)從文章中找出能體現張詠“惜才”的兩個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高考

參考答案:詠與寇準致書郡將,薦覃爲官;詠以言激上官正,勉其親行,仍盛爲供帳餞之。(一般);詠察郡人張及、李畋、張逵者,遂敦勉就舉;求傅霖。題庫

附譯文:

張詠,字復之,濮州鄄城人。太平興國五年(980),濮州推舉進士,輿論以張詠爲首位被推薦人。當地有個叫張覃的老儒生還沒考中進士,張詠便與寇準寫信給本州守將,推薦張覃做首選,衆人讚許張詠能夠謙讓。正好遇上李沆、宋..、寇準連續推薦他的才幹,張詠因此做了荊湖北路轉運使,上奏建議撤去歸、峽二州的送水夫,被就地轉爲太常博士。

宋太宗聽說他的強幹,召他回朝。張永德任並代二州部署,有個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至死。皇帝下詔審治他的罪。張詠將詔書封起退還,並說:“陛下正委派張永德擔任邊疆守護大職,若因爲一個小校官,使主帥受辱,臣恐怕下級會有輕視上級心理。”太宗不聽從。不久,果然有士兵聯合控告軍校的事發生,張詠引用前次的事來議論,太宗改變態度慰撫他。

出任益州刺史,當時李順叛亂,王繼恩、上官正統兵攻討,但停兵不進。張詠用話激勵上官正,勸勉他親自出擊,然後盛情地陳設帷帳爲他餞行。上官正從此決意出兵深入,終於大獲全勝。當叛軍攻城略地之際,民衆有很多被脅迫跟隨參加叛軍,張詠下達公文將朝廷的恩德和信義告諭民衆,使他們各自回到田裏。

當初,蜀地士子知道讀書向學,但不喜歡做官入仕。張詠考察益州人張及、李畋、張逵等人都有學問品行,受當地人稱讚;於是敦促鼓勵他們參加科舉考試,這三個人果然全都考取了進士,士子們從此懂得了進取。

鹹平二年(999),這年夏天,以工部侍郎身份出任杭州知州。因當年歉收,民衆有很多人私自賣鹽來自給,捕獲犯法的人數百個,張詠全都減輕刑罰然後遣散他們。部下屬官請求說:“不嚴厲用法律制裁他們,恐怕無法禁止此事。”張詠說“:錢塘一帶十萬家民衆,受飢餓的人九萬,如果不靠鹽來救活,一旦蜂擁而起做強盜,那就會釀成大患了。等秋天收穫了,當會依舊按原來的法律辦事。”

鹹平五年,真宗因張詠以前在蜀郡政績優異,又命他再次出任益州知州,恰好朝廷派遣謝濤巡視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轉告張詠說:“有卿在蜀,朕無西顧之憂了。”

張詠與青州人傅霖少年同學。傅霖不做官。張詠顯貴之後,請傅霖出來做官,請了三十次也沒請動,到這時他卻來謁見。守門人來報告說傅霖求見。張詠責罵說:“傅先生是天下賢士,我尚還不能跟他做朋友,你是何人,竟敢直呼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