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明史石璞傳》閱讀答案

石璞,字仲玉,臨漳人。永樂九年舉於鄉,入國學。選授御史。正統初,歷任江西按察使。三年坐逸囚,降副使。璞善斷疑獄。民娶婦,三日歸寧,失之。婦翁訟婿殺女,誣服論死。璞禱於神,夢神示以麥字。璞曰:“麥者,兩人夾一人也。”比明,械囚趣行刑。未出,一童子窺門屏間。捕入,則道士徒也。叱曰:“爾師令爾偵事乎?”童子首實,果二道士匿婦槁麥中。立捕,論如法。在江西數年,風紀整肅,雖婦豎無不知石憲使者。七年遷山西布政使。明年,以朝廷歲用物料,有司科派擾民,請於折糧銀內歲存千兩,令官買辦,庶官用可完,民亦不擾。從之。已而景帝嗣位。論功,兼大理寺卿。尋出募天下義勇,還朝。會中官金英下獄,法司劾璞嘗賂英,遂並下璞獄,當斬,特宥之。河決沙灣,命治之。璞以決口未易塞,別浚渠。自黑洋山至徐州,以通漕艘,而決口如故。乃命內官黎賢等偕御史彭誼助之。於沙灣築石堤以御決河,開月河二,引水益運河以殺水勢,決乃塞。璞還言:“京師盜賊多出軍伍。間有獲者,輒雲‘糧餉虧減,妻孥飢凍故’。又聞兩畿、山東、河南被災窮民多事剽掠,不及今拊循,恐方來之憂甚於邊患。口外守軍,夜行晝伏,艱苦萬狀。今邊疆未靖,宜增餉以作士氣,乃反減其月糧,此實啓盜誤國之端,非節財足用之術。”帝深納其言。沙灣複決,璞再往治之。以母憂歸,起復。六年改兵部尚書,與于謙協理部事。明年,湖廣苗亂,命璞總督軍務,與南和伯方瑛討之。天順元年以捷聞。召還,命致仕。既而論功,賜鈔幣。四年冬用李賢薦,召爲南京左都御史。時璞已老聵,不能任事,歸卒。

《明史石璞傳》閱讀答案

(節選自《明史石璞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夢神示以麥字 示:給……看

B. 械囚趣行刑 趣:假裝

C. 雖婦豎無不知石憲使者 豎:兒童

D. 璞以決口未易塞 易:輕易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朝廷對石璞任用、獎罰得當的一組是 (3分)

①永樂九年舉於鄉 ②三年坐逸囚,降副使

③當斬,特宥之 ④以母憂歸,起復

⑤既而論功,賜鈔幣 ⑥召爲南京左都御史

A. ②④⑤ B. ①③④ C.①③⑥ D. ②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石璞善斷疑案。某女新婚三日,回孃家省親而失蹤。其父狀告女婿殺妻,女婿被判死罪。石璞巧妙地弄清案情,糾正了一樁冤案。

B. 石璞體恤百姓。他奏請皇上:朝廷每年用的物料不要攤派給百姓,可從朝廷的糧銀內折算每年存錢千兩,由官方買辦,不擾民。

C. 石璞治河有功。他率衆修築石堤,開鑿運河,把黃河水引入兩條運河,並增加其流量,以遏制黃河水勢,沙灣決口終於被堵塞。

D. 石璞平叛大捷。湖廣的苗人作亂,石璞奉命總督軍務,與方瑛前往征討。天順元年向朝廷報捷。朝廷召他回京,命其繼續任職。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童子首實,果二道士匿婦槁麥中。立捕,論如法。

(2)被災窮民多事剽掠,不及今拊循,恐方來之憂甚於邊患。

【答案及解析】

4. 【答案】B(趣:通“促”,督促、催促)

【解析】B項的“趣”,是個重要的通假字,通“促”“趨”等,意思是督促、催促,趨向、奔向等。C項的“豎”,是主要的干擾項,是“豎子”的簡稱。辨析此項要知道“豎子”是兒童、小孩等的意思。即使不知道,也可根據句子大意將其推出,“婦豎”,即婦女兒童,該句相當於成語“婦孺皆知”,說的是石憲使名氣大。A D兩項根據文意比較容易辨析。

5. 【答案】A

【解析】緊扣“任用、獎罰得當”,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朝廷對石璞的任用,二是朝廷對石璞的`獎罰。二者都要“得當”,如果不“得當”,或者與“任用、獎罰”無關,即可將其排除。據此排查,①是石璞在鄉試中考取舉人,與朝廷對石璞的任用、獎罰無關;⑥是朝廷對石璞的任用,此時石璞已經老邁糊塗,對他的任用顯然不當。將這兩項排除即可。其它四項均符合題意,朝廷對石璞的任用、獎罰都是合理的。

6. 【答案】 D

【解析】D項對相關句子中的“致仕”理解錯誤。“致仕”,是辭職回鄉之意。可從兩個方面辨析。一是直接判斷:“致仕”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一個重要詞語,可由此意義直接判定“朝廷命其繼續任職”的說法有誤,正確的說法是讓他告老還鄉。二是根據下文推斷:天順四年冬,因爲李賢推薦,朝廷召石璞任南京左都御史,由此推斷,石璞平叛大捷後已經回鄉養老,不在任上,於是斷定“朝廷命其繼續任職”的說法不合文意。

7. (1)童子如實告發,果然是兩個道士把那婦女藏在乾枯的麥草堆裏。(石璞)立即把他兩抓捕,依法判罪。

(2)受災的窮苦百姓大多幹搶劫的事情,(如果)不趁現在安撫他們,恐怕將來的憂患比邊患更加嚴重。

【參考譯文

石璞,字仲玉,臨漳人。永樂九年在鄉試中舉,進入國學。(在朝廷)選拔中被授予御史的官職。正統初年,擔任江西按察使。正統三年因囚犯逃跑獲罪,降職爲按察副使。石璞善於判斷疑難獄件。一個村民娶媳婦,新媳婦婚後三天回孃家看望父母,失蹤了。她的父親狀告女婿殺害了自己的女兒。那村民被誣告(無法辯駁)只好服罪,(於是)被。石璞向神祈禱,夢見神把“麥” 字給他看。石璞說:“麥字,兩人夾一人。”等到天明,(他命令)給死囚戴上刑具催促着去行刑。還沒出門,見一個小童在門屏間偷看。把他抓進來,(原來)是道士的徒弟。石璞呵斥着問他:“是你的師父讓你來打探這件事吧?”小童告發了事實真相,果然是兩個道士把新媳婦藏在乾枯的麥草堆中。(石璞下令)立即拘捕那兩個道士,依法判罪。(石璞)在江西任職數年,整治風紀,社會安寧,即使婦女兒童沒有人不知道他這個石憲使(按察使)的。正統七年,石璞升遷爲山西布政使。第二年,因爲朝廷每年用的許多物料,有司(把這些物料)攤派給百姓,嚴重擾民,(石璞)向朝廷奏請:在朝廷所用的糧銀中折算,每年存錢千兩,令官府買辦,(這些錢)官府買辦差不多就可完成,(這樣)百姓也不會受到影響。朝廷聽從了他的建議。不久景帝繼承皇位。按石璞的功勞,讓他兼任大理寺卿。不久(石璞)外出招募天下義勇之士,然後回朝。適逢中官金英被投入監獄,法司彈劾石璞曾經賄賂金英,於是把他一塊關進監獄,要判處斬刑,(朝廷)特赦,免除他的死罪。黃河在沙灣決口,(朝廷)命(石璞)去治理水患。石璞認爲決口不能輕易堵塞,應該另外疏浚河渠。從黑洋山到徐州,疏通後可以用船隻漕運,但沙灣仍像過去那樣經常決口。(朝廷)於是命內官黎賢等和御史彭誼一塊去協助石璞。(石璞率衆)在沙灣修築石堤來防禦黃河決口,並且開鑿了兩條運河,把黃河水引入運河,增加運河的流量,以此來遏制黃河的水勢,決口終於被堵塞了。璞回京對皇上說:“京師的盜賊大多出自軍人。間或有人被抓,他們就說‘我們這樣做,是因爲糧餉經常被虧減,老婆孩子挨餓受凍的緣故’。我又聽說兩畿、山東、河南一帶受災的窮苦百姓大多幹搶劫的事,(如果)不趁現在安撫他們,恐怕將來的憂患比邊患更加嚴重。關外的守軍,夜晚行軍白天躲起來,艱苦萬狀。現今邊疆沒有平定,應該增加糧餉以鼓舞士氣,卻竟然反而減少軍隊每月的口糧,這實際上是助長盜賊危害國家的禍端,而不是節約錢財物資的辦法。”皇帝都採納他的建議。沙灣又決口,石璞再次前往治理。因爲母親去世回家服喪歸,(服喪期滿)朝廷重新起用他。景帝六年,(石璞)改任兵部尚書,與于謙一同協理兵部的政事。第二年,湖廣的苗人作亂,石璞奉命總督軍務,與方瑛前往征討。天順元年向朝廷報捷。朝廷召他回京,讓他辭官回鄉。不久按他的功勞,賜給鈔幣。天順四年冬因爲李賢的推薦,朝廷召他回京任南京左都御史。這時石璞已經年老糊塗,不能勝任職務,回鄉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