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禮樂成人

◇ 孔子學派又稱爲“禮樂學派”。

◇ 華夏民族又稱爲“禮義之邦”。

◎ 子曰:“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孔子將“禮”發展成社會生活中一整套人與人的等級關係和道德規範。“禮”包括了政法制度、法律準則和道德規範。

◎ 齊景公問孔子治國良策,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強調尊卑有別,長幼有序。

【興於詩 立於禮 成於樂 -- 孔子】

◇ 此處講“禮崩樂壞”的歷史。

◎ 孔子發出“克己復禮”的心聲。從“仁”出發,幻想能重新擁有西周的禮儀制度。

◎ 孔子對顏回解釋什麼是“克己復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 有人批判孔子的“克己復禮”是歷史的倒退,批判他要完全恢復周朝的制度。但是這裏的“復”與“履”應是文字上的相通,有實踐的意思,“克己復禮”講了在“視、聽、言、動”中應該符合道德規範。所以“克己復禮”倡導去掉不應該有的慾望,而符合道德的要求,並不是對周禮的簡單恢復。

◎ 孔子認爲“禮”不是一成不變的。商朝對夏朝的禮有繼承也有變化;周朝對商朝的禮有繼承也有變化,孔子十分欣賞,因此自己也是這樣相對的繼承周禮,對周禮國多的繁文縟節進行精簡,留下其中的精華,並且加入自己新的理解和認識。(與時俱進思想?)

【安上治民 莫過於禮 移風易俗 莫過於樂 -- 孔子】

◎ 儒家視“樂”爲表現“禮”的一種手段。

◇ 孔子對“樂”的造詣很高,到齊國聽到據說是舜帝傳下來的“韶樂”時,說自己“三月不知肉味”。

◇ 孔子向師襄學琴,學了十天,師襄說可以了,孔子說,我還沒有領會到音樂的情感。又學了二十天,孔子終於說:我領會到作者的志向和爲人了,這位作曲的人一定是威望和道德都很高的,向周文王那樣的人物。師襄大爲驚訝,因爲這首曲子的`作者正是周文王。

◎ “樂”講和諧之音,行止有序,動靜有節,五音各有功用,五指各有執掌。這與儒家重等節的禮有相近的關係。

◎ “樂與政通”--孔子強調禮樂之教通於爲政之道。

※ “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 孔子欣賞韶樂的“盡善盡美”--中正平和,體現了仁德治國,天下太平。(堯的地位是禪讓給舜的。)

※ 孔子不欣賞武樂“盡美未盡善”--表現周武王打天下,充滿了殺戮之聲。(武王是以武力討伐紂王而得到的。)

◎ “樂”在潛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性情,影響人的行爲。

◎ 孔子對待“樂”的“盡善盡美”的追求,體現的是他的藝術思想。而禮樂並提強調藝術要爲道德和政治服務的精神。

標籤:成人 禮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