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案模板集錦五篇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案模板集錦五篇

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一、聆聽《火車波爾卡》

二、學習歌曲《火車開了》和歌詞創編

教學目標:

一、欣賞樂曲,讓學生隨意做動作感受。

二、學習用歡快、活潑的情緒、輕巧的聲音、清晰、準確的演唱曲。

三、能夠結合自己的感受填寫節奏,並能整齊地讀出三聲部節奏。

四、讓學生主動參與設計歌曲遊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歌詞創編

教學難點:

整齊地讀出三聲部節奏

教學準備:

1、司機大蓋帽

2、節奏圖片、多媒體光盤

3、三角鐵、雙響筒、碰鈴、報紙等自制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提問匯入

師:小朋友大家好!開心的音樂四十分又來到了!

師:老師現在用琴模仿火車的兩種聲音,小朋友們仔細聽,這是火車的什麼聲音?(教師用手風琴模仿火車的汽笛聲及火車開動的聲音)

生:(回答)

師: wu是火車的什麼聲音?kaca、hong是什麼聲音?哦,原來wu是火車的汽笛聲、hong是火車大車輪的聲音、kaca是小車輪的聲音,(出示掛圖)

師:剛纔老師用琴模仿了火車在開動時發出的聲音,小朋友也用你們的小嘴巴模仿出了火車的聲音,我們用身邊的東西來模仿一下。你看,老師可以用報紙模仿kachakacha的聲音,還可以用…老師不說了,我要看看誰想的最與衆不同!這兒還有一些打擊樂器,如果你需要,還可以上來拿,你們也可以爲這些聲音加上一些小小的動作。這三種聲音你們三個小組可以任選一種進行表演,來討論一下:

wu:報紙捲成喇叭狀、手拉汽笛的動作;

hong:跺腳、拍凳子,單手握拳曲肘收至腰部;

kaca:跺腳、拍凳子、揉搓報紙、雙手握在胸前打轉。

師:好,我們剛纔模仿了火車的三種聲音,現在我們按照這些聲音出現的先後順序來讀一讀。(學生看老師手勢分三組依次讀出,再讀兩組〈汽笛聲、大車輪聲〉〈大車輪聲、小車輪聲〉,再三組〈汽笛聲、大車輪聲、小車輪聲〉)

生:(讀節奏)

二、欣賞《火車波爾卡》

師:你們坐過火車嗎?坐火車的感覺是怎樣的?火車一晃一晃的,我們的身體是怎樣的?

師:想不想坐上火車出去遊玩,那好請小朋友們把凳子圍成一個圓圈,像坐火車一樣。列車馬上就要開了,請大家做好上車的準備。(座位擺圓圈)

師:好!開車!列車現在爲您播放的樂曲是《火車波爾卡》。請小朋友認真聽,一會兒回答老師兩個問題:①樂曲總的情緒是怎樣的?②坐在火車上彷彿看見了什麼?

初聽《火車波爾卡》

師:伴隨着歡快、活潑的音樂聲,列車行使在鐵路線上,說一說你在聽音樂時想到了什麼?

生:(回答)

師:一路上小朋友看到了那麼多美麗的景色,這是一首描寫火車的曲子,請展開你們那想象的翅膀再聽一遍。在這一遍中,我們的小火車爬了山、下了坡、還鑽了山洞可有趣了!(做手勢)

復聽《火車波爾卡》

師:小朋友都 知道火車上有司機,有乘客,那你們說一說,乘客們在火車上都會幹什麼?

生:(回答)

師: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豐富呀,乘客會做這麼多的事呀!那我們的小朋友可以自由地組合一下,四個人一組,編一編,作爲乘客的你會做些什麼,呆會請你們上來表演一下,給你們2分鐘時間準備。

生:(準備)老師隨意抽查。

師:音樂一響就請小朋友來表演,其他小朋友認真地看,想一想他們在幹什麼,表演的好,可以鼓掌鼓勵。

欣賞《火車波爾卡》

三、歌詞創編

師(戴着火車司機的帽子):你們看老師現在象做什麼職業的?(火車司機)誰想來當一當?給你戴戴,請你說一說戴上這頂帽子有什麼感受?(3~5名同學)我們就帶上這種自豪、神氣、開心的情緒來開一開火車。(聽錄音)

生:(聽音樂,邊聽邊自由做動作)

師: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歡快活潑,老師今天有個想法,想讓小朋友自己來學這首歌,誰先會唱,我們就請他當小老師,哪怕只教一句也行。唱得好,表演得好的小朋友,老師會獎勵他一輛小火車。小老師們再仔細地聽聽音樂。

生:(互教)

師:(點評)《火車開了》這首歌我們的小朋友唱得可真好聽呀,那我們的小司機能不能根據這首歌的節奏換上不同的歌詞呢?

師:老師先來編,比如第一句: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車開了,編成: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車走了。誰來編?每個小朋友只要能編出一句就很棒了!

生:(創編歌詞)

師:小朋友們編的歌詞真好啊!我們來試一試唱唱我們自己編的詞。

五、音樂遊戲

師:我們的小司機開着自己的火車,你最想去哪兒?

師:想去這麼多的地方呀!可今天小司機只能去一個地方,那你們舉手投票看看想去哪個地方的小司機最多,我們就去哪兒。

生:(投票)讓我們一塊兒去祖國的首都北京,到那兒看升旗。

師:去××地方,路途可遙遠了,我們要經過××平原,××隧道,××大橋,我們一起來動動腦筋,用小凳子擺出山坡、隧道、大橋。

生:(擺凳子)

師:(問擺設)一路上小火車要上山坡、過大橋、穿山洞可有趣了,那我們向着

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感受民樂合奏《江南好》優美而又歡快的情緒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 分辨《江南好》的樂曲結構。

3、 知識拓展,瞭解與江南相關的音樂和文化藝術作品。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1、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都去過哪些地方?(生:北京、瀋陽、成都……)今天我們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個問題要問一問大家,你們對江南有什麼瞭解?(生:在我國的南方、有水鄉之稱)

2、 師:首先我們來看地圖,誰能介紹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生:江南的地理位置:人們習慣上把長江以南稱爲南方,一說到“江南水鄉”,又以 江、浙一帶最爲典型,這裏江河縱橫、水網密佈,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

3、 師:你知道江南的歷史麼?(生: 江南的歷史:在七千多年前,這裏就有人類居住繁衍,發明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遺物、遺址。進入文明社會以後,逐漸成爲中國最富裕的地區,南北朝時江南地區就是“一郡豐收,可供數郡使用”,宋代時更有“蘇湖熟,天下足”之彥。宋王朝的南遷,使這裏成爲全國的經濟中心)

4 、 師:大家還知道哪些關於江南的風情?(生: 江南的特產:江南的物產豐富,風味小吃多,著名的有太湖“三白”,陽澄湖的大閘蟹,蓮藕,雞頭米,菱角,橘子,枇杷,栗子,白果,糕團。)(生: 江南的文化藝術:江南文化傳承吳越文化的風采,保有楚文化的餘韻,歷代文學藝術繁榮發達,學術著述宏富綿延,學者、文學家、藝術家代出不窮,詩歌、繪畫等風格明秀綺麗,自成流派)

二、 欣賞:

1、 師:現在,就讓我們隨着悠揚的笛聲來到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感受一下音樂中描繪了江南怎樣的景色?

a) 初聽《江南好》

b) 師:聽完這首樂曲,你想說些什麼?(生:小橋流水人家、煙雨濛濛、小舟搖曳、漁歌飄響、山清水秀……)

c) 師:剛纔我們欣賞的樂曲是《江南好》。這首樂曲,是根據江南絲竹八大名曲之一《歡樂歌》改編而成。旋律明快流暢,不只描寫了江南優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質樸、豪放,他們載歌載舞表達對幸福生活的感受。我們再次來欣賞樂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請同學們考慮樂曲分爲幾局部?

d) 復聽音樂(生:樂曲分爲兩局部,第一局部優美、第二局部歡快)

2、 分段復聽

a) 師:同學們認真的感受第一局部音樂,說一說音樂把我們帶到了什麼地方、你看到了什麼?是什麼民族樂器把我們帶到了江南?

b) 生:潺潺的流水、幽靜的小巷……。

c) 生:悠揚的笛聲把我們帶到了風景如畫的江南。

d) 師:爲什麼你認爲有潺潺的水聲、幽靜的小巷?

e) 生:速度:中速、稍慢。情緒優美(教師進行評價)

f) 師:欣賞完美麗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們的眼簾。

g) 生:細聽第二段(師:下面這一段樂曲又表示了什麼?)

h) 生:水中的魚兒躍出水面、漁民在愉快的撒網捕魚、人們划着小舟在水中採摘荷花、蓮蓬……(速度是快的、情緒是歡快的)

i) 師:這一段音樂是如此的歡快。書上用三種顏色的小船把他們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請同學們看一看三種顏色的小船出現了幾次?我們爲它們排排順序。

j) 生:做練習(教師進行巡視,並且進行指導。)

3、 完整欣賞樂曲《江南好》

師: 聽完了樂曲我們已經知道這首樂曲是由民樂合奏的。領奏樂器是竹笛,屬於民族吹管樂器(出示竹笛,讓同學觀察並說出:竹製、上端有吹孔有六個音孔、以和清脆明亮的音色。並由同學進行吹奏展示)

三、知識拓展

師:透過剛纔的欣賞,我們已經知道江南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創作了許多藝術作品來讚美江南。同學們能夠說一說麼?

1、詠江南 課件展示詩詞兩首。

讀一讀:組織同學一起朗讀。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送人遊吳》

——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

人家盡枕河。

古宮閒地少,

水巷小橋多。

分析詩詞內容:寫出了對江南的美好回憶,描繪了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

引出下一個環節:

2、看江南

(1) 小橋 流水 人家

選擇的照片是江南的橋,江南的民居,江南的小巷,江南的河流等,突出了“小橋、流水、人家”的生動場景,從每張照片反映的不同景象引導同學體會江南的美。

談一談:對江南建築的感受。

(2) 蘇州園林

蘇州是中國著名的園林城,蘇州園林歷史之悠久,數量之多,造園藝術之高是首屈一指的。蘇州園林是濃縮的自然景觀,尋求反璞歸真,悠閒養性的氛圍,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山水花木,亭臺樓榭,粉牆黛瓦,慄柱灰磚構成了蘇州園林的基調。

說一說:身邊的園林景色。

3、唱江南

4、舞江南

演一演:模仿舞蹈動作

5、畫江南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實還有許多我們沒有了解到的知識內容,課後繼續蒐集有關江南的資料,使我們能夠更多的感受江南。(放樂曲《江南好》出教室。

教學評價

1.能否分辨樂曲第二局部的結構。

2.能否初步干支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3.能否說出對音樂的感受。

4.能否背誦白居易的《憶江南》。

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透過聽、唱、說、演,感受表現大象的音樂,從而懂得同學們之間要團結友愛。

2、能夠完整準確地、用有感情的聲音表現歌曲。

3、能準確的拍擊二、三聲部的節奏,培養合作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告訴同學們要團結友愛,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三、教學準備:電子琴音樂課本

四、教學過程:

情景匯入

1、教師放《小象》音樂,讓學生模仿小象的動作進教室。“今天有幾位動物朋友告訴老師,它們特別想和大家一起上音樂課,同學們歡迎它們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創編與活動:我們一起邀請小動物進入我們的課堂,(分別出示一隻大象兩隻小象的圖片)。這三位朋友非常高興的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它們是怎末麼走來的呢?(大象怎麼走?兩隻小象各是怎樣走?)誰來模仿一下。[這時,學生開始發散思維,利用他們平時的生活經驗,來進行模仿]

(1)、出示節奏,讓學生連一連,然後再讀拍出來。

小象xxxxxxxx

跑跑跑跑跑跑跑跑

小象xxxx

走走走走

大象xx

走(歐)走(歐)

寓教於樂

(1)完整聆聽歌曲範唱,對歌曲有初步印象。

(2)學生隨歌曲拍節奏,感受三拍的強弱規律。

(3)隨歌曲音樂按課本上的標記徒手爲歌曲伴奏,讓學生繼續感受三拍的強弱規律,及熟悉歌曲旋律。[透過反覆的聽賞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掌握歌曲是三拍子的,強弱規律爲強弱弱。培養學生對音樂節拍的感受能力。]

(4)學唱歌曲,採用聽唱教學法。演唱歌曲時提示學生歌曲的每小節第一拍要唱得強。歌曲使演唱給人以親切、優美的感受。

(5)學會歌曲後,分小組編創動作。教師放範唱錄音,學生聽着範唱錄音編創動作。[讓學生在編創與活動中體驗音樂的美感。一方面透過聽覺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動作幫助記憶歌詞。培養學生對音樂形象音樂情緒的感受及表現能力。這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性,並體現了創新教育中民主開放的教學原則。]

(6)小組展示,有感情的邊唱邊表演。[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間。]

(7)讓學生自己評一評、相互評一評。那一組表演的最形象,演唱的最親切、優美。[充分體現的民主性,營造和諧、團結的氣氛,達到相互交流和激勵的目的。]

創造表現多種形式表現歌曲

把學生分成三組,讓其挑選表現歌曲的方式,如:演唱、演奏、表演。集體來表現歌曲。[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在參與體驗中積累對音樂的感受,獲得對音樂的記憶]

完美結課

問答式,讓學生說一說學完這首歌懂了什麼,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主要進行道德教育,告訴學生要象小象一樣做團結友愛,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透過讓寫生髮散思維曲思考,最後教師集中起來,對學生進行高尚的道德情感教育。]

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4

一、教學內容:

1、聆聽《小象》

2、聆聽《大象》

3、表演《小象》

4、表演《兩隻小象》

二、教學總目標:

1、透過聽、唱、說、演,感受表現大象的音樂,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能夠用有感情的聲音表現歌曲。

3、能夠準確地拍擊二、三聲部的節奏,培養合作意識。

三、教材分析:

1.管絃樂《小象》

《小象》是美國亨利·曼仙尼樂隊演奏的爵士風格的樂曲。樂曲輕鬆活潑,形象地表現了小象們玩耍嬉戲的情景。

2.管絃樂《大象》

《大象》是法國作曲家聖-桑所作的管絃樂組曲《動物狂歡節》中的第五首。這是一部形象生動、充滿幽默諧趣的管絃樂組曲。

3.歌曲《小象》

《小象》是一首日本兒童歌曲。採用由一個問答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歌曲的旋律抒情而優美,節奏配合歌詞的語氣重音,詞曲結合緊密,唱起來流暢上口。歌曲以擬人的手法描述了兩個小動物之間的友好交談,一問一答之間表露了小象以長得酷似自己的媽媽而引爲自豪,歌唱了小象愛媽媽的真摯情感。

4.歌曲《兩隻小象》

《兩隻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創作歌曲。親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態,生動而形象。歌詞用兒童的語言描述了一對好朋友用長鼻子互相問好,一同在河邊嬉戲的友好情景。好像在告訴同學們要團結友愛,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四、學情分析

本課的內容是長鼻子,講的是大象的內容,學生們都很喜歡大象,所以學起這一課的內容積極性會非常的高,學習興趣會非常的濃。本節課的內容要讓學生感受三拍子的節奏,要讓學生透過拍打,演唱,表演等形式表現出來。

五、課時安排:二課時

錄音機磁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隨樂曲(兔子舞)邊跳邊進室

2.複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二、寓教於樂:

1.聽歌曲錄音《小象》(規範要求同學們聆聽時能創造性地運用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

1)談談“象”的有關知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容,並能從“歡快”與“優美抒情”中選擇出樂曲的情緒。回答小象叫了幾次?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表演。

2.聽歌曲錄音《小象》;第二遍教師範唱,引導學生邊拍邊按圖示劃旋律線,體會旋律的起伏。

3.歌詞學習:根據歌曲的節奏學讀歌詞。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三、創造表現:

1.透過自編遊戲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創動作。

四、完美結課:

2.學生們在歡快的氣氛中學會了歌曲《小象》,學生們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進行遊戲,課堂進行的非常順利。

教學反思透過輕鬆活潑這節課我透過律動的形式把孩子帶到音樂的殿堂,調動孩子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情感,再透過遊戲對號入座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瞭解四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和節奏型。在學習歌曲時教師先範唱讓學生體會歌曲的情緒。由於二年級的孩子識字能力差,所以我採用有節奏的教讀歌詞,並注重每個字的發音。在學習歌曲時,讓孩子跟琴輕聲模唱從而感受歌曲的情感,這樣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歌曲並能很好的演唱。爲了發揮學生創造力讓學生自編小舞蹈和並用廢品製造打擊樂爲歌曲配樂,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本節課的小結是歌曲的昇華。

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5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學生入室,師生問好

聆聽《公雞母雞》模仿老師的動作,感受音樂的節拍和情緒。

師生相互問好入室、律動唱《師生問好歌》

二、寓教於樂:

聆聽,初步感受音樂形象

復聽,以畫線條、律動等方式表現音樂形象

1.完整地聆聽樂曲兩次,分辨公雞、母雞的叫聲,樂曲開始是公雞叫還是母雞叫?

2.聽樂曲:在課本的方框中畫線條表示聽到的公雞、母雞的叫聲。

3.聽樂曲:分別學做公雞、母雞的動作表演。

聆聽,辨別公雞叫和母雞叫

畫線條

做律動

三、創造表現:

簡介鈴鼓及其演奏方法

分組討論鈴鼓的演奏方式,併爲歌曲伴奏

1.認識鈴鼓,並在教師的示範下學會演奏鈴鼓的正確姿勢。

2.把演奏鈴鼓的方法留給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奏出短音?怎樣奏出長音?

3.試着用鈴鼓爲學過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適?選一首讓大家唱,並由幾個學生用鈴鼓伴奏。

認識嘗試演奏爲歌曲伴奏

四、表演《母雞叫咯咯》

熟悉歌曲,感受音樂形象,學唱歌曲

1.完整地聆聽歌曲。

提示:母雞爲什麼叫咯咯,幫助學生理解歌曲表現母雞生蛋後向人們報喜的意圖。

2.聽音樂按節奏讀詞,並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邊唱邊用動作表現歌曲。

仔細聆聽,按節奏念歌詞,唱唱歌曲

五、響板及演奏方法簡介,並進行編創與活動

簡介響板及其演奏方法

分組討論進行演奏

1.認識響板,由教師示範學習演奏響板的正確姿勢。

2.分小組討論響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3.選擇一種演奏方法,爲歌曲伴奏。

認識

分組交流演奏

爲歌曲伴奏

六、完美結課

師生相互再見

在《母雞叫咯咯》歌聲中出室

唱《師生再見歌》出教室

教學反思:《下蛋囉》是一首有民歌風的創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現了大母雞生蛋的得意樣子。

這節課是透過律動歌曲《數鴨子》匯入,來引起學生的興趣;接着再引出兒歌讓學生模仿動物的叫聲,再按着節奏練習從而達到效果;最後透過多種方式學唱歌曲。可是整堂課下來學生的節奏練習很好,可是歌曲的學唱並不是很好,學生還是有讀歌詞的感覺。我認爲不足之處在於:低段學生的音樂課應該多動,這方面由於老師在課堂上沒有放開,在教學環節中師沒有引導好、帶動學生,因此在後面的律動歌曲環節中幾乎沒有學生動,這是我這節課失敗的地方,希望以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