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賣書的閱讀答案

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我們需要用到閱讀答案的時候非常的多,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此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你所瞭解的閱讀答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賣書的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賣書的閱讀答案

賣書的閱讀答案1

這小鎮只有一家書店。書店只有一位小鎮上人稱呼爲“賣書的”,就是她。

她賣了多久書了?沒有人說得清。在人們的記憶中,似乎這裏有書店就有了她,也只有她。老年人記得:她剛賣書那陣兒還是個剛出校門的學生娃,撅着一雙羊角小辮,斯斯文文,見了誰都是笑模笑樣。

她很忙。書店裏的事全由她一個人辦理:進書、賣書,下鄉送書、賣畫,預訂書,包括每日一次的結賬,店堂裏的內外清掃……她忙得過來嗎?不知道。也沒有人認真想過。反正她是忙過來了,幾十年如一日地忙過來了。怎樣忙過來的?說不清,也沒人注意。像地上的草,綠了,黃了,黃了,綠了,“一歲一枯榮”吧。除了詩人們,一般人是不大注意到這些小草的變化的。

歲月流逝。如今,讀過她賣出的小人書的小姑娘早已當了媽媽,連她們的孩子也已不大喜歡小人書而喜愛抱着厚厚的小說看了。書架上的書,也如同變幻的人生,經歷了不少坎坷,但畢竟是越來越豐實,光看看那些五花八門的書名,看看那各具風格的封面,就知道書是越來越多了。

人愛書了,生意能不紅火麼?

歲月無情,我們的主人公看去五十上下了,額際和眼角已隱隱刻上細細的皺紋。可她那一雙眸子卻如秋日潭水般清明。那傳神的眸子中有的是單純、真誠。看她一眼,像看一座平原:一目盡收,一覽無餘,坦坦蕩蕩。大概也正因此,那些素來拘謹、甚至怯懦的賣雞蛋的老婆婆們敢於不買書走進店來,坐在店堂歇乏,拉家常,向她討水喝。當然,她們也一反生活拮据的家庭主婦的錙銖必較,大把大把地掏出鮮棗、紅果,強留在櫃面上。她們以自己的直感信任了她。她雖是個掙錢的女人,但不傲世欺民。她是個好人。

有一天,小書店裏來了一位年輕的客人。

這時辰正是書店裏的冷清時刻。我們的主人公正倚靠在櫃檯上看剛剛收到的報紙。見有客人,她站起來:“您要買書?”

“不,看看,先看看……”年輕人有一股文氣。光那一副眼鏡也足以證明他讀了不少的書。

“請您取一下那本書。”他指着書架正中的一冊36開本的小書。那是一本詩集,裝幀精美,雅緻。書名是《孩子和書》

“您看過這本書嗎?”他撫摸着手中的詩集,問。

她赧然了:“沒有……”真的,她賣過的書太多,多得無數。但她讀過的書太少,少得屈指可數。這實在是因爲太忙了。她常常只能把每次新進的書翻一翻:看看封面,內容提要,插圖,定價。這也是爲了向客人們介紹、推薦。讓顧客買了不合適的書,她覺得對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農家孩子們——她的小主顧,小客人。她知道他們手中的一把鎳幣是從媽媽的鹽錢裏一點一點摳來的。

那年輕人並未注意她的'窘態,繼續問道:“這本書買的人多嗎?”

“不少。進了50本,已快完了。”這她心中有數,答得挺爽快。“主要是中學生和老師買。聽說報紙上有介紹,向學生推薦。”她補充說。

“您,認識我嗎?”他突然一句,兩眼盯住了她。

她愣了。仔細觀察他,希望能記得起來。可是回憶帶給她的是一片空白。

客人笑了,笑得很輕,很動人。“您真好……”說着,他放下手中的詩集,從身邊的提包裏取出一本書,送到她的面前:“這是我送給您的……”

她茫然,甚至有點不知所措。“爲什麼送我書?”

他見她不接,就把那書放在櫃面上,凝視着她:“您還記得十五年前的一個偷書的孩子嗎?”他頓了一下,似乎爲了喚起她的記憶。“他偷了您的書,您沒有打他……你自己付了書錢把書送給他……還給他取了兩塊點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那時他很餓,很可憐……他的爸爸、媽媽都死了……他受人欺侮……”

他的話終於使她漸漸記起了一件往事。是的,十五六年前,對,那時正是“大革命”的時代,書遭殃了,她店裏的書被封,只留下些紅皮書。不少封存的書放在拒臺後面,貼上了封條。有一天,她聽到一陣“窸窸窣窣”的響聲,先以爲是老鼠,但老鼠不會有那樣大的聲音。她走過去,啊!一個孩子,蓬頭垢面,一臉汗珠,他正從一個書捆裏掏出一本書匆匆往懷裏塞。她咳嗽了一聲。他靜止了,一動不動,爾後又擡起頭。於是她看到一雙慌張中帶着倔犟,倔犟中帶着粗野的眼睛……後來,像他所說的,她沒有訓他,送了那本書給他,自己付了錢,她記得那本書好像是《牛虻》。他被感動了,哭了,告訴她,他的父母不久前都被“革了命”……他無依無靠,四處流浪,沒有錢,沒有吃的,可是他愛讀書……她聽了,愛憐地爲他擦去汗珠,挑了幾本書送給他,還給了他一點錢和吃食。爲了這件事,她後來也吃了點苦頭。從那以後,他就失蹤了。她雖然不時想到,但十幾年過去了,已漸漸淡忘,難道眼前的他就是當年的他?

當她從回憶中醒來,發現那年輕人不知什麼時候走了。她趕緊走出店門,想把他找回來,問問他現在的情況,可是,一眼可以望盡的小街上,沒有他的影子。她走回來,翻看年輕人留給她的那本書,驚訝地發現,那是同樣的一本詩集:《孩子和書》。

她開啟扉頁,上面有幾行秀氣的字:

阿姨:

您也許還記得一個偷書的孩子?

送這本書給您——是我寫的——一個關於您、我、書的故事

我,是一個詩人了。但,沒有您,就只是一個偷書的孩子。

您教我成了一個人。

也許您早已忘記我了,那證明您的崇高:

崇高的人不記得自己的善舉,那正是她的偉大。

偷書、愛書、寫書的人

×年×月

她驚詫了。“天哪,他是詩人了!”詩人在她,在小鎮人的心目中如同古希臘人心目中的太陽神阿波羅。而且,使人驚詫的是這詩人的成就竟和她有關,她不敢相信。

“我要買書……”一聲嚶嚶細聲從櫃面下發出,驚醒了她。

她彎下身體,看到一個不盈三尺的小女孩,一隻胖胖的小手中攥着幾枚分幣。另一隻手隔玻璃指着一本小人書。她急忙招呼這位小客人,“興許,她將來會成爲詩人的。不寫詩,能成爲有文化、有學識的人也好嘛!”她心裏好高興。她的客人中出了詩人,而且和她相關,她感到欣慰,就像自己當了詩人一樣。

門外傳來一陣孩子的喧鬧。這是信號:放學了,成羣的小客人們來了。小書店的“高峯”到了。她又要忙起來了。

忙中,可以看出她滿臉滿心的興奮和喜悅。

1.給下面加粗的字注音,並解釋詞義。

坎坷( ):

拮据( ):

倔犟( ):

眸子( ):

2.作者用了哪些材料來表現賣書阿姨的平凡而崇高的品質?

________

3.閱讀文中的一段內容,回答問題。

阿姨:

①您也許還記得一個偷書的孩子?

②送這本書給您——是我寫的——一個關於您、我、書的故事。

③我,是一個詩人。但,沒有您,就只是一個偷書的孩子。

④您教我成了一個人。

⑤也許您早已忘記我了,那證明您的崇高:

⑥崇高的人不記得自己的善舉,那正是她的偉大。

偷書、愛書、寫書的人

×年×月

(1)如何理解第④句話的含義?

________

(2)第⑤⑥句話表達了“我”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

4.文章最後一部分寫賣書阿姨更加忙碌、更加興奮,對突出人物形象和中心起到什麼作用?

________

答案:

1.①坎坷:道路、土地坑坑窪窪。比喻不得志;②拮据(ji6j&):手頭緊,經濟境況不好;③倔犟:態度生硬,不服勸導。(在文中的意思);④眸子:本指瞳仁,泛指眼睛。

2.作者用了以下材料,來表現賣書阿姨的平凡而崇高的品質:賣書時間很長,幾十年如一日忙碌着簡單、重複的工作;對賣雞蛋的老婆婆,友好善待;對年輕詩人,熱情謙虛、坦然;對流浪的孩子愛憐、幫助;對小客人耐心親切。

3.(1)第④句話揭示了賣書阿姨的一次善舉,對“我”的人生所產生的巨大影響,突出了賣書人的高尚品質;(2)第⑤⑥句話揭示出賣書阿姨的精神境界——善良、崇高、偉大,從而表達了“我”對賣書人的由衷讚頌之情。

4.文章最後一部分寫賣書阿姨更加忙碌、更加興奮,突出了“偉大出於平凡”的主題,使人物形象更加完美和充實,給人以鼓舞和力量。且篇末點題,首尾照應,發人深省。

賣書的閱讀答案2

家書

  胡凱

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飄落下來。菊麻雀似的蹦進門,喊道:“哥來信了。”延叔接過信又遞給菊:“快拆開念念。”菊娘一臉驚喜地從竈間跑出,坐到靠牆的矮凳上,認真地仰起頭。菊小心地拆開信,抽出薄薄的一張紙。

“我一切都好,只是錢不夠用。春節咯上擠,不回家過年了。”菊一字一頓地念出,臉上的喜悅一點點地消失。

延叔有些不高興,完了?菊淡淡道,完了。

延叔長長地“嗯”了一聲,倒滿一盅酒,咕咚喝下。菊娘一看延叔臉色不對勁兒,忙打起圓場:“收到信就好。伢子在大學唸書很忙,沒工夫寫許多話。”

菊問:“回不回信?”菊娘斜瞟一眼:“當然回。把家裏事告訴哥,讓他安心念書。”

菊趴到桌子上,從書包裏翻出兩張草稿紙,紅通通的小手一把撰住筆桿裂開的圓珠筆。延叔嘆了一口氣說:“告訴你哥,信已收到,錢過幾天湊好寄去。叫他放心。”說完回過頭去,“我沒什麼說了。”菊娘心領神會,雙手攏到圍裙下,臉上漾出笑容:

“我說兩句。對哥說家裏的事都好。秋後老母豬生下9只崽。今年價好,漲到7塊,有賣頭兒。賣豬崽的錢還清了去年的債。

上個月,那隻黑老毋雞被隔壁伢子打斷了腿,我心疼了好幾天,找到村上張獸醫,他說不礙事。現在果真好了,只是有點跛。”

延叔腮幫子一鼓:“說這些幹啥?菊,天冷了,叫你哥要當心自己,免得你娘掛念。告訴他家裏人身體都好。”菊娘趕緊插上:“我就是晚上困不着,胃老是痛。叫你哥在學校吃飽吃好,想吃啥就吃啥。不要讓人笑話咱。”菊煩透了:“哥是大學生,這點事都不懂?’’

延叔把酒瀝下,不夠一盅,只好慢慢喝,邊咂嘴邊說:“菊,把你的學習情況給你哥說說。”

菊咬起下脣,寫道:“上次期中考試我第一名,得了一張獎狀和一枝鋼筆。娘還蒸了雞蛋給我吃。那枝筆很漂亮,我捨不得用,收在枕頭底下……大學裏也發獎狀嗎?你也要好好學習,爭取得到獎狀,讓全家都高興高興。”

菊寫好擡起頭。延叔收回盯着菊飛快移動的小手的目光,倒放起酒盅。菊娘就站起去竈間盛飯。延叔又想起來什麼,叫菊接着寫:

“前兩天,上面分來救災衣服。隊長說你有出息,特地分給我家一件半新的呢子大衣,讓你回家過年穿。臘狗說樣式還挺流行,城裏都作興。你不回家我就託人寄去。”

菊娘端出飯,也突然想起什麼,叫菊再加上幾句:“娘初一到後山廟裏替你求了籤,簽上說你有小災損,要切切注意。”

菊嚷嚷起來:“沒紙寫了。”延叔見寫了密密麻麻的三大張,說:“就不寫了。”菊娘便說:“對。你哥不信這些。再說,寫多了他沒時間看,他的信就那麼短。”

延叔端起飯碗扒拉了幾口,又放下,彷彿心裏有什麼東西哽着。拿起那薄薄的一張紙,延叔瞪着眼前沒了熱氣的幾碟菜,硬邦鄭地甩出一句:“重寫一封。”正在有滋有味嚼飯鍋巴的菊愕然睜大眼睛,隨即就按延叔的話莊重地寫好第二封信:

信收到。錢就寄。

1.從經濟狀況來看,你覺得延叔家是一個怎樣的家庭,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4分)

2.菊的哥哥是一個沒有出場的人物,你能依據文字分析他表現出的性格特點嗎?(3分)

3.“延叔端起飯碗扒拉了幾口,又放下,彷彿心裏有什麼東西哽着。”哽在他心裏的是什麼東西?(2分)

4.最初的家書密密麻麻寫了三大張,說了許多事,這反映了延叔一家三口怎樣的情感?最後延叔又讓菊將家書改成短短的六個字,這又是爲什麼?試做分析。(4分)

5.你覺得這篇小小說有哪些突出的寫作特點?試從兩個方面結合文字具體談談你的看法。 (4分)

參考答案

1.(4分)這是一個比較貧苦的家庭。從以下的敘述描寫可以看出:菊寫信是從書包裏翻出兩張草稿紙,用的是筆桿裂開的圓珠筆;菊的哥哥要的錢需要湊好才能寄去;去年的債剛剛還清;學校獎給菊那枝筆,她捨不得用;家裏分了救災衣服;信寫了三張就沒有紙了(家庭貧苦佔1分;例子佔3分,寫出兩個方面給1分.寫出三個方面給2分.寫出四個方面給3分。)

2. (3分)菊的哥哥的來信很短,他只表示自己需要錢,不回家過年,對家裏的事和父母、妹妹的情況一概不問。從中可以看出他親情淡薄,對家人和家庭情況漠不關心(分析1分,結論2分)

3. (2分)兒子對家庭的冷漠使他無法接受的不快。(大意對即可)

4. (4分)這反映了他們有濃濃的親情,希望菊的哥哥分享他們的快樂,安心讀書。延叔以這種方式對兒子的冷漠態度表示不滿。(每問2分,大意對即可)

5. (4分) (1)運用了對比的寫法。例如,冷漠的短信與充滿親情的長信的對比;拆信前的興奮與拆信後的失望的對比。

(2)透過語言、動作、神態表現人物的情感。例如,菊麻雀似的蹦進門,喊道:“哥來信了。”延叔接過信又遞給菊:“快拆開念念”菊娘心領神會,雙手攏到圍裙下,臉上漾出笑容。

(3)透過細節描寫表情達意。例如,“菊小心地拆開信,抽出薄薄的一張紙。”“小心地”說明菊把信看得很重;“薄薄的一張紙”,說明信的內容很少。又如,“紅通通的小手一把攥住筆桿裂開的圓珠筆”“筆桿裂開”說明家庭不富裕,非常節儉。

(4)語言含蓄,耐人尋味。通篇沒有一句話明確表明作者的觀點,但對菊的哥哥的批評態度卻包含在字裏行間。開頭和結尾都強調了“薄薄的一張紙”,暗示着菊的哥哥親情淡薄。第二封信改爲六個字,更是耐人尋味,延叔的不滿之情蘊含其中。(從任意兩個方面作出分析均可,每個方面2分,不做具體分析的,只能得1分)

標籤:賣書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