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走出書齋的閱讀》閱讀答案

  走出書齋的閱讀

《走出書齋的閱讀》閱讀答案

依據自己的閱讀體驗,我感到,生活本身比書籍的世界要豐富多了,如果讀書幽閉了我的內心,真的不如沒有書。個體生命的侷限性,是人們選擇閱讀的原動力。人的心靈,是開在路口的客棧,誰願進來誰進來。這種對事物的多樣性追求,才使生命絢爛激越起來。所以,讀書應該使心靈達到更開闊、更開朗的境界,營造一種無限的容量,即保持一種能隨時接受新事物的敏感。

而這種敏感卻在有些讀書人那裏悄然丟失了。何以至此蓋因在長期的讀書生活中,過於眷戀一種思想,導致思維方式的固化。把書籍倫理當成了現實的生活倫理。私塾的書齋環境,培植了閱讀者的生活慣性和生命惰性。

讀書的功利性追求,使讀書人根本地忽視了閱讀過程中應享有的樂趣。

於是,在這暗淡的讀書生活面前,根本的選擇,就是拋掉書本,到遠離書齋的曠野,去傾聽風聲。紀德在《地糧》一書中說:“拋掉我的書吧,不要在這書中尋求滿足;也不要以爲別人能幫你找到——這種念頭正是你的奇恥大辱:假如我爲你找到食品,你會反而不餓了;假如我爲你鋪好牀鋪,你會反而不困了……拋掉我這本書吧,須知對待生活有千姿百態,這只是其中的一種。去尋找你獨特的生活方式吧,別人能做得跟你同樣好的事情,你就不必去做;別人能寫得跟你同樣好的文章,你就不必去寫。凡是你感到自身獨具、別處皆無的東西,才值得你眷戀。要急切而又耐心地塑造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無法替代的人。”

這裏的含義是深刻的,因爲,選擇就意味着放棄。對一種思想的眷戀,就意味着對其他的一切的放棄。而這其他一切卻是大量的,往往比所眷戀的更有價值、更可取。因此,智性的讀書人,應該像智慧的愛者不貪戀對美色的佔有一樣,對思想也不要拘泥於一時的佔有。同時,對已有思想的迷執,正是獨立思考能力喪失的前提,也正是獨創價值消亡的深層根源。如果這還不能讓讀書人醒悟,那麼,反對思想多元、主張文化霸權的人,往往是讀書人這一事實,也應讓偏執的閱讀者警醒了。

不用諱言,讀書人是對書籍倫理有過分嗜好的人。所謂書籍倫理,就是書本中的道德原則和價值觀念。所以,讀書人與市井人的分野,就在於讀書人對事物的判斷,有形而上的既定判斷;而在市井人那裏,除了生存的智慧,不再有別的智慧。因此,在突發的生活事件面前,普通人往往有比讀書人更靈活的“變通”能力,他們生活得更靈動、更有生氣,也更有力量。

有人問紀德:“倫理能增加你的樂趣嗎?”

“不能,”紀德回答說,“只會證明我的樂趣是正當的.。”

那麼,書籍倫理的直接作用,就是使人長期處在對自己行爲後果的考慮之中,猶豫躑躅,弄得筋疲力盡,最後確信,只有乾脆一動不動,纔不會犯錯誤。

在生存原則是首要的原則、甚至是唯一的原則的現實面前,在不容分說的生活洪流面前,書籍倫理顯得多麼蒼白,書生的面孔顯得多麼柔弱。

讀書人生命最美好的部分被幽禁於書本。也正像家庭把偉岸的丈夫奴役爲庸夫,書本也把智者奴役成腐儒。腐儒是什麼是與自然、社會和生氣格格不入的邊緣人,是離開書本就不能發出生命之音的人。他疏離了社稷民生的所在,非但傾聽不到生命因受到生活的創擊而發出的人性的吶喊,更不會聽到正義的訟辭。

走出書齋吧。

美的東西一旦超過了我們的渴求,就弱化了在我們心中的價值;過於魘飽的閱讀,會淡化讀書的生命樂趣。我們應該時常到市井上走走,不僅是因爲,生活的給予與教化大於書本,也因爲對書本的暫時疏離,會找回久已不嘗的對閱讀的“飢餓感”——因爲飢餓,纔有渴望,纔有被滿足之後的酣暢醉意。

到了這般天地,書才真正融入讀書人的生命之中;讀書生活已遠離了功利,成爲一種天倫之樂。 (選自《書摘》)

15.選出下列對本文中心觀點理解恰當的一項。(3分)

A.智性的讀書人,應該像智慧的愛者不貪戀對美色的佔有一樣,對思想也不要拘泥於一時的佔有。

B.個體生命的侷限性,是人們選擇閱讀的原動力。如果讀書幽閉了我的內心,真的不如沒有書。

C.讀書應該使心靈達到更開闊、更開朗的境界,營造一種無限的容量,即保持一種能隨時接受新事物的敏感。

D.因爲生活的給予與教化大於書本,我們應該走出書齋,離開書本,走入市井,這纔是讀書的一種天倫之樂。

16.作者認爲,讀書人如果長期在書齋生活,會產生哪些不良後果?(6分)

17.根據作者的觀點,正確的讀書方法是什麼?請概括說明作者這樣認識的理由。(6分)

【參考答案】

15.C

16.讀書人如果長期在書齋生活,容易眷戀一種思想,導致思維方式的固化,並把書籍倫理當成了現實的生活倫理。(每點3分)

17.答案:讀書但不要眷戀書,被書所束縛。(2分)思想、文化是多元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眷戀書就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斷能力,以及生存的智慧。(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