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讓孩子自己玩幼教反思

前段時間,我園開展了一次半日親子活動,讓孩子的爸爸媽媽來幼兒園一起上課,一起遊戲,教學活動後,便是家長和孩子一起玩的時間,我們老師爲大人和小孩準備了好多玩具和積木,在各個區域都投放了新的遊戲材料,家長還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但是我在活動中發現了一個不小的問題: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的過渡干預很容易養成孩子不良的習慣。

讓孩子自己玩幼教反思

宣宣和奶奶一起來到建構區,熱情的奶奶不停的呼喚着孩子的名字,一會兒給他玩積木,可是當宣宣還沒有投入的時候,她又急急忙忙拿來了小車,孩子剛剛想研究一下小車,她又給孩子拿來了大皮球……活動的整個過程,我們不斷的聽到奶奶呼喚宣宣的名字,不斷的干涉和打斷孩子手中的遊戲,整個課程,孩子幾乎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參與過一次活動,就連出門也不讓,奶奶會強制的把小車的方向指向房間,讓他進屋,連玩積木之類的玩具也要強制孩子坐着玩。

我看到這樣的'情景感受很深,想起平常我們老師對宣宣的評價是:宣宣對一件事物的投入度都不大,而且很容易讓新鮮的事物分心。我終於找到原因了,其因素原來都出在家長的身上,我們知道,孩子性格的養成和成人的帶領是有一定的關係的,我們對孩子的過渡干預,讓孩子沒有時間和機會去投入去探究,孩子玩的結果不重要,千萬不要以成人看到的結果來要求孩子,過程纔是真正鍛鍊孩子的,家長更多的時候需要的只是觀察,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給與孩子恰當的支援和幫助,一次活動,孩子未必一定要玩全所有的玩具設備,但是隻要他對一件事物感興趣,有了探究的行爲,那就是收穫。

孩子在遊戲過程中,家長和老師都應該多鼓勵孩子去發現、去探索,時刻記住:我們是孩子的支援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孩子纔是遊戲的主人,不要把孩子當成一個可以操縱的木偶,更不應該過份的去幹擾孩子、分散孩子的遊戲興趣。

標籤:反思 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