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通用11篇)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通用11篇)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1

《雲雀的心願》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云雀跟着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後,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氾濫成災,心裏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後,小云雀明白了保護森林的重要性。針對教材的特點,我抓住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抓住文章線索,理清思路

雲雀的心願是到沙漠去種樹,讓沙漠變成綠洲。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心願呢?然後讓學生跟着雲雀一齊去看看。抓住“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爲――”這條主線展開教學,並且以雲雀媽媽和小云雀的情緒變化這條暗線作爲輔助,這樣就使主題凸顯了,並且幫忙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的要點。

二、體驗心願,進行個性化朗讀

這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文章通篇採用擬人化的寫作方法,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啓迪於一體,生動搞笑,富有藝術魅力。我讓學生分主角朗讀課文,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到砍伐森林的危害以及森林的重要,同時也感受文章語言的生動形象。這樣,學生在朗讀中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機評價中更加深學生對砍伐森林危害的認識,激發他們對這種行爲的痛恨之情。

三、句式訓練,強化語言表達潛力

有效的句式訓練,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資料,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根據教學中出現的“能夠……也可以……”讓學生練習造句,既讓學生鞏固了對森林作用的理解記憶,也讓他們在口頭造句時鍛鍊了自己的語言表達潛力。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在課文教學完成後,我安排了這樣一項訓練:學了這篇課文,如果你再見到有人在亂砍濫伐森林,你會怎樣去勸說他們呢聽後,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同學說:“你們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們的土地都會變成沙漠,你們就會餓死。”有的同學說:“你們要是再亂砍森林,就會被洪水淹死。”還有的同學說:“森林是大水庫,是空調器,它給我們人類帶來這麼多的好處,我們就應感謝它,保護它,不就應破壞它,砍伐它。”透過這些精彩的回答,可見學生透過課文的學習,已經受到了很深刻的環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書本知識到思想認識的遷。

當然,教學中還存在不足,爲了使學生在朗讀的同時充滿激情,我不斷的變換着朗讀的方式,指名讀、男女生讀、分組讀、比賽讀等,同學們的朗讀激情十分充沛,但發現一個問題,學生只是爲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導致學生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沒有讀出感情。今後還要更好地抓字詞句,凸顯語文課上的語文味。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2

《雲雀的心願》的心願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隻小云雀跟着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後,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氾濫成災,心理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小云雀懂得了保護森林的重要。

因爲是童話故事,故事淺顯易懂,仔細研讀這篇童話故事,我發現故事是以典型的故事三段式結構進行編排的,我靈機一動,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帶學生仔細品讀故事,學習故事的表現方式。因此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並沒有在讀懂課文內容意思上花費太多的時間,而是花大量的時間帶學生去研讀這篇故事的表現結構的特點,邊研讀文章表達形式的過程中,突破文章的重難點。這篇故事以“雲雀出去看世界”爲線索,分別寫出到“沙漠”、“大河”、“森林”三個地方的所見所聞。在學習生字、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先引導學生弄清文章的段落層次,給課文分段。提示學生可以以雲雀到過的不同地方爲線索來給故事分出主體部分的層次。經過討論交流,分好故事的層次。第一自然段爲第一部分,是全文的總起句,交代故事“雲雀媽媽帶小云雀到外面看看世界。”第二至第十三自然段分別按“沙漠”、“大河”、“森林”的見聞感受,分爲三部分。最後兩個自然段合爲第五段,“雲雀表達自己的心願。”在分層次後,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整體的認識,爲進一步研讀故事打好基礎。

接下來,引導學生研讀故事的表現形式。第一段只有一句話,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對全文起總領全文的作用。第二至四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引導學生細細揣摩這三部分表達上的特點。先以雲雀到“沙漠”上空爲例,仔細研讀。“小云雀飛呀飛,飛到一片沙漠的上空”,先交代地點,“一陣狂風颳過,地上的黃沙漫天飛舞,迷得他們睜不開眼。”這是雲雀在這個地方的所見,“‘這裏的風沙真討厭!’小云雀埋怨說。”這是雲雀在這裏的感受。接下去是媽媽對這裏的環境的解釋。在研讀的過程中,在黑板上做適當的板書提示。接下來研讀第三、第四部分,引導學生髮現,三四部分的表達結構與第二部分的內容表達結構相同,按“地點,所見、感受、媽媽的解釋”來組織故事情節。把三個情節表達在黑板上進行標註對比,學生更直觀的對故事的整體表達結構有了清晰的認識,他們發現三次的情節表達有驚人的相似。我乘機告訴學生:“這是典型的故事三段式編排特點,很多精彩的的故事都是採用這樣的三段式結構編排的,如三顧茅廬……這叫故事的一波三折,這樣故事才能精彩。”接着,最後故事一部分雲雀的心願的理解順理成章。

反思這節課,自己大膽處理教材,引導學生學習故事的表達形式,以課文爲例,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表現形式。對於這樣的嘗試,自己覺得是有意義的。其實,這節課上還可以在讀一篇的基礎上,再拓展讀一些相似文體結構的故事,比如人教版的《巨人的花園》、《七顆鑽石》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故事三段式結構特點。還可以讓學生試着用三段式的表達結構來編寫一個童話故事,以達到讀寫結合,學會運用,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這節課的對比研讀故事的情節,探究故事的表達形式,向課文學習表達,爲學生的學習表達積累經驗,這是很好的嘗試。今後,應該用心解讀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值得學習的知識點,發揮教材的最大價值,引導學生感受文字背後的祕密,努力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3

《雲雀的心願》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云雀跟着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後,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氾濫成災,心裏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小云雀懂得了保護“森林水庫”的重要。針對教材的特點,本人抓住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1、自主學習,理清課文內容

雲雀的心願是到沙漠去種樹,讓沙漠變成綠洲。爲什麼雲雀會有這樣的心願?我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從文中找出雲雀產生這一心願的原因,點出關健句: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爲什麼會認爲: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從哪裏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所以我的教學設計又圍繞着這一問題全面展開,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讀讀想想,從文中尋找答案。這樣的教學設計,在由詞到句、由句到段的擴充訓練中,培養了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並幫助他們理清課文脈絡,把握文章的要點,爲進一步深入學習課文、領悟課文精髓奠定了基礎。

2、藉助課件,理解課文內容

生動的課件能再現、強化、傳遞教學內容,動態的畫面會引起學生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聯想、想象、情感的活動。這一案例,我根據教學內容製作了許多課件,“森林變成貧瘠的沙漠;河水像脫繮的野馬,咆哮着向下遊衝去”這些畫面給學生帶來了深深的震撼,他們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讓他們有感而發,並與作者發生情感共鳴,以此表述心中的願望。

3、拓展延伸,深化課文重點

書本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對於語文學科來說,更多更廣的學問於大量的課外閱讀與對學習資料的收集運用中。本篇課文只是介紹了森林四個方面的重要性,對它更富魅力的東西沒有全部列出。爲此,我根據課文內容拓展延伸:生活中,森林還有很多作用,你知道嗎?讓學生交流課前蒐集到的資料,他們在閱讀,思考、整理、採納等一系列的過程中獲得了許多答案,透過課上交流學到了豐富的知識,同時也鍛鍊了他們蒐集資訊、整理資料的能力,使語文走向生活大課堂。

4、體驗心願,進行個性化朗讀

這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文章通篇採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方法,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啓迪於一體,生動有趣,富於藝術魅力。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感受課文語言的生動形象。這樣,學生在朗讀中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機評價中,更加深學生對砍伐森林危害的認識,激發他們對這種行爲的痛恨之情。

5、深化主題,表達自己的心願

課文記敘了小云雀跟着媽媽在樹林外面飛行時所看到的伐樹毀林造成的危害,說明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的重要。在課件展示“肆虐的沙塵暴、光禿禿的大山、河水咆哮着向下遊衝去”等情景中,我又引導學生思考:在保護環境方面,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你對周圍人們現在所處的這個環境滿意嗎?你又是怎樣做到保護環境的,準備如何去做?交流討論。鼓勵學生根據環境保護的現狀,進一步學習,擴展閱讀和調查綠化情況等,拓寬學習時間和空間,打破課堂內外的界限,將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相聯,激起學生關注社會,主動參與環保的意識.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4

《雲雀的心願》用童話形式,以形象化語言描述了小云雀與媽媽的所見、所聞、所言。

課文以對話形式來說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語言淺顯易懂,不需作過多分析、講解。因此,教學時就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依據語氣提示讀好課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學描寫土地變沙漠這一環節時,我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黃沙漫天”、“亂砍濫伐”,依據提示語“埋怨”、“心疼”練讀課文。在學生讀書時,我使用多媒體出示黃沙漫天的場景,並配上巨大的風聲,把學生帶人沙漠狂風之中去感受。這樣學生就很到位地讀出了小云雀和媽媽的對話,悟到了“埋怨”、“心疼”,從而體會到森林的重要。

課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說明了森林有水庫和空調器的作用,同時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識,應該讓學生積累下來。於是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讀後試着把它們複述下來。在複述課文時,我相機板書“樹冠、樹幹、樹下、土壤”幾個詞語,目的是爲了幫助學生降低複述難度。同時這幾個詞清楚地表現了作者的記述順序,在學生複述後,我就提示學生:“這些詞語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說明森林爲什麼是大水庫的。以後的作文中,我們應該學會有順序地描寫事物。”這樣的複述,既積累了妙詞佳句、自然常識,同時也積累了寫作方法,可謂一舉三得。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5

《雲雀的心願》是一篇呼籲環保的童話故事,透過雲雀媽媽帶着小云雀在外遊歷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告訴我們森林的重要性,從而呼籲我們要植樹造林。文章富有童真童趣,語言通俗易懂。

在教學時,我立求完成這樣幾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透過聯想法、找近義詞法、抓關鍵字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漫天飛舞、埋怨、亂砍濫伐、氾濫成災、貧瘠等詞語。

3、透過第二大段的學習指導,總結學習方法,並以此方法自學第三、四大段。

4、學習課文重點段第10小節,理清雲雀媽媽說理順序,能有序地複述森林的蓄水作用,並進行生活拓展,利用“可以……也可以……”的句式進行說話訓練。

5、透過對課文的理解能有條理地說出“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的原因,體會人類植樹造林的美好心願,增強環保意識,滲透科學發展觀。

在設計教案之初,我思考着能否在學生理解詞語的基礎上,教學生一定方法,這樣的話,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就可以很自然地運用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嘛。爲此我特意選擇了漫天飛舞、埋怨、亂砍濫伐、氾濫成災、貧瘠這六個重點詞語的學習,並琢磨着這六個詞在理解方式上的異同,後來,我發現,漫天飛舞、貧瘠這兩個詞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描述一下當時的情景,自然就理解了。埋怨這個詞,我覺得平時學生經常用的找近義詞的方法肯定也沒有問題。而亂砍濫伐、氾濫成災這兩個詞的理解,我認爲這是我本節課要着重指導學生掌握好的兩個詞語,爲此我查了字典,發現字典上“濫”字就兩種意思:1、江河湖泊的水溢出;2、過度,沒有限制。嘿,這不是特意爲本文準備的嗎?爲些我設計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選擇“濫”相應的意思,學生很快就作出了準確選擇並能很好地說出“亂砍濫伐、氾濫成災”的意思。對此環節的設計,從學生上課的反映來看,我個人還自以爲是成功的。

《學記》有云:“大匠誨人,必以規矩。不能使人巧。”說的就是:高明的教育者只教給人應該怎樣做,告訴他做的標準、方法、步驟,而不是代替他們去學習。在語文精緻教學中,我認爲,有目的有計劃地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直接教給他們現成的知識,或直接幫助他們學到知識要有效得多。學生一旦掌握了精妙的學習方法與技巧,將大幅增大學習成功的機率,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輕鬆、有效,有助於增強其學習的興趣與學習自信心,而且由於能從中享受到學習活動的快樂,便會強化學習動機,更加主動、努力地學習。在解讀教材時,我就發現《雲雀的心願》這一篇課文結構非常清晰,小云雀和媽媽分別飛到沙漠上空、大河上空、森林裏,看到了不同的景象,產生了不同的心情,發現了森林的重要作用。爲此我設計了教-扶-放三個不同的環節,第二大段教學生劃雲雀看到的景象,談雲雀的心情,體會森林的作用,最後以“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爲____________。”作結。第三段由於是全文的重點段落,所以上課伊始,我讓學生總結了第二段的學習方法,然後扶着學生學習。到第四大段時,我則是徹底放手,簡單讓學生交流了學習結果。這樣一步一步學下來,最後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完成“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爲它可以_________,可以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這一填空時,大多數學生都舉手要求回答時,“能有條理地說出‘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的原因”這一目標的達成就水到渠成了。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就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其實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寫作的積累,寫作是閱讀的`目的,因此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總法方設法把握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良性互動關係。爲此我把第10小節作爲了教學的重點段落,先讓學生讀第10小節,然後透過填表格的形式說說森林的哪些部分可以蓄水,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有條理的複述雲雀媽媽的這一段話。再分析“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庫嗎?”這句話的寫作特色。最後總結第10小節在寫作上的特色:先總的說森林是可以蓄水的,然後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具體地說怎樣蓄水,再用反問的語氣作總結。按照總——分——總的順序說的。然後鼓勵學生寫文章時也要學習這樣的方法有條理去寫。同時抓住這一段中“可以……也可以……”一句的句式,一方面說說“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爲它可以_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另一方面,我安排了一個拓展環節:“同學們是不是生活的有心人,注意到什麼事物不止一種作用呢?或者一個問題有兩種不同解決方法呢?用這一句式來說一說。”我還提供了一定的語境,如手機、電腦的作用,課間、自修課時,某道數學題目等等。這樣的設計既爲有條理地說說爲什麼“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作好了鋪墊,也完成了課後第四題要求造句的目標,可謂一舉兩得。

至於感情朗讀這一要求,我則透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進行了訓練。

課文最後,我本打算讓學生說說森林的其它作用,並讓學生爲樹幹添上樹枝,寫上森林的作用,但由於時間關係就刪減了。還有倡導學生植樹造林時,我讓學生聯繫學過的第一課《走,我們去植樹》,使學生意識到課文前後的一個內在聯繫,本打算要朗誦一下的,也沒時間,結束地比較匆忙。

縱觀全課的教學,我認爲,預設的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但在一些環節的處理上不盡如人意。在拓展延伸的部分,因爲受時間關係,結束得比較匆忙,相比之下,在指導朗讀第三、四自然段時的時間就花得太多了一些,這樣也導致了分角色朗讀有些倉促而沒有進行更多層面地讀。因此我認爲,在教學環節上還應做適當的調整,上課的節奏可適當加快。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6

《雲雀的心願》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6單元的一篇科普童話故事。這個單元是以“環保”爲主題,教育學生保護環境。課文故事情節生動,語言流暢,採用對話的形式,以形象化語言描述了小云雀與媽媽旅程中經過沙漠、大河上空以及最後回到森林後的所見、所聞、所感、所言,從而說明森林的重要性,揭示人類與自然、生命與自然的密切關係。課文中完美與毀滅、安居與災難的強烈比較,能喚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進而激發學生保護森林、保護環境的意識。

本課是第一課時,我的主線是朗讀,隨文識字。在預案設計中,課始是透過質疑引起閱讀期盼,學生迫不及待地進入文字,讀得入情入境;再者是理解了“亂砍濫伐”、“氾濫成災”等詞語,植根於文字,讀內含這些詞的重點句,學生讀得入情入味,越讀越好;最後的師生合作讀,默讀也都是入情入味。讀詞語、讀句子、讀段落,這不是簡單的平移推進,而是紮紮實實地以有效的朗讀貫穿始終,在層層引領中遞進,在反覆朗讀中提升,爲第二課時研讀文字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設計問題,讓學生了解到,雲雀的心願是到沙漠去種樹,讓沙漠變成綠洲。緊之後讓學生帶着雲雀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心願?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從文中找出雲雀產生這一心願的原因。點出關鍵句“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爲什麼會認爲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從哪裏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所以我的教學設計又圍繞着這一問題全面展開邊講故事,邊識字。

指導生字詞時,我是採用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這樣的目的是期望學生能在朗讀中認識生字並瞭解生字在語言中的運用,比單純的集中識字要更高效。同時,也爲學生更好的朗讀課文,爲下節課的分主角朗讀打下基礎。

對於生字的書寫指導,我讓學生分析難寫的字,並在黑板上範寫出來,並指導學生要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字的筆順,學生再在書本中描紅。這樣的書寫練習,既讓學生識字,也避免了學生以後書寫出現不必要的錯誤。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節課就是讓學生充分的朗讀,在朗讀中識字、在朗讀中感悟。我讓學生充分的閱讀課文,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出描述雲雀心願的句子,並請學生反覆誦讀,讀通讀順並領悟其深刻含義。其中的朗讀方式多樣,有指名讀、全班讀、開火車讀、分男女生讀等等。讓學生在充分朗讀後,概括課文的大意,緊緊把握課文中心,爲下節課更好的學習課文資料作好鋪墊。從而培養了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概括課文資料的潛力並幫忙他們理清課文脈絡把握文章的要點爲進一步深入學習課文、領悟課文精髓奠定了基礎。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7

這是一篇科普童話,是一篇非常人性化的童話。讀這篇文章,我最大的收穫,給了我本人一個科學發展觀。所以,我認爲教學這一課,我們應該把科學發展觀的小理念還給孩子,讓他們懂得科學,懂得發展。

雲雀是什麼樣的一個鳥?我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找到了解釋:鳥,赤褐色,有黑色斑紋,嘴又尖又小,翅膀大,能高飛,叫聲嘹亮動聽。從這種解釋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所列的事件不是一種隨意的假想,並沒有違反一些規則。如果雲雀自身不具備飛得高的特點,文中的“那飛到一片沙漠的上空”、“飛到一條大河的上空”,就缺少了“真實”(這是一種虛構的真實),而課文中雲雀媽媽與小云雀的對話很美,仔細想一想,用我們大腦去聽聽,感覺有種嘹亮動聽的存在,這其實也是一種“真實”。我想從這一點上,可以引導學生在寫作上不可以亂想,自己寫動物要把其特點表現出來。而認識這種意義上的“真實”,其實也是科學的引導。

課文透過雲雀媽媽與小云雀的多場景對話,向師生講述着一種美好的心願——種樹,讓沙漠重新變成綠洲。這一課有三個知識是要學生掌握的,一是綠洲是怎麼變成沙漠的,二是森林水庫,三是“森林是一個巨大的空調器”,我們可以這麼認爲“雲雀媽媽”就是一個科學家,她把科學的知識傳遞給了我們,讓我們明白這兩個最基本的東西,與我們生存息息相關的東西,明白這一些,其實就是科學發展觀的教學,就明白人們許多做法的錯誤。

學習這一課,其實自然可以聯繫到這個單元所學過的那三篇文章,一篇是《特殊的葬禮》、二是《沙漠中的綠洲》、三是《古詩兩首》。想到這裏,我們就可以發現這一單元的主題。這篇課文是本單元的最後一篇,所以在教學之中,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一課是一種總結,所以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就確定的科學發展觀上。我們不要說孩子小,我們應該把這個概念給學生,我們應該講給他們聽,讓他們明白學習這一單元我們的目的在哪裏。“葬禮”的引領,讓同學們沉重過,“沙漠中的綠洲”讓同學們慨嘆過,《古詩兩首》讓孩子享受過古代孩子的那種樂趣,這篇文章給予我們的就是共同完成這個心願。

怎麼完成?擁有科學發展觀纔是最重要的。只有擁有科學發展,行動起來,那個葬禮纔不在有。完成是要有代價的,沙漠中的綠洲告訴我們這些代價,但花了代價是需要的,這既是對人類的懲罰,也是對人類的呼喚,爲了自己,爲了他人,爲了後代的生存,就應該去完成這個心願。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8

《雲雀的心願》是一篇科普童話,是一篇非常人性化的童話。主要講小云雀跟着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後,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洪水氾濫成災,聽了媽媽的話,知道了森林防沙蓄水的作用。回到森林後,它又明白了森林有調溫的功能。於是,它有了一個心願:到沙漠裏去植樹。本文藉助童話體裁,將雲雀人格化,借雲雀表達了人類美好願望。

對於這一課的教學,我藉助課件,透過自己的描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讀中感悟沙漠和洪水給人們帶來的危害,這都是由於人們亂砍濫伐樹木而受到的懲罰。語文情境教學情感性是關鍵。知識的傳遞不應該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知識、冷冰冰的思想,學生是不會接受的,即使強制接受,也是暫時的。知識的傳遞伴隨着濃烈的感情,才能達於學生的心胸。也只有飽和“感情的知識”,學生才樂於接受、理解、記憶和運用。如在我的生動描述下,學生看了觸目驚心的畫面,很自然能感受到洪水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大,從而更真切的體會到森林的作用大。教師的感情是火種,能點燃兒童感情的火花。課堂上,我把自己放到創設的情境中,使自己的“情”與課文的“情”融爲一體,並能把這種“情”傳導給兒童,激起他們心靈的強烈共鳴,從而感悟課文語言文字的內涵。第二,在指導朗讀上,我引導學生以男女生、分組、師生這些不同形式分角色朗讀,體會雲雀的不同語氣,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另外還指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個別讀,齊讀等形式讀中感悟沙漠和洪水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大以及森林的作用大。第三,注重語文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這篇課文主要讓學生認識森林對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及破壞森林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9

每一次上完課,我都會問自己:你進步了嗎?我對自己沒有嚴格的要求,只是希望,每一次都能進步一點點。回身看這一次教研活動執教的《雲雀的心願》一課,我欣然地發現,這一次真的進步了“一點點”。這種“一點點”主要體現在自身的教學意識中。這種所謂的“教學意識”,我只是簡單地理解爲“我想要這麼做”。

我想要讓課堂有一個大問題。記得去年上公開課的時候,高語組的老師們給我的一個非常寶貴的意見就是“設計要集中”。是的,設計不集中,我的課堂就會非常散,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也會顯得比較凌亂,這在無形之中會造成學生的學習壓力。記得在那一次教研活動之後的每一堂課,我都試圖以一個大問題去引領課堂教學。有了大問題的領導,課堂教學便有了中心,避免了“散”。潛移默化之中,似乎已經並不需要去有意設計,教學已經習慣圍繞中心而展開。就像這一次執教的《雲雀的心願》,緊扣住“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這一中心,層層推進,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想要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口說話。我喜歡“熱鬧”的課堂,我所理解的“熱鬧”是要讓學生張開嘴巴說話。上課伊始,我就透過ppt出示了相關的短語(也包括詞語),或者讓學生把短語連起來說一句話,或者讓學生運用其中一兩個說個文中的比喻句,變換不同的形式,目的卻只有一個,就是讓我們的學生張開嘴巴說起來,在說話中開始新課文的學習。在課堂設計中,運用示意圖引導學生說一說“森林水庫”的由來,也是我有意想讓學生說一說,幫助他們在說中理解“森林水庫”這一概念,這也是課文的一個教學難點。“說出來了,其實一點都不難”,這是我希望達到的目標。

我想要提高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剛開始教學的時候,我記得遇到課文中難理解的詞語,我都是現場讓學生自己動手查字典,雖說是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查字典,希望他們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但是久而久之,我發現,動作快的永遠是那麼幾個人,而小孩子的好勝心理也往往讓他們在查到意思的時候馬上報出答案。這部分同學是記住了詞語的意思,但是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這種理解是不深刻的,他們會很快就產生遺忘。這種有效面太窄了,並不適合我在教學中一直用下去。對此,我轉變着方法,透過靈活多變的方式幫助孩子理解詞語的意思。本課中,在理解“漫天飛舞”一詞時,我是透過圖片的展示去加深學生對詞語的印象,而沙漠中黃沙飛舞的景象,也體現着“沒有水,沒有莊家,幾乎沒有植物”的環境,順勢引出“貧瘠”一詞,相信學生對“貧瘠”一詞的理解應是水到渠成了。

我想要促進課本中知識之間的遷移。課本編排的科學性不僅體現在每一個單元的各篇課文當中,也體現在整本課本的聯繫中。第十九課《雲雀的心願》與本冊教材的開篇課文《走,我們去植樹》相應成趣,都告訴了我們植樹的重要性。《走,我們去植樹》是一首詩歌,孩子們早已背得朗朗上口。在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用“可以……也可以……”說話時,我結合之前詩歌的內容,讓學生透過句式說一說森林的作用。“可以染綠祖國美麗的版圖”、“可以送來清新的空氣”……孩子們把第一課中背誦的內容全部都搬了出來,有效地完成了知識的遷移與運用。

課堂教學中,我踐行着我的“我想要這麼做”。這些“我想要這麼做”是在我的一次次課堂教學過程中積累起來的,希望他們會越來越豐富,更好地指導我的教學。這些是一種淺淺的意識,每一次都會在教學設計中無意地涉及;亦或者說,這些意識又是強烈的,因爲它們指引着我與領孩子們走進一篇篇課文。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10

上次聽課聽到了《雲雀的心願》這節課,有了這個基礎,我決定自己也來試試。透過聽課我瞭解了《雲雀的心願》該文用童話的形式,以形象化的語言描述了小云雀與媽媽的所見、所聞、所言。文章描述的是小云雀跟着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後,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氾濫成災,心裏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小云雀懂得了保護“森林水庫”的重要。但是讓我自己再來複制,我覺得有些難度。但因爲聽過課所以心裏有點底氣。經過自己的修改,我請曹教作了指導。但是曹教卻給了我一種新的思路。這也讓我有了挑戰自己的勇氣。於是再次修改教案,試上。這次我的心裏還是沒有底氣。但或許這就是成長,經過兩三次的摸索和嘗試,在不知不覺中,漸漸變得流暢起來。在上課前,我不斷的給學生打氣,也給自己打氣。在這節課中我覺得學生的表現超出了我的預計,或許是準備充分,也或許是自己的幸運,透過這次上課,自己也有不少的收穫。

一、注重感悟

課文以擬人化的手法,以描寫人物對話爲主要形式,寓環境保護的科學道理於有趣的故事中,便於學生閱讀感知。故事情節生動,語言通俗流暢,不需要作過多分析、講解。因此,教學時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依據語氣提示讀好課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森林的重要。如在教學描寫土地變沙漠這一環節時,可以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黃沙漫天”、“亂砍亂伐”,依據提示語“埋怨”、“心疼”等練習讀課文。在學生讀書時,我使用多媒體課件出示黃沙漫天的場景,並配上巨大的風聲,把學生帶入沙漠狂風之中去感受。這樣學生就很到位地感情朗讀出了小云雀和媽媽之間的對話,感悟到了“埋怨”、“心疼”的心情,從而體會到森林的重要。

二、注重積累

課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說明了森林有水庫和空調器的作用,同時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識,應該讓學生積累下來。於是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讀後試着把它們複述下來。在複述課文時,我藉助畫簡筆畫,再板書“樹冠、樹幹、樹下、土壤”幾個詞語,目的是爲了幫助學生降低複述難度。同時這幾個詞語清楚地表現了作者的記述順序,在學生複述後,我就提示學生:“這些詞語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說明森林爲什麼是大水庫的。以後的作文中,我們應該學會有順序地描寫事物。”這樣的複述,既積累了妙詞佳句、自然常識,同時也積累了寫作方法,可謂一舉三得。

三、注重遷移

在課文教學完成後,結合《走,我們去植樹》我讓學生寫一份倡議書,讓學生透過課文的學習,受到了很深刻的環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書本知識到思想認識的遷移。

當然,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就讓自己慢慢的去努力吧!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11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採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方法,講了小云雀跟着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後心裏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小云雀懂得了保護森林的重要,爲了突破難點本人採取了以下幾個教學手段:

一、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小云雀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心願?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關鍵句“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從那些地方感受到森林的重要了。讓學生細讀課文,從文中尋找出答案,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理清課文脈絡。

1、森林怎樣蓄水,指名讀第十自然段,有條理說一說森林是怎樣蓄水的。

2、森林不僅能夠蓄水,還有保護土壤的作用,讓學生再讀本段。

3、森林還可以調節氣溫,請學生走進課文第十三自然段,同桌互說森林是怎樣調節氣溫的。

思路理清後讓學生再次讀“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那麼如果沒有了森林會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從課文1——4自然段找出答案。

二、想象拓展,實踐心願

1、小云雀的心願也是他媽媽的心願,更是我們共同的心願。學了這篇課文,如果在遇見有人亂砍濫伐樹林,你會怎麼樣去勸說他們呢?

2、現在你就是“小小環保宣傳員”你會怎樣向大家宣傳保護森林的重要性,請把宣傳詞寫下來。

課文結束後,進行了反思,課文介紹了森林4個方面的重要性。其他更富魅力的東西沒有全部列出,儘管課前已佈置收集有關森林重要性的資料,但學生課上仍侷限於書中內容,課外資料說不出。這說明了學生在課外查找、整理資料的能力還欠差,課外知識太貧乏,今後應加強。

2、拓展延伸,讓學生以小組進行交流,全班展示,學生語言組織方面不條理,勸說不到位。這說明口頭表達能力差,口語訓練必須加強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