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揭開網絡正能量謠言的畫皮閱讀答案

①正能量,指人或事所散發出來的積極健康、催人奮進、給人力量和希望的效應。謠言,指沒有事實基礎、被捏造出來並透過一定手段推動傳播的言論。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詞語和對立狀態被別有用心地揉捏在一起時,的確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因爲它雖然擁有謠言的骨架和血肉,卻被披上“正能量”的“畫皮”,是典型的“僞正能量”產物。

揭開網絡正能量謠言的畫皮閱讀答案

②2014年10月22日,中央電視臺“共同關注”節目播發了一條關於“‘揮霍’愛心”的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幾個月前曾在全國             各地微博、微信圈裏廣泛流傳的“鄭春蓉丟孩子”事件再次重演,每次都會有無數人中招。原來,帖文中“尋找被拐女童”的求助資訊竟爲騙局,而虛假求助資訊被多人多次轉發。

③一般性的“正能量謠言”可能僅僅是爲了賺取普通人的愛心,但部分涉及敏感事件和思想文化領域的“正能量謠言”,卻有可能影響社會的穩定,傳播錯誤的價值觀。比如,在微信朋友圈中傳播的“哈佛校訓”“西點軍規”等,表面看是“正能量”語境,背後卻隱藏着西方意識形態的有意滲透。再比如“德國幼教專家解讀”“美國××學會推薦”等帖文,不少也是利用部分國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去達到某種商業甚至是政治目的。

④分析“正能量謠言”流行的原因,一方面,網絡謠言的產生擁有了更加強大的媒 介技術基礎。早期的互聯網資訊以站爲主要發佈渠道,網民間的資訊傳播主要是單向的小規模傳遞,網絡輿論表現爲在少數年輕人羣中傳播的“小衆輿論”,網民即使接觸到謠言,也僅僅處於“透過瀏覽網頁獲得資訊”的程度。隨着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用戶資訊的交互成爲網絡資訊傳播的主要模式,以往“站發佈資訊、用戶傳播資訊”的狀態,逐步變成了“用戶發佈資訊、站選擇性傳播”的“倒逼範式”;尤其是微博、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的'出現,使得網民角色從早期的“工具用戶”向如今的“資訊發佈者”轉變,網絡謠言就在這樣的媒介技術環境中迅速地產生、傳播開來。

⑤另一方面,自媒體社會影響力的提升爲網絡謠言的傳播提供了社會輿論環境。近年來,自媒體傳播在人際傳播活動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傳統媒體的資訊發佈與獲取方式形成極大衝擊,使得網民透過自媒體平臺發佈的資訊能夠順利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加之網絡推手的大量介入,使傳播活動中最初的“娛樂性謠言”轉向帶有明顯組織意圖的“正能量謠言”,而網絡推手的行爲特質也從最初單純的網絡營銷轉變爲對社會資訊的參與和傳播,並且開始傾向於影響和誤導社會主流價值規範。

⑦首先,政府部門除了擴大溝通渠道外,還應利用媒體和相關社會組織形成統一、協調的闢謠機制。在遭遇突發事件或敏感問題時,政府應努力讓“真相跑在謠言之前”,擴大多元的民意溝通渠道,開通“線上”“線下”民意反映渠道,形成民間輿論場和主流輿論場的統一。此外,媒體也應主動參與到“謠言批評員”的行列,及時對自媒體的相關資訊進行查證,確認真實、準確後第一時間發出權威聲音,以正視聽。

⑧其次,在建立健全網絡監管機制的同時,建立相應的有害資訊預警機制。2013年,最高法最高檢對網絡謠言定性出臺司法解釋,主要是對網絡謠言攻擊個人或組織的顯性行爲進行量化入罪。但新近出現的網絡“正能量謠言”顯然對社會的危害具有隱性特徵,相關法律法規應有對此 類資訊、行爲的準確界定及量化懲罰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此外,社會組織還應對此類資訊的傳播途徑保持高度敏感,建立相應的預警機制,積極監測,避免不良後果發生。

⑨第三,消除“正能量謠言”,最終還是需要全體網民的理性迴歸。缺乏對於資訊的基本判斷和必要覈實,是“正能量謠言”在朋友圈中肆意傳播的主要原因。廣大網民只有培養自己的媒介批判能力,增強新媒體時代的媒介傳播素養,才能在危機事件發生時兼具感性與理性的認知能力,不盲從、不信謠,最終形成抵制“正能量謠言”的民意基礎,從而打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清朗網絡空間。

(選自2014.12.27《光明日報》,有刪改)

13.通讀全文,試分析“正能量謠言”具備哪些特徵?(4分)

14.第②、③兩段所舉事例可以互換嗎?爲什麼?(4分)

15.第④段主要使用了什麼論證方法?試分析其作用。(3分)

16.結合上下文,請在第⑥段橫線上填寫適當的句子,並請簡要說說這樣寫的理由。(5分)

13. 特徵有:(1)是沒有事實基礎、被捏造出來的言論,(2)披着“正能量”的“畫皮”,(3)具有很強的欺騙性,(4)對社會的危害具有隱性特徵。(一點1分)

14. 不可以。(1分)理由:(1)前者只是“一般性的‘正能量謠言’”,後者則是“有可能影響社會的穩定,傳播錯誤的價值觀”的“正能量謠言”;(2)前者危害較小,危害較大。這兩者是按照危害程度由小到大、由輕到重的邏輯順序安排的。(只回答“不可以”,不說明理由,不得分;理由答對一點得2分,兩點得3)

5.主要使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1分)作者把早期的互聯網資訊發佈方式與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發展後資訊的發佈方式進行對比,(1分)清楚地闡明瞭網絡謠言迅速產生、傳播所需的媒介技術環境,從而論證了“擁有更加強大的媒介技術基礎是‘正能量謠言’流行的原因之一”的觀點。(1分)

16.那麼,如何應對“正能量謠言”呢?(1分)理由:從結構看,⑥承上啓下,應該是過渡段;(1分)從內容看,①-③是揭示“正能量謠言”的含義及其危害,(1分)④-⑤是分析“正能量謠言”流行的原因,(1分)⑦-⑨是寫消除“正能量謠言”可以採取的             措施,⑥在內容上要領起⑦-⑨。(1分)

標籤:揭開 畫皮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