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試題

《“城市人口超農村”的風險》練習題及答案

試題3.36W

“城市人口超農村”的風險

石 勇

《“城市人口超農村”的風險》練習題及答案

一個數據在描述中國的深刻變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在北京發佈《社會藍皮書:2012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指出,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50%,中國歷史上城鎮人口首次超過鄉村人口。

這似乎足以告慰從100多年前就開始的“現代化”夢想。一日千里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終於終結了幾千年來農村人口多於城鎮人口的超穩定社會結構。5000年的歷史,以人口比例改變爲象徵,中華民族在這裏開始了拐彎。

畢竟,城鄉人口結構的改變,會傳導給經濟結構、政治結構,使一個國家不可逆地擁抱現代文明。從世界範圍,尤其是西方來看,一個國家的“現代化”軌跡大抵如此。

然而,放眼現實,這個消息並不怎麼讓人高興。其城市化路徑讓人深感不安。

如果說從改革開放後,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還基本上是工業化、商業化的結果,農村居民轉化爲城市居民無論是否有制度相配套,都還是有產業結構相配套的話,那麼,從21世紀初開始,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從那時開始,在城市化進程中,城市的擴張衝動,權力對農村居民“強制城鎮化”的抱負,已經成爲主角。城市的擴張迎合了官商透過佔有農民土地來實現利益最大化的訴求,而農民則在這種擴張中遭到剝奪,或轉化爲依賴城市利益結構,尤其是畸形的房產利益結構爲生的寄生階層。

而在對農民的“強制城鎮化”中,一方面既具有政績的先驗渴望,同時也有打農民土地主意的深謀遠慮。在這種思維下,“強制城鎮化”嚴重缺乏產業結構的配套。農民確實從農村搬到了城鎮的居民小區,然而,在一切生活必需品都需要錢的`情況下,往往陷入窘境。新增加的“城鎮化率”,使城市處於一種表面繁榮實際卻危險的狀態。

同時,讓人遺憾的還有,在一個到處都有“暫住證”、“居住證”之類標籤的社會裏,城鄉居民並不是平等的權利主體。《社會藍皮書》裏提到,目前城鎮常住居民裏有近四成是農民工。這是無根地漂浮於城鄉之間的一羣。

在城鄉存在制度隔離的時代,農村社會具有爲城市社會“造血”的功能。而現在雖然農村和城市所分隔的社會結構已經打破,但城市社會仍然企圖只是透過對農民工身體的“城市化”,掠取其勞動力來支撐自己的經濟結構,以及給戶籍居民分配福利。它拒斥農民工在權利上、身份上變成真正的城市居民。

可想而知,這種“城市化”是多麼沒有意思,而所謂的“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完全是對現有經濟結構能夠支撐農民工在城市裏生存的一種錯覺。一旦經濟結構出現大問題,社會危機就不邀而至。這一幕幕,近年來已經屢見不鮮。

中國用30多年的時間,以世所罕見的速度改寫了5000年的歷史。城市化的這種低劣質量,當然不是速度的過錯。但一定是某種程度上的失策。它從一開始並沒有把城鄉居民權利和福利均等化,現在仍然對已經融入城市經濟結構的人進行權利排斥。

到了下決心廢除一系列阻礙真正的城市化、阻遏國民權利平等的制度的時候了。

1.根據文意,下列各項中不屬於“其城市化路徑讓人深感不安”的原因的一項是

A.城市化終結了幾千年來農村人口多於城鎮人口的超穩定社會結構。

B.我國城鎮人口超過鄉村人口並不完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自然結果。

C.這種城市化進程嚴重缺乏與之相配套的產業結構,潛藏着危機。

D.推進城市化時並沒有真正在制度上給予所有居民同等國民待遇。

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50%,象徵着中華民族已經實現了現代文明。

B.從改革開放到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是工業化、商業化的結果。

C.城市的擴張雖然使農民喪失了土地,但也讓他們得到了好處,成爲了寄生階層。

D.中國的城市化質量低劣,其原因不是速度的過錯,而是某種程度上的決策失誤。

3.結合文章,談一談你認爲當前我國應該如何推進“真正的城市化”。(5分)

參考答案:

1、答案:A(這一句表達的是城市化的結果,不是城市化路徑令人擔憂的原因)

2、答案:D(A原文是“會使一個國家不可逆地擁抱現代文明”;B原文是“還基本上是”;C“讓他們得到了好處”不合文意)

3、答案要點:(1)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廢止“強制城鎮化”的做法;(2)調整產業結構,爲城鎮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3)停止官商合謀侵佔農民土地,侵害農民利益的行爲;(4)廢除一切導致城鄉居民權利、身份不平等的制度(或:健全制度,真正給予所有居民同等國民待遇,保障他們享有平等的權利)。(答出其中一點記2分,答出其中兩點記4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記滿分。不在上述要點內,但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