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解析低齡人羣的暴力崇拜現象

                            北京青年報     2003-08-29     

 

    只因偶然的身體碰撞,兩羣少年人便在商場裏羣毆,甚至拔刀相向,結果,一名15歲的中學生被刺中胸部身亡。看到這樣的報道,相信很多讀者都會像我們一樣,不僅感到深深的惋惜,還會產生一種心理困惑:爲什麼這些孩子不能用正常、溫和的方式解決他們的“爭端”,而那麼輕易地就滑向了暴力與犯罪的泥潭呢?他們的行爲方式到底出自怎樣的心理機制?

    社會學家把14歲至16歲稱爲“犯罪年齡”,處於這個年齡階段的青少年,行爲方式有着隨意性、不計後果和暴力傾向等特徵。隨着各種不健康音像製品的`氾濫,電子遊戲中暴力場面的感染,部分未成年人不自覺地模仿黑幫人物的暴力行爲,習慣於用拳頭和刀子解決他們遇到的任何問題。這種江湖習氣和黑幫做派不能被我們看作是少數人的偶然現象,它幾乎成爲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一種“病毒”。這種“病毒”在平時看來,似乎很有一點英雄氣息,但是,一旦出現誘因,就可能推動未成年人墮入犯罪的深淵。

    另一個值得我們警惕的問題是,14歲至16歲的少年,正處於升學的關鍵時期,家庭和學校把教育的重點都放在抓學習成績這一頭,有時忽略了道德訓誡、性格養成、法制觀念的培養和性觀念的引導,在如何做人這個問題上,出現了空洞化的跡象。一些未成年人不僅心理道德水準低下,法制觀念淡薄,甚至連基本的社會公德都不懂得遵守,心理上完全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不難想像,在這樣的“人格白紙”上,再塗抹上一層“暴力崇拜”的墨汁,他們的精神世界還能是什麼樣子,他們的未來又面臨着怎樣的危險。

    從近來一段時期媒體所披露的案子來看,低齡人羣的江湖習氣和“暴力崇拜”現象日趨明顯,理應獲得社會的足夠重視,並應該着手尋找對策。這個對策不應該是學校或者家庭的“單線作戰”,更不應該簡化爲口頭訓導,而應該建設爲一種文化戰略,其中,電影的分級指導、網吧和遊戲廳的管理、性心理教育的補課、法律知識的普及都要齊頭並進。惟其如此,才能把這些孩子們從各種各樣的“江湖”裏挽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