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豐子愷《竹影》的閱讀答案

竹影是竹子的影子,這不是很平常的東西嗎?爲什麼要寫竹影?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豐子愷《竹影》的閱讀答案

竹 影

豐子愷

太陽雖已落山,天還沒有黑。一種幽暗的光瀰漫在窗際,彷彿電影中的一幕。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後的院子裏去乘涼。

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會兒,正在看得出神,似覺眼梢頭另有一種微光,漸漸地在那裏強起來。回頭一看,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院子裏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門口一個黑影出現,好像一隻立起的青蛙,向我們跳將過來。來的是弟弟的同學華明。

“唉,這椅子給我坐的?”他不待我們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劇烈地搖他的兩腳。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動作而發抖,上面的竹葉作出蕭蕭的聲音來。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頭來向天空看。月亮已經升得很高,隱在一叢竹葉中。竹葉的搖動把她切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閃爍地映入我們的眼中。大家讚美了一番之後,我說:“我們今晚幹些什麼呢?”弟弟說:“我先有一個問題給你們猜:細看月光底下的人影,頭上出煙氣。這是什麼道理?”我和華明都不相信,於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來看水門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見頭上有一縷一縷的細煙,好像漫畫裏所描寫的動怒的人。這時華明的注意力卻轉向了別處,他從身邊摸出一枝半寸長的鉛筆來,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來一看,真像一隻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我們同時發現了映在水門汀上的竹葉的'影子,華明就拿半寸長的鉛筆去描。弟弟手癢起來,連忙跑進屋裏去拿鉛筆。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來分送我們。華明也改用木炭來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一面談着:“這一枝很像校長先生房間裏的橫幅呢!”“這一叢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軸呢!”……忽然一個大人的聲音在我們頭上慢慢地響出來:“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驚,立起身來,看見爸爸反揹着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是來得很久了。華明難爲情似的站了起來,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後,似乎害怕爸爸責備他弄髒了我家的水門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對着他說道: “誰想出來的?這畫法真好玩呢!我也來描幾瓣看。”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葉了,這時候華明方纔放心。

月亮漸漸升高了,竹影漸漸與地上描着的木炭線相分離,現出參差不齊的樣子來,好像脫了版的印刷。夜漸深了,華明就告辭。“明天白天來看這地上描着的影子,一定更好看。但希望天不要落雨,洗去了我們的‘墨竹’,大家明天會!”他說着就出去了。我們送他出門。

1.選文主要寫的是月夜裏孩子們的活動,爲什麼前面還要寫太陽落山時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亮已經升得很高,隱在一叢竹葉中。竹葉的搖動把她切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閃爍地映人我們的眼中。”句中的“隱”字有怎樣的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說爭論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華明的注意力卻轉向了別處”“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這說明了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說《月跡》與《竹影》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結合兩篇文章來談談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後面寫月亮慢慢升起作鋪墊。

2.動詞“隱”字,若隱若現,賦予了月亮生命力又使人產生無限遐思,想到美麗的嫦娥。這句描寫,月兒朗照,竹葉輕搖,如同一幅美妙的畫,自然成趣。 點撥:最關鍵的是從擬人方法的運用入手,品出賦予月亮以生命,把靜物寫活了,給人以美的遐思。這樣,便能提高自己的賞析能力

3.孩子們的興趣轉移了。孩子的天性如此,做到三分鐘熱情,他們對世界如此好奇,吸引他們的事多着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寫得真實恰當。

4.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兩篇文章在內容上都是描寫月亮的,主人公都是孩子,都凸顯了月光清澈皎潔的美好特點,主題上都表達了對天真浪漫的童心童趣的理解與保護。它們都把孩子們好奇好動,喜歡爭論,天真浪漫,充滿情趣的特點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