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語文教育的新起點 --中小學語文新大綱新教材透視

 

語文教育的新起點 --中小學語文新大綱新教材透視

李建平

 

 

近年來,中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呼聲十分強烈,全社會對語文教育改革給以了極大關注。1999年,教育部組織有關專家根據素質教育的理念,對現行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進行了全面修訂,教材也隨之作了調整。今年秋季開學,全國中小學將使用修訂後的語文教學大綱,小學、初中的起始年級使用調整後的教材。

此次語文教學大綱的修訂,充分吸收了近年來語文教育改革的新成果,深入分析、借鑑、吸納了語文教育討論中的各種意見和建議,反覆醞釀,幾易其稿。可以說,每一個小小的改動,都凝結着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體現着語文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大綱(修訂版)的頒佈和實施,將爲我國中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深化發揮積極的作用。

⒈準確把握語文教育的功能性質

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對語文學科任務的認識存在一些偏頗,如過分強調工具性,熱衷於大量的字、詞、句、篇的機械、重複的“基本訓練”,使學生陷於無邊無際的題海之中。針對語文教育存在的弊端,此次語文教學大綱的修訂開宗明義地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目的中明確指出,語文教育在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還應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這表明,語文不僅是交際工具,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既有使用功能,也有教育功能和發展功能。新修訂的語文教學大綱準確充分地反映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在“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及“教學評估”等章節都有所體現。

⒉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常常把生動的課文肢解爲知識的拼盤,零敲碎打,死記硬背,使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新大綱對語文教育規律的把握突出體現在重視積累,重視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淡化分析性操作,不要求學生背誦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加強對誦讀、積累、感悟、薰陶的要求,弱化對學生帶有強制性的訓練,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重複的練習。鼓勵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改變以往每篇課文必須分段、歸納段意、概括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的教學程序,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整體感知課文,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

如何學好語文,有關專家認爲,學好語文有兩個不可或缺的東西,一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二是發展學生思維加工能力。前者着眼於積累,後者着眼於訓練。學生語文水平不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閱讀太少。此次大綱修訂,把多讀多寫提到重要位置,要求透過朗讀、誦讀、背誦等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培養良好的語感,豐富語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蘊。爲了加強閱讀,新修訂的語文教學大綱第一次明確規定背誦篇數和課外閱讀量,並增加了閱讀推薦篇目。背誦篇目小學不少於150篇,以絕句(四句)爲主,課外閱讀量爲100萬至150萬字;初中課外閱讀不少於180萬字,其中文學名著2至3部,背誦篇數不少於80篇;高中背誦古文20篇,詩、詞、曲50首,課外自讀文學名著10部以上,科普書刊和其他讀物不少於300萬字。

增加閱讀推薦篇目。推薦篇目大多是古今中外一流大家的精品,如《西遊記》、《水滸》、《三國演義》、《駱駝祥子》、《繁星春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女神》、《子夜》、《圍城》、《老人與海》等。新修訂的大綱強調重視朗讀,要求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品味、揣摩、感悟、積累,逐步學會欣賞,提倡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大綱第一次對閱讀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標,並要求學生學會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

新修訂的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提出加強寫作與生活的聯繫,重觀察、重思考、重真情實感,要求說真話、說實話、說心裏話,不說假話、空話,鼓勵想象和幻想,鼓勵有創意的表達。小學淡化文體,鼓勵不受拘束地表達,少寫命題作文,提倡多寫觀察日記、生活筆記、書信和隨感。在具體要求上,不再從中心、條理等方面提過高的要求,而是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實用的書面表達能力。初中要求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的應用文,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運用聯想或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鼓勵有創意的表達。

⒊強調對學生思想品德與人文素質的培養

新大綱不僅強調語文的工具性,也強調語文對學生思想品德與人文素養的培養。

注重選文的思想性、審美情趣和文化內涵,是這次調整教材的突出特點。新教材增加了鄧小平《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等領袖的文章,增加了一批富有時代氣息、體現時代特點的文章或文學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比如,現、當代的文章,錢鍾書的《讀伊索寓言》、《談中國詩》、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艾青的《魚化石》、王力的《辣椒》、余光中的《鄉愁》、朱光潛的《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老舍的《斷魂槍》、高曉聲的《陳奐生上城》、宗白華的《中國藝術表現裏的虛和實》、餘秋雨的《道士塔》等。外國文學作品或文章,也突破了過去選文只注重批判現實主義作品的侷限,注意多方位地介紹外國文學中具有一定影響的作品,比如卡夫卡的《變形記》、海明威的《喪鐘爲誰而鳴》、萊蒙托夫的《祖國》、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新教材還增加了科技文章,如楊振寧的《近代科學進入中國的回顧與前瞻》、霍金的《宇宙的未來》、王磊的《走向21世紀的機器人》等,還有愛因斯坦和樑思成的文章。

新教材文章的數量明顯增加,由原來高中三年200篇增加到600篇,其中主要是增加了文學作品的比例。小學低年級課文貼近兒童生活,充分考慮與兒童經驗與想像的關係,課文類型以童話、寓言、詩歌、故事爲主;中年級課文題材、體裁、風格多樣,並有一定數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課文古代詩詞和文言文佔30%左右,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各佔50%;高中教材加強了文學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選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約佔課文總數的60%,使學生在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研讀中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豐富精神世界。同時,關於文學史、文學體裁、文學欣賞的一些常識,也穿插編排在書中,以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審美水平,改變過分強調語言學知識和訓練的傾向。

新教材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改變了教科書的編排體系和結構。長期以來,語文教科書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混合編排,優點是便於閱讀與表達結合,但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爲了照顧到寫,儘管編排了大量課文,但用力最多的是文體特點、表達方式和寫作方法,閱讀實際成了寫作的附庸。另一方面,寫作、口語交際在教科書中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另外,以往教科書按比較複雜的記敘、說明和議論三個階段編排,使相當部分的文學作品不得不划進記敘、說明、議論的圈子,當作一般文章處理,把文學教育擯棄於外。此次教科書的體系和結構,在傳統的高中語文教科書的基礎上,作了三大改革:一是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三條線索並行的教材編寫體系;二是破除比較複雜的記敘、說明和議論“三階段”模式,閱讀不再以文體爲中心編排,而是結合能力、培養目標和課文字身的實際組織單元。三是編寫了與課內教材相配套的語文讀本,語文讀本與以往的語文課外讀物有很大區別,其內容上是教科書的延伸和深化,地位上是課內教材的姐妹篇。

⒋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發展性

語文教育應該面向全體學生,爲學生終身發展打基礎。此次語文大綱修訂,十分強調語文的基礎素質,即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良好的語感、豐富的語言積累和文化底蘊;良好的語文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小學語文大綱明確提出漢語拼音不要求直呼音節,聲母、韻母和音節只要求抄寫,不要求默寫,識字由以往的“四會”降低爲會寫,瞭解意思,能在讀寫中運用。提出不考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等漢字知識,不考詞語解釋,不背段落大意。初中將語法修辭、文學知識作爲語文常識介紹,並明確不考。識字教學要求充分考慮漢字的特點,針對教材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聯繫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和句子,領悟漢字的文化內涵。詞語教學應重視積累和應用,在閱讀和表達的實踐中理解詞句意義,掌握豐富的詞彙,不應讓學生背誦詞語解釋。閱讀教學要求與以往也大不一樣,強調對閱讀有興趣,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注意積累語言材料,淡化段、篇內容的理解,不背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⒌小學、初中、高中一體化設計

此次語文大綱的修訂,改變了內容和要求、知識和能力分家的狀況,將教學要求整合成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常識四個方面22條。

語文教學大綱小學、初中、高中一體化設計、整體考慮、互相銜接,這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無論是教學目的或教學要求,都體現了連貫性和層次性。例如,小學要求學生背誦古詩,初中文言文佔30%,高中文言文佔40%;小學鼓勵學生自由閱讀,有問題提出來,能與別人商量,初中要求閱讀後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問,高中要求學生能對課文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

使學生喜歡語文,學會學習語文,爲他們終身學習打下基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此次修訂小學語文教材追求的目標。教材要體現時代性──增加富有時代氣息的課文,引進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體現人文性──注重思想品德薰陶和人文精神的培養,既學語文,又學做人;體現基礎性──注重培養識字能力、閱讀理解和速讀瀏覽能力,初步的實用作文能力和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重視語言積累,增加文化底蘊;體現科學性──從培養識字、閱讀、習作和口語交際能力出發,設計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繫的編排體系,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⒍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

語文與生活同在。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拓寬語文教育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新修訂的語文教學大綱,多處提出加強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地讀書、思考、交流,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故事會、朗誦會、課本劇等形式都可以引進課堂教學,這些要求是帶有方向性的變革。

根據修訂後的大綱,此次教材的修訂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必修課教材包括教科書和語文讀本,教科書的課文分爲教讀課文和自讀課文,以利於學生把在教讀課文中學到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自讀課文和語文讀本中,進行自學的歷練。課文還配有教學重點、提示、註釋和練習,有的還有評點、批語,富有啓發性和思考性,以利於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自學習慣。另外,教科書還編入了一些資料,比如課文作者、作品背景介紹、對作品的評論等,給學生自學創造條件。

此次語文教學大綱的修訂十分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模式,提倡自主閱讀、自主寫作,提倡啓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提倡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新修訂的語文大綱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允許每個學生髮展的不同,要求對不同的學生作不同的評價。

⒎將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提到日程

新修訂的語文教學大綱,將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提上日程,提出要引導學生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絡等查閱資料。爲使這項要求落到實處,大綱專闢“教學設備”一章,具體提出中小學語文教學設備應達到的要求。

大綱要求中小學要配備充足的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其他人文科學讀物、科技讀物等各類圖書,配備足夠的工具書以及必要的教學掛圖和教學輔助資料,訂有一定數量的報刊雜誌,並從教學實際出發,配備錄音帶、錄像帶、光盤等聲像資料,有條件的學校還可利用網絡資源。大綱要求語文教師應努力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教學設備,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指導和培訓,鼓勵支援教師開發製作教學軟件。

根據現代社會資訊量大、傳播速度快、傳播工具多樣化等特點,中學新教材的寫作教學以學生實際生活和21世紀的社會需要爲依據,指導學生寫報告、總結、傳記、讀後感、科技說明文、小論文等實用文,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簡潔明瞭地表達和傳遞資訊的能力,適當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的速度,並提出量化指標。作文要求一般當堂完成,培養學生快速立意、構思和成稿的能力。

⒏結果和過程並重,教與學雙向評估

語文教學大綱的修訂,在教學評估方面有顯著突破,第一次明確提出教學評估的要求,從教育觀念、評估內容、評估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進意見,體現了全新的語文教育觀。

過去,語文學習的評價主要集中在聽、說、讀、寫能力及基礎知識的掌握,評價目標註重近期顯性的效果;衡量的指標是剛性的、偏於理性的;評價方法單一,強調定量分析,大多是筆試題、客觀題。修訂後的大綱強調結果過程並重,教與學雙向評估。強調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全面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提高審美情趣,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

針對以往評價過分強調知識記憶等弊端,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對教師的評價,要重視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不要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爲惟一的教學成績和評估依據,對學生要從態度、情感、知識、能力幾方面,採用書面口頭多種形式進行綜合檢查,還要注意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閱讀量、習作量、口語交際能力、自學能力和參加語文活動的情況進行評價,特別強調語文考試要以主觀性試題爲主,鼓勵學生有創見,不要用難題、怪題、偏題和繁瑣機械的題目考學生,語法修辭和文學常識不列入考試範圍。

⒐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

理解貫徹新大綱,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教學方法的變革至關重要。修訂後的語文教學大綱和教材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修訂後的語文教學大綱在保證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給予了地方、學校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更新、拓展的餘地,爲教師留下發揮教學才能和智慧的空間。另外,與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以教學大綱爲指導,以教材爲依據,重在說明教材的編寫意圖,在課文的點評和鑑賞指導中,注意吸收語文教學和語言學、文學研究中已有的定評的新成果,從當前大多數語文教師的實際出發,既幫助教師解決備課中的實際困難,又給教師留有餘地,儘量不提供結論性的東西,以利於發揮教師鑽研教材的積極性和在教學中的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