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確立中心思想

確立中心思想1

中心思想就好比一棵大樹的主幹,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最主要的部分,讀者要看的就是這裏,而非其它枝節部分。寫作文時要能夠把握重點,加以評論,文章纔有價值。證據或引述部分只是陪襯而已,所以文中的主旨要表現得明顯,不要本末倒置。

一、 看清題目:

作文題目的意涵有的單純,有的複雜,所以一定要看清題目,並加以分析確定題意纔有辦法加以發揮,不然可能發生文不對題,或論述狹隘,使人難以完全瞭解。

二、 選定材料:

所選的材料必須配合題意,儘量避免涉及不必要的引申與論述,那可能就無法表達出題目的中心思想,也會把讀者帶離了主題。

三、 決定內容:

要依據題目的含義來決定內容,而決定的內容走向也必須圍繞題目主題,務求充分說明主題。  

確立中心思想2

乙:前些時候,我們討論了“從生活中獲取作文材料”的一些心理學問題,老師們都很感興趣。學生作文首先必須擁有與作文有關的感性表象和學習到的材料,這包括平日生活中所積累的素材,以及在特定的實踐活動中透過觀察所獲得的材料等等,這很重要。但是,我們也都知道,作文材料再豐富,不經過主體的選擇、加工是成不了文章的。這就涉及到作文的構思問題了。袁老師,今天我們就從構思這一方面,來探索一下兒童作文的心理奧祕,好嗎?

(一)作文構思一一個動態的心理過程

甲:好!兒童對作文的構思是一個動態的心理過程。這一心理過程包含着豐富的內容。

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生在擁有作文材料的基礎上,透過思維活動概括出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再根據它選擇所應寫出的內容,明確所要敘述的事物之間的正確邏輯關係,以確定先後次序,段落層次。最後選擇恰當的詞句表達這些內容,這就是所謂作文的構思過程。

乙:這就是說,作文的構思過程大致可以分爲三大步:一是概括中心思想;二是安排文章結構;三是選擇詞句表達。這幾部分都很重要,都有着非常豐富的心理活動內容。爲了討論得具體些、深人些,袁老師,我們是不是先集中探索第一步——怎樣從材料中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兒童確定中心思想的心理規律。

甲:好啊!什麼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從資訊論的角度看,文章是資訊的載體,作文和閱讀的'過程,實際就是作者向讀者傳遞資訊的過程。文章的這種屬性,決定了作者在動筆前必有一定的寫作目的,也就是必定有若干資訊想要傳遞給讀者。

乙:關於這一點,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過:“寫東西,全都有所爲。如果無所爲,就不會有寫東西這回事。”他還指出,即使是專門寫給自己看的日記之類,也是想將現在自己瞭解的資訊傳遞給日後的自己的。如果完全沒有資訊要傳遞,就寫不出文章來。

甲:是的,文章作者的這種想要傳遞某種資訊的願望,就是文章“中心思想”產生的根源。在寫議論文和一部分記敘文時,作者的寫作目的就是要表達某種思想觀點、思想感情,因此,這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章集中要表達的觀點或感情。在寫說明文和另一部分記敘文時,作者的寫作目的就是要告訴別人某種客觀事物的情況,於是寫作目的本身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形成作文中心思想的心理過程

乙:從兒童作文實踐來說,他們文章的中心思想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袁老師,您是不是舉例給大家談談。

甲:可以。心理學研究表明,文章中心思想的形成是一個深入思維的複雜過程,是作者對於感知獲得的生活細節、事物的表象等感性材料加工改組的過程。

讓我們先看看一位高年級小學生介紹自己作文構思時的體會。

教學片斷一

甲:從小作者的自述可以看出,兒童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過程,一般包括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孕育。

兒童在生活實踐中,透過感知、體驗、認識了客觀事物的外部特徵,採集了各種材料,其中某些事物,某些問題或事例,引起他們的興趣,深深觸動了他們的思想和情感,使其感動,得到啓發,引起聯想,產生了想反映事物,表達感受的念頭。這時,中心思想就進人了孕育狀態。

這一階段的特徵是有所感尚不夠清晰,有所思還比較粗淺。

乙:看來,介紹構思體會的那位同學,在參觀時,參觀後,直到作文前的思想狀態都處於中心思想的孕育階段。

甲:是的。

中心思想形成的第二階段是——萌生。

作者透過艱苦的思考,去粗取精,由表及裏,於是在大腦裏發生了一個認識過程的突變,產生了概括。由於概括,作者從客觀事物的現象中“發現”內涵的意義,“悟”出事物的內在聯繫和本質的東西。這些在作者大腦中漸漸明確、突出、凝聚起來,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應運而生了。

這個階段的特徵是朦朧變爲明朗,渙散趨向集中,粗淺發展爲深刻,一種明確的中心思想逐漸形成。剛纔談體會的那位小作者,在動筆作文前的那番對於確立中心思想的思考,則正是中心思想“萌生”階段的具體表現。

乙: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根據同樣的一些材料,不同的兒童往往可以概括出不同的中心思想。

譬如,陳小平老師安排了這麼一次作文訓練——

教學片斷二

乙:陳老師總結提示得好,同一件事,由於孩子們的認識、情感有差異,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他們的感受就不一樣。各人概括出的中心思想也就不一樣了。

甲:從這裏,我們還可以想到,由於同一個材料中往往含有多種意義,兒童不斷挖掘文章材料的內涵意義,最後在自己大腦中常常也會萌生出好幾個中心思想。這就必須透過比較、選擇、最後確定一個意思爲中心思想。這時才能說這個兒童真正確立了中心思想。

乙:這就是說,兒童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過程,一般包括兩個階段——孕育、萌生。有些兒童,有時會經歷三個階段——孕育、萌生和比較選擇。

甲:是這樣的。

(三)形成作文中心思想的基本條件

甲:從對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過程的考察,我們也可以看出,文章中心思想的形成需要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生活實踐;第二,思想認識;第三,思維概括性。

從生活實踐來說,在實踐中透過感知、閱讀、體驗,蒐集材料,經大腦貯存是形成中心思想的基礎。

乙: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從作文材料中概括出來的。作文材料的貯存越豐富,透過思維認識事物的本質特點,提煉文章中心思想的可能性自然也就越大;而作文材料源於生活實踐,這第一個條件——生活實踐,確實十分重要。

甲:從思想認識來說,文章的中心思想本身就是一種思想,一種認識。生活實踐中的種種事物和現象,在作者感知、貯存和加工的過程中,必然滲透作者的思想認識和情感傾向。

乙:從這一意義上可以說,兒童的思想認識和情感是形成文章中心思想的決定性條件。

甲:再說思維概括性。作文心理研究表明:在文章中心思想形成的過程中,其重心和關鍵是思維。

對作文來說,感知是出發點,記憶是材料庫,從感知所捕獲的資訊或從記憶貯存的資訊中,提煉觀點,形成中心,主要依*思維概括性。 在實踐中,我們不是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嗎?參觀的地點、採訪或觀察的對象與所得的材料大致相同,而學生作文的中心思想卻深淺有別,這除了他們思想認識水平有高有低外,正反映了他們思維概括性的差異。

標籤:中心思想 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