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頭條

粗心要不得,快來培養孩子細心的習慣

粗心、馬虎,這在兒童中是比較普遍存在的,小時候人小事小,沒有多大的後果,不會覺得怎樣。但隨着年齡的增長,粗心會帶給我們無盡的煩惱。那麼怎麼培養孩子細心的習慣呢?

粗心要不得,快來培養孩子細心的習慣

從生活細節抓起


讓孩子養成細緻的習慣,要從日常生活着手,從細節着眼。一段時間內只重點糾正一種壞習慣,等相應的好習慣養成之後,再開始下一個壞習慣的糾正訓練。漸漸地,讓細心成爲孩子的思維習慣。

例如要求他每天整理自己的房間,學習資料擺放有序,做完作業就開始檢查,並且每一道題從頭到尾檢查一遍。這些都是孩子們自己應該去做得事,作爲家長一定不能全程包辦,而是在他做這些的同時,不斷地提醒、指導,並配以適時和恰當的鼓勵。

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父母的行爲爲無形中影響孩子。在糾正孩子粗心的毛病時,父母一定要爲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有的父母自身就有懶散粗心的毛病,如經常丟三拉四,做事慌慌遇到重大緊急的事情沉着冷靜,工作和生活兩不誤,這些行爲無形當中會對孩子形成很好的影響。

父母積極的行爲習慣也會影響孩子。如父母經常學習,積極進取,那麼孩子就容易集中精神,辦事效率高。相反,父母如果生活習慣不好,經常喝酒、打麻將等等,孩子也會放任自己,經常粗心大意就在所難免。所以,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對孩子改正粗心的毛病很重要。

嚴格執行規則


很多孩子粗心是因爲平時生活中父母要求不嚴格,行爲自由散漫,形成了大大咧咧的習慣。俗話說以小見大,把小的錯誤不當一回事,日後一定會犯大的錯誤。所以父母要對孩子的日常行爲進行監督,將嚴謹的意識貫徹到孩子的日常行爲中,如規定每天必須按時起牀、按時睡覺,自己整理牀鋪,做得不夠好就要進行處罰,如今週末不去公園玩、今晚不準看電視等。孩子不收拾東西,就在家裏立條規矩:從哪裏拿的,一定要放到哪裏去,大人以身作則,也嚴格要求孩子。

爲了讓孩子認識到粗心不好,也可以讓他嚐嚐自己粗心的苦果,事後和他討論這件事,使他自己得出結論:以後可不能這樣了。提醒孩子,但不是煩人的叮囑,而是提示孩子想到行爲的後果。在大人的幫助下,孩子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以積極地反饋,讓孩子看到不粗心的好處,從而產生克服粗心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不要急於批評否定


有的父母一看孩子粗心大意做錯了事情,就大吼大吵,這樣並不能產生好的效果,反而讓孩子產生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父母總以爲孩子粗心都是因爲他滿不在乎,其實不完全如此。許多孩子很在乎家長的評價,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時候做錯事不是由於粗心,更多是由於知識掌握不細緻、方法運用不當造成的。這時父母要教孩子正確的.知識技能,並反覆訓練強化,直到熟練掌握。

即使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也不能總放在嘴上說:“爲什麼都是那麼粗心”“ 以後不要再這樣粗心大意了!“我們一遍一遍地說他粗心,其實是在強化他的粗心,孩子聽得多了,他就會認爲自己就是這個樣子了,從而破罐子破摔,對家長的批評也不以爲然,孩子的粗心就真的就會越來越嚴重。如果我們反過來做,在他偶爾不粗心的時候馬上表揚他,強化他的細心,這樣慢慢地他就會向着細心方向發展了。一段時間後,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其實是可以很細心的。慢慢地細心的好習慣也就養成了。

細心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但是粗心也是普遍存在的,做家長的要堅信,粗心的毛病是能改掉的,並且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只有付出足夠的耐心,才能幫助孩子收穫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