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火山楊》閱讀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火山楊》閱讀題及答案

  火山楊

  鮑爾·吉原野

二百多年前這場火山爆發,把埋在山裏的黑色玄武岩化爲流水,噴射天空,爾後落地,形態如燒過的樹一樣,成了一段一段的焦炭。就化學性質判定,這些不成樣子的焦炭,仍然是玄武岩。

時間不願意停留的火山口,人像一羣奇怪的動物在坑邊逡巡。他們圍着一圈兒向坑裏看,不知看什麼。石頭從坑底排列到坑沿,塊塊充滿死寂。在河邊,我們看到的鵝卵石像一條條幹魚,彷彿先前它們在水裏活過。看山裏的石頭,更感覺它們是活的,是山的肉或者叫筋腱。而火山口的每塊石頭都是石頭的屍體,大大小小都如此。我說我感到不安就是這原因。密密麻麻的石塊被1729年的火柱燒死了,匍卜在地,沒有聲音,沒有流水,沒有青草。我們看到了地球當年的劫難和它永不癒合的傷口。

而大自然永不絕望,脆弱的是人而非大自然。離開火山口,在參觀其他地方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勃勃生機。當年火山把玄武岩化爲焰火狂歡之後,這些焰火灑在方圓幾十公里的土地上,似焦炭。我說過,在火山口沒見到青草。但在焦巖之上,在好像犁過的石頭的黑波浪上,我看到了萋萋青草,在這裏邂逅了生命。青草長在黑波浪的轉折處,那裏面有土和水分。我們驅車向前走,穿過了一大片樹林。導遊停下車,說這是一片火山楊。

火山楊?它們的腳底下就是石頭的黑波浪,上面覆蓋着薄薄一層土。這些樹貌不驚人,纖弱不直。導遊說:這裏一根拇指粗的火山楊已經生長了幾十年。一棵一米多高的火山楊,有幾十米的根紮在地下(岩石裏)盤繞。

一米高的、拇指粗的樹在地下有幾十米的根,這讓我驚呆。我想下車摸摸這些樹。在火山景區,行人都不可以離開棧道,摸不到樹。

它們成精了。樹之成精,如人之成聖,是從輪迴中轉脫涅盤的達彼岸者。它的幾十米的根是爲了找到水,它自己就是一口井。當一棵樹要這麼難嗎?命運讓它在火山熔岩裏當一棵樹就要經歷這些磨難。這些“小”樹實際上都是老樹。它們跟胸徑五六十公分的樹有一樣的樹齡。如果把人放到一個艱苦的地方,他也許會跑掉,但樹跑不掉。它不僅要留在這裏,還要站立,要活着。我想象這些“小”樹在慢慢生長,夏日缺水,冬日是幾個月的白雪嚴寒。對樹來說,這沒有什麼好與不好。火山楊的幸運在於它不知道長在海南與江南的'樹是怎麼活的。活得太容易等於活得太倉促,太快長粗長大,過完了一生。馬丁·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裏說的:“倘若存在就是生命,那就沒什麼問題,就沒什麼答案需要回答。”

是的,對火山楊不需要說什麼艱難、致敬一類的話,它的存在就是它的生命。它的生命以及所有成敗都在它的存在之中,在它的纖弱的軀幹和與其他楊樹看不出區別的葉子裏。對火山楊而言,對靜默的山峯、河流和小小石子而言,它們的存在集合了無法知曉的殘酷與歡欣,而它們卻像什麼也沒發生過。

就這樣,這些蔥綠的火山楊長在這裏。我爲樹林沒有小鳥陪它們有一點遺憾,但這不是問題所在。人說這裏還有圓耳朵的小火山兔和細細的火山蛇。我覺得它們活得很壯烈,它們自己覺得活得很甘美。人永遠瞭解不到大自然的內心。

1. 本文的題目和的主要對象均爲“火山楊”,但文章爲什麼花了大量的筆墨去寫火山遺址?請作簡要分析。

2. 請簡要概括“火山楊”的特點。

3. 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文中畫線的語句。

4. 文章結尾說“人永遠瞭解不到大自然的內心”,爲什麼?請結合本文的內容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1)引出本文的主要寫作對象——火山楊(或爲火山楊的出現作鋪墊);(2)用生存環境的惡劣來反襯火山楊生命力的頑強;(3)更加突出在死寂的環境下見到生命的驚喜與對自然奇蹟的讚美。(大意對即可)

2.(1)外在特徵:貌不驚人,纖弱不直,一米來高,拇指般粗細,紮在地下的根卻有幾十米;生長緩慢,拇指粗的樹已經生長了幾十年等。(2)內在特徵:不擇環境而生、而活,活得很壯烈,並且它們自己覺得活得很甘美等。

3. 畫線句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來火山口的情景:如比喻,“鵝卵石像一條條幹魚”“看山裏的石頭,更感覺它們是山的肉或者叫筋腱”;如排比,“沒有聲音,沒有流水,沒有青草”。修辭手法的運用,不僅使語言變得形象生動,更加把火山口充滿死寂、毫無生命跡象的情景描繪

標籤:閱讀 火山 題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