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藝術招生:繁榮的背後

                    《音樂週報》記者 張萌 本報記者 趙小雅

藝術招生:繁榮的背後

 

   近幾年,藝術類院校以及師範、綜合類院校的藝術類專業的招生,始終讓人處於一種樂觀的情緒當中:報考的學生越來越多,一些藝術類院校的招生現場真可以用火爆來形容,這似乎預示着藝術類專業大發展的時期已經到來。一些藝術類院校以及綜合、師範院校的藝術類專業都開始思考與尋找自己新的定位,擴大招生規模,或紛紛改系建院,增設新的專業。僅以山東省爲例,2003年計劃招收的音樂類考生就有1.5萬人左右。從各地反饋的資訊來看,今年考生的質量也普遍好於往年。 

“擴招”的另一種聲音 

雖然充足的生源給了藝術類院校和專業擴招以充足的理由,但也不是所有藝術類院校都在擴招,像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在擴招問題上就表現得相當謹慎。上海音樂學院包括本科、碩士、博士在內的在校生人數一直保持在800人左右,在全國音樂院校中是最低的。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院校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都能保持如此的定力。近幾年,在一路高唱“擴招之歌”的聲音之下,一些人士也開始有了擔心:就藝術教育的特殊規律而言,擴招會不會引起教育質量的滑坡。擴招中體現出的一些急功近利的現象令人擔憂,像十幾人甚至幾十人一同上演奏課這樣違背藝術教學規律的現象屢見不鮮。 

隨着擴招引發的一系問題的逐漸顯現,一些在擴招熱潮中冷靜下來的學校開始調整自己的招生計劃---控制人才市場需求日趨飽和的傳統專業的招生數量,從一些適合本校特色的專業入手開拓新的教學領域。如天津音樂學院便止住了擴招的'腳步,將招生總數控制在去年600人左右的水平,力求做到確保傳統專業“舍數量保質量”的同時,透過開設一些新的專業來滿足考生就學的願望。 

藝術教育專業的此消彼長 

近年來,一些師範院校的藝術系紛紛“改系建院”,我國百多年來藝術教育確立的專業音樂教育與師範音樂教育“雙軌”並行的模式也因此面臨着深刻的變革。名稱的改變,帶來了辦學方向上的調整。目前,除了北京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少數師範院校依然高舉師範教育的大旗,堅持只招師範專業的學生之外,絕大多數師範院校都加大了“非師範專業”學生的招收比例。以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爲例,今年計劃招生105人,其中非師範專業30人、舞蹈專業35人、師範專業40人,非師範專業的比例達到了62%。與此同時,與師範院校師範專業的日漸“萎縮”形成鮮明對照,原先定位於培養專業表演人才的各大音樂學院紛紛把音樂教育專業納入自己的教學體系。今年,廣州星海音樂學院計劃招收音樂教育專業學生60名,瀋陽音樂學院計劃招生80人左右。專業音樂院校的介入拓寬了原來對於“師範音樂教育專門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劃定,此消彼長的現象背後是辦學理念的新變化。 

追求更高的專業水平無可厚非,但也有一些專家學者擔心,一些師範和綜合院校追求專業藝術院校的發展模式,除了師資準備不足以外,與藝術專業院校相比,他們的專業水平也不佔優勢,所以這些定位於培養專業人才的專業如何發展,還需拭目以待。 

新專業帶來新希望 

據瞭解,一些新專業的設立是今年全國藝術專業招生工作的一個亮點。以音樂爲例,鑑於傳統的音樂表演、創作等專業人才培養的日益飽和,各地院校紛紛把設立新專業作爲自己“求新求變”的突破口。近兩年來,藝術管理、音樂劇、電子音響工程等交叉學科首先在各專業音樂學院普及開來。由於這些專業根據社會需求設定,因而有着良好的發展前景。今年最“火”的專業要數“藝術管理”專業。隨着國內文化市場的日益成熟,政府文化部門、音樂市場運作等工作都需要大量既懂得音樂專業知識又具備一定管理、營銷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因此,中央、中國、上海、天津、四川等全國多所音樂學院都不約而同地將“藝術管理專業”作爲自己新的教學重點。今年,中央音樂學院計劃招收該專業學生8人,上海音樂學院計劃招30人,天津音樂學院的招生人數更在100人左右。對學校來說,由於這一專業大多采用集體授課,教學成本相對較低。而對考生來說,作爲交叉學科,它主要看個人的綜合素質,在音樂專業技能方面的要求則相對較低,而且就業前景一片光明,因此這一專業正受到業內外的一致矚目。 

然而,新專業不可避免地爲學校在課程設定、教學經驗、師資配備等一系列問題上帶來新的課題。也有一些人士擔心由於師資的準備不足,會影響到一些新專業的教學質量。 

考生的今天與明天 

在採訪的過程中,不止一個人對記者談起山東省藝術專業報考時萬頭攢動的火爆場面。這種熱浪也波及山東省外,天津音樂學院負責招生的老師就遇到過山東的老師拿着整個班學生的材料前來報名的情況。報考藝術專業成了升學的手段,這種現象在全國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記者在中央音樂學院的招生報名現場採訪時也發現,報考的學生有兩大類很有代表性:第一類是有準備而來,考生或是全國各音樂學院附中的學生,或是經過多年的專業學習,有着紮實的專業基本功底。這些學生很多都充滿自信,對考試志在必得。另一類則是抱着“大無畏”的精神慕名而來,他們往往對所要報考的學校一無所知,連招生簡章都沒看過,甚至有報考聲樂系的學生詢問自己考試時“是否能演唱通俗歌曲”,令在場的老師感嘆不已。 

這些現象綜合起來,反映了考生在報考藝術類專業上的盲目性。其實,考生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我要上學”,至於將來畢業以後的出路則大多沒有考慮過。有專家指出,正是這種盲目性導致了藝術專業招生的過度“繁榮”。雖然短時間看是學校、學生各得其所,然而從長遠來看這樣對雙方均無益處。要走出這種短視行爲的怪圈,一方面要求有關教育部門做好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考生更要爲自己的前途負責,讓自己的選擇建立在冷靜的思考之上。 

 

標籤:藝術 繁榮 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