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關於橋教案模板九篇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橋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橋教案模板九篇

橋教案 篇1

課時目標:

1、瞭解課文的佈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等方面的特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3、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定。

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體會課文中的老漢高尚的精神品質。

難點: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橋》這一課,這些詞你會讀嗎?出示:咆哮、獰笑、勢不可當、跌跌撞撞、亂哄哄、擁戴、祭奠、

讀的真好!

這篇課文寫了什麼樣的內容,你能夠選出上面的三到四個詞語來說一說嗎?

二、感受“橋

是的,老漢一個人支撐起了這座橋,可是這究竟是一座什麼樣的橋呢?找找文中是怎樣描寫這座橋的?

你來說說。(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

不錯!我們大家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

同學們,讀了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生:(橋窄窄的,)

窄到什麼程度?生:窄到一個人才能透過

你還能體會出什麼?哪個詞(只有又讓你想到了什麼?生:(唯一一條,別無選擇,十分重要)

帶着這樣的理解,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句子。分組讀

你讀出了橋的窄。

你讀出了村民過河的別無選擇!

你讀出了橋對村民的十分重要!

你還讀出了爲村民過橋的擔心!

三、感受“洪水”

這座木橋可能年歲已高,平日裏,很少有人關注它的存在,可是就在一個特殊的黎明,他不僅承載着一百多人的生命,還要面臨突如其來的暴雨和山洪。

請你們拿起手中的筆,默讀課文,迅速用橫線標出課文裏描寫大雨和山洪的句子。

來吧,咱們來交流交流,(……)

集體的智慧就是了不起,一下子找了這麼多,老師也摘錄了五個句子。

課件出示: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5、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着人們的腰。

我們開火車,來讀讀這幾個句子。

你從這幾個句子中發現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這些句子採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這是本篇課文在表達方法上的一大特點。

誰來讀第一句,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你體會到了什麼?(雨大,雨猛,雨急)你能把像潑,像倒換幾個詞語來說嗎?帶着你的感受讀。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我請男同學來讀

“咆哮”是一種怎樣的喊叫聲?生:憤怒地喊叫,發瘋地,亂闖亂撞地,不可一世地。所以我們說山洪像受驚的野馬……體會得真好,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這個句子,一邊聽一邊想象畫面,然後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出示課件洪水畫面。

是的,洪水想要吞噬村莊的所有,洪水想要摧毀村莊的全部。再次出現洪水畫面。

同學們帶着你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讀讀這個句子。

師:你們從下列的句子中體會出了什麼呢?

生:我從死亡在洪水中的獰笑中體會出人們的處境越來越危險。

師:你是從哪個詞中體會出來的?(逼近獰笑)

師:獰笑是怎麼樣的笑?讓我們想起了什麼?(兇惡、惡狠狠的、猙獰的、齜牙咧嘴)(魔鬼)

那誰來讀,有誰能把洪水逼近的感覺讀出來?師:洪水逼近了,真可怕!

師:你們還能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什麼呢?

生:(從1、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2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着人們的腰.體會出水的瘋狂和急速上漲,同時也感受到了人們的處境越來越危險。)水在不斷上漲的詞

生:竄 舔 。水的瘋狂呢?跳舞,放肆

跳舞也就是說它們在——咆哮,翻滾)我們來換一個詞讀讀這個句子。出示句子近一米高的洪水在翻滾。哪個詞用得好?跳舞突出了洪水的猖獗、瘋狂、肆虐。男女生對比讀。洪水會跳出優美的舞姿嗎?生:(不優美說明洪水像魔鬼,像野獸。)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突出了洪水的猖獗、瘋狂、肆虐。

師“這是什麼樣的舞蹈?生:這是瘋狂之舞,是羣魔亂舞,是死亡之舞。師:帶着這種感情,我們一齊再來讀讀這個句子。再讀,讓我聽出了令人不寒而慄的恐懼。

理解竄(瘋狂漲),理解放肆。師:由放肆你會想到哪些詞?(肆無忌憚,目空一切,隨心所欲……讀出它的肆無忌憚……吧

師: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感受一起讀這二個句子。

五、感受“村民

此時如果你是村民中的一員,你會如何做?——生:逃生。

逃生中的人們又是怎樣的情形呢?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句子。指名讀:(人們翻身下牀,卻一腳踩進水裏。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讀了這幾個句子,感受到了人們當時的心情,是什麼呢?(害怕,恐懼,)

四字詞呢?(心急如焚、驚慌失措、失去理智,心驚膽顫)

哪幾個詞寫出了人們這種情形?理解跌跌撞撞。

那就帶着這種感受齊讀第六段。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六、感受“老漢”

是啊,人的本能就是選擇逃生,可是逃生的路啊只有這一坐窄窄的木橋,如果一百多號人都擁上木橋,後果怎樣?生(坍塌,被洪水淹沒)

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誰能力挽狂瀾呢(是誰站了出來)?板書“老漢”。請同學們小聲讀7到18自然段,在文中尋找答案,學生交流。出示句子:

1、木橋前,沒腿深的水裏,站着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2、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山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爲什麼說老漢像一座山?生:高大,穩固,堅定,當人們在驚慌失措,六神無主時,老支書鎮定如山站在水中一言不發,人們看到老支書就像看到了救星,也就是他們所有人的靠山。他的威嚴讓慌亂的人羣立刻鎮定下來。師:讀出這種感覺。

對比讀——師: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村莊驚醒了”出示句子生讀:“人們翻身下牀……人們又折了回來”師:此時的人們驚慌失措,六神無主,他們無路可逃。生讀:“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師: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他們擁戴的老支書鎮定如上,來到“木橋前,沒腿深的水裏……” 他不慌不亂“一個清瘦的老漢……

當災難來臨,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百姓,這樣的老漢確實應該受人們——擁戴。。。。

1、他不但自己這樣做了,還嚴格要求所有的黨員,咱們讀讀他的喊話:出示句子:

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面!

這三個感嘆句中哪一個最能打動你,讀,爲什麼能打動你?

是的這個句子足已感動所有的人,齊讀,

災難來臨,老支書告訴人們:逃生路上,黨員殿後,這樣的黨員的確應該受到擁戴!

3、師:很快人們開始有秩序地安全轉移了,可就在這時(出示下面句子指名讀)這個句子誰讀

生讀: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從這連續的三個動詞和老漢的吼聲中你體會到什麼?(對小夥子的嚴厲老漢很堅決果斷絕不心慈手軟)讀出老漢的兇狠和果斷

此時的洪水已經肆虐到什麼程度了?(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

此時的木橋呢?生: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師:呻吟是指這暗示了什麼?(橋馬上就要垮了)

隊伍已經站好了,被揪出去的小夥子,將站到隊伍的什麼地方?站到最後一個,這意味着離生的希望越來越遠,離死的危險越來越近,

讀完文章的同學都知道這個小夥子是誰?老漢的兒子,同學們,大聲地告訴自己小夥子是老漢的誰?

人們都說血濃於水,可是在這生死關頭老漢是這樣對兒子做的,生讀——老漢是這樣對兒子說的——生讀——出示句子

從他的言行裏你看到一個怎樣的老漢?(無私,了不起,顧大家,舍小家)

是的,在親情與人民利益面前,他選擇了後者,這樣的老漢確實應該受人——擁戴

其實老漢也是凡人,也是血肉之軀,他真的就無視這份親情嗎?讓我們回到課文中,讀,19、20自然段

你讀懂了什麼?(他愛自己的兒子)

是的他愛自己的孩子,只是這份愛被排在了愛人民這份大愛之後,這樣的老漢的確應該受到人們的——擁戴。可是老漢的言行並沒有感動無情的洪水,悲劇還是發生了,讀21、22段

同學們,老漢把自己的兒子推上木橋,他想讓孩子好好活着,可橋轟地一聲塌了,老漢悲痛欲絕大聲呼喚:出示課件

眼睜睜看着兒子被洪水吞沒了,老漢心裏充滿了愧疚,他嘶心裂肺地喊到:出示課件

是啊他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妻兒,但他對得起村民,對得起曾經那鏗鏘的誓言,對得起他所忠誠的黨,板書:黨 人民

老漢和兒子被洪水捲走了,而全村的百姓卻安然無恙。

五天後;請同學們齊讀最後四個自然段;出示課件——

七、練筆昇華

同學們,課文學到這裏,你想對老漢說些什麼?

生:老支書,你是村民們跨越死亡的生命橋。老支書,你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老漢你的生命如同木橋一般脆弱,你的形象卻如大山一般崇高。

橋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橋》是一篇微型小說。該作品勝利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讓給羣衆的老黨員的光輝形象。作者爲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設定了一個典型的環境,山洪爆發,人們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橋。從而以“水”的上漲爲線索,推進故事情節的發展,用一個普通老支書生命的一瞬間的閃光行爲,使作品凸顯出人性的美麗風采。

二、說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掌握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初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2、過程方法目標:

以讀爲本,透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讀來感悟課文,並創設情境,在場景的對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質。

3、情感態度目標:讓同學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漢不徇私情、捨己爲人的高尚品格。

教學重點:

理解洪水飛速上漲時,老漢每一次舉動的內涵

教學難點:

理解題目“橋”的含義和初步瞭解課文的表達特點

教學時間: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我是這樣佈置的: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透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逐步深刻感受老漢無私無畏、捨己爲人的精神,初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說教學準備:

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前,我和同學要做好這樣一些準備:

1、教師準備“表示山洪爆發、洪水肆虐情景”的課件。

2、同學收集有關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資料以和令自身感動的典型事蹟,並認真讀一讀。

四、說教法、學法

1、以讀爲本,讀中感悟:

朗讀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所以學習《橋》時,我讓同學透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範讀、角色扮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同學語感。

2、雙線並行,情景再現:

我會着力渲染環境的真實,讓同學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兇猛,將環境描寫這一條線與老漢不徇私情、捨己爲人的光輝形象這一條線相結合,並採用“品讀感悟”式教學方法,使老漢的英雄形象凸顯得越來越美麗動人。

3、情法並重,讀寫結合:

在指導同學理解老漢的光輝形象中,我會結合文章的有關語句進行表達方法的滲透,讓同學感悟到作者的語言簡潔明快、手法準確無誤、結構跌宕起伏。在同學理解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一個寫話的環節來祭奠老漢,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實語言實踐的活動。

五、說教學程序

下面,我將爲大家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教學分三步完成:

(一)、探究三個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1、探究問題

1:感受洪水肆虐與人們的恐慌: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語文教學中環境烘托到位,有助於同學對課文的理解。因此,開課時我就將環境作爲突破口,讓生找出描寫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課件:

整節課就圍繞洪水的兇猛拉開了帷幕。接着我引導同學抓住“像潑、像倒”“勢不可當”等詞,感受雨水的兇猛和洪水的可怕,領悟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妙用,體會語句凝練所烘托出來的緊張氣氛。 在同學感悟的基礎上,觀看山洪爆發的課件,再次感受局面的緊張。《播放課件》接下來我指導同學在個人讀透的基礎上,進行排讀,即先由一個組齊讀,然後兩個組齊讀,最後全班齊讀,形成一種越來越強的氣勢,讀出洪水的勢不可擋,讀出形式的危急。然後,引導同學從讀書聯繫到生活實際,體悟洪水到來時人們的害怕,教師設計問題:假如你也是其中一員,此時你是什麼感受?村民和你一樣,也是驚慌失措。從而爲下面反襯出老支書的高大形象埋下伏筆。這局部主要透過讀來烘托氣氛,孕伏情感。

2、探究問題

2:感受在死亡緊逼時,老支書的從容鎮定:

你覺得老漢是一個怎樣的人?同學在書上勾畫出最讓人感動的語句進行批註,然後全班交流。

⑴交流感動之一: 老支書的第一次壯舉:

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面!”

教師設計問題:老漢是在什麼情況下說這句話的?他當時是怎麼做的?

爲引起同學的共鳴,我範讀7、8自然段:

木橋前,沒腿深的水裏,站着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讓同學考慮剛纔還是跌跌撞撞、亂哄哄的人們,爲什麼此時停住腳,望着老漢?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義。將危險的進一步迫近、人們的恐慌與老漢的表示對比起來讀: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迫近。人們跌跌撞撞地向木橋擁去。木橋前,沒腿深的水裏,站着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⑵交流感動之二:出示課件:

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爲什麼老漢兇得像只豹子?當時已出現了怎樣的情況?

(對照讀描寫環境的句子: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着人們的腰。)

⑶交流感動之三: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透過讀和聯繫上下文讓同學悟出:看似矛盾的舉動,實際上包括了老漢爲了大家舍小家,爲了兒子舍自身的無私胸懷。這時,老漢的高尚精神進一步得到昇華。也爲下一環節的寫話練習和理解題目“橋”的含義作了鋪墊。

在學習三次感動時,我採用以讀代講的方式,爲了鼓勵同學讀出人物的情感,教師評價性的語言顯得尤爲重要。在同學的讀得較好的地方,教師可以分別給予“你命令的語氣讀出了老漢的鎮定”,“你能把老漢讀成一頭豹子”,“你讀出了老漢捨己爲人的精神”等評價。

3、探究問題

3:感悟環境局面描寫與表示人物品格的聯繫:

本文要歌頌的人物是老支書,爲什麼作者卻要花那麼多筆墨去寫洪水、木橋、村民?這是作者將環境局面描寫與人物描寫相結合的表達方法,怎樣讓同學掌握呢?我採用抓住兩個對比來突破:第一抓環境的險惡與老漢的冷靜形成的對比,第二抓羣衆的慌亂與老漢的鎮定形成的對比,從而反襯出老漢頂天立地的人格。

(二)、揭示課文懸念,深化文字感悟

1、五天以後,洪水退了,這時發生了什麼事?教師引讀,同學接讀最後一局部。讓同學悟出這樣結尾的好處?從而感受作者設定懸念這種表達方法的奇妙之處。

2、透過朗讀、感悟、交流,讓同學領會此時課題的“橋”不只僅是那座窄窄的木橋,它更是老支書用自身的身軀架起的生命之橋!至此,順利突破了課文的難點,老漢的高大形象也躍然紙上。讓同學“情動而詞發”,帶着感動,帶着敬佩,帶着深切的懷念,寫幾句爲老支書祭奠的話,既深化了老漢的精神,也豐富了同學的情感。

3、出示課件錄音(<好大一棵樹)歌曲)。

師:老漢走了,他用自身瘦弱的身軀搭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給了村民,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身,他是千千萬萬共產黨員中的一名傑出代表,他的精神將永遠留在我們心裏。

4、出示抗洪圖片。

師:洪水無情,人間有愛,看,千千萬萬老支書一樣的人又站了起來……

(三)、小結表達特點,閱讀拓展延伸

1、教師和同學一起總結作者在表達上的特點:

⑴人物描寫與環境描寫相結合。

⑵設定懸念。

⑶運用大量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⑷語言簡短。

《課程規範》要求同學要在閱讀中揣測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所以,讓同學學習一些表達上的特點,也是第三學段的小朋友所必需掌握的。

2、語文學習是課內長骨,課外長肉,因此我設計了拓展閱讀的環節:推薦的文章有《豐碑》、《“諾曼底號”遇難記》、《一個降落傘包》等。課後的拓展閱讀能讓同學總結這類課文的特點,更好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而更重要的是能讓同學以課文爲起點,進行輻射閱讀,把書讀厚。

六、說板書設計

16、橋

洪水 老漢 村民

(勢不可當) (大公無私、捨己爲人) (驚慌失措)

橋教案 篇3

教案目的:

1、感受紙張的質地、形狀、碼放方法與承重之間的關係;

2、喜歡動手操作,能嘗試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3、能與同伴各做完成操作與記錄實驗結果,並樂意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案准備:

積木塊、皺紋紙、圖畫紙、報紙、圍棋子、記錄紙、筆。

過程:

1、匯入部分:遊戲中發現的問題。

教師:在上次的建構遊戲中大家都說要爲我們的小區搭建一座橋,那麼今天就請我們在坐的工程師們一起來設計吧!

提問:橋由橋身和橋面組成,你們準備用什麼材料做橋身,用什麼做橋面呢?幼兒講述所選擇的材料。

2、感受不同質地的紙的不同的承重量。

教師展示三種不同質地的紙,幼兒猜想哪種質地的紙的承重量最大並操作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

3、探索製作紙橋的方法。

師幼在確定摺紙橋用的紙張後,幼兒兩人爲一組共同商量各種方法使這張紙變得更結實,能承受更多的圍棋子的重量,並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

4、驗證哪種方法制作的紙橋更結實。

幼兒兩人一組按商量的方法合作實驗,搭好紙橋,並且將能承重的圍棋子的數量記錄下來。

5、展示自己的記錄紙,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與結果,比一比誰採用的方法而搭建的橋更結實,放的圍棋子最多。

6、引導幼兒將獲取的新經驗運用到遊戲中,豐富遊戲內容。

橋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此單元是學生在初中階段,首次接觸的一個說明文單元,學生對說明文的`認知結構纔剛剛建構。因此根據本文的特點(本文是一篇美學小品文,詩意化的描寫文字和說明性的文字相互間出),教學中一方面旨在加強學生對說明文知識的掌握和鞏固,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並獲得一些簡單的審美常識。

課文簡析:

這篇美學小品的作者是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文中具有詩意的描寫性文字與帶有說明性的文字相間雜出,讓我們在受到美的薰陶的同時,也獲得了一些美學常識。文章的語言也極具個性色彩。此處,作者以畫家的標準和眼光,從獨特的角度發掘了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同時,也讓我們讀者能夠從美術工作者的獨到的視角,用“另一種眼光”去看我們此前雖感覺到美好,而說不出好在何處的景物,這些景物並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煥發着美的靈性與頑強的生命力。

教學目的:

一.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能根據說明文的常識和小品文的特點去學會自我分析文章。

二.過程與方法

1. 在默讀課文的基礎上,透過掌握段落中心句的方法來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並理解本文的主旨。

2. 透過與《中國石拱本橋》的對比閱讀,來進一步掌握本文在內容與寫法上的特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對橋之美的領悟和薰陶,進而使學生能夠獲得一些簡單的審美方法,並培養自己健康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難點:

1. 瞭解由作者看來:橋美在何處?

2. 找出文中說明性的文字,並指出其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3. 引導學生能對本文的重點語句,學生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學手段:

本文藉助兩個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

媒體之一:有關盧溝橋、寶帶橋、趙州橋、風雨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英國的康橋、《清明上河圖》裏的虹橋、鄉間的小橋流水人家中的小橋等圖片。

媒體之二:課堂教學過程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及一些問題的提示答案等。

教和學的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新課匯入

(約5分鐘)

一.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文中所提及的橋。

二.提問:爲什麼看了這些圖片之後,能給人產生一種審美的愉悅之感?

引入:今天我們就來聽聽畫家吳冠中先生,是怎樣告訴大家這個答案的?

1.欣賞圖片

2.思考並回答問題

整體感知

(約6分鐘)

提出默讀要求:

1. 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儘量做到不指讀,不回讀,不發出聲音來讀。

2. 對默讀的內容要進行最大限度的有效記憶。

1. 默讀課文

2. 根據記憶,簡單複述課文的內容

細研課文

(約10分鐘)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以下所提出的問題及問題的答案提示)

一.說明文的角度來提出問題:

1. 從作者的角度看,橋之美主要體現在何處?

(讓學生把握被說明事物的特點)

2. 本文的說明順序是怎樣的?在文畫出能表示這些說明順序的句子或詞語。

3. 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舉例說明。

4. 從說明的角度看,本文在結構上的特點如何?

5. 本文有哪些語句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周密性?試舉例說明。

二.從小品文的角度來提出問題:

1. 什麼是小品文?

(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種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潑,內容多樣化。)

2.找出文中詩意化的描寫性語句,並簡述這些句子中所蘊含的情味。

橋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優美的詞句。

3、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師生收集有關橋的資料。

一、複習匯入

齊讀課文,邊讀邊想丁丁在觀察影子橋時用了哪些器官?

二、指導寫作

(一)分析課文的寫作方法

1、拿出筆,在課文中畫出有關句子說明丁丁在觀察影子橋時用了哪些器官。

2、彙報交流

3、師小結:也就是說,丁丁在這篇文章中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做的事組合在一起,寫下了這篇優美的文章,你們也想試試嗎?

(二)指導作文

1、同學們喜歡上網嗎?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現場演示互聯網的操作:用GOOGLE搜尋“漢字的演變”,找到有關資料;開啟QQ,給學生介紹它的功能)

2、請學生介紹自己用互聯網的經驗

3、師:互聯網的功能可強大了,它可以上網查資料,可以和朋友聊天,可以足不出戶就能購買你想要的東西,真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4、看了剛纔老師的演示,聽了同學們的介紹,你有什麼感想呢?指名說

5、下面就請同學們拿出紙和筆,像丁丁一樣,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

(三)自由寫作

三、評點作文

四、總結

師:今天我們仿照課文《影子橋》的寫法,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及想到的寫了下來,但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回去後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自己寫的文章,可以小聲讀、大聲讀,也可以讀給家長聽,讓他們給你提些意見,把修改好的作文抄在作文字上明天交給老師,下課!

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再好的預設,也無法預知課堂教學中的全部細節。但要有精彩的課堂生成,我們必須作精心的預設。只有充分的設計,才能臨危不亂,決勝千里。教師要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必須進行充分的教學預設。但預設不是單維的、嚴密的、封閉的,而應是多維、靈活的、開放的設計,在課堂中即使出現預設之外的情況,也能夠很快地想出應對的策略,及時化解。可見,動態、生成的課堂,是以充分預設爲前提的。

當生成與預設不相符時,教師應尊重學生課堂中所提出各種見解、看法,及時引導、探究符合實際的見解,促使課堂呈現出生機勃勃,精彩紛呈的氛圍。

一直以來,我都想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爲學生架起閱讀和寫作的橋樑。《影子橋》是一篇文質優美的課文,其事件符合孩子們的天性,其描寫生動細膩,而且在這一篇文章當中作者運用了多種感覺器官進行寫作的手法,值得學生學習。因此在學完這篇課文後,我又加了一個課時安排學生仿照該文進行寫作。

但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互聯網的瞭解並不多,少部分學生經常用電腦玩遊戲、學打字,家中有電腦的學生不多,更別說上網的了。所以寫出的文章千篇一律,大多是我和其他幾個學生介紹的東西,只有幾個學生的作文比較有新意,寫出了自己的感想。

課後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我認爲在這一節課中,我能夠抓住教材中的範例對學生進行指導可以說是架起了閱讀和寫作的橋樑,具有一定的課改理念,也做到了備教材。但在寫作內容的選擇上忽略了備學生,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選擇寫作內容。經過再三考慮,我用學生身邊最熟悉的校園來作爲寫作的內容,重新進行了教學設計。而且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分段作文教學,降低了寫作難度;改進了評改的方法,運用邊讀邊改、同桌互改和大家一起修改等多種形式,既使學生的文章得到了評改,又讓學生認識到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可謂一舉多得,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橋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鴨子上橋》是一首曲調活潑,節奏明顯,富有情趣的歌曲。歌曲分爲兩段體,第一段表現了鴨子搖搖擺擺逐一上橋的活潑形象;第二段表現了鴨子搖搖擺擺依次下橋的有趣場面。

歌曲中的第五樂句和第六樂句之間的附點是歌曲的重難點,透過附點的使用,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使節奏富有變化;歌曲第三、第四句的間奏,體現了詼諧、有趣的場面,使歌曲的內容妙趣橫生,增加了幼兒學習的趣味性,易於接受。歌曲中融合了數學1-8數字的順數和倒數,將音樂與數學兩個領域自然結合,使幼兒透過學習歌曲獲得了多方面發展。

活動目標:

1、能有表情地演唱,唱準節奏與歌詞。

2、學習附點與間奏的演唱特點,感知數字遞增和遞減的關係。

3、感受鴨子搖擺上橋的音樂形象,體驗編唱歌曲演唱的快樂。

活動準備:

鴨子頭飾、課件、鴨子拉環圖片、獨木橋(即時貼)、幼兒已有對數字倒數的感知

活動過程:

1、藉助圖片,學習第一段歌詞。

(1)教師演示圖片,示範演唱歌曲。

(2)啓發幼兒爲歌曲起名字。

(3)結合圖片中的標識,引導幼兒學習附點和間奏。

(4)學習演唱第一段歌曲。

(點評:歌曲中附點的學習和間奏處的停頓幼兒較難掌握。爲解決這一重難點,在設計時教師運用遊戲化的引導方式,並結合教具進行學習。在附點處運用一個小鴨蛋,間奏處運用一片小羽毛,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在教具的提示下,將重難點迎刃而解。)

2、試創編第二段歌詞。

(1)鼓勵幼兒創編不同的演唱方法。

(2)教師示範演唱第二段歌詞,引導幼兒發現第一段和第二段歌詞中數字的變化。

(3)幼兒演唱第二段歌曲。

(點評:隨着年齡地增長,大班幼兒的分析辨別能力日漸提高。根據這一特點,第二段採用了分析比較的學習方法。透過傾聽教師的演唱,幼兒發現了兩段歌詞的異同;透過生動形象的教具演示,幼兒精力集中、興趣盎然,正確地掌握了第二段歌詞。)

3、結合課件演示完整內容。

橋教案 篇7

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湘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2課

一、教材分析

根據教參中對教材分析,結合我校的具體情況,從實際出發來進行教學設計。教參原意“在本課的學習主要是運用立體構成的基本方法進行紙質橋樑模型的設計與製作”;在具體分析學生情況時,考慮到今年我校七年級的學生,美術基礎還比較薄弱。並且,在七年級上冊的教學中,使用的是藝術教材。紙質材料的教學,僅上了平面的“藝術檔案家”、“臉譜”製作等課,沒有進行其他可相對應或鋪墊的紙質材料或立體練習,學生對紙的性能不夠熟悉,紙質立體制作的能力也會相對薄弱,一紙成型的設計對於他們可能會有較大的困難。因此,使用綜合學習的方法,不拘泥於單純的紙質立體構成,首先透過展開對橋樑的歷史、人文、藝術等方面的探索,激發對橋樑知識的探索熱情、瞭解橋樑建築與生態的密切關係、環保意識、對橋樑外觀的審美意識……再來進行紙質立體造型嘗試,可能會達到循序漸進,深入淺出,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的效果。

具體的教材、學生現狀分析後,決定擴大教材內容,降低難度,以利於適應不同層次、類型的學生的認識和學習。最後,把教學活動定位爲:學習橋的歷史,橋的種類、認識橋的起源、作用、外觀與基本結構;學習收集資料,總結學習結果;理解橋樑建築藝術與環境的和諧美的重要性,建立環保意識;利用紙材進行立體的橋樑製作。轉載自教案頻道;網址:/

二、教學目標

1.進行橋樑的實地考察或收集有關橋樑的資料:

2.利用紙材製作紙立體橋樑模型;

3. 寫一篇與橋樑有關的文章(或故事,資料、考察報告均可);

4. 嘗試製作或繪畫出一座有創意的橋樑模型(可獨立完成或自願組合小組完成)。

三、課前準備

學生:1. 查詢橋樑建築資料或有關橋樑的歷史,故事等等(可從過去學過的課文中、圖書館、網上查找)。

2. 常規用具、剪刀、膠水等。

教師:1. 查找橋樑建築資料,做一個關於橋樑的課件。

2. 紙質橋樑摺疊嘗試。

四、教學過程

1.教師引入

——給大家講一個橋的故事(戰爭中,一位工程師炸掉自己親手設計建築的心愛的大橋的故事);

——唱一首橋的歌曲(一位學生希望架起彩虹橋,讓老師走遍祖國大地的心願);

——引出橋的功用:架橋交通,毀橋阻隔。橋樑對現代經濟、文化交流的作用。

2. 學生互動與課件演示結合。

(1)橋的常識。

——談談你所知道的橋,包括橋的故事。熟悉的、見過的、特別的橋。

——說一下(中國或世界)橋樑之最。

最古老的石拱橋趙州橋;

最多橋洞的橋寶帶橋;

最早的閘橋浙江紹興三江閘橋;

最早的十字橋山西晉祠魚沼飛樑;

最早的鐵索橋雲南水平霧虹橋;

最多石獅子的橋北京盧溝橋;

最後的一座五亭橋揚州瘦西湖五亭橋;

最早的一座城市橋紹興八字橋;

橋樑最多的地區:江南水鄉;

公路高架“國門第一橋”北京四元橋;

亞洲之最——武漢長江二橋。

(以上過程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及說明,或學生收集的資料)

——大家熟悉的著名橋樑:趙州橋、盧溝橋、南京長江大橋、美國金門大橋、悉尼跨海大橋……結合課本。

——最早的橋樑形式:石塊、石板、木頭、木塊。

——橋樑的種類與發展:

用途:公路橋、鐵路橋、高架橋、立交橋……

材料:竹橋、木橋、積木橋、藤橋、石橋,水泥鋼筋橋……

外觀:平橋、拱橋、曲橋、折橋……

材料與外觀:從簡單到複雜再到簡練。

木:獨木橋、木板橋,浮橋,木架橋……

石:石橋、石拱橋……

鐵木結合:鐵索橋……

綜合材料:鋼筋水泥橋……

——建橋的一般位置:溪流、溝壑、江、河,湖、海、水面、平地,空中……

——橋的延伸:樓梯、天梯、娛樂設施……

(2)橋樑的基本結構:

起支撐作用的部分:樁、墩、拱、樑、架、柱、索;

交通部分:橋面;

安全和裝飾部分:護攔;(結合課本)

(3)摺疊簡易的紙質橋樑(教師演示基本方法;學生課堂作業:運用各種方法,摺疊紙質橋樑)。

摺紙:成型;裝飾(也可酌情不演示)。

(4)想一想:如何設計一座現代橋樑模型?(參照課本瞭解現代橋樑的結構,選擇紙質材料或其他材料,在下一課時,設計一座實用、美觀、環保的未來橋樑模型。)

五、評價

開一個小型展覽會,展示資料,摺疊橋。同學互評。(參照課本評價標準)

六、課後拓展

1. 注意觀察我們平時所遇到的橋以及橋的延伸(可畫速寫),繼續收集橋樑資料。

2. 做一紙成型橋樑卡或畫(做)新型現代橋樑(獨立或自由組合小組完成)。

3. 寫一篇橋的報告(故事、資料均可)。

4. 展示所有作品(文章)。

(分班級或做多媒體課件展示〕

橋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欣賞各種各樣的橋,瞭解橋的結構特徵。

2、嘗試大膽設計有特色的橋,體驗當設計師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PPT:各種各樣的橋、我設計的橋。

2、繪畫紙、勾線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瞭解橋的基本構造。

1、小朋友,你們見過橋嗎?那你知道橋有哪些 部分組成呢?

2、出示PPT,瞭解橋的基本構造。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橋到底有哪些部分組成呢?(左右兩邊的就是橋臺,下面的是橋墩,上面行人、車輛可以透過的就是橋面了、兩邊的是橋欄)

3、師總結:現在我們知道了橋有橋臺、橋墩、橋面、橋欄這些部分組成。

二、透過觀察相城的橋,從而瞭解橋的外形特徵及建造材料。

1、今天進老師還拍了一些我們相城的橋,我們一起來看看。

2、師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橋的外形特徵與建造材料。

(1)師:這座橋是什麼樣子的呢?(橋面平直的、左右有欄杆我們叫它公路橋)

(2)師:這座橋你見過嗎?(它是我們黃橋公園的一座橋)它的外形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半圜形,我們叫它拱形橋)

(3)師:那這座橋呢?它的外形像什麼?(S形)你看它還塗了一層什麼顏色呀?(紅色)漂亮嗎?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彩虹橋。

(4)師:這座橋的外形什麼樣子的?看起來像什麼?(兩座塔,我們叫它倫墩橋)

3、師總結:原來橋可以建造出很多不同的形狀,有橋面平直的公路橋,橋面圓弧的拱形橋,有的橋很長,像S型的彩虹橋,還有像塔狀的倫敦橋。

4、聰明的設計師建造出來的橋,不僅有不同的形狀,而且它們用到的材料也不一樣,小朋友你們見過的橋是用什麼材料建造的呢?

(1) (出示圖片)這座橋你們見過嗎?你能看出來它用的是什麼材料嗎?(石板,我們叫它石板橋)你看橋上只鋪了一塊石板,兩邊都沒有橋欄,行人透過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呀?(安全)

(2) 那這座橋呢?它用的什麼材料建造的呢?(木頭)你看橋墩是一根根粗粗的木頭,橋欄是一根根的木條連接在一起的,這座橋是陽澄湖蓮花島上的一座橋,叫它蓮花橋。

(3) 這座橋你們見過嗎?看起來像什麼?(兩個半圓形)知道它用的是什麼材料嗎?我們再走近看一看,它都是用一根根的鋼材焊接在一起的,我們叫它鋼架橋。

5、師總結:我們小朋友發現了橋的材料有石板、木頭還有鋼材,從簡單的石板橋到木頭造的蓮花橋,再有現代化的鋼架橋,我們的相城也在不斷地發展。

三、觀察各種名橋,瞭解橋的特色。

1、看了這麼多我們相城的橋,接下來老師帶你們去看看別的地方的橋,請你們仔細看哦,它們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2、師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橋的特色。

(1)這座橋,你覺得哪裏最特別呢?(左右兩邊長長的纜索,並排的吊索,橋塔是用來架起它們的,這座橋呢叫懸索橋)

(2)這座橋呢?你覺得它哪裏最特別呢?看起來像什麼呀?我們一起用動作表示一下(曲曲折折的,我們叫它九曲橋)

(3)那這座橋呢?你能看出來嗎?(它其實有上下兩層呢,上面一層是通汽車的,下面一層是通火車的)

(4)這樣的橋你見過嗎?它的外形看起來像什麼?(蝴蝶形狀)這是蝶形立交橋。你知道這種橋有什麼作用嗎?(把汽車都分離開來,減少交通擁擠)

(5)斜拉橋

(6) 上下兩層都有橋洞

(7)既可以讓行人透過又可以在上面玩摩天輪

3、師總結:原來世界各地有這麼多有特色的橋,真是讓我們大開了眼界。

四、設計“我心中的橋”

1、現在老師要請你們來做小設計師,給我們的家鄉來設計一座有特色的橋。

2、請你們先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

3、請個別幼兒講述,師進行簡單的示範。

4、先聽好老師的要求哦,老師爲你們準備了筆和紙,請你在設計時儘量把橋畫得大一點,讓大家看得更清楚,你可以設計不同形狀和不同材料的橋。

5、幼兒自主設計,師巡迴指導。

6、請個別幼兒上前介紹一下自己設計的橋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色?

7、師小結:今天我們設計了這麼多的橋,還有很多設計師想介紹呢,請你等會和好朋友分享吧。

橋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瞭解作者看橋美在何處

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透過對橋之美的領悟和薰陶,進而使學生能夠獲得一些簡單的審美方法,並培養自己健康的審美意識

教學方法:

在朗讀的課文的基礎上,透過掌握關鍵句的方法來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並理解本文的主旨

比較閱讀法:

透過與中國石拱橋的對比閱讀,來進一步掌握本文在內容與寫法上的特點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匯入

(欣賞《憶江南》一段視頻,視頻中的畫面是江南的各種各樣的橋和蘇州園林的各式橋樑,配合《憶江南》的曲調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同學們看了那麼多的橋,有什麼感受?(生回答,只要說出了感受就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配以導語:“垂虹玉帶”——姿態萬千的橋,地上的虹是橋雖沒有七彩,卻擁有永恆的生命,地上的玉帶地是橋,雖不能飄動卻使水更加靈動秀美。橋一向受文人墨客鍾愛,使橋樑專家放下了量尺鉛筆,用文字建築起了優美的中國石拱橋,現在畫家吳冠中又擱下了畫筆宣紙,用文字細細描繪起橋之美,那麼在畫家眼裏,橋,美在何處呢?請同學們開啟課本,大聲朗讀課文《橋之美》,抓住文章中的關鍵句。

二. 初讀課文,感悟意境

在畫家眼裏,橋美在何處呢?(抓關鍵句:)

1.小橋流水人家,固然具詩境之美,其實偏於繪畫的形式美。

2.我之愛橋,並非重於將橋作爲大件工藝品來欣賞,也並非着眼於自李春的趙州橋以來的橋樑的發展,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的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3.矛盾的發展促成了戲劇的高潮,形象的重疊和交錯構成豐富的畫面,橋往往擔任了聯繫形象重疊及交錯的角色。

4.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繫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

總結:在作者眼裏,橋的美並不着眼於橋自身的結構美,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三.品讀美文,欣賞美景

(1)爲了說明橋之美,作者主要舉了哪些例子?

烏鎮石橋 密密的葦叢

江南石橋 細柳拂絲

長橋臥龍 湖水蒼茫

橋 環境

風雨橋 飛瀑流泉

畫中橋 街市頭

田野盡頭的小橋

鵲橋

(2)列舉的這些橋它們各自都美在哪,請你結合課文簡要的說說?(結合文中作者景物描寫的句子來談)

人家---房屋,那是塊面;流水那是長線曲線,線與塊面組成了對比美;橋與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變化,同時也是線與面之間的媒介,它是溝通線面間形式轉變的橋。

(點線面的對比美,變化美)

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那拱橋的強勁的大弧線,或方橋的單純的直線,都恰好與蘆葦叢構成鮮明的對照。

(寫石橋與密密的葦叢相配合給人帶來的特別感受;厚厚實實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形成空間上的對比美)

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拂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石橋與細柳合作創造的動人景緻。細弱的柳枝拂着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裏有形體上的強與弱,輕與重之分,有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柳枝年 年發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的對比,差距之大仍能和諧統一)

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一座長橋,臥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人們珍視長橋之美。頤和園裏仿造的盧溝橋只17孔,蘇州的寶帶橋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橋緩緩看一遍,你會感到像讀了一篇史詩似的滿足

(橋的長線打破了湖面的單調感,同時橋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出現在水面上,是人類創造力的體現它就有了靈性與美感)

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山區往往碰到風雨橋,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駐足欣賞飛瀑流泉,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鬥。

(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閒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峯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極目一片莊稼地,有些單調,小徑盡頭忽然出現一座小橋,橋下小河裏映着橋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雜草刺破。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出形與色的樂曲。田野無聲,畫家們愛於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彷彿孩子們尋找熱鬧

(橋橫跨在水面上,與橋下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錯:同時橋的顏色與流水的顏色也相互映襯。橋與流水如一支樂曲一樣是一個整體。橋的美也像樂曲一樣有着和諧的韻律。)

畫家們眼裏的索橋卻是一道線,一道富有彈性的線!一道孤立的線很難說有什麼生命力,是險峻的環境孕育了橋之生命,是山岩、樹叢及急流的多種多樣的線的襯托,才使索橋獲得了具有獨特生命力的線的效果。

(索橋是一道線,與周圍的景色形成線與面的和諧統一,山上的樹與索橋的顏色形成映襯對比美)

南京長江大橋遠看也是一道直線,直線美不美?直線是否更符合新的審美觀?不宜籠統地提問,不能籠統地答覆,藝術形式處理中,往往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爲了畫長江大橋,我曾爬上南京獅子山,就是想尋找與橋身的直線相襯托、呼應、引申的點、線、面!爲了畫錢塘江大橋,我曾兩次爬到六和塔背後的山坡上,但總處理不好那龐大的六和塔與長長的橋的關係,因而構不成畫面。雖然濱江多垂柳,滿山開桃花,但脂粉顏色哪能左右結構之美呢!成昆路上,直線橋多,列車不斷地過橋、進洞,出洞、過橋,幾乎是橋連洞,洞連橋。每過環形的山谷,前瞻後顧,許多橋的直線時時劃斷陡坡,有時顯得險而美,有時卻險而不美,美與險並不是一回事

(作者認爲沒有找到合適的角度去畫南京長江大橋和錢塘江大橋,很難找到襯托呼應、引申的點、線、面,處理不了六和塔龐大的面和長長的橋的關係因而構不成畫面,不符合畫家的審美標準.)作者用反面的例子來說明畫家看橋的審美標準

總結:作者看橋有他自己獨特的眼光,橋之美,美在與周圍景色的融合、映襯、呼應,注意到點、線、面的搭配;和周圍景物 既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同時作者在描繪的時候語言很有感染力,有抒情的色彩,做到了用心去描繪。

(三)吳冠中先生對橋之美的追尋對你有什麼啓發?

和諧纔是美;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只要用聯繫的眼光來看事物就能從中尋找到美或是新的發現。橋之美,美在與周圍景色的融合、映襯、呼應,注意到點、線、面的搭配;和周圍景物 既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橋之美,美在不同環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學效果。

四.拓展延伸

⒈ 我們從橋之美中體會到了橋的美感真是賞心悅目。同是寫橋的文章中國石拱橋與之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相同點:都以橋爲說明對象,均採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都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不同點:內容上:《橋之美》從審美角度說明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中國石拱橋》從建築功用角度重在介紹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

語言上:《橋之美》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描寫抒情語言較多,《中國石拱橋》是較規範的說明文語言科學平實。

⒉的確,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本文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即從事物之間的聯繫中尋求美。我們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的“橋之美”?

學生透過討論,可能得出的結論:

可以說看到的美景,也可以是生活中的無形的“橋”

與同學發生矛盾經過調解成了好朋友,——溝通的橋最美

和家人有了爭執是老師的開導勸慰,代溝沒了 ,——親情的橋最美

失意時鼓勵的眼神,跌倒時有力的攙扶 ——友誼的橋兒最美

。。。

爲民辛勞,滿身是泥,疲憊不堪卻是最美的人最有力量的人 ——弘揚一身正氣的橋最美

五.作業佈置

1、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橋名的由來,如西湖的斷橋名因何起。

2、收集有關橋的詩歌、對聯、謎語、俗語、諺語成語等。

3、收集有關橋的故事與傳說,如三國故事中的當陽橋。

教學反思:

好的方面:

1、準確把握並激活學生的興趣點

說明文相對其他文體來說比較枯燥,《橋之美》爲自讀課文,位於講讀課文《中國石拱橋》之後。兩篇課文同是寫橋,但《中國石拱橋》的作者茅以升是橋樑專家,而《橋之美》的作者吳冠中是畫家。他們分別從科學的角度和藝術的角度來寫橋。在課文匯入中,由於講《蘇州園林》假山的堆疊中提到了橋的設計和中國石拱橋中的結構堅固,形式優美,但是都沒看到橋的美,於是在一段視頻中,讓學生感受到了這些美妙絕倫的建築,充分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文章重點研讀的環節中,也讓他們感受到了作者所舉的例子中的葦叢中的石橋、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形式獨特的風雨橋橋等讓學生有了直觀上的認識。這個環節結束後,整個班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因此我認爲,教師必須準確地把握並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纔會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注重學生與文字的直接對話

事實上,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和實踐。古人云: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自子自知。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一技能,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第一教學法。文字是情感的載體,也是美的傳遞者,我讓學生採用了不同的朗讀形式重點研讀了課文的第四段,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橋美在何處。學生在閱讀中積極主動的理解和迴應,書本潛在的意義才能處於不斷的被創造性的流動之中,學生的心靈才能於書本中的世界融爲一體。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依附於課文載體實現的。它的實現需要老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透過學生自己去體驗、去領悟。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與文字的直接對話,充分關注教學對象的情感體驗,效果不錯。

3、重視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所學到的東西運用具體的實際生活中,讓他們能從書本的小語文走進生活的大語文,讓學生生活語文的意識增強,從而提高自己生活的審美能力和生活中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充分的認識的語言語文所彰顯的魅力。

不足之處:有些具體的知識點沒落實到位,比如在講解時候,有個學生找到了南京長江大橋和錢塘江大橋,他認爲這也是作者所認爲美的橋,我只是和學生否認了他沒找準確,卻美和學識討論爲什麼不美。

學生分析到了映襯美,對比美,但畫面中並沒實際的標出什麼和什麼映襯,纔是美的。什麼和什麼對比才美等,可能有些學生還不夠完全的明白,如果畫片中標記了,應該更到位。

標籤:九篇 模板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