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斷舍離和經濟學》閱讀答案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有時需要做一些閱讀題,這時最離不開的就是閱讀答案了,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分析原因及時總結。那麼一般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斷舍離和經濟學》閱讀答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斷舍離和經濟學》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

當下的經濟世界出現了兩個嚴重的錯位:一個是家庭和外部社會的錯位,即外部社會繼續狂熱生產和家庭內部物質產品嚴重過剩之間的失衡;一個是家庭和物質產品的錯位,即家庭由物質產品的主人轉變成僕人的顛倒。歷史和邏輯都告訴我們,扭曲終究是要歸位的。終於,“斷舍離”爆發。

山下英子的“斷舍離”本是解決自己居家問題的。不買進不需要的東西,處理掉手裏沒用的東西,讓家的空間寬敞起來。不曾料及的是,一個讓家庭成員獲取舒適感的舉動,贏得的不只是大的居住空間,還有內心的自由自在,因爲從此不用再對過多的物質產品牽腸掛肚、勞心費神。更不曾料及的是,山下英子不止一個,而是成千上萬,聚合起來就是一個時代。要知道,那些“斷舍離”的東西,曾經滿足過無數山下英子的慾望,轉眼便無情地來縛了她們的.心靈。心無自由,便無舒適,更談不到幸福。山下英子們痛下決心“斷舍離”,理所當然。

這個由日本家庭婦女啓動的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實際上是一場關係到經濟生活模式的巨大革命,它預示着人類從物質產品擁有的“極度偏好”轉向“適度”;這也是一次人類經濟發展目標的重新定位,一味擴張生產的高速增長將被平衡生產的適度增長所代替;這更是一種人類理解自由和幸福真義的啓蒙,拒絕物質產品對人的奴役,迴歸自由自在的狀態將主導人類精神生活。

相應地,“斷舍離”也預示了一場經濟學革命的到來。這場革命的表現形式,是糾正過往經濟學畸重的“生產理論”或“供給學說”,真正從供給與需求相互制約的視角,理解經濟現實,總結經濟執行,提煉經濟邏輯,構建新的經濟學理論;這場革命的深層本質,則是圍繞現實經濟生活中的人,實現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從“生產之事”到“生活之人”的轉變,推動經濟學的研究目的從服務各種經濟體向服務人類的自由和幸福靠攏,開啓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從具體細微事實到一般宏觀邏輯的探索。

“斷舍離”的案例告訴我們,一個山下英子微觀的鮮活生活故事,聚合出了千萬個山下英子對物質產品需求的宏觀經濟大局,那麼,從真實的經濟生活裏,去發現“斷舍離”類的小事,理解並分析其中人類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成分,以及這種成分可能的廣泛代表性,進而預測“小事”合爲“大勢”的走向,就是未來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內在要求。這就是“解剖麻雀”而認知全體麻雀,甚至於認知同種鳥類的方法,以及“由小見大”或“見微知著”的類比邏輯演進方法。

這種方法與以往經濟學最大的不同在於,真實的經濟生活是經濟學的起點;經濟生活的歷史演進軌跡,同時就是經濟學的邏輯發展路線。換言之,經濟學的方法,與其說是經濟學家頭腦裏的思維構建,不如說,是經濟學家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的發現和總結更爲貼切。

作爲帶有劃時代特徵的經濟現象,“斷舍離”類的經濟生活故事,遲早會成爲經濟學家們言說的話題;人類對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也必將爲經濟學家所熱衷探討。然而,及早地在這類經濟生活現象裏,去發現共性,總結規律,提煉邏輯,構建全新的經濟學學說,比起那不得不說時的“事後諸葛亮”理論,更有益於我們認識改造這個世界,造福於人類。

(選自《斷舍離和經濟學》,有刪改)

20.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斷舍離”的爆發原因在於經濟世界中的兩個錯位,其中家庭和社會的錯位即社會生產和家庭需求的失衡。

B. “斷舍離”最初只是山下英子改變日常生活習慣的個體事件,卻發展成了帶有劃時代特徵的經濟現象。

C. “斷舍離”預示着經濟學研究方法的改變,將從以往的研究具體細微事實轉向而今的探索一般宏觀邏輯。

D. “斷舍離”雖然只是一個微觀的經濟生活案例,卻能讓我們見微知著,認識宏觀經濟大局,預測大勢走向。

21.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遭遇居家困擾的不只是山下英子,還有成千上萬的家庭主婦,正是她們主導了這場經濟學的巨大革命。

B.從對物質產品的“極度偏好”到“斷舍離”,體現了人們對自由和幸福的時代解讀與以往有所不同。

C.人類經濟發展的目標一度定位爲擴張生產的高速增長,這與以往經濟學偏重“生產理論”是分不開的。

D.經濟學家應敏銳地觀察經濟生活現象,及時總結經濟發展規律,以便於我們更好地認識和改造世界。

22. “斷舍離”對經濟學研究的影響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分析。(6分)

閱讀答案:

20-21 CA

22.研究視角的轉變,從偏重生產和供給轉向供給、需求相互制約;

研究對象的轉變,從“生產之事”到“生活之人”;

研究目的的轉變,從服務各種經濟體到服務人類的幸福和自由;

研究方法的轉變,從學者的思維構建到依據現實經濟生活發現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