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清晨,被鳥兒叫醒 閱讀答案

“咕嘟—嘟”,“咕嘟—嘟”,迷糊中,窗外有了鳥兒的叫聲。

清晨,被鳥兒叫醒 閱讀答案

誰家的鳥兒,起得這麼早,叫得這麼好聽?“咕嘟—嘟”,“咕嘟—嘟”,對了就在樓下。我想象着晨光熹微的樹枝上,掛着幾隻精緻的鳥籠子。

又一天的清晨,還是沒有睡醒,窗外又是一連串的“咕嘟—嘟”,“咕嘟—嘟”,誰家的鳥兒又叫了。那天聽得很真切,鳥兒的叫聲老練了許多。一聲完了,潤潤嗓子,又是一聲,聽來珠圓玉潤的。我翻了個身,心裏感謝着養鳥的人,他的舉動,使大家雖在城裏,卻有了住在山中的感覺。記得最早的一次是在祥峪山莊,最近的是在平利縣的紙坊溝,清晨聽到了這般的鳥叫。只是那裏的鳥兒,比窗外的鳥兒親戚多,家族大,樹林中此起彼伏。以前一直有個幻想,睡夢中,能被鳥兒叫醒,那該是多麼的奢侈與美妙。記得一次乘坐火車,一夜的奔馳,清晨在臥鋪上就是廣播中鳥兒的叫聲把人叫醒。心中讚歎列車的這一設計功德無量。突然覺得這些年的一次次進山,其實是爲了享受清晨鳥兒的叫聲。這下好了,有人花錢養鳥,全院子的住戶跟着受益。

第三次,還是在甜美的夢中,窗外的鳥兒又叫了。 “咕嘟—嘟”,“咕嘟—嘟”,一會兒,又間或有了“嘰—哩”,“嘰—哩”的叫聲。就這樣,“咕嘟—嘟”,“嘰—哩”,“咕嘟—嘟”,“嘰—哩”。我張開眼睛,只見窗簾之外,微光初現,鳥兒的叫聲,分明有着露珠的味道。我翻身下牀,穿着睡衣趴在陽臺上,想看看是誰家的鳥兒。自東往西,沒有鳥籠子啊。伸出頭又看,還是沒有。我又將對面住戶的陽臺,挨家一一掃過,還是沒有。

回屋剛要躺下,“咕嘟—嘟”,“咕嘟—嘟”,鳥兒又叫了。我反身撲向陽臺,追着鳥兒的鳴音望去,目光拐了幾個彎兒,最後定格——鳥兒在樹上!

“咕嘟—嘟”,“嘰—哩”,“咕嘟—嘟”,“嘰—哩”,看清了,東邊的樹上一隻,西邊的樹上一隻。東邊的.一唱,西邊的一和。高處的似乎在問:“good morning ?”低處的似乎在答:“ji—li—”爲了增加我的驚喜,一隻長尾鵲“嘎嘎”的掠空飛過。啊!我們的院子裏,有了純鳥兒,生態天然的鳥兒!

久違了,鳥兒,久違了,樹上的鳥兒!

“啊!你從哪裏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視窗。”我頓時沒了顧忌,雙手高舉,在自家的陽臺上引吭高歌。

環境變了,生態好了,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啊。誰能想到,鬧市的今天,也能聽到以前只能在山裏才能聽到的鳥聲?

聽慣了呼呼作響的汽車聲,劈里啪啦的蓋樓聲,丁零當啷的裝修聲,在嗓音暫歇的清晨,鳥兒,把一天最好的時光,叫得清麗滴翠。

如今,鳥兒們來了,請認個門兒吧。看,我家在四樓,你落腳的樹叫法桐,那邊的一棵,叫女貞。東邊的香椿你可以築窩,西邊的苦楝你也可以建巢。來了就是朋友了,千萬別走啊。對了,餓了,我在陽臺上放上吃食,渴了我在盤子裏倒上清水……我們院子的人都很好,我們長久做鄰居吧!你們“入夥”了,我替你們繳物業費。

鳥兒們來了,我們的生活一下子有了生氣。

生活,在清晨鳥兒的叫聲中,醒了。

(選自《西安晚報》2015年12月22日)

1. 作者回憶過去在祥峪山莊、紙坊溝、火車上聽到鳥叫,在文中有什麼重要作用?(3分)

2. 作者爲什麼詳寫第三次聽到鳥叫?(3分)

3. 根據上下文,品味下列句中作者的內心情感。(3分)

(1)誰家的鳥兒,起得這麼早,叫得這麼好聽?

(2)目光拐了幾個彎兒,最後定格——鳥兒在樹上!

(3)久違了,鳥兒,久違了,樹上的鳥兒!

4. 本文對鳥兒的人稱上,前半部分採用的是第三人稱,後半部分是第二人稱,請問作者這種人稱上的變化有什麼特殊意義?(3分)

5. 爲什麼以前鬧市聽不見鳥兒的叫聲,而現在能夠聽到?(2分)

參考答案:

1.襯托作者是真的很喜歡鳥的叫聲,特別是這種來自自然的鳥叫聲。

2.是第三次聽到的鳥叫聲,讓作者終於發現原來這些鳥的叫聲都來自大自然,給人震撼的心理,所以記憶猶新,詳寫在情理之中。

3.(1)好奇 (2)驚喜、詫異。 (3)激動、興奮。

4.人稱上的變化說明鳥兒在作者心目中實在是有靈性一種的動物,作者已經把這些鳥兒當做自己的朋友來看待,十分親切動情。

5.在以前的城市化建設過程中,人們只重視建築物的建設,而如今人們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還兼顧了生態環境的保護,注重綠化,因此鳥兒也多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