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鄧訓字平叔,少有大志的閱讀答案分析

鄧訓字平叔,少有大志。顯宗即位,初以爲郎中。訓樂施下士,士大夫多歸之。

鄧訓字平叔,少有大志的閱讀答案分析

建初三年,上谷太守任興欲誅赤沙烏桓,烏桓怨恨謀反,詔訓將黎陽營兵屯狐奴,以防其變。訓撫接邊民,爲幽部所歸。六年,遷護烏桓校尉,黎陽故人樂隨訓徙邊。鮮卑聞□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

章和二年,護羌校尉張紆誘誅燒當種羌迷吾①等,由是諸羌大怒,謀欲報怨,朝廷憂之。公卿舉訓代紆爲校尉。諸羌激忿,遂相與解仇結婚,交質盟詛,衆四萬餘人,期冰合渡河攻訓。先是,小月氏胡②分居塞內,勝兵者二三千騎,緣勇健富強,每與羌戰,常以少制多。雖首施兩端,漢亦時收其用。

時迷吾子迷唐,別□武威種羌合兵萬騎,來至塞下,未敢攻訓,先欲脅月氏胡。議者鹹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訓曰:“不然。今張紆失信,衆羌大動,經常屯兵,不下二萬,轉運之費,空竭府帑,涼州吏人,命縣絲髮。原諸胡所以難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懷之,庶能有用。”遂令開城,悉驅羣胡妻子內之。由是湟中諸胡皆言“漢家常欲鬥我曹,今鄧使君待我以恩信,開門內我妻子,□得父母。”鹹歡喜叩頭曰:“唯使君所命。” 訓遂撫養其中少年勇者數百人,以爲義從。

胡俗恥病死,每病臨困,輒以刃自刺。訓聞有困疾者輒拘持縛束不與兵刃使醫藥療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悅。訓因發湟中秦、胡兵,出塞掩擊迷唐於寫谷。

永元四年冬,病卒官,時年五十三。胡人愛惜,旦夕臨者日數千人。戎俗父母死,恥悲泣,皆騎馬歌呼。至聞訓卒,莫不吼號,或以刀自割,曰:“鄧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前烏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吏執,不聽,以狀白校尉徐傿。傿嘆息曰:“此義也。”乃釋之。

(選自《後漢書·鄧寇列傳第六》,有刪改)

【注】①燒當種羌迷吾:燒當種羌,與後文的“武威種羌”均爲當時的羌族部落名稱。迷吾,部族首領。②小月氏胡:西北少數民族。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衆四萬餘人,期冰合渡河攻訓 期:期望

B.緣勇健富強,每與羌戰,常以少制多 緣:因爲

C.今因其迫急,以德懷之,庶能有用 懷:安撫

D.胡人愛惜,旦夕臨者日數千人 臨:弔喪

9.A(期:相約,約定。)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鮮卑聞□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

②時迷吾子迷唐,別□武威種羌合兵萬騎

③開門內我妻子,□得父母

A. ①之 ②與 ③因 B. ①其 ②於 ③因

C. ①其 ②與 ③乃 D. ①之 ②於 ③乃

10.C(①其,他的.,代詞,表領屬關係;之,他,代詞,一般用作賓語。此處應用表領屬關係的“其”。②與,跟、和,介詞,用於引出對象;於,在,介詞,用於引出動作的時間、處所。本句後有表示對象的“武威種羌”,故應用“與”。③乃,才、這才,副詞;因,於是、就,連詞。此處前後暗含條件關係,故應用“乃”。)

11.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訓聞/有困疾者輒拘持/縛束不與兵刃/使醫藥/療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悅

B.訓聞有困疾者/輒拘持/縛束不與兵刃/使醫藥/療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悅

C.訓聞/有困疾者輒拘持縛束/不與兵刃/使醫藥療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悅

D.訓聞有困疾者/輒拘持縛束/不與兵刃/使醫藥療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悅

11.D(本句寫鄧訓在胡人病重時,不讓他們自殺,而是給他們治療一事。“困疾者”是治療的對象,“輒拘持縛束,不與兵刃”是鄧訓制止胡人們自殺的行爲,“使醫藥療之”是治療的行爲,“愈者非一”是治療的結果,“小大莫不感悅”是胡人們對鄧訓的感激。)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鄧訓統率黎陽營的士兵屯守在狐奴,安撫接納邊境地區的百姓,他駐守之處成爲幽州地區百姓投奔的地方。

B.諸羌謀反時,鄧訓被朝廷任命爲烏桓校尉,以防羌人的進攻,後來又率領湟中秦、胡兵出塞對迷唐發起攻擊。

C.鄧訓沒有任由羌人和胡人互相攻擊坐得漁翁之利,而是開啟城門收容胡人的妻子兒女,幫助胡人度過危機。

D.鄧訓五十三歲時病死在任上,胡人都非常悲痛,他們大吼長號,有的甚至自殘身體,想要追隨鄧訓而死。

12.B(諸羌謀反時,大臣們推舉鄧訓取代張紆爲護羌校尉,並非烏桓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