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爲古文背誦插上翅膀

     陳嶼中學童蓓蓓     

                                

自五四以來,中國傳統文化不斷受到懷疑與質詢。新中國建立之後,語文課本基本上都被意識形態所霸佔,在以“鬥爭”“打倒”等暴力語言爲代表的話語霸權下,優秀傳統文化在教育第一線幾乎氣脈盡斷。古詩文 背誦帶給學生的絕非應試的功利性,而是對人生的詩意與況味的體會,同時也是中國兩千多年文化在生命個體上的復活與延續。

由於古詩文應用的時代早已灰飛煙滅,古詩文字身又具有非口語特點,這使得學生的古詩文學習缺乏必要的語言環境。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心想口誦耳聽, 朗朗書聲構築起相應的語言環境,能有效地 培養學生的語感。陳平原說:“……有人把美育理解成多學一種技能,像畫畫、練鋼琴,而不是一種眼光、趣味和文化修養。在我看來,美育最基 本的是語文,是語言文學的能力和修養。” 蔡志忠說:“春秋戰國留下的哲學思想,讓我們能在做人、行爲處事、治國等方面有所依據;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等文學作品陶冶了我們的精神層次;八卦、易經、理學、禪宗思想等也擴大了我們的視野和大腦的想象空間。……而最重要的是,令自己的大腦多啜取不同的思想可發揮想象力的自由度,多讀詩詞、文學著作可提升人的氣質和專心程度。”

高中語文新大綱和人教版高中語文新教材自2000年秋應用實施以來,受到了 普遍歡迎。對照新舊大綱、教材,中國傳統文學的比重大大提高,絕對數量也大大增加,難度也增加了許多。如老教材第一冊要求背誦的古文總字數不到1000字,大多是唐宋作品。而新教材第一冊要求背誦的顧問總字數達4400字以上,而且爲先秦兩漢時期的散文著作,可想而知背誦難度將有多大的跨越!高中是文言文的入門階段。自民國初年廢止讀經開辦新式學校以來,無不把高中作爲學習文言文的主要階段; 學生能否具有 堅實文言閱讀 基礎,取決於這個階段的學習成就。毫無疑問,從學生的學習經歷來說,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關鍵在於要抓緊第一學年,要努力培養學生自覺誦讀的習慣。如何使學生順利完成背誦要求就成爲當前新教材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所謂師範者,學高爲師,身正爲範。作爲語文教師本來就應該先於學生背誦。僅教材第一冊中新增古文篇目佔66.6%以上,許多老師都來不及進行背誦。

教師 “領誦”首先可以對學生起到行爲上的示範作用;其次,在講課時能夠做到熟練舉例、引用,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再次,在檢查學生背誦也可做到手到擒來,簡單方便。另外,教師有過背誦經驗,熟知該課文在背誦方面的難點,便於指導學生背誦。

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交給學生最好的東西莫過於 學習 方法。 以下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積累起來的幾點經驗,野人獻曝,見笑於大方之家   。 

一、以“思”導記 法

要理解是識記的必要條件。理解了的東西識記起來比較迅速和牢固,這是因爲  它與過去已經掌握的知識,與人的過去的經驗發生了內容豐富的聯想。如果一種事物或材料成爲人的智慧活動的對象,那麼他就容易被清晰地感知,深刻  地理解,並與他的經驗相聯繫,就能較好的實際,較鞏固的保留在記憶中爲了 理解所要識記的材料,應該相對材料進行分析,把它的基本觀點、論點、論據以及邏輯結構找出來,然後以自己的語言把它們概括而確切的敘述出來,這就是通常學習時所作的提綱。提綱的編寫包括三個方面:1、把材料分成各個組 成部分;2、相處每個部分的小標題或分出容易聯想起該部分材料的全部內容的某一支承點連成一個統一的聯想環節;3、把個別的思想、句子連成各個以一部分可以縮減需要識記的單元數量,但並不會減少所識記的材料的範圍。由於材料經 過自己的分析,並用自己的語言編制提綱,使材料獲得了明確的、分成段落的 有條理的形式,因此就比較容易記憶和保持。《燭之武退秦師》情節跌宕起伏,人物紛繁,教師只要讓學生理清鄭國、晉國國、秦國的微妙關係,精確地把握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晉秦圍鄭--鄭伯說燭武--燭武說秦伯--晉軍退兵),以及鄭伯、秦君、晉文公三人的利害關係就能使在背誦時條理明晰。此時,如果再借助事件發展圖和 利害關係圖輔助背誦,則能做到事半功倍。

二、“二首”完形法

所謂“二首”完形是指抓住每個段落的首句和每個句子的首字。由於古文經常採用駢儷對偶的形式行文造句,句子結構整齊,意義相近相關或相對。這種行文格式更有利於採用抓取首句、首字來完成背誦。《蘭亭集序》首段,在熟悉語句的前期下,只要記住首句(“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和 下面各句 的五個首字(“羣”“此”“引”“是”“仰”)即可。因爲首句和首字能夠透過接近聯想達到完形的效果,所以能夠高效率地完成背誦。  

三、 多重刺激 法

 單調的機械的重複,會使人倍感枯燥乏味, 容易使大腦皮層產生抑制,不利於聯繫的鞏固。採用多種多樣的方法進行背誦,能維持學習這的興 趣,調動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於聯繫的鞏固。因此,在背誦過程中,要儘量使多種感官參與,使背誦過程成爲有看、聽、說、做的聯合活動,這樣就會使多種感覺道的資訊到達大腦皮層,留下“同一意義”的痕跡,並與視覺區、聽覺區、言語區、動覺區等建立起廣泛的神經聯繫,從而加強記憶的效果。 應當教學生養成背誦時 心、眼、口、手並用,做到心想、眼看、口誦、手寫 同步進行的習慣。學習主體可以根據文字特徵和周圍環境的實際情況來決定自己到底採用哪幾種感覺區的綜合。如《蘭亭集序》、《歸去來兮辭》、《滕王閣序》等抒情性較強,琅琅上口的文章,就應該在早讀課時細細品讀,體會感悟作者的情感,以文字內在的情感帶動朗讀,讀出表情 ,讀出抑揚頓挫、輕重 緩急, 在體悟中熟讀成誦。

四、綜合記憶法

一般來說,要達到同樣識記水平,材料越多,平均所用的時間就越多。 以前人們都以爲背誦古文較好的方法是先 段落背誦,後整合全部內容,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部分識記法。經過大量試驗證明,整篇閱讀直至成誦的整體識記法優於部分識記法;而 整體- 部分-整體的綜合識記法 又優於整體識記法。也就是說綜合識記法的效率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這就要求學習主體在正式開始背誦之前,對整體材料有一定的瞭解,能夠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材料。在背誦時,先局部完成背誦,後整合成篇。幾乎在所有較長文章的背誦中,我們都可以運用這種簡單易行的方法。

在一篇文章的背誦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方法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的。如《逍遙遊》中生冷字詞特別多,對學生熟悉課文語句會造成困難,因此在這篇文章的背誦上就可以採用多重刺激記憶法和綜合記憶法相結合的方式。熟悉課文時,做到眼觀形、口唸音、心思義、手寫筆劃。對背誦部分有了一定的瞭解之後,就 進行分塊處理,將它分成四個部分:鯤鵬之形--乘風而飛--厚風負翼--蜩鳩之識。然後對每個部分分別強化背誦(其中也可同時運用“二首”完形法),最後整合成篇。

除了背誦方法的傳授,在第一學期,教師應當透過嚴格的背誦檢查制度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背誦習慣。教師採取的檢查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教師-課代表-小組長三級管理法(教師負責課代表和一些“ 釘子戶”的背誦;課代表負責小組長的背誦;小組長負責其他同學的背誦。)、課前齊背法 、教師抽查法、默寫檢查法等等 。最後,教師還可以透過 鼓勵 提前完成背誦 者的方法 給予學生正面的刺激,形成良好的背誦氛圍。

沒有根基的民族是無法遠行的,以色列人在沉寂了2000年以後依然不屈不撓地進行着恢復母語的工作,其目的也就在於企望語言成爲他們民族詩意棲息的所在。我們之所以要強調背誦,也正是因爲漢語言是我們民族靈魂的所在。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唐宋八大家 散文, 超越了特定社會的意識形態 ,是我們永恆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