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人物動作描寫 (中考作文指導)

行動描寫,就是描寫人物的行爲和動作。俄國作家阿托爾斯泰說:“描寫人物時,您千方百計去發現能代表他的內心狀態的動作”,“有時,只要一個這樣的動作,就足以描繪出那人物的特點了。”要把人物寫活,表達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須選擇人物有代表性的具體行動來描寫。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動作描寫,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更加鮮明。在描寫人物動作時,不僅要寫出他在做什麼,而更重要的是描寫他是怎樣做的。透過人物的動作描寫,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面貌。。

人物動作描寫 (中考作文指導)

二、方法及內容

動作描寫要細緻分解

動作描寫訓練

1、瞭解動作描寫的內容

    頭頸、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腳腿等動作都可以作爲筆下的描寫材料。這些描寫可以使描寫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個性特徵更加鮮明。(答閱讀題爲我所用)

例(1)  她鎖好防盜門,轉身走下樓去,走出不遠,忽然又停住,愣了一下神,轉回身又向樓上走去。走到自家門邊,用手抓住那圓形的門把手,左擰一下,右擰一下,當確認鎖牢靠時才轉身走下樓去。而轉身的一剎那,又回頭盯了一眼門把手。《鎖防盜門》

       問:這段文字從什麼方面描寫人物的,你認爲寫得怎樣?

例(2)看着黑板,拿起一隻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

“呆”、“靠着”寫出韓麥爾先生陷入了極大的悲憤、痛苦之中,不能自已,連說話的力氣也沒有了。但這些動作卻永遠定格在人們的心中,表現韓麥爾先生對祖國深摯的愛和早日收復國土的強烈願望以及對祖國必勝的信念,起到昇華主題的作用。

2.把握動作描寫的方法

   動作描寫要細緻分解傳統的武打動作或電視鏡頭,往往把一種行爲分解成若干個部分,把一個大動作細化爲幾個小動作,然後分別對每一個部分、每一個小動作按一定層次具體展示或描寫,使整個動作行爲栩栩如生。

   例(3)放學回家》a.放學了,他把書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回家去。

   b.放學了,他把書本練習簿什麼的一古腦兒往書包裏一塞,書包扣帶只扣了一個,就把書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還哼着小調。到了校門口,他左右一望,正是車流空隙,就一竄過了馬路。他拐過一條小街,這才慢慢走着,因前面就是他的家。(小人物、急切、愉快、調皮寫得淋漓盡致)

例(4)原句:“吃飯了,小表弟坐上凳子,夾起一塊糖醋排骨吃了起來。”這句話說的是小表弟吃糖醋排骨的事情,可骨頭多香啊,小表弟又是多麼可愛呀,他到底是怎樣吃的呢,豈是一個“吃”字就能說完的。

總結:那麼,如何寫好動作,讓描寫呈現動感呢?首先要學會分解動作。動作的分解,實質上就是對動作的細化,是對人物行爲過程的“拆零”。有一位小朋友是這樣寫小表弟吃糖醋排骨的:一股誘人的香味飄來,小表弟使勁地嗅了嗅,“好香哪!”他一邊說着,一邊放下手裏的遊戲機,一溜煙地跑到餐廳。原來桌上擺上了一盤糖醋排骨。他一屁股爬坐到椅子上,拿起桌上的筷子,沾了點湯汁,放在脣邊抿了一下,“哇--好鮮哪!”迅即夾了一塊糖醋排骨塞進嘴裏,咬下精肉,剔出骨頭,然後津津有味地嚼了起來。

    這段話將“吃”具體化了,用上一系列的動詞,如“抿”“夾”“塞”“咬”“剔”“嚼”,進行了描摹,讀者讀了,彷彿看到了人物動作的一幕幕精彩的'鏡頭。

     其次還要精選動詞。一個動作應該用與之相匹配的動詞來形容,否則動作描寫便失去了逼真與傳神。上段文字中一改“吃”的籠統,換成了“咬”“剔”“嚼”等詞語,不僅具象,富有動感,而且寫出了動作的豐富內涵,使動作有了力量,有了速度,有了滋味,也有了心情。只有透過“精選”,才能使動作傳神,才能讓人物的情態生動形象地顯現出來。

3、 明白動作描寫的注意點

①、要寫出人物行動特徵。 要富有個性化。 要表露思想感情。②、 要準確使用動詞。

③、要有連貫動作,要呈現過程④、妙用修飾語⑤、妙用想象和修辭

口頭表達(選其中一個,說幾句話,主要用動作描寫)

  1、構思作文

  2、放爆竹:他把爆竹放在地上,身子離得老遠,伸長胳膊,一點兒一點兒往前湊,他手打着哆嗦,還沒等到點着爆竹蕊,嚇得扭頭就跑。像放電影一樣慢慢放,生活中可能轉瞬就逝,但我們得注意觀察。

3、媽媽炒菜

4、我(  拿   )起一張餃子皮,笨手笨腳地往裏(  挑     )着餡兒,然後把皮邊兒往中間一( 擠   ),又( 捏    )了一下,再往兩邊一(        ),捏得又扁又平,往桌上一( 扔    )。嘿,還真像老手做出來的餃子呢。

淡淡的橘香(象徵)

                               --獻給父親

 對於一個北方的孩子來說,橘子的印象應該是淡薄的,可是,在我心靈的曠野上,卻永遠飄着一陣陣淡淡的橘香。

 幾年了,永記心頭的那遙遠的風雪黃昏,那橙紅色的橘子……(單獨一個自然段,值得注意)

 那一年,我在四中上初中……

 課外活動的鈴聲一響,就聽到教室外有人喊我:“李瑜,有人找你!”我出門一看,噢一父親!我知道父親10天前去山西了,走時把自行車放在我這裏,看樣子今天剛回來。“爹,你回來了!”“嗯。下課要出來玩玩,別累壞了身子……”說着,他抖抖大衣上的雪花,搓搓凍得發僵的手,從粗布包裏掏出幾個剝好的橘子遞過來:“我剛剝了皮,快吃吧!”“我不吃,爹。”看到四周有好多同學,我覺得不好意思。“怎麼不吃?傻孩子!這是我單給你買的。”說着硬往我懷裏塞。看着四周的學生指指點點地看我們,我又羞又急:“爹!你別嚷好不好!”爹吃了一驚,看我不高興,“好,不吃……給--給你留着……”他抽回手,看看我,朝四周望望,又看看自己的一身破衣服,似乎意識到什麼,“孩子,你給我推車子去,我在後大門等你。”說完,他提起布包轉身朝學校後門走去。“爹,你等等……”我喊着,他並不停下。

 無奈,我推了車子來到後門。雪還是紛紛揚揚地下着,爹在後門等我,不停地在雪地上踩着腳。看我來了,他向身後扭下臉,又很快轉過來,我不安地說:“爹,我送你回家吧!”“不用,你在這好好唸書吧!”他抖掉身上的雪花,把布包掛在車把上,忽然又解下來,“噢,忘了。給你買了一件毛衣,天這麼冷,你可以套在裏面。”他又包了幾個橘子給我,我接過那灰色的毛衣,又看看父親那一身不知穿了幾年的破冬裝,一陣心酸。

父親的身影消失在茫茫雪霧中。我佇立在雪地裏,撫摸着那一個個帶香氣的橘子,眼前盡是爹爹那急匆匆離去的影子。

“爹一定是生我的氣了,他一定認爲我不願和他站在一起,爲了這,他匆匆地走了……”我想着,淚水滴滴落下。

 雪下得更大了。回到教室,我的心像壓上了一塊盤石。十多年的哺育情,像撲不散的雲煙籠上心頭:那小河邊爹爹寬寬的臂膀;那獨輪車上悠悠的童年;那淡藍色的炊煙裏一聲聲呼喚;那風雨夜中胸懷裏的溫暖;那多少次窄小竈屋裏孤燈下的對望;那多少次伴着秋蟲夜曲的月下叮嚀;多少次給我一支支婉轉的柳笛,吹出綠色的夢幻;多少次給我編成活潑的牧羊鞭,甩出童年的天真;多少回,扯着我的手走向田野;多少回,抱着我渡過艱難……(可嘗試背誦)

 呵!父親,我童年歲月的長明燈,生命小舟的一葉帆,在那沒有橘紅色的日子裏,是你撫養我長大!

爹!你這個長大的兒子使你傷心了吧?我的心一陣疼痛,我借了車子,走進了雪的世界。風捲起雪浪迷住了我的眼睛,我的腦海裏盡是父親的影子,心裏默唸着:“哦,爹爹,原諒我……”

到家的時候,屋裏正點着燈,我把車子放在院裏,正要推門進屋,忽聽到父親正和母親說話:“……把包裏的橘子給小瑜留起來吧,下個星期天看他回來不?今天,我從他那裏來,咱小瑜可懂事了,老遠就喊我,拉着我的手,直問我冷不冷……”

啊!爹爹在說謊!啊,多麼偉大的虛榮!我怎麼就沒想起問爹爹一聲冷不冷呢?我推開門,一頭撲進父親懷裏,“爹!”淚水便從心底涌出……

那一年,我15歲,哦,那風雪的黃昏,那淡淡的橘香,在我心靈裏刻下了永恆的記憶。

點評:

行動描寫首先要準確,本文在描寫人物行動時注意了這一點。如在一個“風雪黃昏”,父親從山西回來看望在校的兒子,見到兒子時“他抖抖大衣上的雪花,搓搓凍得發僵的手,從粗布包裏掏出幾個剝好的橘子遞過來”。這一連串的行動描寫既生動又準確,“抖”“搓”寫出了風雪黃昏的寒冷,“掏”“遞”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疼愛。行動描寫還要能夠傳遞人物的情感。“爹在後門等  我,不停地在雪地上跺着腳”,簡單的動作描寫,使人彷彿看到了在紛紛揚揚的大雪之中父親耐心地等候兒子的樣子。臨別時他  “又包了幾個橘子給我”,其中飽含着父親對兒子摯着的愛。本文的行動描寫雖佔篇幅不長,但在表現人物上確是神來之筆。

什麼叫心理描寫呢?是對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產生的想法、感觸、聯想等心理活動的描寫,旨在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老作家楊朔說:“看見一個人的外表容易,想看見一個人的內心卻是非常困難的。而看不見一個人的內心,我們就不能說認識了這個人。”他又說:“我們最摸得準的人,常常是我們最熟悉的人。所以我絕不放鬆去觀察瞭解我周圍的人。這些人整天在你的身邊,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看慣了,你也許會覺得沒什麼。要知道,就是這些身邊的人,在寫作時,常常會給我們最大的幫助。”由此可見,要寫好人物的心理活動,就要注意觀察瞭解你周圍的人,不但要了解人物在做什麼,還要透過人物的神態、語言、行動,知道他在“想什麼”。

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