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蓋玉春《武技》教學實錄 教案教學設計

(這條文章已經被閱讀了 178 次) 時間:2004/11/06 10:59am 來源:xiaoyanzi

蓋玉春《武技》教學實錄 教案教學設計

文字:

武技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來託鉢,李飽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李喜,館之客舍,豐其給,旦夕從學。三月藝頗精,意甚得。僧問:“汝益乎?”曰:“益矣。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僧笑,命李試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躍移時,詡詡然交叉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盡吾能,請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勢。既而支撐格拒,李時時蹈僧瑕,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餘。僧撫掌曰:“子尚未盡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慚沮請教。又數日,僧辭去。  李由此以名,遨遊南北,罔有其對。

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於場,觀者填溢。尼告衆客曰:“顛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場一撲爲戲。”如是三言。衆相顧,迄無應者。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尼便笑與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問:“尊師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師耶?若爾,不必交手足,願拜下風。”李請之再四,尼不可。衆慫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師弟子,同是箇中人,無妨一戲。但兩相會意可耳。”李諾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頡頏間,尼即遽止,李問其故,但笑不言,李以爲怯,固請再角。尼乃起。少間李騰一踝去,尼駢五指下削其股,李覺膝下如中刀斧,蹶僕不能起。尼笑謝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異歸,月餘始愈。

後年餘,僧復來,爲述往事。僧驚曰:“汝大鹵莽!惹他何爲?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斷矣!”

[打包下載]   [引用該文]   [發表評論]   [轉寄該文]   [關閉視窗]

此文章相關評論:

該文章有30個相關評論如下:(點這兒論壇方式檢視)

--------------------------------------------------------------------------------

xiaoyanzi 發表於: 2004/11/06 11:00am

《武技》教、學預設案

(2004年10月28日修訂稿)

一、文字分析:

《武技》是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篇文章,約五百言,文字較淺顯,文言語法現象不多。擬以自讀課文的方式進行解讀。

二、任務分析:

1、文言文教學字詞是重點,不能“架空”了。應讓學生透過一定時間量的自學、討論進行文字的初步解讀,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目的是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關注學生閱讀時的情感體驗,提倡對作品的個性化解讀。

三、學生分析:

1、本節課實施班級爲高三複讀班,生數較少,但其中有半數以上基礎較紮實。在具體教學時,採取分組討論的形式,在字詞過關方面,他們應能透過小組合作解決大部分問題。

2、學生知識水平、生活經歷不同,會出現理解水平、情感體驗的差異。

四、教師分析:

1、教師有大語文教學觀,能在教學中整合、優化各種教學資源。

2、教師有平等的學生觀,力求營造真正平等的課堂。尊重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與體驗,尊重學生在閱讀時表現出的創造性思維,對之給予充分的珍視。

3、教師有創新意識,渴望自己的課堂能給聽課者帶去一點思考,甚至爭執。

五、教學目標:

1、 透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文言字詞,提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 透過朗讀、討論人物形象等,感悟文字,走進作品。

3、 進行角色體驗,多角度、多層次地理解主題。

4、 拓展遷移,瞭解話題作文積累材料的一般方法。

六、預習要求:

1、 複習蒲松齡和《聊齋志異》有關文學、文化常識。

2、 能夠用現代漢語複述故事。

3、 將自己在閱讀中不能落實的字詞梳理、羅列出來。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匯入新授(1分鐘):

師:魯迅先生曾在他的《中國小說史略》中稱譽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一書是小說"專集之最有名者"(副板書)。郭沫若先生在爲蒲松嶺故居題聯時,也盛讚這部書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副板書)。我們以前也曾學過選自《聊齋志異》的課文,它們是?

齊:《狼》、《促織》

師:今天,我們跟大家再來一起學習《武技》(板書)。

(二)分組討論(20分鐘):

1、 導言(3分鐘):

師:之前,我們大家已進行了預習,下面我們先用一點時間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各自羅列出來的問題,看能否在小組內解決。討論的要求是各小組要將自己組內討論後的問題分兩種情況呈現出來:

(1)、組內意見不一致,不能解決的;過會全班討論時再尋求幫助

(2)、組內雖已解決,但認爲很有價值,想聽聽別組意見的;等會給你機會,讓你來考考其他組

我們大家大概都比較喜歡王小丫主持的《開心辭典》這個節目吧,我也喜歡。我最喜歡這個節目的一個理由就是答題者可以“求助”,從語文老師的角度看,我以爲這合理利用了各種資源。今天,我們的課堂裏,有這麼多嘉賓,大家也應該學會“拿來”,合理運用你身邊的有益資源。所以,今天,我們在討論時,各組可以向在座的聽課老師尋求現場幫助,爲保證課堂的相對穩定,我們規定每組最多有三次“求助”機會,而且每次只能派一名代表外出。事先,我得跟大家說一聲,能否有勇氣向別人,尤其是陌生人“求助”,是我們未來生存的一個必需的素質;另外,因爲我們聽課的老師們事先沒有接觸過這篇文章,可能不一定能立即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這,你也不要有什麼看法。我們在這裏更看重的是你有沒有提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提出的問題,連我們的老師都不能立即回答,那正好說明你的問題是有價值的。我期待着你們精彩的問題,下面,就讓我們開始討論吧。

2、 現場討論:(根據現場情況,決定討論時間的長短,預計:5分鐘)

3、 全班交流(預計12分鐘):

(1)、請幫幫我們(副板書):(各組將自己組內無法解決或者意見不一致的問題呈現出來,請其他組幫忙解決)

(2)、考考大家吧(副板書):(各組將自己已討論解決,但認爲有價值的問題拋出來,考考別的小組)

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時,適當板書一些重要字詞,特別是那些有文言語法現象的。(注意:教師根據現場生成情況,決定自己是否再拋幾個重要的字詞讓學生研究研究。)

教師準備的,可能涉及的一些字詞問題的理解(略)

(注意:文中有兩處可能是因版本問題而出錯的地方,“騰躍移時”中“移”當爲“多”,“子即盡吾能”中“即”當爲“既”。如有學生提出,可適當介紹讀古書當進行考證的意識以及方法:查找典籍並應多查幾個版本,網上搜尋,比如baidu、google、搜狐等。文字中就有“蹶僕”與註釋中“厥僕”的不同,註釋裏也有兩個字(頏、舁)注音的錯誤,“盡信書不如無書”)

(三)感悟文字(9分鐘左右):

1、 齊讀文章(要求根據自己閱讀的習慣,或坐或站,或走或停。3分鐘左右)

(教師注意聽讀,及時糾正學生讀書過程中出現的字音以及斷句等問題,遇有理解問題,再適當簡釋)

2、 角色體驗、分析故事情節(6分鐘左右):

師;本文寫了哪幾個人物?

齊:李超、僧、尼(板書)

師:主要情節有哪些?

齊:李超從僧學武(技),與尼較/比武(技)(根據學生現場回答板書,尊重學生的答案)

師:你最喜歡哪個人物?試用文中的語句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四)、角色體驗,理解主題(13分鐘)

1、 角色體驗(6分鐘左右)

假如你是李超,你在被打傷、在家休養的一個多月時間裏,你會想些什麼?或者,你從第三者的角度怎麼看李超“與尼比武”這件事?

(請三四個同學在具體情境中回答問題,教師略作點評,並引導學生產生類似經驗的聯想,如提出:你的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你讀過類似的故事嗎等問題)

估計學生的體驗會有:

(1) 太驕傲了;應學會謙虛,不能驕傲(故事一:山上的人看山下的人似螞蟻,很高興;但有人提醒說:山下的人可能根本看不見山上的人。故事二:徒弟滿師下山,師父問“滿了嗎?”)

(2) 無自知之明;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高考填報志願這一現實生活經歷)

(3) 勇於展現自己,謙虛不是美德,21世紀是個性張揚的世紀

(4) 與高手過招,會更有利於自己的成長( 透過實戰,有了比較,才能清晰自身弱點,有利於尋找差距,及時調整。比如打乒乓、下棋等)

2、 整合教材,深化主題(5分鐘左右)

同學們由李超與尼比武這一故事產生了各種想法,這些想法的產生都與自身的理解有關,這裏,我們都讀出了自己,這很好。大家知道,“文以載道”,我們寫人敘事,最後多爲闡釋一個道理。比如蒲松齡,他就特別喜歡在自己的文章最後,用一段話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狼》一文,作者在文章最後是怎麼總結的?

齊:“狼亦黠矣,而……”

師:他在《促織》一文裏,更是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是怎麼說的?

齊讀:“異史氏曰……”

師:這裏“異史氏”就是作者,這種形式,我們在《史記》裏也常見,就象“太史公曰”一樣。作者透過這樣的形式,可以直接表達自己的愛憎或者主張等。下面,我們就來爲這一篇文章也寫一段“異史氏曰”,時間:兩分鐘。

師:下面請各組先進行組內交流,並將本組最好的一段文字選出來推薦給大家。

生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3、拓展遷移,點撥寫作(2分鐘)

透過故事闡述道理,寫出自己的人生感悟,這一方法,特別適用於我們今天的高考話題作文的寫作訓練。上一次我用朱自清和自己的《冬天》,告訴大家寫文章的根本是“我以我手寫我心”,從生活中取材,寫出真情實感。但。當我們的人生經歷不多,我們又要埋頭題海的時候,我們必須用閱讀來擴大我們的視野,所以,我們要透過大量閱讀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來積累寫作素材。這一點,我們過去做得很好,我們還必須堅持。

這裏,我再給大家一個小故事,請你們認真閱讀,從不同的角度去體驗,然後精心寫出自己的人生感悟。

五、質疑探究,生成新問題(2分鐘)

今天,我們對《武技》的分析暫時告一段落,下面請同學們閉目冥想,對這樣一篇課文,對我們這一節語文課,你還有哪些問題?

一分鐘後,請兩三名學生說說。對能夠提出問題來的學生予以熱情的鼓勵。

六、連結課外

1、讀《口技》、《禽俠》,進一步體驗蒲松齡講故事的方法

2、讀故事,寫一點人生感悟。

頂部

xiaoyanzi 發表於: 2004/11/06 11:00am

附錄:《武技》一文重要字詞(課前用小黑板準備好)

考考大家吧:

1、 實詞:

我已盡能之

子即盡吾能

2、 虛詞“之”:

我已盡能之

尼固詰之

李請之再四

以邀一日之名

3、 虛詞“以”:

以邀一日之名

李以掌致地

幸先以我名告之

然以其文弱故

4、 詞類活用:

李飽啖之

豐其給

館之客舍

下削其股

李由此以武名

思欲敗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5、句式

有薄技,請以相授

弄藝於場,觀者填溢

惹他何爲

6、 考證:

騰躍移時

子即盡吾能

頂部

xiaoyanzi 發表於: 2004/11/06 11:01am

《武技》課堂教學實施後的一點思考

04/10/30 晴

教學內容與步驟:

課前準備:1、利用學生做操時間,寫好相應板書:(主)作品、作者名,(左副)魯迅、郭沫若對《聊齋志異》評價的語句;2、讓學生四人一組成正方形或菱形擺好桌凳;3、課前遊戲:依男女生分兩組,同學之間互相揉揉肩、捶捶背,然後,板書:(右副)合作、分享。

(一)、匯入新授(1分鐘):

師:魯迅先生曾在他的《中國小說史略》中稱譽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一書是小說"專集之最有名者"(副板書)。郭沫若先生在爲蒲松嶺故居題聯時,也盛讚這部書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副板書)。我們以前也曾學過選自《聊齋志異》的課文,它們是?

齊:《狼》、《促織》

(二)分組討論(20分鐘):

1、 導言(3分鐘):

師:之前,我們大家已進行了預習,下面我們先用一點時間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各自羅列出來的問題,看能否在小組內解決。討論的要求是各小組要將自己組內討論後的問題分兩種情況呈現出來:

(1)、組內意見不一致,不能解決的;過會全班討論時再尋求幫助

(2)、組內雖已解決,但認爲很有價值,想聽聽別組意見的;等會給你機會,讓你來考考其他組

我們大家大概都比較喜歡王小丫主持的《開心辭典》這個節目吧,我也喜歡。我最喜歡這個節目的一個理由就是答題者可以“求助”,從語文老師的角度看,我以爲這合理利用了各種資源。今天,我們的課堂裏,有這麼多嘉賓,大家也應該學會“拿來”,合理運用你身邊的有益資源。所以,今天,我們在討論時,各組可以向在座的聽課老師尋求現場幫助,爲保證課堂的相對穩定,我們規定每組最多有三次“求助”機會,而且每次只能派一名代表外出。事先,我得跟大家說一聲,能否有勇氣向別人,尤其是陌生人“求助”,是我們未來生存的一個必需的素質;另外,因爲我們聽課的老師們事先沒有接觸過這篇文章,可能不一定能立即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這,你也不要有什麼看法。我們在這裏更看重的是你有沒有提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提出的問題,連我們的老師都不能立即回答,那正好說明你的問題是有價值的。我期待着你們精彩的問題,下面,就讓我們開始討論吧。

(說完,板書:(右)討論、質疑)

(設計這一環節主要目的是:1、展現自己的語文教學理念。大語文教學觀要求我們合理地利用身邊的語文教學資源,所謂教材整合,決不應該侷限在文字上,凡是進入我的課堂裏的.物、人、事都應可以爲我所用,都應該是可以整合的“教、學”材料。2、展現自己對學生人格塑造的用心。一直以爲語文老師教給學生的知識,他是會很快忘卻的;但,做人的理念,卻可以讓他終身受益。所謂“言傳身教”,我是願意給他們創造這樣的機會的。實施過程中,我利用行間巡視的機會特別叮囑孩子們勇敢地去表現自己;並在討論中和討論後兩次全班激勵,可惜沒有一個同學能出去向老師求助。這樣一個本該“閃亮”的環節最終成爲我這一節課的一個敗筆,因爲這樣一個環節的設計,我在導言時都說了近三分鐘,致匯入拖沓;在討論過程中,又一再提及,干擾了學生正常的討論;甚至,這可能又給那些欲試而不敢的學生造成心理波動,不能專心討論。從課堂看,我的設計是失敗了,但,這種意識我還是願意保留,所以,下午,在和學生閒聊上午這一節公開課後,我佈置了一道作文題《敢爲天下先--從《武技》一課之後說開去》,是啊,有什麼比用自己的人格理念去影響學生做人道理更重要的呢?我願我的學生們離開校園的時候,就能夠直麪人生。)

2、 現場討論:(根據現場情況,決定討論時間的長短,預計:5分鐘)

3、 全班交流(預計12分鐘):

(1)、請幫幫我們(副板書):(各組將自己組內無法解決或者意見不一致的問題呈現出來,請其他組幫忙解決)

(2)、考考大家吧(副板書):(各組將自己已討論解決,但認爲有價值的問題拋出來,考考別的小組)

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時,適當板書一些重要字詞,特別是那些有文言語法現象的。(注意:教師根據現場生成情況,決定自己是否再拋幾個重要的字詞讓學生研究研究。)

教師準備的,可能涉及的一些字詞問題的理解(略)(見附錄,上一樓)

(注意:文中有兩處可能是因版本問題而出錯的地方,“騰躍移時”中“移”當爲“多”,“子即盡吾能”中“即”當爲“既”。如有學生提出,可適當介紹讀古書當進行考證的意識以及方法:查找典籍並應多查幾個版本,網上搜尋,比如baidu、google、搜狐等。文字中就有“蹶僕”與註釋中“厥僕”的不同,註釋裏也有兩個字(頏、舁)注音的錯誤,“盡信書不如無書”)

學生全班交流時問了幾個問題,問得很實在。如:“意甚得”是“甚得意”的倒裝嗎?“尼僧”是偏意複詞嗎?“意氣而進”的“而”是表示什麼關係的?最得意地當是一學生問出“子即盡吾能”中“即”當爲“既”的問題。讓學生真正深入其中去討論去探究,是能培養他們質疑甚至創新精神的。

對最後一個問題,我引導學生思考典籍在傳播過程中的環節,得出該生正確的結論,給予其熱烈的褒揚,並提議大家給他掌聲。同時板書:探究、創新。師再度強調創新品質對21世紀人才的重要作用。

教師將事先準備的小黑板上的字詞訓練材料出示給學生,並簡單總結文言文學習應該抓住的幾個知識點,如:實詞、虛詞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句式,考證等。

(三)感悟文字(9分鐘左右):

1、 齊讀文章(要求根據自己閱讀的習慣,或坐或站,或走或停。3分鐘左右)

學生全部是坐着讀的,沒有人象平時一樣,敢站起來甚至是走着讀書(平時,讀古文時我爲訓練他們旁若無人的吟誦,允許他們在教室裏自由走動,要求能讀到“搖頭擺尾”的姿勢)。又多說一句無關緊要的話,還是說明我的理念在與現實的碰撞中的失敗,學生思維裏的傳統觀念並沒有因爲我平日的積極訓練和刻意要求(課前,我在佈置他們預習時,除讓他們齊讀兩遍外,就提出了一個要求:敢說敢做,按照我課堂上的語言完成相關的工作)而有質的飛躍。改變人的思維觀念,路漫漫其修遠兮。有“人”的時候,我想:我們很多人的思維觀念更多的是羞澀,是“藏拙”的潛意識。

(教師注意聽讀,及時糾正學生讀書過程中出現的字音以及斷句等問題,遇有理解問題,再適當簡釋)

2、 角色體驗、分析故事情節(6分鐘左右):

師;本文寫了哪幾個人物?

齊:李超、僧、尼(板書)

師:主要情節有哪些?

齊:李超從僧學武(技),與尼較/比武(技)(根據學生現場回答板書,尊重學生的答案)

師:你最喜歡哪個人物?試用文中的語句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這一環節,學生還是有話說的,只是,太過拉雜,太過注重了細節(比如,認爲李超“騰一踝去”這一動作,是他欲用僧打敗他的那一招“僧忽一腳飛擲”打敗尼僧。),而且,一旦說開去,很難收住話閘子。引起的共鳴也特別多,爭相表達。事先,我在備課時,沒有想到學生的回答可能沒有概括力這一個因素,太過理想化了(我只是想他們用幾個關鍵性的句子來回答這個問題,一帶而過)。沒有備好學生,在這裏出現了問題,浪費了不少時間,致使後面的環節不能深入展開。

(四)、角色體驗,理解主題(13分鐘)

1、 角色體驗(6分鐘左右)

假如你是李超,你在被打傷、在家休養的一個多月時間裏,你會想些什麼?或者,你從第三者的角度怎麼看李超“與尼比武”這件事?

(請三四個同學在具體情境中回答問題,教師略作點評,並引導學生產生類似經驗的聯想,如提出:你的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你讀過類似的故事嗎等問題)

估計學生的體驗會有:

(1) 太驕傲了;應學會謙虛,不能驕傲(故事一:山上的人看山下的人似螞蟻,很高興;但有人提醒說:山下的人可能根本看不見山上的人。故事二:徒弟滿師下山,師父問“滿了嗎?”)

(2) 無自知之明;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高考填報志願這一現實生活經歷)

(3) 勇於展現自己,謙虛不是美德,21世紀是個性張揚的世紀

(4) 與高手過招,會更有利於自己的成長( 透過實戰,有了比較,才能清晰自身弱點,有利於尋找差距,及時調整。比如打乒乓、下棋等)

學生在現場回答時提及了驕傲、報仇等,而且還有一生專門爲李超怎麼會想到復仇設定了一個生活情景,很有邏輯性。我在這個環節的設定上傾注了很多的熱情,但,因爲時間的緊張,處理起來有些毛躁,沒有能夠讓這個環節得到最深入的討論。最後,也只能採取把自己的想法硬“灌輸”給學生的辦法,講了另外一些人生體驗。沒有很好的引導,沒有我預想中的火花的碰撞,是爲最大的遺憾,而,究其原因,還是時間的安排問題。這裏,匯入可以節省的,爲了理念而丟卻了;字詞討論的時間可以透過形式上搞一下而節省的,但因爲討厭公開課爲討論而討論的誤區而堅決執行真討論,而耽誤了時間。看來,從全堂課的效果來看,我們還是應當有所取捨爲好,一堂課的容量畢竟是有限的,你想面面俱到,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課後,有同事私下裏跟我講“你這節課形式上體現了新課標,卻還能給人一種實實在在、不做作的感覺,不容易”還是給了我少許的安慰。

2、 整合教材,深化主題(5分鐘左右)

同學們由李超與尼比武這一故事產生了各種想法,這些想法的產生都與自身的理解有關,這裏,我們都讀出了自己,這很好。大家知道,“文以載道”,我們寫人敘事,最後多爲闡釋一個道理。比如蒲松齡,他就特別喜歡在自己的文章最後,用一段話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狼》一文,作者在文章最後是怎麼總結的?

齊:“狼亦黠矣,而……”

師:他在《促織》一文裏,更是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是怎麼說的?

齊讀:“異史氏曰……”

師:這裏“異史氏”就是作者,這種形式,我們在《史記》裏也常見,就象“太史公曰”一樣。作者透過這樣的形式,可以直接表達自己的愛憎或者主張等。下面,我們就來爲這一篇文章也寫一段“異史氏曰”,時間:兩分鐘。

師:下面請各組先進行組內交流,並將本組最好的一段文字選出來推薦給大家。

生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未能完成討論、交流的環節)

3、拓展遷移,點撥寫作(2分鐘)

透過故事闡述道理,寫出自己的人生感悟,這一方法,特別適用於我們今天的高考話題作文的寫作訓練。上一次我用朱自清和自己的《冬天》,告訴大家寫文章的根本是“我以我手寫我心”,從生活中取材,寫出真情實感。但。當我們的人生經歷不多,我們又要埋頭題海的時候,我們必須用閱讀來擴大我們的視野,所以,我們要透過大量閱讀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來積累寫作素材。這一點,我們過去做得很好,我們還必須堅持。

這裏,我再給大家一個小故事,請你們認真閱讀,從不同的角度去體驗,然後精心寫出自己的人生感悟。

五、質疑探究,生成新問題(2分鐘)

今天,我們對《武技》的分析暫時告一段落,下面請同學們閉目冥想,對這樣一篇課文,對我們這一節語文課,你還有哪些問題?

一分鐘後,請兩三名學生說說。對能夠提出問題來的學生予以熱情的鼓勵。

(這一環節沒有實現。因爲,此時下課鈴響了。我一直不喜歡拖堂,哪怕是一分鐘,哪怕是公開課。所以,可能給人不完整感,只能對聽課的老師說抱歉了。)

六、連結課外

1、讀《口技》、《禽俠》,進一步體驗蒲松齡講故事的方法

2、讀故事,寫一點人生感悟。

總結:一節課結束了,留給自己的思考卻很多。最值得高興的是:這樣一節課,我基本實現了自己對語文教學理念的展現。我不僅願意理解新課標,更願意實踐新課標。在實踐中的思索收益當是最多的吧?此前,看李鎮西、餘映潮、幹國祥等人的課例時只知道好,卻難有深入的體會,不知道真正好在哪裏。實踐之後,知道了其中的甘苦,以後會更深入的理解他們的課例吧。

理想與行動之間的差距也是很明顯的,要設身處地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並不容易。應該說,我這一節課對文字的分析,在幾個問題的切入點上是很到位的,但因爲缺少對學生可能回答的預見,而導致最後的發揮不如自己的預料,以後當更多的關注這個環節。此前,上過不少的公開課,能夠一如自己所料的進行下去,關鍵是我爲學生鋪平了道路,引導他們往我的答案裏鑽,如遇不能準確回答的,則乾脆自己代爲“佈道”,所以,幾乎都能完滿完成教學任務。而,這一次,我把所有的主動權都交給了學生,所以導致後面的時間不夠,一方面,我爲之感到遺憾,另一方面,我卻並不後悔,因爲,我現在終於“目中有生”了。

對話,除了對話,還是對話;我願意我的課堂能夠成爲這樣的課堂。

頂部

xiaoyanzi 發表於: 2004/11/06 11:02am

蔣嶽慶(江蘇金壇) 真正的研究從這裏看到了.

頂部

xiaoyanzi 發表於: 2004/11/06 11:03am

朱遠非

一節很真實的課,不譁衆取寵,有思想的好課。

頂部

xiaoyanzi 發表於: 2004/11/06 11:04am

王益民

<武技>的教學構想不錯,是求知人求知所得.但真正的好課是非預設性的.

頂部

xiaoyanzi 發表於: 2004/11/06 11:05am

以下是引用王益民在2004-11-1 21:31:00的發言:

<武技>的教學構想不錯,是求知人求知所得.但真正的好課是非預設性的.

所以,我知道我這樣一節課不是好課。這在後面的《實施後的一點思考》裏面其實已經有所說明。表現在課堂實際與事先的預設不能同步,尤其是對學生的估計與自己的期望很不吻合,致使最後本該最精彩的環節不得不草草收場。再有,也感覺自己這樣一節課課前對很多不必要的細節考慮太多,致使不能集中火力打殲滅戰。

但,我有一個疑問:您說“真正的好課是非預設性的”能否闡釋得再具體一些?

我的意識裏好象仍然丟不開“教師事先的設計”這樣的傳統的理念?沒有“預設”(我所說的是:教師最起碼應對文字進行解讀並事前考慮將如何引導學生剖析文字等),教師怎麼進入課堂操作層面呢?

請予以指導,謝謝!

頂部

草 發表於: 2004/11/08 07:54am

草已經下載了,學習中 :)

頂部

董隆 發表於: 2004/11/08 03:43pm

好課!樓上幾位所言不差。

頂部

董隆 發表於: 2004/11/08 03:46pm

燕子你這纔是真正搞教學科研的方家。

頂部

xiaoyanzi 發表於: 2004/11/08 06:53pm

謝謝懂老師繆誇,小燕子慚愧!

頂部

蓋玉春 發表於: 2004/11/08 10:37pm

謝謝各位的關注!

蓋某人於此間給您拱手了!請多指導!

另外:第8樓爲我的發言,非王益民老師的話。應該說表達了我的心聲。

再拜!!

頂部

草 發表於: 2004/11/09 01:50pm

蓋老師的課很大氣

有點疑問,是不是有拔高的嫌疑,

時間問題,容後再說.

頂部

蓋玉春 發表於: 2004/11/11 04:17pm

草很敏銳!

的確,《武技》一課,從文字的選擇來看,是不適宜的。

1、從文言文教學的角度來考察:它無多少文言現象可供挖掘。我最初擬將之上成文言文延伸複習課,整合學生以往既有的文言知識,因爲,我的學生是高復班的嘛。但,考慮是學校創新課大賽的性質,後未實施。

2、從人文關懷的視覺出發,這一節課的指向是很明確的:李超技不如人卻逞強好勝,從他這裏應該汲取的教訓是很明顯的。因爲受“生成”的影響,我想學生會想到哪些呢,可能與我的設計不會一樣,而且我們每天給學生一個故事,讓他們寫人生感悟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應該能夠挖掘出全新的角度吧,於是,我有了此課後面的設計(尤其是我一直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教育,所以,更多的想到了其他)。但事實證明,確如草所言,學生並沒有如我所料能談出那些方面呢!

小燕子將此課貼在這裏,之前,我並不知道。後來知道了,因爲這樣一節課,雖然不成功,但能表明我的一些教學理念,而且也渴望聽到方家的批評,所以也就任其在此佔據一席之地了!

缺點很多,課後思考,尤其是如果能聽見草等朋友真誠的批評,會更有助於自己的成長。謝謝!!

頂部

天地一沙鷗 發表於: 2004/11/11 05:16pm

先學習。[USECHGFONTE]

頂部

春姑娘 發表於: 2004/11/11 06:17pm

下面引用由xiaoyanzi在 2004/11/06 11:04am 發表的內容:

王益民

<武技>的教學構想不錯,是求知人求知所得.但真正的好課是非預設性的.

我對“真正的好課的非預設性”存在疑問,不知道這個概念具體內涵是什麼?

我認爲,教學設計總是有預設成分的,在教學活動前,我們的設計無疑就是對課堂的教學預設和建構,只不過,這種預設應當是動態的,應當留出空間,以待課堂上的生成和調整。

頂部

絳珠 發表於: 2004/11/11 09:26pm

蓋老師,草的知識很淺,言錯之處望諒 :)

草指的是能力方面的拔高。

引用:

我們大家大概都比較喜歡王小丫主持的《開心辭典》這個節目吧,我也喜歡。我最喜歡這個節目的一個理由就是答題者可以“求助”,從語文老師的角度看,我以爲這合理利用了各種資源。今天,我們的課堂裏,有這麼多嘉賓,大家也應該學會“拿來”,合理運用你身邊的有益資源。所以,今天,我們在討論時,各組可以向在座的聽課老師尋求現場幫助,爲保證課堂的相對穩定,我們規定每組最多有三次“求助”機會,而且每次只能派一名代表外出。事先,我得跟大家說一聲,能否有勇氣向別人,尤其是陌生人“求助”,是我們未來生存的一個必需的素質;另外,因爲我們聽課的老師們事先沒有接觸過這篇文章,可能不一定能立即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這,你也不要有什麼看法。我們在這裏更看重的是你有沒有提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提出的問題,連我們的老師都不能立即回答,那正好說明你的問題是有價值的。我期待着你們精彩的問題,下面,就讓我們開始討論吧。

這是你課堂的亮點,也給我許多啓示。

如果把話語換爲:今天,我們的課堂裏,有這麼多嘉賓,大家也應該學會“拿來”,合理運用你身邊的有益資源。所以,今天,我們在討論時,不會的問題向周圍的老師求教,看哪組解決的問題多,看哪組先把問題解決完----

呵呵,有點哄小朋友的味道,總之是這個意思。先置學生於無路處, :)

頂部

絳珠 發表於: 2004/11/11 09:37pm

引用:

事先,我得跟大家說一聲,能否有勇氣向別人,尤其是陌生人“求助”,是我們未來生存的一個必需的素質;

這句話會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 :)

建議:放在學生討論完後,如果有很多學生問過老師,可以說這句話,

如果沒有或很少的話,就不必說了

畢竟學生的能力是需要長時間鍛鍊的,不能因爲一兩件事,而給學生貼上能或不能的標籤

頂部

絳珠 發表於: 2004/11/11 09:53pm

引用導語:

師:魯迅先生曾在他的《中國小說史略》中稱譽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一書是小說"專集之最有名者"(副板書)。郭沫若先生在爲蒲松嶺故居題聯時,也盛讚這部書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副板書)。我們以前也曾學過選自《聊齋志異》的課文,它們是?

齊:《狼》、《促織》

師:今天,我們跟大家再來一起學習《武技》(板書)。

草認爲導語不是太好的。您的導語引出《狼》、《促織》的目的是什麼?是爲了後文的給故事加哲理嗎?那也不必在導語中說出來,這僅是草的觀點 :)

建議:本文的主題是諷刺那些技不如人卻逞強好勝的人嗎?如果是的話,可以由類似的哲理小故事匯入,

或者由學生的生活實際匯入:同學們,你怎麼理解逞強好勝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你怎樣看待逞強好勝的人和一些事?

感覺這個導語也不是太好,可能是文字未研究透吧 :)

草的觀點是導語一定要切題。

歡迎批評 :)

頂部

草 發表於: 2004/11/11 10:03pm

引用;

讓他們寫人生感悟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應該能夠挖掘出全新的角度吧

這個很好的,實錄中好象是沒時間了吧

頂部

草 發表於: 2004/11/11 10:15pm

總言而之:蓋老師這節課很大氣,很實在,很深刻,有深度

草的感覺是蓋老師在提問技巧上有瑕 :)

頂部

邊城 發表於: 2004/11/12 07:24am

還沒看,等細看了之後纔敢評論。

頂部

草 發表於: 2004/11/27 10:54pm

頂上來,請蓋老師過目,呵呵~~

頂部

邊城 發表於: 2004/11/28 08:18pm

課堂的預設是很好的。在教學中也努力去完成它。

我覺得課還是要預設,但是學生的思維不代表老師的思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就有很多非預設的事情發生了。但我們備課時,不能因爲這個,而不去預設了,一樣的,我們還是要備學生。蓋老師的預設很好的備了學生,我認爲這就很不錯了,這才體現了以人爲本。

至於課堂上沒有完成任務,那也沒什麼大不了,不是每堂課都能完成任務的。

課還是要像往常那樣上,蓋老師的課讓我看到了真實。

文言文怎麼上,蓋老師把握的很好。很注重“言”。字詞是最基本的,也是重點。

至於課文的分析,可以不必深究。設計幾個問題就行了。

給學生講可以請教聽課老師的話,個人認爲不好,因爲一聽課老師是沒有準備的,他們是來聽課的,是來觀摩的,是來取經的,這樣做是爲難人家。二學生與這些老師不熟,恐怕也不會去請教,搞不好會弄巧成拙。三聽課的老師不熟悉學生,讓聽課老師給個答案,是不是又有灌的嫌疑了?把任課老師的灌變成了聽課老師的灌,變了方式,同樣不好。

教學語言似乎還應加強,這一點與我很相似。我總覺得自己在引導學生這個環節上做得不夠好。有時候不能把問題引到更深層的地方,課堂就會缺少亮點和生氣。

頂部

東方雪 發表於: 2004/11/28 08:26pm

[這個貼子最後由東方雪在 2004/11/28 08:28pm 第 1 次編輯]

四、教師分析:

1、教師有大語文教學觀,能在教學中整合、優化各種教學資源。

2、教師有平等的學生觀,力求營造真正平等的課堂。尊重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與體驗,尊重學生在閱讀時表現出的創造性思維,對之給予充分的珍視。

3、教師有創新意識,渴望自己的課堂能給聽課者帶去一點思考,甚至爭執。

我說這一塊,這話多少缺乏針對性。如果每一篇都這麼寫,是不是沒必要.

我贊成教案就是那一篇的設計,不要拔得太高.

如果一篇文章的教案中某些話還可以完全抄在下一課使用的話,那麼,這樣的話還是不寫爲好.

頂部

邊城 發表於: 2004/11/28 08:32pm

東方說的在理。

教案主要還是備學生,沒必要分析老師。自己是什麼樣的,自己心裏清楚就行。

看李鎮西老師的教案,也沒有如此寫。

頂部

東方雪 發表於: 2004/11/28 08:45pm

你還能看到李老師的教案,真厲害。

頂部

留荷聽雨 發表於: 2004/11/28 09:52pm

下面引用由絳珠在 2004/11/11 09:26pm 發表的內容:

蓋老師,草的知識很淺,言錯之處望諒 :)

草指的是能力方面的拔高。

引用:

我們大家大概都比較喜歡王小丫主持的《開心辭典》這個節目吧,我也喜歡。我最喜歡這個節目的一個理由就是答題者可以“求助” ...

最後一句話 我沒看明白.誰能給我講一下?(講之前 別說我笨)

頂部

留荷聽雨 發表於: 2004/11/28 09:57pm

如果把話語換爲:今天,我們的課堂裏,有這麼多嘉賓,大家也應該學會“拿來”,合理運用你身邊的有益資源。所以,今天,我們在討論時,不會的問題向周圍的老師求教,看哪組解決的問題多,看哪組先把問題解決完----

呵呵,有點哄小朋友的味道,總之是這個意思。先置學生於無路處, :)

最後一句話,我沒懂.給我講將好嗎?

頂部

留荷聽雨 發表於: 2004/11/28 10:21pm

給學生講可以請教聽課老師的話,個人認爲不好,因爲一聽課老師是沒有準備的,他們是來聽課的,是來觀摩的,是來取經的,這樣做是爲難人家。二學生與這些老師不熟,恐怕也不會去請教,搞不好會弄巧成拙。三聽課的老師不熟悉學生,讓聽課老師給個答案,是不是又有灌的嫌疑了?把任課老師的灌變成了聽課老師的灌,變了方式,同樣不好。

我不這樣看,學生去向聽課的老師請教,怎麼能說是“把任課老師的灌變成了聽課老師的灌”呢?這些聽課老師正像本層樓主所說的 “是沒有準備的”,他們手中也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再說就算知道答案,這些 老師也會以 恰當的方式 來啓發這些前來請教的學生,而不是直接“灌”給他們答案。學生之間討論也好,向聽課老師請教也好,都是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不管 白貓 黑貓 ,只要學生能讓  主動 學習,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