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通用22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通用22篇)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1

在這個非常時期進行的網絡授課中,執教的三年級下冊第3課《荷花》的第一課時,教學後自己感覺本課的成功之處在理清文章脈絡,整體把握課文方面,學習效果不錯。雖然是網絡授課,但學生參與度很高,連麥發言與老師互動很積極。本文敘寫“我”觀賞荷花,層次井然,脈絡清晰:初聞荷花清香→再賞荷花美姿→幻化荷花精靈。理清課文的結構思路,不僅有助於學生整體把握好課文,品讀課文,陶冶情操,感受荷花之美、情致之美。不足之處:一方面是在激活學生情感,積極主動學習上。本文雖篇幅短小,但是作者筆下,荷花盡展其美麗多姿,作者感情趨勢而美好,真正是一篇美文。教學這樣的文章應當充分運用有效媒體和手段,設定情境,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熱愛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和慾望,從而引導他們以飽滿的激情很主動、很投入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這樣學生纔有可能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去感知、體驗文中的美——荷花的美麗、情致的美好,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審美教育。但受網課限制,學生在屏幕另一頭的情感不能完全展現給所有人,老師對全體學生的學習狀態不能完全掌握,那麼如何處理好放與扶的關係,是今後要研究的問題。放,放多少,扶,扶多點,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知識水平來定。

另一方面是基礎的字詞學習上,對於生字的教學,只能利用課件呈現給同學們,老師無法當面看到學生的書寫情況,儘管強調了易錯字的書寫,但對於部分學困生而言,還是不能很好的掌握的,在課堂上老師會針對一些容易出錯的學生進行當面指導,兒本次網絡直播課程受時間和界限影響,老師只能看到學生提交的作業來進行指導,給學困生及時糾正錯誤帶來延遲和一些弊端。

非常時期的網絡授課,雖有連麥互動,但不能照顧到所有學生,連麥效果受網絡信號的限制,時好時壞,對課程的學習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2

自提倡素質教育到全面貫徹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閱讀教學中我們欣喜的看到,課堂活起來了,個性突出來了,創新多起來了,這是新課標倡導“以人爲本”的教學觀的體現。但縱觀目前的閱讀教學案例不難發現人們對“課改”環境下教學還存在着一些誤區。

一、重基礎,“寫字教學”貫穿始終

目前閱讀教學追求“個性”“創新”成了一股時髦的風,“寫字教學”常常被人們忽視,平時的教學中尚能在課尾提一提並佈置學抄寫默寫,但在“課改”研討課之類的閱讀教學中越來越成了麟毛鳳角了,生怕學生的“創新”的熱情,弘揚的個性受到它的破壞。在教學中“寫字教學”我很重視,而且貫穿在整 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把課文中自己認爲用得好的詞語劃下來,然後指名學生把自己劃的詞語寫在黑板上並相機進行寫字指導。

二、讀書要讀出“味”來

以前的閱讀教學往往以“講解”爲主,而剝奪了學生“品讀”“體味”的權利,現在的一些閱讀教學則因追求“創新”和“個性”而剝奪了學生“品讀”“體味”的機會。《荷花》的教學爲“呼喚回歸閱讀權”的閱讀教學

首先是熟讀課文。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於老師要求學生再品讀課文。在細細“品讀”讀出“味”之後,再讓學生美美地讀課文讀出“美味”來。

三、適當的“創新”

適當的“創新”或說“創新”要適當。“創新”是好事,是課改倡導的核心,但在一些課堂上,常常一“創”不可收拾,沾邊的不沾邊,恰當不恰當的統統稱之爲“張揚的個性”,有“創新”。歸究其原因,這是沒有在紮實的基礎上追求“創新”,沒圍繞文章或字、詞句、段的中心意思去“創新”。學生透過“熟讀”“品讀”“美讀”課文,與“文字”進行了紮實充分的對話,創新思維非常活躍,產生的創新成果也與“文字”相貼切。

以上三點是本節課的教學產生了魅力,使學生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3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讚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風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它的語言文字美,描寫的景物美,產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透過感情朗讀以及對語言文字的體悟,激發學生喜愛荷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找出課文中寫荷花的句子,或是你認爲很美的句子,找一找,畫一畫,並說一說,由此展開小組討論學習。

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還結合第二自然段安排了背誦訓練。在反覆品讀欣賞後,荷花的美躍然紙上。圖文對照,學生會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這一背誦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詞彙的積累,更好地抒發了學生的情感。

但是,課後,當我靜下心來,再次審視自己的教案,回想自己的教學過程,卻發現了許多遺憾之處。

首先,課文中的兩幅插圖雖然十分精美,但我卻忽視了這一教學資源。只是讓學生簡單進行了觀察。如果在教學中,能適時地讓學生來說一說圖中的荷花,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一下荷花。我想學生對荷花的情感定能更上一層樓。

其次,雖然課堂上注重了對語言文字的體悟和訓練,或者說引導學生對重點字詞的理解把握,但是缺乏朗讀的指導,沒有注重學生的朗讀。比如“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備課時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這個“冒”還可以換成別的什麼字呢?怎樣長出來纔可以叫冒出來?學生懂得“冒”有長、鑽、伸的意義,我又相機讓學生想象這些百荷花冒出來想幹什麼?引導學生想象荷花不經

意間鑽出水面,亭亭玉立的盎然生機。學生能有自己的體會,但是我卻忽略了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千篇一律用齊讀的方式扼殺了學生的體會。

最後,我的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點撥語、評價語等語言設計,必須好好斟酌,應該將教學環節設計的更有針對性,更能兼顧全體學生。 我想,只有認真思考,努力發現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並加以改進,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後,我反思了本節課的教學,得到了幾點啓發。

一,如果說作者看到荷花感到的是“畫意”,而學生們感悟到的既有“畫意”,又有“詩情”。這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傳遞給我們的不正是詩情畫意嗎?學生的聯想彷彿偏離了教師的預設。簡直成了自由發言。其實,這自由發言正是學生獨特感受的流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是來自“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視的課程資源……如果說這是一個“教學意外”。那也稱得上是個“喜出望外”,因爲,這是學生“潛心會文字”的直接體現。

二,語文教學的“預設”是必須的,但要有彈性和留白;“生成”則更爲重要,它是語文課程的活力所在。教師應該接納和珍視教學中的“意外”,並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化選擇出發去拓深、拓寬語文課程的內涵和外延。這樣教學就不會侷限在“認知維度”一隅了。在課堂教學中,把“教學意外”建構生成爲“高效的教學環節”,語文教學就會出現“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出望外的意境。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5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透過對荷花細緻的描寫,體現了荷花的美麗。在教學中以“我”聞荷花、看荷花、贊荷花、變荷花又回到看荷花的思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文章的脈絡有一個清晰的瞭解。

本文的教學對象爲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他們對周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仍以直觀形象思維爲主,能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喜歡閱讀,能展開豐富的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1、抓住閱讀,培養語感,體會“冒”字。

《荷花》這篇文章對於閱讀教學來說是十分合適的文字材料,課文中許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動,因此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學生對於文字閱讀的掌握,讓他們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讀課文,體會課文。如何有情感地去體會課文呢?這就要求抓住一些重點的詞句,進行分析,體會,對詞句進行一定的品讀,研討,深入到文字中去。對“挨挨擠擠、冒、露”這些具有特點的詞語進行分析,來體會荷花的形態,在學習“冒”這個詞語的時候,我讓學生當自己就是荷花,我問學生:荷花荷花你爲什麼要冒出來呢?學生有的回答:荷葉挨挨擠擠的,我只能冒出來呢。有的回答,我想早點呼吸到新鮮的空氣,看看美麗的天空。有的則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這既是對冒這個字的形象解釋,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鍛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2、學習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來仿寫其他的花。

我首先讓學生先熟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用“有的……有的……有的……”來描寫荷花姿態的,分成了幾種。學生很快就歸納出有三種:一種是沒開的,一種是開了兩三片的,一種是全開的。接着我又讓學生想象一下,荷花池中除了這三種姿態的荷花,還有沒有其他的荷花呢?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麼樣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學生的思維被開啟了,有的說:有的荷花低着頭,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說,有的荷花仰着頭,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麗的身姿。有的說,有的荷花在風中翩翩起舞……到這裏爲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讓學生學會了說荷花。

接着我讓學生想象下,讓你說說其他的花你會嗎?也說說其他花的三種姿態,好的學生馬上就能夠舉一反三,但是還是有部分學生不知道怎麼說,這時候我告訴他們,也可以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這樣一些思維不開闊的孩子也能夠試着說一說了。在佈置作業的時候,根據學生情況的不同,擬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讓其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用“有的……有的……有的……”來描寫其它的花。

這樣就讓每個學生都得到了鍛鍊的機會。創設情境,讓學生儘快進入課文角色,可以優化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思維的活力。在這篇課文中我讓學生把自己就當成是荷花,然後來進行學習就容易的多了。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6

《荷花》是一篇寫景記敘文,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的事。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兩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讚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狀、姿勢。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透過想象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

教學本課我緊扣“美”字進行: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出示《荷花》圖片,請學生談談有關荷花的知識和看荷花的感受,喚起對荷花美的回憶,談話後揭示課題。揭示目標。課始讓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學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

二、賞圖學文,理解詞句。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再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觀察、描寫、表現荷花的“美”。學生的自主選擇,隨機指導學習“聞到清香”、“看到葉花”、“想到變成荷花”、“荷花充滿生機”四部分。以“哪一段最具體地寫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學習,這段具體而生動地展現了荷花的形狀美,學生最感興趣,這一段教學的着力點引導學生抓住寫荷花特點的詞語教學寫荷葉的句子,透過看圖,指導有感情讀,想象一池荷葉長勢之美。而“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進行教學的,透過課件直觀演示後,讓學生給“冒”字換個詞,理解“冒”的意思,再讓學生說說從“冒”字你體會到什麼?緊接着又抓住“冒”練習有感情朗讀。最後,讓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想象相應畫面。第三段的着力點是根據有關句子想象美、表達美,使美感進一步深化,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鍛鍊學生想象力,又對第二自然段總分寫法進行遷移,訓練學生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可謂一舉三得。學習“想到變成荷花”部分,重點引導創新想象不同動物對荷花的不同語言。整個教學過程運用多媒體手段,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做到“圖文結合”、“情境學文”, “體會情境”、“昇華情感”。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7

自提倡素質教育到全面貫徹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閱讀教學中我們欣喜的看到,課堂活起來了,個性突出來了,創新多起來了,這是新課標倡導“以人爲本”的教學觀的體現。但縱觀目前的閱讀教學案例不難發現人們對“課改”環境下教學還存在着一些誤區。前不久在我集團總部任教研究主任的全國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於永正來我校送課,教學了三年級的《荷花》。教學中體現的深刻的教學思想,精湛的教學藝術給我們的閱讀教學留下了寶貴的啓示。

一、重基礎,“寫字教學”貫穿始終

目前閱讀教學追求“個性”“創新”成了一股時髦的風,“寫字教學”常常被人們忽視,平時的教學中尚能在課尾提一提並佈置學抄寫默寫,但在“課改”研討課之類的閱讀教學中越來越成了麟毛鳳角了,生怕學生的“創新”的熱情,弘揚的個性受到它的破壞。在於老師的課上“寫字教學”不僅受到了重視,而且貫穿在整 個教學過程中。

如於老師在匯入新課後即板書課題,他是這樣教學的,“請同學們一起看一下?荷花?怎麼寫的”。隨即在黑板上書寫,“?荷?字上面是草字頭,下面是?何?字”。“現在我一起讀題目。”這樣的寫字教學一點不刻板又起到了識字的效果,做到“潤物細無聲”,教學過程中的也是這樣。

於老師讓學生把課文中自己認爲用得好的詞語劃下來,然後指名學生把自己劃的詞語寫在黑板上。一個學生寫了“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的“冒”字。於老師相機進行寫字指導。“這位同學?冒?字寫得很好,很正確。對學生的好的寫字習慣給予表揚,激勵和引導學生注重寫字“?冒?字的上部的兩橫不封口的不要寫成?曰?字,隨後又書寫?帽?字”,“這個字很形象,你看眼睛上(書寫?目?)戴着一頂帽子(畫個半圓,再畫兩橫作帽沿),帽口是不能封死的,又因爲帽子是布做的要加個?巾?字 旁,這就成了一個?帽?了”。形象

的“字理教學法”即教會了學生識字,更教給了學生識字的方法,是真正的“爲學生終身發展服務”。課程最後於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文中的生字書寫了一遍,提出了一些注意點,並讓學生認真描紅才結束此課。

二、讀書要讀出“味”來

以前的閱讀教學往往以“講解”爲主,而剝奪了學生“品讀”“體味”的權利,現在的一些閱讀教學則因追求“創新”和“個性”而剝奪了學生“品讀”“體味”的機會。《荷花》的教學爲“呼喚回歸閱讀權”的閱讀教學留下了深刻的啓示。

教學中於老師介紹了葉聖陶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散文語言清淅流暢,平實淡雅,寫景狀物細緻優美,耐人尋味。然後說:“《荷花》就是一篇描景的?美文?,我們要能讀出他的?美味?來”。這給閱讀教學下了一個總的要求,然後又介紹方法說:“古人把讀書叫估?煮書?(板書),書越?煮?才越有?味?”。在“煮書”過程中,於老師分三步走進行教學。首先是熟讀課文。“現在請大家認真讀課文,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把課文讀熟(板:熟讀)。”在讀書過程中於老師邊巡視邊指導讓學生讀進去,然後指名幾位同學讀文。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於老師要求學生再品讀課文。

“同學們,請你們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板:“品讀”),把你認爲寫得好的句子或語句劃出來。”“同學們讀得很仔細劃得認真,再請你把自己體會的內容批註在旁邊。”這裏於老師提出更高要求,繼續“煮書”,深入“體味”。在“品讀“的過程中於老師讓學把一些好的詞語寫在黑板上。當“品讀”告一段落後,讓學生共同交流從劃出的詞語中“體味”到了什麼,並讓學生練習如何把體會到的東西透過朗讀表達出來。“品讀”逐漸進入了高潮,“煮”出的味道越來越美了。如:

一個同學在課文第一部分劃出了“趕緊“這個詞,並說到:

“我體會到了,?我?迫切的心情,巴不得一下子跑到,同時也好像?聞?到了塘裏的荷花的淡淡清香,荷花一定美極了。”(贏得了同學們一陣掌聲)。於老師繼續引導,“你能把迫切又美的感受讀出來嗎?”他試着讀到:“趕──緊──”(“趕”字讀得很急切,“緊”字則舒緩,讚美的讀出)。

於老師這時豎起了大姆指,然後又帶領大家讀了兩遍。此外於老師還引導學生“品讀”了“挨挨擠擠”、“冒”、“飽脹”、“翩翩起舞”等關鍵詞語及第四自然段中的優美語句。在細細“品讀”讀出“味”之後,於老師再讓學生美美地讀課文讀出“美味”來。(板“美讀”)在學生朗讀的過程於老師給予指導,並範讀,如第四自然段要輕聲讀,用氣讀,帶着想象讀。透過於老師的引導學生不僅自己陶 醉在優美的文中,聽者也被深深的吸引了。

三、適當的“創新”

適當的“創新”或說“創新”要適當。“創新”是好事,是課改倡導的核心,但在一些課堂上,常常一“創”不可收拾,沾邊的不沾邊,恰當不恰當的統統稱之爲“張揚的個性”,有“創新”。歸究其原因,這是沒有在紮實的基礎上追求“創新”,沒圍繞文章或字、詞句、段的中心意思去“創新”。前面敘述中我們已經感覺到了在於老師教學中,學生透過“熟讀”“品讀”“美讀”課文,與“文字”進行了紮實充分的對話,創新思維非常活躍,產生的創新成果也與“文字”相貼切。

再如,在教學到“有的還是花骨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時,於老師播放課件讓學生說說“花骨朵”是怎樣的,有的學生說:“含苞未放”、“含苞欲放”,還有的學生道:“含苞羞放”,這時於老師又豎起了大拇指誇她想得好,既貼切,又運用了擬人的方法使“花骨朵”羞答答的形象栩栩如生。像這樣“創新的火花”,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多處,每一處都讓我感覺到“油然而

生”,“水到渠成”。這纔是課改體現的“創新教學”。

以上三點是筆者聽課後油然而生的自我反思,於老師的課展示了教學藝術的無窮的魅力,表達他對閱讀教學的深邃的思想值得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探究體會。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8

《荷花》一課,作者把荷花寫活了,教者當然也應該把荷花教活。我在教學本課時,就利用荷花課件力爭把《荷花》一課教活。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每個學生當作一朵荷花,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千方百計帶學生走進課文,讓他們也陶醉在荷花叢中。

因爲只有讀,才能產生最佳的感受,透過學生的朗讀,用陶醉引領學生從另外一種角度來欣賞課文,對於師生來說都是一種收穫。

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當學生體會到作者是怎樣看荷花時,組織學生反覆誦讀相應的段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文第2段可組織學生抓住重點詞進行發散性誦讀,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不同的感情;課文第3段可組織學生進行競賽性誦讀,鼓勵學生一個比一個讀得好;課文第4段可組織學生進行創造性誦讀,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在學生的誦讀過程中,教師隨機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學生充分誦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把主要精力花在讀好、讀美這些語句上面。對極少數重點語句,教師視學生的感悟情況,作出相應的點撥和必要的調控。

我們在抓住課文重點,引導學生精讀細賞之後,學生對課文內容也爛熟於心了。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9

這是一篇抒情的寫景物的文章,作者透過對荷花細緻的描寫,體現了荷花的美麗。在教學中我聞荷花、看荷花、贊荷花、變荷花又回到看荷花這樣的思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文章的脈絡有一個清晰的瞭解。

1、談話激趣,匯入新課:出示《荷花》圖片,請學生談談可以用哪些詞語形容荷花,喚起對荷花美的回憶。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這樣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鍛鍊了其口語表達能力。

2、抓住重點詞來體味——重點詞“冒” 《荷花》這篇文章非常適合閱讀,並且學生可以利用這篇文章進行仿寫,其中有許多好詞佳句,適合學生積累,運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寫荷葉的句子: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單單一句話就寫出了荷葉的三個特點——多、綠、圓。描寫荷花姿態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讓學生有感情地體會,就是要抓住這些重點詞句進行分析,體會,對其中的重點詞語進行品讀,研討。在這段話中,雖然有許多好詞佳句,但是畢竟一堂課的時間有限,我們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必須有詳有略,所以,在這段話中,我重點抓住了“冒”字,讓學生來體會這個字用得真好!一開始,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在這段話中,那個詞語或那個字你覺得用得特別好?學生一下子找到了“冒”這個字。接着我問:怎麼樣的長出來才叫冒呢?

在我的預設之中,學生應該會非常活躍,答案也會豐富多彩,例如:高興地長出來,迫不及待地長出來……但是另我沒想到的是,學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學生都沒什麼反應,一看這個情形,我也傻了,我再怎麼預設,也沒想到學生會是這樣的反應。因此,我只能換一個問題:荷花冒出來是想幹什麼呢?這下,學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有的說因爲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長出來了,有的說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鮮空氣,快速地長出來了,還有的說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來打招呼,很高興地長了出來……沒想到,問題一更改,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了,而且感受到了“冒”字用的好處!由此可見,教師的提問至關重要,好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更好的體會句子中重點詞把握。

3、學習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來仿寫其他的花。爲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並且歸納出荷花的三種姿態,學生很快就總結出來了,一種是纔開,一種是全開了,還有一種是花骨朵兒,接着,我讓學生看着板書,把荷花的三種姿態進行復述,學生因爲有了剛纔熟讀的基礎,現在又有板書的提醒,讓他們複述下來輕而易舉,這樣既體會到了荷花的三種姿態,而且學生在課堂上就積累了好詞佳句,課後背誦課文時就比較輕鬆了。最後,我讓學生進行想象,除了這三種姿態,還會有哪些姿態?有的說昂首挺胸,像士兵,有的說低頭不語,像害羞的小姑娘……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於寫其他的花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在課後佈置作業時,我把學生分爲三類,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選擇其中的

一種花,用自己的話來介紹;如果有一點困難,可以採用大家剛纔討論過的,如果還是不會寫,可以利用荷花這一課中的第三自然段。這樣的方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了。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10

《荷花》描寫了公園裏盛開了一池美麗的荷花,荷花有各種各樣的姿態以及我看荷花時的感受。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課前,我先讓學生用平時積累的語言形容以前所見到的荷花的樣子,之後用課件呈現荷花圖,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態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學生,讓學生首先在視覺上感受到荷花的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便走進課文,體會這篇課文描寫荷花的優美語言。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在掃清生字障礙後,從文中找出自己認爲把荷花寫得很美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荷花美在哪裏,作者爲什麼能把荷花寫得這樣美?在交流時,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用得好的“冒”字,以此感受作者語言的精到,然後用不同的圖片展示荷花開放的不同狀態,幫助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透過不同的讀書形式激起學生的讀書興趣,透過個人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荷花的美麗,也幫助學生儘快背誦,這一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位,也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詞彙的積累。

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語言訓練的環節:在學習完第二自然段後,我讓學生根據我提供的圖片想象白荷花還會有哪些不同的姿勢,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說話,學生有的說出了“有的躲在荷葉下,好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說“有的一朵靠在另一朵旁邊,好像在說悄悄話”,有的說“有的三段荷花緊挨在一起,像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有的說“有的荷花歪着頭,像在和蜻蜓說悄悄話”,有的說“有的荷花靠在荷葉上,像在享受溫暖的陽光”?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讓我很驚喜。

這節課,我藉助美麗的圖片,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受到薰陶,可以說達到了教師和學生雙贏的目的。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11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讚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麗。全文分兩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看荷花。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透過想象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

教學本課我引導學生多層面的瞭解文字內容,透過欣賞荷花美,品讀荷花美,邊讀邊想象荷花美,使學生與作者的心靈產生了共鳴,獲得了審美體驗。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出示《荷花》圖片,請大家邊看邊想,你看到了什麼。揭示課題。學生交流後引入:課文中的我又是怎樣看荷花的?請大家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

二、充分誦讀,激活語感。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再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觀察、描寫、表現荷花的“美”。學生的自主選擇,隨機指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聞到清香、觀察形狀、欣賞姿勢、想象情景、回到現實。以“哪一段最具體地寫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學習,這段具體而生動地展現了荷花的形狀美,學生最感興趣。邊讀邊想這一段,你覺得這段話中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說說你的體會。引導學生抓住寫荷花特點的詞語教學寫荷葉的句子,透過看圖,指導有感情讀,想象一池荷葉長勢之美。而“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進行教學的,透過課件直觀演示後,讓學生給“冒”字換個詞(長、鑽、伸、露、探、衝),理解“冒”的意思,再讓學生說說從“冒”字你體會到什麼?(“冒”寫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機盎然,又寫出了荷葉的茂盛。)

“這些白荷花冒出來以後想幹什麼?”組織學生想象寫話。隨着對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學生的情感被激活了,無窮無盡的讚歎充塞於胸腔,他們迫不及待的想抒發自己的情感。有的說: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有的說: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鮮的空氣。有的說: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在盡情地展示自己的美麗容貌......最後,讓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想象相應畫面。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鍛鍊學生想象力,又訓練學生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可謂一舉三得。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12

《荷花》是一篇寫景的記敘文。作者用第一人稱描繪了公園裏滿池荷花的美麗景色和“我”看荷花時的感受。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課文的教學重點我放在引導學生理解和欣賞滿池荷花的靜態美。爲此,第一課時,我沒有像以往一樣讀文、學生字。而是透過觀察圖畫,讀文體會。在讀中自悟。抓住第二段讓學生多讀,反覆讀。體會用詞之巧妙。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本想用課件比圖效果要好些。可是怕麻煩沒有用課件。相信用課件,學生觀看錄像後更能感受到荷花的美。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白荷花的幾種姿態,我用前年教這一課時的方法:讓學生用手來演示出荷花的幾種姿態,幫助理解背誦。學生興奮得不得了,不停地用小手來表達他們心裏荷花美麗的姿態。不到五分鐘,每個同學這三句話都會背誦了。更可喜的是有些同學把花骨朵飽脹得要破裂似的演示得維妙維肖。講到“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句時,不少學生情不自禁把自己當做了荷花邊讀句子,邊迅速從座位上站起來,猶如朵朵荷花冒出水面。教室裏這邊冒出幾個,那邊冒出幾個。我趁機看看這個看看那個,說:“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由此我又問:“這滿池美麗的荷花是誰創造的?”話音剛落,就有十幾位同學說:“大自然。”我太吃驚了。教幾年了,以往問學生時,學生們總是回答葉聖陶、畫家等等。甚至有人說園丁。可今年的學生回答如此肯定,如此迅速。讓我着實意外。

感嘆一:學生越來越聰明瞭。現在的孩子看得多,接觸得多,懂得也多。

感嘆二:新教材單元之前的主題讓學生明白了本單元的主題。使學生有的放矢。

感嘆三:新課改中我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充分動口、動手、動腦。把學生的大腦調控到了興奮的狀態。所以學生才能思路敏捷,對答如流。

由這節課,我想到了。我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應該保證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思、去做、去說。保證學生在課堂上自始自終過着愉快的精神生活,這樣纔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13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讚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風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我着重於引導學生透過直觀感知、朗讀感受、想象感悟等手段使學生感受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課前,我佈置學生們去了解荷花的資料,並在課堂上與大家一起交流,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資料的能力。課上,出示荷花的一系列圖片,讓學生們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視覺享受,蒼翠欲滴的荷葉、含苞待放的荷花…,學生們談到自己的感受時,心情也是非常愉快的,彷彿已經聞到了那一陣陣淡淡的荷葉香,悠悠的荷花味。

但是,由於農村的孩子課外知識比較貧乏,也沒有電腦網絡等途徑去了解資訊,因此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進行資料的收集,課堂氣氛不夠活躍。但是,在配樂欣賞完荷花之後,學生們似乎進入了狀態,也緩解了之前的尷尬。

文中描寫各種荷花開放時的姿態採用了“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使學生體會到了不同荷花綻放時的狀態,既形象又生動。但是,一池荷花又怎麼會只有這三種姿態呢?於是,我進行了拓展,讓學生們也學看課文的寫法來說一說還會有哪些荷花開放的姿態,由於欣賞圖片時有了一定的印象,因此交流的時候,學生們也有內容可說。

我們說,語文學習能夠讓心靈旅行,應該說,本堂課的重點在於讓學生們瞭解課文內容,感受荷花的美麗,但是,一堂如此美好的語文課又怎麼能夠以一節課的結束爲終點呢?

作者站在荷花池邊,產生了無限美好的遐想,他動情的描述也打動了我們。如果此時,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會看到、聽到、想到些什麼?孩子們有的看到了遊人盪舟荷葉間,聽到了他們的歡歌笑語;有的想到自己變成了一朵荷花,正在翩翩起舞……

於是,在學完了荷花的各種姿態之後,我以這樣的一段話作爲小結:“是啊,

今天我們領略的是荷花的別樣美,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那池中的一朵荷花,你是怎麼樣的心情呢?就請你來談談你的感受吧!”讓學生們帶着一種對文章的意境走出課堂,走出這一池荷花,但是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那淡淡的荷香,以及難以忘懷的荷花。

這節課,我藉助多媒體,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受到薰陶。但在學生們談到自己的感受時,語言較爲貧乏,作爲教師的我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課堂教學中,點撥語、評價語等語言設計,還不夠到位,使得教學過程流於形式,而且沒有把握好時間。必須好好斟酌,應該更有針對性。今後要努力發現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並加以改進,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14

上《荷花》之前,我恰巧在體育東路小學聽了一位老師執教該課的第二課時,她的課給我啓示很大。在讓學生談完對荷花的印象後,她用自己甜美的範讀帶學生(閉眼)去“看”荷花。跟着是學生自主閱讀,賞讀認爲寫得美的句子,老師也趁機抓住重點詞句,利用圖畫、朗讀、想象來感悟荷花的美,效果不錯。

但我感到她這一課時的容量過大,不但給人前鬆後緊的感覺,一些重要的訓練,也匆匆而過(如語言文字訓練、想象說話的訓練)。因此,我備課時既學習,又改進:課前,我讓學生在電腦課上觀賞荷花、荷葉(課件播放),以彌補部分同學這方面的經驗缺失;把講讀1、2自然段放在了第一課時,這一環節重在賞讀、背誦積累;第二課時在語言訓練方面重在要學生寫出三種姿勢,而不是單單腦中有個姿勢就行了。想象方面重點放在“活的畫”和練習上了。從整個設計和教學效果來看,我較滿意。這也可算是“學有所得,取長補短”吧。下面具體談談我在教學《荷花》一課後的一點自得之處和疑惑之處。

一、自得之處

引導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感悟文字方面做得比較到位:在學生充分誦讀的基礎上,隨機引導學生對課文脈絡(聞到清香——觀賞形狀和姿勢——想象情景)進行整體感知。從全局出發瞭解了全貌,把握了文章的脈絡。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學生充分誦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請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2段課文。邊讀邊想,畫出覺得這段話中寫得特別美的句子或詞語,說出自己的體會。

隨後組織彙報交流。這樣充分讓學生自讀課文,潛心品讀了美的語言。在學生交流彙報的過程中,適時地引導學生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做出多元解讀。體現了“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讀中受到思想、情感的薰陶”之意圖。

二、疑惑之處

課堂調控不夠。在第一、第二課時,都有爲了讓學生感情朗讀、大膽想象、多元表達而出現時間不夠用的情況。對課堂的調控,我一直很困惑。新課改倡導自主學習,以學生爲本,但是,如果課堂上教師爲了尊重學生,儘量多關注一些孩子,給他們創設表現的舞臺,那課堂就容易陷入無序狀態,課堂效率會大打折扣,教學任務也經常會完不成。

另一方面,如果課堂上你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調控自己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或許能完成你預先制定好的任務,但是,課堂就容易陷入僵化狀態,沒有生機,更難有所謂的“生成”。可見,課堂上教師的調控是必不可少的。關鍵是看你如何去調控,這個度該如何把握。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一個問題。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15

《荷花》是一篇美文,課文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按看荷花的順序描述了公園裏的一池美麗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時的感受。文中插圖上有許多碧綠的大圓盤似的荷葉和各種姿態的白荷花。

根據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爲了更巧妙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白荷花開放的種種姿態,體會荷花的美。並能把句與句聯繫起來想象一池荷花這“一大幅活的畫”。發展創造性思維,想像“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時眼前出現的景象,感受作者與一池荷花翩翩起舞的陶醉美。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採取“化靜爲動”的手法,透過貼圖、移圖、比圖、增圖、賞圖五個環節,在教學中滲透美育,讓學生充分感知、自悟自得,感受到了荷花的美麗,增加了審美情趣,激發了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一、貼圖,激發興趣,感知美。

首先,在教學中,我有的放矢地運用“貼圖”揭示出語言所具有的形象性,有些難以確切體會的詞句就“不攻自破”。如“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文中的“挨挨擠擠”寫出了荷葉動姿,爲使其形象能展現在學生面前,我便在淺綠色的底板上貼上一片片重疊並相碰的荷葉,讓學生直觀地理解“挨挨擠擠”這一用語。

我還讓學生走上講臺貼圖,同時進行說話訓練;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變客爲主的機會,營造了一個合作教學的活潑環境。如課文中描寫了荷花的三種不同姿勢“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開了,露出嫩黃色的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學生們各自拿着不同姿勢的“荷花”,邁着理解課文特有的輕鬆的步子,把荷花分別插入茂盛的荷葉圖中;並按要求,分別邊貼邊用課文的詞句說:“一朵;有的 ;有的還是 。白荷花在 之間。”這種讓學生貼貼圖,說說文的方法,既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移圖,品詞析句,理解美。

對有一定難度的詞句,有時藉助圖畫,稍加點撥,學生即可明白了。如“白荷花在這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句中的“冒”它的妙處是學生不易體會的。爲了讓學生理解體會,我便將學生剛纔貼在挨挨擠擠的荷葉層面上的白荷花,由下而上移動,透過這一動作,學生對“冒”字便心領神會了。

三、比圖,捕捉“文眼”,領悟美。

文中的“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出示了另一句:“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然後請學生比較,哪一句寫得好?爲什麼?接着,我拿出一朵“怒放的荷花圖片與一朵”“欲放”的荷花圖片,讓學生比較,學生也說不準哪朵更美。這時,我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並達成共識,:“怒放”的荷花是美的,美在開得大,顏色鮮;而“欲放”的荷花也有自己特有的美,它美在花骨朵飽滿,有力。由此領悟到:“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四、增圖,拓展延伸,想象美。

課文中“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是作者的聯想。作者被這一池荷花的美景感染了,他的情感思想也隨之活動起來,爲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再現作者彷彿成爲一朵荷花在池中的所見情景及由然而生的心境,我便在原圖上增添了有一個小孩臉蛋的大荷花加入圖中,引發他們聯想眼前出現了哪些更奇妙的景象,以及變成了荷花之後的心情。同學們紛紛插上想象的翅膀,討論開了,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起來。

五、賞圖,配合表演,創造美。

學完課文後,我讓學生邊聽課文的配樂朗讀,邊欣賞圖畫,同時讓學生根據文中描寫荷花不同姿態的語句進行動作表演。學生透過多種感官的參與,對課文內容的再體驗,創造性地表現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美感體驗得到昇華。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16

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因此,閱讀教學的整體構架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語感爲核心,以指導讀書活動爲“經”,以字詞句段的訓練爲“緯”;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必須堅持“重感悟、重積累、重運用”。因此在教學《荷花》第一課時,我注重圍繞上述教學理念開展教學過程。

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也就是這個道理。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樑。透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話所說的“良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用謎語激趣匯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調動了學生情緒,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

在讀中整體感知。在學生充分誦讀的基礎上,隨機引導學生對課文脈絡(聞到清香——觀賞形狀和姿勢——想象情景)進行整體感知。從全局出發瞭解了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

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學生充分誦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引入:“是荷花的清香把作者吸引到荷花池邊,作者又是怎樣寫荷花的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2段課文。邊讀邊想,你覺得這段話中哪個句子或詞語寫得特別美,說說你的體會。” 隨後組織彙報交流。這樣充分讓學生自讀課文,潛心品讀了美的語言。

在學生交流彙報的過程中,適時地引導學生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做出多元解讀。體現了“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讀中受到思想、情感的薰陶”之意圖。

最後,讓咱們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貫注地來看看美麗的、動人的荷花。看後鼓勵學生自由起立發言。說說“此時此刻,此時此景,你想對冒出來的荷花說寫什麼?”針對這一富有靈性、創造性的誘導,學生用心傾訴,真情流露,既是心靈的獨白,又是個性的張揚,使作者、學者、教者融爲一體。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17

《荷花》是一篇狀物寫景的散文,生動細膩地描寫了公園裏一池美麗多姿的荷花和“我”觀賞荷花時的細膩、真切的感受,抒發了作者對荷花、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讚美之情。我在教學時圍繞“初聞花香──再賞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我在課中,力求讓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幾乎所有的問題都讓學生思考,討論來解決,學習任務由學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裏,怎麼讀出荷葉的美來,寫荷葉與寫荷花之間的關係等等,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學習的主動性雖然也調動了起來,可就是不能達到預設的目標。因此,我在反思,是不是我的引導缺乏技巧,還是學生的.語言顯得貧乏?與大師於永正老先生的課堂比起來,我的學生感悟總是的淺了許多。我在不斷實踐和總結,現在有了一點收穫,學生的積累顯得貧乏,因而課堂語言的表達也就顯得貧乏。而且學生的積累有了,但是學生的遷移不夠。因而要將閱讀充盈於整個語文教學,加強學生的積累和學會運用。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過:“我一千次的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優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律,語文教學中應創設情境,寓教於樂,寓教於美中,實現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和諧統一,讓學生藉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與文章共鳴,與人物共樂。在聽說讀寫訓練中陶冶感染,潛移默化的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讓學生知道哪是美的,爲什麼是美的,如何去欣賞美,如何去創造美,這纔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而不是“同學們,你們看作者寫的多美啊,我們美美的讀一讀吧!”學生知道了它們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裏,它們爲什麼是美的,學生似懂非懂,甚至機械地人云亦云,這樣學生的審美水平何以得到有效提高?在教學中,我們注重了總結和概括,卻不能將概括和總結再具體化,使我們的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脫節————作文中反覆強調描寫、敘述要具體生動,可是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利用了大量的時間不斷地要求學生“概括一下這段或者這幾段講的什麼”,講的什麼固然重要,可是具體的描寫卻忽略不計了。以至於學生對如何是具體、如何做到具體顯得非常茫然,困惑。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18

在我執教的《荷花》一課時,主要採取情境設定,引出課題,探究新知自主合作學習的思想展開教學。

我先問質發,同學們,你們見過荷花嗎?引出同學們的不同回答,從而讓同學們彙報課前收集的有關荷花的資料,隨着學生彙報的進程,學生在這期間也增長了很多知識,然後教師出示了幾幅有代表性的荷花的圖片,並附加以精闢的言辭作以簡要的講解,教師加上過度語言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共同學習葉聖陶老先生筆下的《荷花》一課,共同感受作者是怎樣把荷花描寫的栩栩如生的?展開這一課的教學。

但在這節課中原本設想時間安排的很穩妥,但不料前面在學生彙報時叫地學生多了(5、6名),所以耽誤了一些時間,影響到後面的進展,使得學生的朗讀草草而過。再有,教師應該悉心傾聽學生的發言(也許是由於緊張,但這一點必須改掉),對於課文的朗讀應作爲重點部分,但本節課的朗讀我沒有指導到位,是由於忙着去感悟課文了,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加強對朗讀的指導。

不過,這節課還是存在着許多亮點之處。例如在情境設計中,教師出示的幾幅荷花圖片很具有代表性,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再加上教師準確精闢的語言,給學生創設了很好的情境。再有,第一段的感悟,乾脆利落,切入學生的內心,抓住了關鍵性的詞語。如果在談論一朵朵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冒字的用法時出示相應的圖片,能給學生更直觀更形象的感覺。

另外,教師還應加強及時、恰當、準確的評價。講課的激情再增加一些就更好了,不要過於穩,跟小學生上課,就應該活,充滿激昂,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19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描寫了夏日公園裏一池美麗的荷花盛開的情形,以及“我”沉浸其中與荷花融爲一體的感受。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我着重於引導學生透過直觀感知、朗讀感受、想象感悟等手段使學生感受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一、聞着荷香,走進課文

課前,我佈置學生們去了解荷花的資料,並在課堂上與大家一起交流,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資料的能力。課上,出示荷花的一系列圖片,讓學生們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視覺享受,蒼翠欲滴的荷葉、含苞待放的荷花??學生們談到自己的感受時,心情也是非常愉快的,彷彿已經聞到了那一陣陣淡淡的荷葉香,悠悠的荷花味。

但是,由於農村的孩子課外知識比較貧乏,也沒有電腦網絡等途徑去了解資訊,因此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進行資料的收集,課堂氣氛不夠活躍。但是,在配樂欣賞完荷花之後,學生們似乎進入了狀態,也緩解了之前的尷尬。

二、賞着荷花,心靈旅行

葉聖陶筆下的荷花千姿百態,各有各有的風采。當講到“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時,由於已經理解了荷葉碧綠如圓盤,因此,對於“冒”字的理解,學生們各抒已見:“冒”字把荷花當作人來寫了,真形象;在那麼多荷葉中白荷花“冒”出來,真是特別??一個“冒”字,學生們已經讀出了荷花的美麗,讀出了自己的味道。

文中描寫各種荷花開放時的姿態採用了“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使學生體會到了不同荷花綻放時的狀態,既形象又生動。但是,一池荷花又怎麼會只有這三種姿態呢?於是,我進行了拓展,讓學生們也學着課文的寫法來說一說還會有哪些荷花開放的姿態,由於欣賞圖片時有了一定的印象,因此交流的時候,學生們也有內容可說。

但是課堂上,一個學生基本上只能說出一種,於是我就設計了四人一小組進行合作學習,也豐富了說話的內容。

三、想着荷花,流連忘返

我們說,語文學習能夠讓心靈旅行,應該說,本堂課的重點在於讓學生們瞭解課文內容,感受荷花的美麗,但是,一堂如此美好的語文課又怎麼能夠以一節課的結束爲終點呢?

於是,在學完了荷花的各種姿態之後,我以這樣的一段話作爲小結:“是啊,今天我們領略的是荷花的別樣美,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那池中的一朵荷花,你是怎麼樣的心情呢?下節課,就請你來談談你的感受吧!”讓學生們帶着一種對下節課的期待走出課堂,走出這一池荷花,但是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那淡淡的荷香,以及難以忘懷的荷花。

另外,在學生們談到自己的感受時,語言較爲貧乏,而我也沒有做到及時點評,使得教學過程流於形式,而且沒有把握好時間,生字教學花費了較多時間,因此最後的寫字環節只剩下短短5分鐘,較爲可惜。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20

學習了《荷花》一課,多少有些教學反思,葉聖陶先生筆下的荷花無論是靜靜的站在那裏的還是微風中的各種姿態都是那麼的美。讀着讀着眼前就會讓人的頭腦裏出現一幅活的畫。一開啟課文,那碧綠的荷葉聖潔的荷花,就深深吸引了孩子,再來讀文章,想象着畫面,清新美妙的感覺就不知不覺的融入朗朗書聲裏了。就讓孩子們自己大聲的朗讀課文,把自己的感受讀進去。然後又進行了朗誦比賽,平時幾個朗讀水平高的幾個同學向大家發起了挑戰,孩子們都讀的那麼動情。看着他們陶醉的樣子,我知道美麗的荷花已經印在孩子們的頭腦裏了。這麼美的文章不僅要美美的讀更要美美的品味。我抓住了兩個切入點點燃了他們思維的火花,給孩子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我們沉醉其中,我們享受着這大自然的傑作。

第一個切入點:師:孩子們請起立,閉上眼睛,看着這美麗的荷花,我們陶醉了,忽然感覺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了,你們就是那一池美麗的荷花啊,能告訴大家,你是其中怎樣的一朵嗎?

生1:我就是那朵纔開了兩三片花瓣的荷花。

生2:我就是那朵全部綻開了笑臉的那一朵。

生3:我就是那半開半閉羞澀的那一朵。

生4:我就是那朵剛開啟花苞的那一的那一朵。

就在這樣的意境裏,孩子們的想象放飛了,我繼續引導,就像一個仰望空中放飛風箏的幸福的孩子。

第二個切入點:師有感情的朗讀第四段。放輕音樂,一陣微風輕輕地拂過湖面,輕輕地拂過你們這些荷花,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呢?

我看到調皮的小魚游到我的荷葉下面乘涼了,它們找到了遮陽的大傘!

一絲絲春風吹拂着我的臉頰,我聽到了池邊的遊人讚美我們的優美的身姿,我沉浸在幸福裏,我感覺我就是那最美的荷花。

太陽用金色的陽光給荷葉上的水珠穿上了金光閃閃的衣服,風婆婆吹過這些荷葉,水珠寶寶在荷葉上流動着,一不小心跳進了水池,我的花瓣上的小水珠一點一點的像坐滑梯一樣的跳入了水中。

燦爛的陽光照在我的身上我是多麼溫暖多麼的幸福啊!

我聽見我身邊的全開放的荷花姐姐對那支花骨朵說:要快快長大呀!

我看見一羣羣小蝌蚪正急着找媽媽呢!

孩子們內心的世界是多麼的多彩呀!那看似幼稚的語言又多麼的純美呀!我被他們感染着,快樂着!開心!語文老師!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21

《荷花》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我在引導學生理解時預設了這幾個問題:爲什麼說這是一大幅活的畫?誰是畫家?爲什麼說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透過回顧前文內容、討論交流,學生不但體會到了作者想像的精妙,而且領悟到了作者對荷花、對大自然的由衷讚美和熱愛之情。

一、出現“意外”似乎令人疑慮

根據預設的教學流程,我正準備引導學生學習下文,小明忽然舉手發言:“老師,作者由美麗的荷花想到了畫。我也有自己的想法……”“說吧,想到什麼了?”“我想到了詩,想到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想得不錯!”我稱讚了一句,準備轉入下文的學習,這時又舉起了幾隻小手,有的還一邊擺動着手一邊急切地說:“我也想到了詩……”我疑慮了,照這樣下去,這節課的教學任務豈不難以完成了?如果是在上公開課,這種“教學意外”不但會佔用不少時間,有時甚至會讓老師無法應對,非常尷尬。

二、接納“意外”其實讓人欣喜

然而,我又想到,“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應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該“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學生如此強烈的參與意識和自主精神怎能視而不見呢?給時間讓他們自由言說吧。於是孩子們爭先恐後發言了,小麗說:“老師,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小剛說:“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平說:“我想到了‘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孩子們各抒己見,衆說紛紜。其他學生有的說課後要去收集寫荷花的詩歌,有的說要用彩筆畫荷花,還有的說要查找其他作家寫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說得多好啊!實在令人欣喜。

三、反思“意外”得到幾點啓發

課後,我反思了本節課的教學,得到了幾點啓發。

其一,如果說作者看到荷花感到的是“畫意”,而學生們感悟到的既有“畫意”,又有“詩情”。這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傳遞給我們的不正是詩情畫意嗎?學生的聯想彷彿偏離了教師的預設。簡直成了自由發言。其實,這自由發言正是學生獨特感受的流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是來自“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視的課程資源……如果說這是一個“教學意外”,那也稱得上是個“喜出望外”,因爲,這是學生“潛心會文字”的直接體現。

其二,語文教學的“預設”是必須的,但要有彈性和留白;“生成”則更爲重要,它是語文課程的活力所在。教師應該接納和珍視教學中的“意外”,並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化選擇出發去拓深、拓寬語文課程的內涵和外延。這樣教學就不會侷限在“認知維度”一隅了。在課堂教學中,把“教學意外”建構生成爲“高效的教學環節”,語文教學就會出現“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出望外的意境。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篇22

《荷花》這一課的學習,出乎我意料的莫怪與孩子那敏銳的觀察力了。

課上,當我講到課文第二節,帶領孩子觀賞那美麗的一池荷花時,當我問:你看到了什麼?

前面幾個孩子結合着書上的內容說的很好——有什麼樣的花骨朵,有盛開的花朵等等,可這時站起來一位同學卻說道:“老師,我認爲這幅圖不對。”我一愣,於是我就說:“你說說你的理由吧。”他大聲說道:“不該有蓮蓬。”咦,說真話,我還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課前只注意研究課文,誰注意看插圖呀!那更別提考慮這一點呀!但這也有時我們課上多好的教學契機呀!於是,我笑着說:“哪我就想請同學們說說,爲什麼這時候不該有蓮蓬那?”孩子這是七嘴八舌說了起來:

“花纔開,就敗了嗎?”

“書上說一進門就聞到清香,就跑去荷花池了,要是早開了,就不會這樣了。”

“天天看到開的荷花,就不會這麼吸引他了。”

“我認爲荷花時纔開的。”

……

“也不對,老師,可能作者很久沒去了,這次去的時候荷花早就開了,不就有蓮蓬了嗎。”

正說的熱烈時,又有一個孩子說了這麼一句話。這是班裏的孩子又是一愣,接着嘰嘰喳喳說了起來。

是呀,有這個可能呀。說真話,此時因爲我課前的準備不足,我沒法告訴孩子是什麼情況,這時我又對孩子說:“這也是有可能的,那麼蓮蓬是不是該有,這就需要我們弄清楚作者到來的時間。看到沒有,文中到處是問題,就看我們有沒有疑,只有善於懷疑,才能找到真正答案。這節課老師就要佈置一個作業——查查作者到底什麼時候來的,那才能知道圖上畫蓮蓬,該還是不該。”

我想以後我會在這些方面更加關注了,不然真會讓孩子把我給問住,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