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分蘋果教案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分蘋果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蘋果教案

分蘋果教案1

課標內容

有關10的加減法在計算教學中比較重要,它是10以上數的認識和10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基礎。本節透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學生可以初步理解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得數是10的和相應的減法

2能用得數是10的加減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語言表達,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點難點

10的組合和分成

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

教學用具

學具,一盒乒乓球,10個一角硬幣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知。

1、:小朋友們,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個蘋果,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邊數邊貼,並且用1,2,3標出)8,9。這些都是我們的老朋友,在貼上一個蘋果,它是多少?是怎樣表示的?

2、把10和其他幾個數字進行比較,看它們有什麼不同。

3、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地方藏着10。(例如10個手指頭;一盒乒乓球有十個;一元錢有10個一角等。

4、揭示課題:生活中有那麼多10,今天我們就用10來分蘋果。

出示課題:分蘋果

二,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師:老師今天帶來了10個蘋果,想把它分成兩堆,該怎樣分呢?我們大家一起來分分看。

(1)師生共同參與分蘋果,例如1個和9個。看到這兩堆蘋果,你能想到什麼數學問題?(1+9=10/9+1=10)

(2)還可以怎樣分?同桌一起分一分,擺一擺,其中一同學把發現的數學問題記錄下來。

(3)全班交流找到的數學問題,並把問題呈現在黑板上。

(4)看到這些加法題,小朋友們能想到相應的減法題嗎?開動腦筋,我們一起寫一寫。

2、小朋友還記得手指頭遊戲嗎?老師出“1”,小朋友出?可以組成10?現在同桌互相考一考,玩一玩,看看誰是我們班的小機靈,做的又對又快。

三,練習鞏固。

1、現在開啟書本40頁,我們來連一連。

(第1題:哪兩盤合起來是10個?連一連)

2、爬臺階

師:看,小老鼠正拿着1塊大骨頭引機靈狗上樓梯,總共有10級臺階,小狗爬到第2級,還有幾級?.......你能用數學表示嗎?

(1)同桌互相完整說一說,帶上自己的描述性語言

(2)剛纔你的同桌是怎樣說的?

3、說一說,填一填。

(1)師:小朋友看到右邊的表格沒,你會填嗎?

(2)同桌互相檢查

(3)你能用像“機靈狗爬臺階”這樣的故事來說一說小貓釣魚嗎?回去向你的同學、爸爸媽媽說一說。

四、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在生活中你用的上嗎?

五、佈置作業

練一練第2題

透過學生間的合作、探究,並親手將學習成果展現出來,使學生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建立學習自信心。

數學遊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鞏固10的加減法。

初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傾聽和敘述。

分蘋果教案2

 活動目標:

1、體驗關心家人的愉悅,初步懂得從小要尊敬、關心老人。

2、學着仔細觀察圖片,用簡短句說出小紅分蘋果的經過。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分蘋果》。

2、一盆切好的蘋果片,一些小叉子。

活動重點:

透過故事,懂得從小要尊敬、關心老人。

活動難點:

用簡短句說出小紅分蘋果的經過。

活動過程:

1、出示布娃娃——小紅,引起活動興趣。

“這個小朋友叫小紅(鼓勵幼兒與“小紅”打招呼,今天我們一起去小紅家玩。”

2、出示背景圖,觀察講述圖片內容:

教師邊操作插入教具,邊引導幼兒看看、講講:

“小紅媽媽端來一盆什麼?小紅看見了說什麼?”

(教師可以以小紅的口吻說:媽媽,我來幫你分蘋果。然後請幼兒學說小紅的話)

“小紅先把蘋果分給誰?她對奶奶說什麼?”(集體~個別學講)

(“小紅又把蘋果分給誰?她對爺爺說什麼?”)(集體~個別學講)

教師設疑,引導幼兒討論:

“小紅爲什麼要先分給爺爺、奶奶?”

“爺爺、奶奶高興地怎麼說?”

“接下來,小紅把蘋果分給誰?”(個別幼兒學講對話)

“盆裏還剩下一個蘋果給誰吃?”

教師帶領幼兒完整講述。

3、聯想遷移,願意學做有禮貌的孩子:

“你們喜歡小紅嗎?爲什麼?”

“你們在家裏是怎麼關心爺爺、奶奶的?”

4、品嚐水果,體驗謙讓。

分蘋果教案3

〖教學目標

1.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2.透過實際操作,抽象出有餘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並體會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教材分析

分蘋果是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是這一冊的開篇。本課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安排了第一次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介紹用豎式計算除法的方法。接着,教材又安排了第二次分蘋果活動,透過操作使學生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一些物品平均分之後還有餘數的情況,認識到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抽象出有餘數除法的豎式書寫格式,並和操作過程聯繫起來,以使學生了解每一步的含義,並結合具體情境能夠進行驗算。

教材隨後安排了試一試及練一練,進一步使學生體會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進一步鞏固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直屬機關小學,硬件設備好,每個班級都有計算機和投影機,屬於實驗區的實驗校,並在20xx年就開始使用新教材。學校地處商業區,流動人口比較多。

學生由於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有很大差異。從這兩年的新教材實施中可以看出,學生成爲新課程的受益者,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能夠大膽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極少幾個孩子,因爲生活體驗少、個性較強,不主動與人合作,缺乏探究和發現問題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學具中的蘋果卡片。

(一)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原有經驗,建構數學模型

(出示課件)小熊家裏來客人了,好客的小熊拿出了20個蘋果來招待小夥伴們,每人分到了5個蘋果。但小熊忘記了究竟來了幾位客人,你能幫幫他嗎?(學生獨立思考,調動原有經驗,提出解決辦法。)

下面是學生可能的方法:

1. 四五二十,分給了4人;

2.5+5+5+5=20(個),分給了4人;

3.20-5-5-5-5=0(個),分給了4人;

4.204=5(個),分給了4人;

5.205=4(人),分給了4人;

6.205=4也可以用豎式來計算。

4

_____

5) 20

20

__

這一步可由教師介紹,也可由已經掌握的同學來介紹,注意說清各部分的意義,並結合分蘋果的實際操作來說一說。

(二)實踐應用

1. 學生獨立完成書上第2頁試一試。

2.小組交流各自算法,並說一說算式中各部分的意義。

(這裏需要強調商的位置,要和被除數裏的個位對齊,剩下的0也要和個位對齊。)

(三)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1. 如果小熊家今天來了6位客人,(再次演示課件)應該怎麼樣平均分呢?

2.用你手中的學具來分一分,可以小組合作。

3.小組彙報。(我們組給每個客人分了3個蘋果,還剩下2個。)

4.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物品平均分之後有餘數的情況,誰能給大家舉個例子?(可以找兩個同學說一說)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怎麼來解決呢?(用有餘數的除法來解決)

5.那麼我們能不能知道有餘數除法的豎式怎麼寫呢?(學生獨立思考,動手寫一寫,然後小組之內交流。)

6.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有餘數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每一步的意義是什麼?(在這裏要介紹餘數和商的位置。)

7.有了這樣的書寫格式,我們怎麼樣來驗算剛纔的計算結果呢?

(每人分3個,6人共分到了18個,再加上剩下的2個,正好是20個,算對了。)

(四)積極思考,探究規律

(出示課件中淘氣和笑笑的故事,讓每個學生自己先想一想故事中有了什麼矛盾。)

1. 在小組內說一說這個故事,爲什麼淘氣錯了、笑笑對了?

2.你發現了什麼?(餘數要比除數小)

3.計算第3頁試一試中(2),你發現了什麼?每道題的餘數和除數,有什麼關係?(注意檢查學生的書寫格式。)

(五)回顧小結,讚美激勵

這節課快要結束了,同學們說一說你們的收穫吧。

老師認爲你們表現得真不錯,大家都積極地幫助小熊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有一天,當我們能和動物真正和平相處時,相信小熊也會走到我們的身邊,和我們成爲好朋友。現在和小熊說再見吧。(大屏幕演示小熊告別的畫面)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本節課力求爲學生創設充分發現和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在教師介紹了除法豎式之後,讓他們去探究有餘數除法的豎式寫法,當他們在嘗試之後,經過小組之間的交流,在他們的內心真正地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課堂氣氛一直非常活躍,學生始終在學習的情境中思考、討論。特別是對淘氣和笑笑的矛盾,表現得特別的興奮,因爲他們在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之後,能夠找到淘氣的錯誤之處。在討論過程中,他們發現餘數不能比除數大,並且爲自己的發現而驕傲。

〖案例點評

課堂教學時間是短暫而有限的,教師創設了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慾望,充分發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程度。

這節課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創設了寬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對於第一個環節:20個蘋果,每人分5個,來了幾位客人?有一個學生就提出猜測的方法:7個行不行?6個行不行?5個行不行?4個呢?猜測的結果是,4個可以!尊重學生的想法,既保護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全班學生初步體驗除法中的試商。

另外,我認爲本節課體現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促進者。在整節課中,教師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想,隨時掌握學生的情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自己去操作、思考、探究、發現。

分蘋果教案4

〖教學目標

1. 在分蘋果的過程中體會除法豎式的實際含義,掌握除法的豎式書寫格式和試商方法,能正確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2.體會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能運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除法的含義、掌握表內除法計算(包括豎式計算和試商)的基礎上,安排有餘數的除法。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可以加深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知道什麼是餘數及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同時又可以鞏固表內除法計算,還爲以後進一步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打下基礎。

教材從學生已知的表內除法引入,透過分蘋果活動使學生體會到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並主動探索試商的方法,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透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抽象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要引導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在運用有餘數除法解決問題時,要聯繫生活實際,透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後還有餘數的情況,認識到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級重點實驗校,師資力量強,學生的素質也比較高。部分學生以前就接觸過除法豎式,但是對於豎式的含義、書寫格式及應用還並不明確。教學時可以根據班級學生情況分成一課時或兩課時完成。我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除法豎式和有餘數除法的豎式安排在一課時內進行教學。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師:媽媽昨天買了20個蘋果,要把這些蘋果放在一些盤子裏面,你願意幫媽媽分一分嗎?

(揭示課題:“分蘋果”並板書)

師:如果把這些蘋果平均放在這些盤子裏,你準備怎樣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的分法主要有:平均每盤放4個、5個、6個、7個。個別學生說每盤放2個、10個,其他同學都說出了這樣分的不合理性。學生還提出如果是每4,5個放一盤就正好分完,如果是每6,7個放一盤就會出現剩餘。)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1. 活動一:每盤放5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

(1)解決問題,抽象出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①學生獨立思考

②小組內交流

③集中交流(說出結果並說一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生1:透過乘法口訣“四五二十”得出結論,可以放4盤。

生2:5+5+5+5=20,可以放4盤。

生3:20-5-5-5-5=0,可以放4盤。

生4:20÷5=4,可以放4盤。

生5:除法還可以用另一種形式――豎式來計算。

(2)體會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正確掌握除法豎式的寫法

①理解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A學生介紹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B嘗試理解豎式的每一步含義。

C教師提示

D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及有疑問的地方。

(學生小結:20是被除數,表示有20個蘋果;5是除數,表示每盤分5個蘋果;4是商,表示分4盤。)

②教學寫法,學生試寫

A學生介紹,師在黑板上邊板書寫法邊講解。

B學生觀察,並說一說需要注意什麼。

(注意:先寫被除數20,然後寫除式;4要與0對齊,然後寫積20;最後寫0,0也要與20的0對齊。)

C剩何?什麼4和0都要與20後面的0對齊?

D學生用豎式計算,進行練習。

2.活動二:每盤放6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

(1)解決問題,抽象出有餘數除法豎式計算方法

①請學生用20個圓片擺一擺,並列出算式。列式:20÷6=3(盤)……2(個)

(這是學生上學期學習過的內容,學生應該能很快完成。)

②學生先試着自己寫豎式,然後在小組內交流,並說明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

③班內交流。

(展示不同學生的豎式並讓學生說明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同時其他學生可以質疑。)

(學生小結:20表示有20個蘋果需要去分,6表示每盤放6個蘋果,3表示可以放3盤,3盤6個個蘋果是18個蘋果,還有2個蘋果不能繼續再分了,還餘2。)

(2)體會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因爲有前面的擺一擺的活動,大多數學生沒有出現餘數大於除數現象,但是,恰好有幾名學生沒帶學具,在計算的時候,一個學生出現了餘數比除數大的情況。)

師:觀察這位同學的計算過程及結果,你發現了什麼?

(如果學生有困難,提示學生觀察每道題目的餘數和除數。)

生1:20÷6應該商3,而不是商2。

生2:如果餘數比除數大,那就能夠繼續再分。

生3:餘數8裏還包括一個6,還可以再放一盤,還剩2個。

師:比較每道題裏餘數和除數的大小,你發現了什麼?請同學們思考,在有餘數的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生:餘數一定比除數小,不然就沒有除完。

(3)試一試

20÷7=?用豎式計算,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練習寫。

(三)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1. “試一試”

(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在班內交流。)

2.學生用豎式計算

(“練一練”的第1題完成後同桌兩人互相檢查,並選一道喜歡的題目互相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組織數學活動,目的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體驗除法豎式抽象的'過程;透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髮現生活中有很多經過平均分後還有剩餘的現象,體會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瞭解有餘數除法豎式每步的含義;透過自主探索,發現餘數和除數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理解餘數的含義。

1. 引導學生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

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20個蘋果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創造性地改編了教材,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結果自然出現了整除和有餘數除法這兩種情況,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並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繫起來。

2.在操作活動中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盤放5個”的分蘋果活動的基礎上,我組織了第二次活動“每盤放6個”,透過學生自己的操作活動,感知、體會有餘數除法,發現可以放3盤,還餘下2個,而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後有餘數的情況,認識有餘數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不斷髮現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學生透過實際操作、觀察比較,對餘數和除數的關係有了明確的認識,這個“餘數爲什麼要比除數小”的探索過程,其實也是培養質疑、批判和創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練習中,教材還安排了分數目比較大的物品,引導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

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把能夠整除和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的內容都在一課時內教學稍顯緊張,有一部分學生接受起來存在一定困難,特別是我校正在嘗試小課時教學的研究活動,所以我認爲這一課的教學分成兩課時更爲妥當。

〖案例點評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在這節課中,教師能本着這樣的理念進行教學,把一節傳統的除法課上得生動、活潑。這節課中有幾點設想很有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夠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理解和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師能夠注意把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無論是認識有餘數除法還是學習有餘數除法的計算都注意從實際問題引入,讓學生結合具體實例體會有餘數除法的意義,理解並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能夠引導學生在體驗中獲取知識

(1)幫助學生在現實活動中建立“剩下”的表象,爲形成“餘數”的概念打下基礎

平均分東西,有時正好全部分完,有時會剩下一些不能夠再平均分。“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蘋果”是一個很開放的活動,對每盤分得的數量以及分的盤數都沒有做規定,完全由學生自主選擇。因此操作的結果,既出現了剛好分完的情況,也出現了有剩餘的情況,體現教學設計的巧妙之處。

(2)引導學生研究有餘數除法的求商方法

計算有餘數除法關鍵的一步是求商。教材沒有把求商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透過“每盤分6個,需要幾個盤子”這樣的實際問題,激活學生已有經驗――用分實物(分學具)的方法求答案,把動手操作和抽象思考聯繫起來,爲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機會。(3)引導學生比較除法算式中的除數和餘數,發現並理解規律

要求學生“比較每道題裏餘數和除數的大小”,一方面引導學生聯想平均分東西,最後剩下的都不夠再分的表象;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觀察幾道除法算式,發現相同的現象,從而理解所發現的規律,歸納出“餘數比除數小”的結論。

像“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這樣的教學內容實際上是比較傳統也比較死板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全新的教學方式,當然就能夠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分蘋果教案5

第2節分蘋果

教材第60~61頁的內容。

1.透過動手操作分實物,認識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2.發展平均分的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感受平均分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重點:進一步領悟平均分的意義。

難點:體驗平均分方法的多樣化,並能用恰當的語言描述平均分實物的過程。

課件(教材主題圖)。

師:同學們喜歡吃蘋果嗎?(喜歡)同學們知道嗎?蘋果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又被人們稱爲“記憶之果”。今天老師爲大家帶來了一些被施了法術的蘋果(出示課件:關於蘋果的圖片),如果同學們能夠順利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法術就會自動解除,老師就把這些蘋果獎勵給大家,好不好?

設計意圖:簡單介紹蘋果的價值,並以“被施了法術的蘋果”爲情境引出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說說你收集到的數學資訊。

生:圖片上共有12個蘋果。

師:數得很準確,現在問題出現了:把這些蘋果分成3堆,每堆一樣多,可以怎樣分?

預設:

生1:我1個1個地分,每堆分4個。

生2:我2個2個地分,每堆分4個。

生3:我4個4個地分,每堆剛好是4個。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觀察發現資訊,根據提出的問題動腦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樣化。

師:你們能夠學以致用,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真棒!老師還有一個新的問題,同學們敢不敢接受挑戰?(出示課件)把這些蘋果每袋裝4個,需要幾個袋子?可以利用學具盒裏面的圓片或小棒動手擺一擺。

預設:

生1:我用學具盒裏面的小棒代替蘋果,每4個分成一份,正好分成3份,所以需要3個袋子。

生2:我用學具盒裏面的圓片代替蘋果,每4個分成一份,也是正好分成3份,所以需要3個袋子。

師:說得真好,大家都很棒,動手動腦解決了這些問題,現在說一說,兩次分蘋果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預設:

生1:都是分12個蘋果,都是平均分的。

生2:分完後,每份的個數都是同樣多的。

……

師:同學們,真是心靈手巧,發現了這麼多相同的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動腦進行思考,對知識進行梳理。

師:解決了這麼多的難題,下面的問題你一定也能解決吧!快來幫幫小動物們分一分它們喜愛的食物吧!

教材第61頁練一練第1、2題,學生思考後獨立解決。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說說你的收穫吧!

分蘋果

分成3堆,每堆4個。

每袋裝4個,需要3個袋子。

本節課爲學生創設了“分蘋果”的活動情境,讓學生藉助學具盒“分一分”“擺一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整節課教學活動安排中,讓學生個個參與,真正“動”了起來。

分蘋果教案6

目標:

1、藉助分物活動,回顧並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結合分物活動,認識除法豎式,掌握其書寫形式,瞭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意義及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2、結合分物活動,認識除法豎式,掌握其書寫形式,瞭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

課前準備:

掛圖、每人20個圓片或者小棒。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顯示18個蘋果畫面,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每盤放6個蘋果,18個可以放幾盤?

二、探索新知

1、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1)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

(2)接着進行全班集體交流。學生可能有很多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如:

a、透過乘法口訣“三六十八”得出結論:可以放3盤;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盤。

(3)同桌同學合作用18個圓片擺一擺,驗證推算結果是否正確,教師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學生擺放的圓片圖,進一步進行驗證、交流。

2、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

教師指出:18÷6=3也可以用豎式計算。

討論:結合剛纔分蘋果的情況在小組內討論豎式中的各個數表示什麼。指名學生回答,根據學生口答板書:

三、嘗試:

第2頁 “填一填,說一說”兩道小題。

學生獨立練習完畢,指名學生板書,進行集體訂正。

四、總結:

本節課學習了除法豎式,除法豎式的寫法不同於加法和減法,我們在書寫時格式一定要規範,數位對齊,並且要知道每一步的意思。

作業設計:P3頁練一練。

分蘋果教案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等分的含義。2、讓學生看懂圖意,明確兩次分蘋果的不同要求。3、透過動手分一分,使學生體會等分的不同方法。

教學重點進一步體會等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如何對發散性問題進行討論。

教學方法:動手操作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手段:主題圖,小圓片或小棒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師:

(出示圖片)小熊想讓大家幫它分蘋果,我們一起來,好嗎?生:好。師:誰能說出圖意並提出數學問題?生:12個蘋果,放在4個盤子裏,平均每個盤子放幾個?生:12個蘋果,每個盤子放2個,可以放幾盤?(教師板書問題)

二、問題探究

1、解決第一個問題:12個蘋果,放在4個盤子裏,平均每個盤子放幾個?師:你能用小圓片表示蘋果分分嗎?看誰分得最快。分完後在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分的。學生用小圓片代替蘋果開始分,然後在小組內交流。師:你是怎樣分的呢?生:把12個蘋果分成4堆,每堆3個,3個放一盤,這種分法最快。生:先往每盤裏放2個,再往每盤裏放1個,每盤就是3個蘋果。……教師給予評價鼓勵。

2、解決第二個問題:12個蘋果,每個盤子放2個,可以放幾盤?師:同學們分分看,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生:我就把12個蘋果2個2個的分,就可以分6盤。生:我知道12裏面有6個2,我就知道可以分6盤。……

三、體驗感悟師:

剛纔小朋友們已經解決了兩個問題,大家動腦筋想一想,除了書上的這兩種分法,還可以怎樣平均分?用小圓片試着分一分。 生:把12 個蘋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個。生:把12 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個。生:把12 個蘋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個。生:每個盤子放6個蘋果,可以放2盤。……

四、實踐應用出示試一試的1、2 、3題。

教師說清題目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彙報,出示結果,集體訂正。第4題,讓學生利用學具擺一擺,探索出不同的排法。生:可以排4排,每排4人。生:可以排3排,每排8人。生:可以排2排,每排12人。

教師小結。

練習設計:第32頁的分一分、33頁的試一試。

分蘋果教案8

活動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歸納概括10的組成,加深認識加減法間的聯繫,初步掌握10的第一、二組加減法。

2.提高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及善於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3.能積極探索新知,在活動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體會加減法的含義,直接快速地湊10。

活動準備:

1.人手雪花片10個人手這樣表格若干。

2.10個蘋果卡片,10級臺階圖,小狗、骨頭卡片,喜羊羊手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師:孩子們,你們看今天誰來了?(出示手偶)大家猜一猜喜羊羊給我們帶什麼來了?(從桌下拿出一盤蘋果)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喜羊羊一共帶來了多少個蘋果。(將盤裏的蘋果一個一個地擺在桌上)生:10個。

(將10個蘋果卡片橫排擺在黑板上)10個蘋果我們就用10來表示。(板書:10)師:現在喜羊羊想把這10個蘋果分成兩堆,可是又不知道怎樣分。孩子們你們能幫喜羊羊分一分嗎?

師:喜羊羊說,今天誰分得好,她就把蘋果獎勵給他。

(二)探究新知,體驗發現1.動手操作培養幼兒數感。

(1)分一分師:現在請你們聽清老師的要求,請每位幼兒把桌子右上角的10個雪花片放到桌子中間。

生:(放雪花片)師:我們用這10個雪花片代替10個蘋果,分一分。看誰分得又快又好,開始。

(在幼兒動手的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貼10個蘋果卡片)(2)說一說師:請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把10分成了幾和幾。

2.幼兒彙報後整理湊10法師:現在我要請最勇敢的孩子,把他的分法展示給大家看。其他小朋友請仔細觀察他是如何分的,方法和你一樣嗎?(抽1位幼兒上臺分蘋果)師:XX把10分成了1和9,小朋友們你們同意嗎。

師:老師也同意他的分法,笑笑的蘋果獎勵給你。

師:(指圖形)從左往右看10可以分成1和9,從右往左看10還可以分成9和1,它們是一對好朋友,我們記的時候就可以這樣來記,(填表格1、9)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記一記吧。

生: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

師:現在又聽老師要求,請把這10個雪花片放在一起。

師:請你們動動腦筋,剛纔我們已經把10分成了1和9,接着我們又可以怎樣來分呢?分好後,把你的分法小聲的告訴同桌的小朋友,開始。

(生動手分,教師在黑板上貼10個蘋果卡片)。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生:我把10分成了2和8。

師(分蘋果,中間用一條虛線分開)師:從左看10分成了2和8,從右看10還分成了8和2,它們也是一對好朋友。(填表格2、8)我們一起來記一記吧。

生: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8和2。

師:請你們又把這10個雪花片放在一起。想一想接着我們又可以怎樣分呢?分好後,把你的分法小聲地告訴同桌的小朋友,開始。

(生動手分,教師在黑板上貼10個蘋果卡片)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又找到了哪兩個好朋友?

(帶着幼兒把剩下的幾種分法一起分完,把表格完成。)師:你們真能幹,幫喜羊羊把10個蘋果分成了兩堆,並且有這麼多種分法。現在我們一起來記一記你們的分法吧。

(三)整理算式。

師:剛纔大家幫喜羊羊分蘋果,她誇你們真聰明。現在,喜羊羊還有一個問題要考考大家,請你們把剛纔分蘋果的這幾種分法用加減法算式表示出來,我們看誰最能幹。我們一起來看第一種分法,左邊有1個蘋果,右邊有9個蘋果,可以怎樣來列加減法算式呢?

生:(1)1+9=10師:爲什麼這樣列式呢?你能看着圖告訴我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嗎?

生(1):左邊有1個蘋果,右邊有9個蘋果,合起來就是10個蘋果。

師:誰再來列另一個加法算式?

生(2):9+1=10師:爲什麼這樣列式呢?你能看着圖告訴我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嗎?

生(2):左邊有9個蘋果,右邊有1個蘋果,合起來就是10個蘋果。

師:誰來列一個減法算式?

生(3)10-1=9師:爲什麼這樣列式呢?你能看着圖告訴我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嗎?

生(3):一共有10個蘋果,去掉1個蘋果,還剩下9個蘋果?

師:誰再來列一個減法算式?

生(4)10-9=1師:爲什麼這樣列式呢?你能看着圖告訴我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嗎?

生(3):一共有10個蘋果,去掉9個蘋果,還剩下1個蘋果?

師:爲了你們能更準確的計算10的加減法,我們還可以透過找好朋友的方法來計算。我們一起來算一算吧。

(師指表格,學生算)(四)應用拓展,寓學於嬉1.口算師:你們會了嗎?好,老師來考考大家。現在,請大家看老師的卡片,很快的口算出答案,比一比誰算的最快最好。

(教師出示卡片,學生開火車口算)2.小狗搶骨頭師:(把臺階圖貼上黑板)小朋友們今天的表現真好,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好嗎?

師:有一天機靈狗餓了,到處找東西吃。突然他看到臺階上有一隻大老鼠抱着一根骨頭,(出示老鼠),於是,它就想去搶這根骨頭吃。小朋友們,我們來幫小狗搶骨頭,好不好?

師:我們一起先來數一數一共有多少級臺階。

(學生數,教師在臺階上標數字)師:現在老師幫小狗爬上第一級臺階,(將小狗放在第一級臺階上)一共有10級臺階,小狗爬到了第1級臺階,它還要爬多少級臺階才能拿到骨頭呢?

生:9。

師:怎樣列算式呢?

生:10-1=9(教師在第一級臺階上板書算式10-1=9)師:小狗接着爬上第2級臺階,你能提出什麼問題?怎樣列式呢?

(抽幼兒提問並列式回答,教師在臺階上板書減法算式,繼續把臺階爬完。)3.做練習。

分蘋果教案9

教學內容:分蘋果(數學課本第40-41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種初步理解得到是10的加法和減法,發展學生的數感。

2、初步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及善於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

設計理念:

《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爲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教學設計以爲學生提供了現實而又有趣的數學學習內容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爲理念。

教學流程:

課前2分鐘

講教學故事:如樹上本來有2只小鳥,又飛來3只小鳥 2加3等與5。

(教學反思:以數學故事作爲課設常規,讓學生透過講教學故事,明確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實現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並滲透加減法的教學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及應用數學的能力。)

一、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謎語:小動物鬍子翹 見了小魚眯眯笑柄 老鼠一見就跑掉

(教學反思:藉助一個充滿趣味的謎語引入教學,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探究新知 體驗發現

1、在活動中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1)學生認真觀察情境圖,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

(2)小組交流;你發現了什麼數學問題,可以怎樣列數學算式?和同組的同學一起說一說。

(教學反思:在引導學生髮現數學問題時,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有的學生看到4條金色的魚,6條紅色的魚,4加6等於10,5條吹泡泡的魚,5條沒吹泡泡的魚5 加5等於10等問題,只要學生說出的有道理教師都給以肯定。當學生未能發現減法算式時,教師適時點撥,猜一猜小貓可以釣到幾條魚?展示不同學生的不同猜想,激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拘泥於教材。)

2、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1)獨立操作 : 每個同學動手把10個蘋果分成兩堆

(2)小組交流:小組長進行調控,比一比看哪個組合同學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法,小組長負責填寫學習卡

(3)個別小組彙報操作過程

(教學反思:先讓學生進行獨立操作,保證每一位學生至少能找到一種策略,發、再讓小組交流分法,實現資源共享,資訊共享)

三、鞏固深化、應用探索

1、摸球遊戲:以小組爲單位,小組長負責摸球,讓其他同學猜一猜盒子裏還有幾個球,可以怎樣列算式。

2、猜數遊戲:兩個人一組,一個人擺棋子,另一個人說加減法算式。

3、摘禮物遊戲:摘聖誕禮物與同學一起分享,共同完成禮物的算式。

(教學反思:利用學生對遊戲極大的興趣,透過小組的交流合作,既讓學生強化10的加減法,又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同時也激發學生不斷創新的能力。活動中放手讓小組長組織學習活動,既可以增加課堂的知識容量,又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帶動學習較慢的學生,逐漸縮小學生的個體差異)。

四、總結延伸

師:把數學課上有趣的事告訴爸爸媽媽或同學。

(教學反思:針對一年級小學生的特點(不能完整地敘述),及學生入學不久的情況,讓學生一點一滴地回顧,逐步養成懂得梳理知識的能力。)

分蘋果教案10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

2.初步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及善於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3.在活動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材分析

10以內的數組成和分解雖然不再作爲10以內的加減法的邏輯起點,但它仍是熟練口算20以內加減法的有效手段。教材不但沒有削弱對數可分可合的認識,而且還創設豐富多彩的問題或遊戲活動,不斷強化數的“分”與“合”的意識。有關10以內的加減法在計算教學中十分重要。教學時讓學生用蘋果卡片,自己動手分一分,並說出相應的算式。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全班共同整理出有關10以內的加減法算式。在活動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進行思考。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教學條件比較好,學校有多媒體教室、微機室、課件製作室;教室裏配有電視機、vcd、實物投影儀等。

學校本着就近入學的原則,劃片招生,這樣學生來源較複雜,有縣直機關、街道、個體經商者的孩子以及借讀生等,學生的學前教育及環境影響各不相同。今年的學生年齡偏小,一般在 5.5~6.5歲,學生的知識基礎只是直觀地用手指算出10以內的加減法或死記硬背幾個10以內的算式。我是第一次使用實驗教材,前兩單元的教學,有點不習慣,學生也有點不適應。但是學到第三單元開始入門,越琢磨教材越有味,越教越順手。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小朋友,你們喜歡吃蘋果嗎?(生:喜歡)蘋果營養豐富,吃蘋果可以增強體質,我建議同學們每天都吃一個大蘋果。

老師沒有帶蘋果,咱們就用蘋果卡片來代替行不行?(生:行)出示蘋果圖:

看到這堆蘋果,你們想到了什麼?(生:想到了數字10)板書:10

現在要把這10個蘋果分成兩堆,並且每分一次都要寫出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這個問題,把機靈的小猴都難住了。看:小猴正在發愁呢?(把發愁的小猴圖片放在蘋果邊上)你們願意幫助小猴分一分嗎?(生:願意)你們真是樂於助人的好孩子。

二)探究新知,體驗發現

1.在操作活動中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1)同桌合作:一人分蘋果,另一人根據分法寫算式,看哪個同桌合作得好,分法多。

(2)小組交流:你們的分法有規律嗎?互相說一說。

(3)展示交流結果,並讓個別小組彙報操作過程。隨學生彙報板書:

你們幫助小猴解決了問題,小猴高興極了。看,小猴在誇你們呢?(用小猴大笑的圖片蓋住小猴發愁的圖片。)

動物大王雄獅看見了,也想讓你們幫助解決問題。

2.獨立思考,填寫算式。

出示雄獅帶的題目,可以根據上面的表格進行填寫。

□+□=10

10-□=□

隨學生回答,板書:

1+9=10

9+1=10

10-1=9

10-9=1

2+8=10

3+7=10

4+6=10

5+5=10

0+10=10相應的減法口述即可

小朋友真厲害,連動物大王也沒有難倒你們。

(三)應用拓展,寓學於嬉(做個遊戲輕鬆一下吧)

1.玩中學。

(1)伸手遊戲。

師:我出3。

生:我出7,3+7=10,……

(師生、生生活動)

(2)拍手遊戲(師生、生生合起來是10)。

(有個學生做出要拍手的架勢,但沒有拍響,還說:這表示沒拍,是0下。)

2.配鑰匙。

你們會給鎖配鑰匙嗎?(學生皺眉頭)別發愁,只要開動腦筋,一定能配出合適的鑰匙把鎖開啟,出示鎖圖:

師:鎖上的數和鑰匙上的數合起來是10,就能開啟。

教師巡視,發現5號鎖沒有配上鑰匙,讓學生動手畫出5號鑰匙,然後展示連線的結果。

3.爬臺階。

出示課本第41頁第3題:

(1)讓學生給這幅圖起名字。

生:爬山、上樓梯、爬臺階、小狗搶骨頭等。

(2)說圖意(略)。

(3)交流:把你所想到的數學問題說給大家聽聽(讓學生暢所欲言)。

(4)列算式,並解釋算式的含義。

(最後有個學生說:小狗爬到頂吃到骨頭了,就是10-10=0)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4.出示教科書第41頁第4題圖:

讓學生看圖意,填算式。

學生很快完成書上的要求,並能講解算式的意義。

(學生踊躍舉手發言,其結果出乎意料:從小魚的顏色、遊的方向、翹尾巴的方向、吹泡泡、張嘴巴、魚身上畫虛線等等方面列出了好多有關10以內的加減法算式,學生的表現精彩極了。)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說給大家聽聽。

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在教學的開始,我藉助小猴爲“分蘋果”發愁的畫面引入教學,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新課標倡導:“學生的數學學習必須是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爲主的學習方式。”本課讓學生動手分,自主觀察,列出合適的算式。當學生未發現減法時,教師及時點撥,然後小組交流,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激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實現資源共享、資訊共享。

3.注重改變教學方式,利用學生對遊戲極大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既強化10以內的加減法,又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同時激發了學生不斷創新的能力。例如,生生拍手遊戲,最後一個學生說:“老師我有不同的拍法!”,結果是兩手做出要拍手的架勢,但沒有拍響,其他學生髮愣、等待,這個學生接着說:“我給同學們解釋一下,我兩手沒碰一塊,就是沒拍,是0下。”0+10=10,10-0=10,10-10=0。多麼開闊的思維啊!透過師生、生生的伸手、拍手遊戲,學生學習熱情異常高漲,每張小臉都洋溢着興奮的表情,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4.透過“爬臺階”看圖說話,列算式,講算式含義,鼓勵學生想法多樣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個學生說:“10層臺階,小狗全爬上去了,吃到骨頭了,並且吃得特別香,就是10-10=0。”聽課的教師欣慰地笑了,這樣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5.教材的設計不但能開發學生的智力,還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例如:第41頁第4題“說一說,填一填”,完成這個要求對學生來說遠遠不夠,學生搶着說:我和他們想得不一樣。結果學生從魚的顏色、遊的方向、翹尾巴的方向、吹泡泡、張開嘴巴和身上畫虛線等不同的觀察角度,列出好多有關10的加減法算式,鍛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6.師生關係融洽、平等。在本節課上,師生一起玩拍手遊戲,讓學生幫老師給鎖配鑰匙並謝謝學生,出現了師生同樂的愉悅場面,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案例點評

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對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十分重要的。本案例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藉助動物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所體現的重要思想,就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也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在促進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鍛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全班共同整理出有關10的加減法算式,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進行思考。

分蘋果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是有趣的,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聯繫學生實際,讓學生體會到計算的必要性;在運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3、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並能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重點:

正確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

有條理的思考。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創設情境,引入“分蘋果”

(一)創設情境,引入教學。

1、教師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吃水果嗎?在一座小山上住着兩隻非常可愛的小熊兄弟,

有一天,它倆決定去拜訪好朋友。它們倆先來到小兔家,小兔見了小熊,非常高興,拿出了又大又鮮的蘋果,分給兩隻小熊吃。

2、(出示圖片:分蘋果1)

教師:同學們先幫小熊估計一下這些蘋果大約有多少個?

3、請你再數一數看看你估計的對不對?

4、老師想請你幫小兔把這堆蘋果分給兩隻小熊,誰會分?還可以怎樣分?

5、還有很多同學都想幫助小兔分蘋果,是不是?下面我們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分蘋果比賽。

板書課題:分蘋果

二、活動二: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一)小組合作(用小圓片代替蘋果)

1、(出示圖片:分蘋果2)。

2、老師提要求。

(1)四人一組,同學之間要合作,一個同學負責分,其他同學說怎樣分。

(2)把10個蘋果分成兩堆,有幾種分法?

3、小組彙報分蘋果的情況。

每小組派一人在黑板上演示分得情況,教師按學生分得順序,在黑板上用數與形表示出來,展示學生的成果。

4、小組討論。

(1)把10個蘋果分成9和1,你想到什麼算式?

9+1=101+9=1010-1=910-9=1

(2)把10個蘋果分成8和2,你想到什麼算式?

……

(3)你們還能想到什麼算式?

10-0=10

10+0=10

0+10=10

10-10=0

……

三、活動三:採用多種形式鞏固有關10的加減法算式。

(一)連線:老師這兒也有9盤果子,你們能知道哪兩盤合起來是10個嗎?

1、(出示圖片:櫻桃)。

2、學生獨立連線。

3、全班交流反饋。

(二)“湊十”遊戲:同學們你們喜歡玩遊戲嗎?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來玩一個手指遊戲。

遊戲的規則是:兩人一組,一個人先伸出幾個手指,另一人伸出的手指數要和前一人湊成十。

1、(出示圖片:數學遊戲1)。

(1)師生一起玩

(2)同桌倆人合作,互相出手指“湊十”

(三)爬臺階:一隻聰明的小老鼠用一根骨頭引小狗上樓去,一共有10級臺階,小狗爬到了第2級,你們想一想小狗還要爬幾級臺階才能拿到骨頭?

1、(出示圖片:爬臺階)。

(四)小貓可喜歡釣魚了,你們看:

1、(出示圖片:小貓釣魚)。

2、誰知道圖中表示什麼意思,你能幫小貓算一算嗎?

3、學生填寫表格。

4、把算式與具體事物結合起來說一說。

例:10-8=2表示有10條魚,小貓釣上8條,河裏還剩2條;也可以表示河裏還有8條魚,釣上來2條魚。

分蘋果教案12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的理解兩數之間的多大小。

2、更進一步得理解數數。

注意:在數物時的手不要遮住圖案 ,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時有一定長度的東西來帶領幼兒按物數數。

二、活動準備:

1、一張圖,上有20個蘋果 、15個梨 、10個香蕉,按每排5個用排列法排列

2、卡紙做的獎品彩色小蘋果、香蕉、梨圖案小勳章數個。

三、活動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好,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教:那你們喜歡什麼水果呢?

教:那麼多,,那天水果王國給我送來了幾個勳章圖案,他們說你們好聰明,是個肯動腦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給你們 (拿出水果勳章)你們看好看嗎?幼:好看。

教:想要嗎?

教:那好。(拿出圖)你們看這上面有什麼呀?

教:對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有多少個,我們一起來數好嗎?

幼: (1、2、3、4、5、6、...)

教:小朋友有多少蘋果個呀?誰來回答。

教:恩,對了,你回答的很好,給你一個蘋果圖案小勳章。

(一樣的依次的和幼兒再數一數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數出了香蕉15個梨10個,香蕉和蘋果誰多一 點呀?

幼兒:蘋果比香蕉多一點。(教師在黑板上寫上蘋果多一點,再在蘋果和香蕉的下面對應的寫上個數的數字)

教師:對了,那蘋果20個,香蕉15個,那麼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

朋友們跟着我說:20比15多,20比15大,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

(再依次說蘋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關係)

結束語;小朋友你們回家後再數一數別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誰比誰多,誰的數量大)

分蘋果教案1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的理解兩數之間的多大小。

2、更進一步得理解數數。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注意:

在數物時的手不要遮住圖案,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時有一定長度的東西來帶領幼兒按物數數。

活動準備:

1、一張圖,上有20個蘋果、15個梨、10個香蕉,按每排5個用排列法排列。

2、卡紙做的獎品彩色小蘋果、香蕉、梨圖案小勳章數個。

活動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好,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幼兒;喜歡。

教:那有些什麼水果呢?

幼:蘋果、香蕉、杏、還有…

教:那麼多,哦那天水果王國給我送來了

幾個勳章圖案,他們說你們好聰明,是個肯動腦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給你們(拿出水果勳章)你們看好看嗎?

幼:好看。

教:想要嗎?

幼:想。

教:那好。(拿出圖)你們看這上面有什麼呀?

幼;恩有蘋果……

教:對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有多少個,我們一起來數好嗎?

幼:好。

(1、2、3、4、5、6、…)

教;哦蘋果有20個,小朋友蘋果有多少個呀?誰來回答。舉手回答,不舉手我不讓回答,如果不舉手,你也說我也說,那水果圖案小勳章給誰呢?所以回答問題要把手舉好老師叫了纔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歡你們了,不給你們圖案小勳章了喲(好,XX你來吧)

XX幼:20個。

教:恩對了,來,你回答的很好,給你一個蘋果圖案小勳章。

(一樣的依次的和幼兒再數一數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數出了香蕉15個梨10個,香蕉和蘋果誰多一點呀?

幼兒:蘋果比香蕉多一點。(教師在黑板上寫上蘋果多一點,再在蘋果和香蕉的下面對應的寫上個數的數字)

教師:對了,那蘋果20個,香蕉15個,那麼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們跟着我說:20比15多,20比15大,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

(再依次說蘋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關係)

結束語:小朋友你們回家後再數一數別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誰比誰多,誰的數量大)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組織數學活動,目的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體驗除法豎式抽象的過程;透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髮現生活中有很多經過平均分後還有剩餘的現象,體會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瞭解有餘數除法豎式每步的含義;透過自主探索,發現餘數和除數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理解餘數的含義。

1、引導學生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

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20個蘋果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創造性地改編了教材,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結果自然出現了整除和有餘數除法這兩種情況,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並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繫起來。

2、在操作活動中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盤放5個”的分蘋果活動的基礎上,我組織了第二次活動“每盤放6個”,透過學生自己的操作活動,感知、體會有餘數除法,發現可以放3盤,還餘下2個,而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後有餘數的情況,認識有餘數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不斷髮現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學生透過實際操作、觀察比較,對餘數和除數的關係有了明確的認識,這個“餘數爲什麼要比除數小”的探索過程,其實也是培養質疑、批判和創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練習中,教材還安排了分數目比較大的物品,引導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

分蘋果教案14

教學目標:

1、藉助分物活動,回顧並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認識除法豎式,掌握其書寫形式,瞭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

2、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激發學習興趣。

3、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判斷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體會除法的意義,學會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教具:

課件。

學生學具:

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淘氣和笑笑正在分蘋果,他們遇到了一個數學問題,我們去幫幫他們,好嗎?(大屏幕出示主題圖)觀看主題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根據資訊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學生提問題。

二、學習新課,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獨立思考解決。 18個蘋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你會算嗎?

2、算一算、議一議。小組合作。在小組內討論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3、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小組彙報

A組、利用數數的方法,一盤:6個,兩盤:12個,三盤:18個。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圓片擺一擺,在實物投影上展示擺小圓片的過程。(直觀展示給學生。)

B組、利用減法的方法:18-6-6-6=0

C組、利用乘法口訣:三六十八

D組、利用除法豎式的方法

4、小組派兩名同學,到黑板,一名演示豎式計算過程,一名講解,每一部分表示什麼?

5、結合學生板書,教師補充,強調豎式的書寫順序: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最後在左側寫除數,商要和被除數的各位對齊。強調除法豎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說一說除法豎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學練習說一說。

7、試一試:進一步熟練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師強調書寫豎式的順序,完成第2頁填一填,說一說

182= 639=

三、學中做

1、元宵節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過節,他們分別帶來了很多好東西,我們去幫他們分一分吧。完成第3頁練一練第一題

學生練習在小組內說一說除法各部分分別表示什麼?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 )裏最大能填幾?

3( )<25

8( )<36

7( )<29

( )7<36

4、小黑板出示:錯題解析

四、質疑

同學們對本節課的內容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五、課堂檢測

84= 648= 819=

集體訂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揚。

六、總結本課

同學們,在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 書 設 計:

分蘋果

186=3(盤)

豎式

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最後寫除數,商和被除數個位對齊

教學反思:

1、引導學生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18個蘋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並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繫起來。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試商方法。學生透過實際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質疑和創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

不足:這節課上得不夠生動、活潑。

分蘋果教案15

一、情景匯入

1、同學們喜歡吃蘋果嗎?

2、出示只題圖:你估計一下,大概有多少個?我們一起來數數吧。

3、揭示課題。

二、感受新知

1、 動手操作現在老師想把這10個蘋果分成兩堆,每堆有幾個,可以怎樣分呢?誰來幫幫老師呢?

2、學生彙報分的情況

學生邊說老師邊在電腦上拖動蘋果演示學生的分法。

3、引導學生有條理地分

4、 根據這種分法,你能說出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板書:

1和9 1+9=10 9+1=10 10-9=1 10-1=9

2和8 2+8=10 8+2=10 10-2=8 10-8=2

4、對數遊戲

老師出示一張數學卡片,你伸出的手指數和老師的數字合起來是10。如我出2,我出8,2和8組成10。

三、鞏固練習

(1) 連線

(2) 摘蘋果

(3) 猜電話號碼

四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標籤:蘋果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