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不求甚解閱讀訓練及答案

閱讀下列文段,完成問題。

不求甚解閱讀訓練及答案

一般人常常以爲,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實也不盡然。我們雖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態度,但是,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這句話最早是陶淵明說的。他在《五柳先生傳》這篇短文中寫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人們往往只抓住他說的前一句話,而丟了他說的後一句話,因此,對陶淵明的讀書態度很不滿意,這是何苦來呢?他說的前後兩句話緊緊相連,交互闡明,意思非常清楚。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完全不應該對他濫加粗暴的不講道理的非議。

應該承認,好讀書這個習慣的養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讀書或者不喜歡讀書,那末,無論說什麼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無意義了。因爲不讀書就不瞭解什麼知識,不喜歡讀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書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讀書,這纔有起碼的發言權。真正把書讀進去了,越讀越有興趣,自然就會慢慢了解書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讀懂所有的書,特別是完全讀懂重要的經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誰也不敢這樣自信。而讀書的要訣,全在於會意。對於這一點,陶淵明尤其有獨到的見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會意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都忘記吃了。

這樣說來,陶淵明主張讀書要會意,而真正的會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說不求甚解了。可見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義,有兩層:一是表示虛心,目的在於勸誡學者不要驕傲自負,以爲什麼書一讀就懂,實際上不一定真正體會得了書中的真意,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甚解爲好;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這兩層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1.作者批駁的論點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概括第二段的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應該怎樣理解“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對讀書的觀點是怎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結合你的讀書實踐,談談學了這篇文章對你的啓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從“不求甚解”的出處,說明人們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淵明的讀書態度是正確的,值得我們學習。

3.“不求甚解”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虛心,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領會要旨。

4.讀書的要訣在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覆閱讀。

5.“略”,(此題爲開放性試題,從對“不求甚解”的理解,對自己實踐的評析來談都可以。)

(意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