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韓瑗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韓瑗出身於南陽韓氏,歷任兵部侍郎、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侍中,襲封潁川縣公。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的《韓瑗傳》文言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韓瑗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韓瑗傳》文言文閱讀原文

韓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父仲良,武德初,與定律令,建言:“周律,其屬三千,秦、漢後約爲五百。依古則繁,請崇寬簡,以示惟新。”於是採《開皇律》宜於時者定之。終刑部尚書、秦州都督府長史、潁川縣公。

瑗少負節行。博學,曉吏事。貞觀中,以兵部侍郎襲爵。永徽三年,遷黃門侍郎。俄同中書門下三品,監修國史。進侍中,兼太子賓客。王后之廢,瑗涕泣言曰:“皇后乃陛下在藩時先帝所娶,今無罪輒廢,非社稷計。”不納。明日復諫曰:“王者立後,配天地,象日月。匹夫匹婦尚知相擇,況天子乎?《詩》雲:‘ 赫赫宗周,褒姒滅之。’臣讀至此,常輟卷太息,不圖本朝親見此禍。宗廟其不血食乎!”帝大怒,詔引出。

褚遂良貶潭州都督,明年瑗上言:“遂良受先帝顧託,一德無二,向日論事,至誠懇切,詎肯令陛下後堯、舜而塵史冊哉?遭厚謗醜言,損陛下之明,折志士之銳。況被遷以來,再離寒暑,其責塞矣。願寬無辜,以順衆心。”帝曰:“遂良之情,朕知之矣。其孛戾好犯上,朕責之,詎有過邪?”瑗曰:“遂良,社稷臣。蒼蠅點白,傅致有罪。昔微子既去,殷以亡;張華不死,晉不及亂。陛下富有四海,安於清泰,忽驅逐舊臣,遂不省察乎?”帝愈不聽。瑗憂憤,自表歸田裏,不報。

顯慶二年,許敬宗、李義府奏:“瑗以桂州授遂良,桂用武地,倚之謀不軌。”於是貶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長孫無忌死義府等復奏瑗與通謀遣使即殺之;既至,瑗已死,發棺驗視乃還。追削官爵,籍其家,子孫謫廣州官奴。神龍初,武后遺詔復官爵。自瑗與遂良相繼死,內外以言爲讀將二十年。帝造奉天宮,御史李善感始上疏極言,時人喜之,謂之“鳳鳴朝陽”。

——選自《新唐書列傳第三十》(有刪節)

《韓瑗傳》文言文閱讀題目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於是貶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長孫無忌死/義府等復奏/瑗與通謀遣使即殺之

B.於是貶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長孫無忌死/義府等復奏瑗與通謀/遣使即殺之

C.於是貶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長孫無忌死義府/等復奏璦/與通謀遣使即殺之

D.於是貶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長孫無忌死義府/等復奏璦/與通謀遣使即殺之

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武德,指的是年號,年號是漢武帝以後的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

B.刑部,是尚書省六部之一,掌管國家的執法和刑獄事務,長官爲刑部尚書。

C.太子賓客,是古代官職名。從唐代始 置,爲太子東宮屬官,掌管調護侍從規諫等。

D.社稷,是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和穀神,有時也用於古代皇帝的代稱。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韓璦熟悉典章制度,精通律法。他曾經參與制定法律制度,主張保留前朝的《開皇律》中適合當下的律令;並且建議精減官員,以推崇寬厚簡易的風氣。

B.韓瑗通曉吏治,屢受升遷 。貞觀年間在兵部侍郎任上承襲了爵位。永徽年間,更是屢屢升遷,由黃門侍郎最後進職爲侍中,兼任太子賓客。

C.韓瑗公正耿直,敢於進諫。褚遂良因爲遭受誹謗而被貶任潭州都督,韓瑗上書,爲他辯解,希望高宗將其赦免。但皇帝並沒有聽從,最終,韓璦請求辭職。

D.韓瑗多次受人誣陷,遭遇不幸。許敬宗等人誣陷他與褚遂良圖謀不軌,因此被貶官;李義府等人又誣陷他和長孫無忌私通謀逆,以致他的官爵被剝奪,家被查抄。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臣讀至此,常輟卷太息,不圖本朝親見此禍。(5分)

(2)陛下富有四海,安於清泰,忽驅逐舊臣,遂不省察乎?(5分 )

《韓瑗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4. B (【解析】先通讀大意,然後根據句子的結構及特徵進行斷句。“卒”是一個承前省略主語的句子,後面應該停頓,所以排除C項;“義府等復奏瑗與通謀”這個句子結構完整,中間不能停頓,排除A、D兩項,選擇B項,然後再進行驗證。)

5. D (【解析】D項“有時也用於古代皇帝的代稱”錯,應該是“國家的代稱”。)

6. A (【解析】A項犯了張冠李戴的錯誤,“參與制定法律制度”的是“韓璦的父親”,而不是“韓璦”)

7. (1)微臣讀到此處,常常放下書本長嘆不已,不曾料想在本朝親自見證此種災禍。(關鍵詞:輟:放下;太息:嘆息,長嘆;圖:料想。每個關鍵詞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陛下享有四海的豐饒,安心於太平之世,突然驅逐舊臣,最終還不醒悟嗎?(關鍵詞:清泰:太平之世;遂:最終;省察:醒悟。每個關鍵詞各1分,句子大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