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杜詩字君公河內汲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題。

杜詩字君公河內汲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杜詩,字君公,河內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稱。更始時,闢大司馬府。建武元年,歲中三遷爲侍御史,安集洛陽。時將軍蕭廣放縱兵士,暴橫民間,百姓惶擾。詩敕曉不改,遂格殺廣,還以狀聞。世祖召見,賜以棨戟,重使之河東,誅降逆賊楊異等。詩到大陽,聞賊欲北度,乃與長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將突騎趁擊,斬異等,賊遂剪滅。拜成皋令,視事三歲,舉政尤異。再遷爲沛郡都尉,轉汝南都尉,所在稱治。

七年,遷南陽太守。性節儉而政治清平,以誅暴立威,善於計略,省愛民役。造作水排,鑄爲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廣拓土田,郡內比室殷足。時人方於召信臣,故南陽爲之語曰:“前有召父,後有杜母”。詩自以無勞,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帝惜其能,遂不許之。

詩雅好推賢,數進知名士清河劉統及魯陽董崇等。初,禁網尚簡,但以璽書發兵,未有虎符之信,詩上疏曰:“臣聞兵者國之兇器,聖人所慎。舊制發兵,皆以虎符,其餘徵調,竹使而已。符第合會,取爲大信,所以明著國令,斂持威重也。間者發兵,但用璽書,或以詔令;如有奸人詐僞,無由知覺。愚以爲軍旅尚興,賊虜未殄,徵兵郡國,宜有慎重,可立虎符,以絕奸端。昔魏之公子,威傾鄰國,猶假兵符以解趙圍,若無如姬之仇,則其功不顯。事有煩而不可省,費而不得已,蓋此謂也。”書奏,從之。

詩身雖在外盡心朝廷讜言善策隨事獻納視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爲弟報仇被徵會病卒司隸校尉鮑永上書言詩貧困無田宅喪無所歸詔使治喪郡邸賻絹千匹

(《後漢書卷三一》)

10.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部勒郡兵                     勒:勒令

B.讜言善策                     讜:美好的

C.郡內比室殷足                 比室:家家戶戶

D.坐遣客爲弟報仇被徵           坐:判處 、定罪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賜以棨戟,重使之河東                風之積也不厚

B.以誅暴立威                          奉宣室以何年

C.帝惜其能,遂不許之。                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

D.乃與長史急焚其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2.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詩身雖在外/盡心朝廷/讜言善策/隨事獻納/視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爲弟報仇被徵/會病卒/司隸校尉鮑永上書/言詩貧困無田宅/喪無所歸詔/使治喪郡邸/賻絹千匹

B.詩身雖在外/盡心朝廷/讜言善策隨事獻納/視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爲弟報仇/被徵會病/卒司隸校尉鮑永上書/言詩貧困無田宅/喪無所歸/詔使治喪/郡邸賻絹千匹

C.詩身雖在外/盡心朝廷/讜言善策/隨事獻納/視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爲弟報仇被徵/會病卒/司隸校尉鮑永上書言詩貧困無田宅/喪無所歸/詔使治喪郡邸/賻絹千匹

D.詩身雖在外盡心朝廷/讜言善策隨事獻納/視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爲弟報仇被徵/會病卒/司隸校尉/鮑永上書言詩貧困無田宅/喪無所歸/詔使治喪郡邸/賻絹千匹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

(1)詩敕曉不改,遂格殺廣,還以狀聞。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符第合會,取爲大信,所以明著國令,斂持威重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有煩而不可省,費而不得已,蓋此謂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0 C(  A勒:統率;B讜:正直的 D 因爲)

11 C(A 去,到介於主謂之間 B  憑藉,在C 他的D 於是竟然)

12 C

13見譯文

參考譯文:

建武七年,升任汝南太守。他生活儉樸,施政清正平和,靠誅殺強暴的.人建立威望,他還善於計劃謀略,減少和愛惜民力勞役。又設計製造水排,鑄造農具,使用的人力少,而收穫多,百姓覺得這樣的很便省。此外,還修建池塘,廣泛開墾土地,郡中家家豐足富裕,當時的人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陽人稱讚他說:“先前有召父,後來有杜母。”杜詩認爲自己沒有功勞,不應長期擔任大郡長官,請求降職,用以把職位讓給功臣。光武帝愛惜他的才能,所以沒有同意這個請求。

杜詩喜歡推舉賢才,多次舉薦名人士清河人劉統以及魯陽董崇等人。當初,法令制度還非常簡單,朝廷還只是以皇帝的璽書調兵,沒有虎符作憑信,杜詩上疏說:“臣下聽說軍隊是國家的兇器,聖人對此極慎重。依照舊制,發兵都以虎符作憑信,其餘的徵調,僅用竹製的令牌。符信會合無誤,作爲信用,這是用以證明國家的命令,表示重視,加強威信的。先前發兵,只是用璽書,如果有奸邪的人欺騙作假,也無法知道。我認爲軍事行動還在進行,賊人尚未消滅,從各郡國徵調軍隊,應該慎重,可以設定虎符,以斷絕奸人作惡之源。先前魏國的公子無忌,威德遠播鄰國,仍要藉助兵符才能解救對趙國的包圍。如果如姬沒有殺父之仇,公子無忌救趙也不會成功。事情有複雜不可以減省的,繁費出於不得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杜詩上書奏報,建議被朝廷採納。

杜詩雖然在外地做官,仍然盡心於朝廷大事,有忠正的言論,好的建議,都隨時進獻上奏。任官七年,政令教化大大推行。建武十四年,因爲派賓客爲弟弟報仇,被徵召問罪,正巧因病去世。司隸校尉鮑永上奏說,杜詩家中貧困,沒有田宅,死後沒有地方下葬。皇上下詔在郡中官邸治喪,並賜一千匹絹辦理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