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頭條

和孩子越來越生疏,無法溝通了?99%的父母都犯了這些錯

父母是子女最親近的人。可事實上,隨着孩子的年齡增長,很多父母都覺得和孩子越來越生疏,越來越難溝通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父母和孩子溝通起來如此困難呢?

和孩子越來越生疏,無法溝通了?99%的父母都犯了這些錯

第一,父母在面對孩子時,他們喜歡用命令、控制、威脅、警告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互動。


比如他們會用這樣一些話語來壓制孩子與父母溝通交流的慾望:

“現在就回去把沒有完成的作業寫完,否則就別想睡覺”

“趕快把你的房間打掃乾淨,要不然就不要吃飯”

“不允許你和小朋友出去玩,如果不聽話就別回家了”

“再不起牀,有你的好果子吃,看我怎麼收拾你”

“我警告你再哭就要打你了,不許哭了”等等

當這些話成爲父母面對孩子時的口頭禪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就與父母變得生疏了。

第二,許多父母會認識到第一條對孩子威脅、控制是不對的,他們就用委婉的方式建議、嘮叨、說教、給方法的方式與孩子互動,


比如說“你不應該那樣,你應該這麼做纔對”

“你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和老師頂嘴”

“要好好讀書,將來要做一個有出息的人,否則就要撿垃圾”

“你按照我說的去做肯定沒有問題”等等

他們覺得這種方式是給孩子經驗,孩子比較容易接受,但事實上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孩子反而很反感。

孩子沒有真正的嘗試,沒有真正的去實踐,他們對於這些事情就是0經驗,最終你們的那些成功經驗、好思路都不是真正屬於孩子自己的。

我們要知道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充當的角色,我們只能給予引導,真正走完人生的還是他們自己。

第三,許多父母在與孩子互動的時候,他們就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一味的給孩子評價、指責、否定、貼標籤。


比如說父母通常會說“你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壞孩子”

“做任何事情都是三分的熱度堅持不了多久”

“早就知道你考不出好成績的”

“就是你的錯,說再多也不能掩蓋你所做的事情”等等

他們覺得這樣做可以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樣一味的否定和打擊,會讓孩子嚴重的缺乏自信心。

一個缺乏自信心的孩子,面對任何事情我們都會唯唯諾諾,猶豫不決,更別談何成功了。我們可以試想一下,自己最親的人每天都否定自己,給自己貼一些消極的'標籤,我們還有狀態去好好奮鬥嗎?

第四、經常比較、挖苦和嘲笑孩子。


比如說“你看人家小明多聽話、多乖啊,你再看看你”

“別再說大話了,就你那樣子還能考出好的成績”

“別再說大話了,就你那樣子還能考出好的成績”

“考了這麼點的分數還有臉吃飯”等等

這些話對孩子的傷害是特別大的,因爲本身孩子沒有考好,或者在面臨失敗時非常難受,如果父母在一味的比較、挖苦和嘲笑,會更加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打擊孩子自信心,孩子有可能真的會自暴自棄。

如果你覺得和孩子無法溝通了,或者發現與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了,我們作爲父母的就要開始反省自身,生活中自己是不是有不當的語言和舉止,阻礙了孩子與你的進一步交。

只有找到原因對症下藥,處理好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才能和孩子有良好的溝通。

標籤:父母 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