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老山界》重點閱讀及答案

《老山界》是陸定一創作的文章,創作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2019年被選入人教部編版七下語文書第六課。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山界》重點閱讀及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老山界》重點閱讀及答案

(一) ①滿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來了。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

②大家都知道這座山是怎樣的陡了,不由渾身緊張,前後呼喊起來,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過山去。

③不要掉隊呀!

④不要落後做烏龜呀!

⑤我們頂着天啦!

⑥大家聽了,哈哈地笑起來。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着人的臉,就在腳底下。

1.第①段寫景的觀察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⑦段寫景的觀察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山界山勢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腳。山腰,高、陡)

2.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中奇觀指什麼景象?有什麼作用?這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奇觀是指成千上萬的人在攀登,人、夜色、高山整合在一起,瑰麗、壯觀。體現了紅軍隊伍龐大的氣勢,並歌頌了紅軍堅強的革命意志。作者用讚賞的口吻來描繪景物,抒發了豪邁的情懷,是革 命樂觀主義的表現。

3.文段中對紅軍戰士的對話描寫表現了什麼?戰士們戰勝困難的豪邁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4.文中加點的一步一步包含什麼意思?

每步都要非常小心,這裏透過戰士的謹慎和行軍速度之慢,來襯托老山界的陡峭和險峻。

5.賞析劃線的句子

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山的陡峭和高峻,並寫出火把之多,隊伍之衆。

6.兩次出現火把,作用各是什麼?第一次出現,火把排成之字形,與星光相接,寫出了山之高,和點炎把的人之衆。形成壯麗的奇觀。第二次出現,火把照在人的臉上,寫出了山之陡,展現奇觀的細節。

(二)半夜裏,忽然醒來,才覺得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着顫。把毯子卷得更緊些,把身子蜷起來,還是睡不着。

(1)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綴着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哪!

(2)黑的山峯像巨人一樣矗立在面前。四圍的山把這山谷包圍得像一口井。上邊和下邊有幾堆火沒有熄;凍醒了的同志們圍着火堆小聲地談着話。除此以外,就是寂靜。耳朵裏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不知什麼時候又睡着了。

1 選段按照什麼順序,描寫了哪些景物?星星,山峯,山谷,火堆

2 耳朵裏有不可捉摸的'聲響像波濤在澎湃連用比喻描寫聲響,有什麼表達效果?四個排比式比喻句,從不同角度寫出不可捉摸的聲響特點,將無形的聲音化爲具體的形象,給人以美好的聯想,增強語勢,使人的感受更加強烈。並且運用以靜襯動的寫法,更加渲染了山中的寂靜。

3 這段景物描寫,突出山間_______的特點?(寂靜)

4 對錶達文章中心有什麼作用?從側面突出了中心思想

5 給加點字注音: 打着顫____ 蜷____ 矗____立 捉____摸____ 咀____嚼____ 嗚____咽____

6 對劃線句子進行賞析

(1)作者將星星喻爲寶石,狀其光芒四射;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則暗示出山之高,讓人聯想到仰可摘星辰的詩句

(2)前一句以巨人喻山峯,後一句以井喻山谷,二者結合起來,便很有立體感地展現出山高谷深的壯觀景象;

7 從文中我們可能讀出哪些艱苦的資訊?寒冷、山陡

8 面對這樣艱苦的環境作者還能如此享受美景,體現了什麼?體現出紅軍戰士的樂觀、豪邁、不畏艱苦的英雄氣概,

9 本段從觸覺角度突出山之寒;從視覺角度突出山之高;從聽覺角度反襯山之靜。

拓展:

原文

作者:陸定一

(1)我們決定要爬一座30裏高的瑤山,地圖上叫越城嶺,土名叫老山界。

(2)下午才動身,沿着山溝向上走。前面不知道爲什麼走不動,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又要停下來等。隊伍擠得緊緊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來,等前頭喊着“走,走,走”,就站起來再走。滿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幾步,又要停下來。天色晚了,肚子餓了,許多人煩得叫起來,罵起來。我們偷了個空兒,跑到前面去。地勢漸漸陡起來。我們已經超過自己的縱隊,跑到“紅星”縱隊的尾巴上,恰好在轉彎地方發現路旁有一間房子,我們就進去歇一下。

(3)這是一家瑤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爲聽說過隊伍,照着習慣,到什麼地方去躲起來了。

(4)“大嫂,借你這裏歇歇腳兒。”

(5)“請到裏邊坐。”她帶着些驚惶的神情說。隊伍還是極遲緩地向前行動。我們就跟瑤民攀談起來。照我們一路上的經驗,不論是誰,不論他們開始怎樣怕我們,只要我們對他們說清楚了紅軍是什麼,沒有不變憂爲喜,同我們十分親熱起來的。今天對瑤民,我們也要試一試。

(6)我們談到紅軍,談到苛捐雜稅,談到廣西軍閥禁止瑤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殘殺瑤民,談到她住在這裏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來了。

(7)她說她原來也有過地,但是軍閥把他們從自己的地上趕跑了。現在住到這荒山上來,種人家的地,每年要繳特別重的租。她說:“廣西的苛捐雜稅對瑤民特別重,廣西軍閥特別欺侮瑤民。你們紅軍早些來就好了,我們就不會吃這樣的苦了。”

(8)她問我們餓了沒有。這一問正問中了我們的心事。她拿出僅有的一點米,放在房中間木頭架成的一個竈上煮粥。她對我們道歉,說沒有多的米,也沒有大鍋,要不就多煮些給部隊吃。我們給她錢,她不要。好容易來了一個認識的同志,帶來一袋米,夠吃三天的糧食,雖然明知道前面糧食缺乏,我們還是把這整袋子米送給她。她非常歡喜地接受了。

(9)部隊今天非夜裏行軍不可,她的房子和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告知我們的部隊不準拆籬笆當火把。我們問了瑤民,知道前面還有竹林,可以砍來作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準備。

(10)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因爲確是餓了。我們也拿碗盛給瑤民母女吃。打聽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個地方叫雷公巖,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纔是塘坊邊。我們現在還沒到山腳下呢。

(11)自己的隊伍來了,我們燒了些水給大家喝。一路前進,天黑了纔到山腳,果然有許多竹林。

(12)滿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來了。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

(13)大家都知道這座山是怎樣地陡了,不由渾身緊張,前後呼喊起來,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過山去。

(14)“不要掉隊呀!”

(15)“不要落後做烏龜呀!”

(16)“我們頂着天啦!”

(17)大家聽了,哈哈地笑起來。

(18)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着人的臉,就在腳底下。

(19)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動了。傳來的話說,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個多小時,傳下命令來說,就在這裏睡,明天一早登山。

(20)就在這裏睡覺?怎麼行呢?下去到竹林裏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麼?路只有一尺來寬,半夜裏一個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麼?而且路上的石頭又非常不平,睡一晚準會疼死人。

(21)但這是沒有辦法的,只得裹一條毯子,橫着心躺下去。因爲實在太疲倦,一會兒就酣然入夢了。

(22)半夜裏,忽然醒來,才覺得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着顫。把毯子卷得更緊些,把身子蜷起來,還是睡不着。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綴着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哪!黑的山峯像巨人一樣矗立在面前。四圍的山把這山谷包圍得像一口井。上邊和下邊有幾堆火沒有熄;凍醒了的同志們圍着火堆小聲地談着話。除此以外,就是寂靜。耳朵裏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不知什麼時候又睡着了。

(23)黎明的時候被人推醒,說是準備出發。山下有人送飯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了一碗就吃。

(24)又傳下命令來,要隊伍今天無論如何爬過這座山。因爲山路很難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進。我們幾個人又停下來,立刻寫標語,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號,演說,幫助病員和運輸員。忙了一會,再向前進。

(25)走了不多遠,看見昨晚所說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謂雷公巖的,果然陡極了,幾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寬;旁邊就是懸崖,雖然不很深,但也夠怕人的。崖下已經聚集了很多馬匹,都是昨晚不能過去、要等今天全縱隊過完了再過去的。有幾匹曾經從崖上跌下來,腳骨都斷了。

(26)很小心地過了這個石梯。上面的路雖然還是陡,但並不陡得那麼厲害了。一路走,一路檢查標語。我漸漸地掉了隊,順便做些鼓勵工作。

(27)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爲三十里的山就是那麼一點;恰巧來了一個瑤民,同他談談,知道還差得遠,還有二十多裏很陡的山。

(28)昨天的晚飯,今天的早飯,都沒吃飽。肚子很餓,氣力不夠,但是必須鼓着勇氣前進。一路上,看見以前送上去的標語用完了,就一路寫着標語貼。累得走不動的時候,索性在地上躺一會兒。

(29)快要到山頂,我已經落得很遠了。許多運輸員都走到前頭去了,剩下來的是醫務人員和掩護部隊。醫務人員真是辛苦,因爲山陡,傷員病員都下了擔架走,旁邊需要有人攙扶着。醫務人員中的女同志們英勇得很,她們還是處處在慰問和幫助傷員病員,一點也不知道疲倦。回頭向來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機關槍聲很密,大概是在我們昨天出發的地方,五、八軍團正跟敵人開火。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爲什麼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顯身手呢?

(30)到了山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我忽然想起:將來要在這裏立個紀念碑,寫上某年某月某日,紅軍北上抗日,路過此處。我長長地吐了一口氣,坐在山頂上休息一會。回頭看隊伍,沒有翻過山的只有不多的幾個人了。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飢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勝了。

(31)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傾斜的。我們一口氣兒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幾處景緻很好,濃密的樹林裏,銀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條溪流的旁邊,有很多戰士們用臉盆、飯盒子、茶缸煮粥吃。我們雖然也很餓,但仍舊一氣兒跑下山去,一直到宿營地。

(32)這回翻山使部隊開始養成一種新的習慣:那就是用臉盆、飯盒子、茶缸煮東西吃。這種習慣一直保持了很久。

(33)老山界是我們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但是我們走過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後,才覺得老山界的困難,比起這些地方來,還是小得很。

文章賞析

文章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爲第1~11段,在爬山前。第二部分爲12~31段,在翻山中。第三部分爲32~33段,指出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或者:

第一部分爲第1段:介紹老山界。第二部分爲2~32段:按時間,空間的變化寫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第三部分爲第33段:指出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文章中心

文章以生動優美真摯細膩的筆觸,敘述了長征中紅軍克服重重困難,翻越第一座難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的堅強意志和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並不怕困難,敢於戰勝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

二到十一節顯示紅軍是爲人民謀福的軍隊,說明紅軍不但是戰鬥隊,也是宣傳隊和傳播機。從一個側面豐富了文章的中心。

說明了紅軍不怕困難,堅強意志和樂觀豪邁的精神。

本文中心:本文透過記敘紅軍戰士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讚揚了紅軍們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意志堅強,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標籤:老山界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