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我們不亂扔》教學設計(精選5篇)

《我們不亂扔》教學設計

一、《我們不亂扔》教學設計的方法有哪些

1.教學設計要從“爲什麼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透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4.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節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

二、《我們不亂扔》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我們不亂扔》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們不亂扔》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二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三單元《我們在公共場所》的第二課,教材內容結構由“我喜歡哪種情景”、“不只是爲了乾淨”、“這樣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項活動內容組成,使學生透過閱讀、交流、思考等形式,初步知道我們不應該亂扔垃圾和樹立保護身邊環境的意識,並在生活中身體力行。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乾淨、整潔的環境人人愛,髒亂的環境使人不愉快;

2、初步知道我們不亂扔垃圾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個人的責任,和保護身邊環境的意識。

3、懂得爲了保護和美化我們的家園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初步知道我們不亂扔垃圾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個人的責任,和保護身邊環境的意識。

2、懂得爲了保護和美化我們的家園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教師:我們先來看幾張圖片,(幻燈片出示學校的照片)我們早上迎着太陽,揹着書包,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安靜的學校一下子熱鬧了起來,我們在教室裏認真地聽講,大課間的時候我們跟着音樂盡情地舞蹈,啊,我們在乾淨,美麗的校園裏多麼幸福!可是,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美麗的校園發生了變化,看,誰的小眼睛最明亮,能發現發生了什麼變化?

請同學們來回答。

來到學校,學校就是我們生活、學習的地方,我們生活的環境需要大家共同去保護,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課文《我們不亂扔》,板書課題(學生跟老師書空課題)。

2、學習新課:

1、我喜歡哪種情景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一年級學的這首小詩《家》嗎?(大屏幕出示課文《家》)

教師:誰來讀一讀

學生範讀小詩之後請同學們齊讀。

教師:這首詩寫得真好,同學們讀得更好,二2班每名同學都是一名優秀的小詩人,讓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這首詩!

課件出示:

我們坐在教室裏,(教室)就是我們的家;

我們是中心小學北校的'學生,(北校)就是我們的家;

湯陰縣是我們長大的地方,(湯陰)就是我們的家。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這兩幅圖片,大屏幕出示乾淨整潔的教室和垃圾遍地的教室,請同學們對比,你更喜歡哪一幅,乾淨整潔的環境給你什麼樣的情緒?

請開啟書38頁“我喜歡哪種情景”請你把喜歡的打上對號,引導學生說出:乾淨整潔的環境人人愛,髒亂的環境使人不愉快。

說一說,我們身邊還有哪些地方也是乾乾淨淨的,讓人覺得很舒服呢?(同學們自由說,然後展示在南京的照片)

2、不只爲了乾淨

(1)小調查

①提問:如果在學校,或者是出門旅遊時,你會把垃圾放在哪?(垃圾也有自己的家)

②思考:如果垃圾不能回到自己的家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出示:亂扔垃圾造成垃圾成堆的現場,教師出示觸目驚心的調查數字。

(2)當我們產生垃圾的時候我們要怎麼做。

請同學們開啟課本39頁,看情境圖片,仔細看每幅圖講的是誰在幹什麼?你學會了什麼?抽生回答:

王勇的哪些行爲值得我們學習的?(王勇不亂扔垃圾行爲值得我們學習,他的做法是文明人的做法,也是每個人的責任。)(板書:文明)

(3)垃圾分類

可可看了兩個垃圾桶,有一個問題想問小朋友們“你認識垃圾桶上的標誌嗎?

師:這是對垃圾進行什麼?(生答:分類)

小朋友們知道垃圾分類嗎?

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小視頻吧!(播放視頻055—垃圾分類)小朋友,就像可可小愛說的,垃圾分類意義大,請你積極配合它。

每個人堅持做環保小衛士我們的生活環境會變得更加美好,公共場所環境衛生要靠大家來維護,我們要把自己的垃圾帶走,因爲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我們的一份責任。

小朋友們,可可和小愛看到小朋友們學習挺認真,特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兒歌。

出示兒歌《教室校園多美好》

清潔掃除要認真,保持乾淨更重要。

果皮紙屑不亂丟,垃圾桶兒吃個飽。

無論哪裏有垃圾,看見你就彎彎腰,

我們一起來愛護,教室校園多美好。

(4)廢舊物品再利用

保護環境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盡的責任,保護環境應該從我做起,那麼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

介紹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紙杯、塑料袋等的危害,引導學生理解美化環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小探究:爲了保護和美化我們的家園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小組探究: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然後請學生彙報

變廢爲寶活動圖片欣賞。

看了這麼多變廢爲寶的小創意,談談你有什麼想法?

三、總結

教師總結:我們不僅自己要做到不亂扔垃圾,儘量做到垃圾分類,還要用你們的小手牽起你家裏長輩的大手,同做文明人,共建我們美麗的家園。(板書:美麗)

四、小作業:製作我的觀察記錄

板書設計:

10、我們不亂扔

《我們不亂扔》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一)道德意識目標:藉助教材內容對整潔與髒亂不同環境圖片的對比,讓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乾淨整潔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引導學生樹立保持環境衛生的道德意識。

(二)行爲習慣目標:透過生活情境創設來引導學生知道在公共場所應該如何做到講衛生、愛乾淨,幫助學生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

(三)垃圾分類能力目標: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結合當下的社會熱點,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垃圾分類方法,具備垃圾分類的意識。

二、教材分析

本課《我們不亂扔》所在的單元主題爲“我們在公共場所”,本課與該單元其他課文爲並列關係,旨在培養學生在公共場所愛護公物、講衛生、秩序排隊和保持安靜的良好道德行爲。本課的核心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具備公共意識,拒絕以自我爲中心,能夠爲他人着想,尊重公共場合的規則。本課的教材內容從“我喜歡哪種情景”模組的圖片對比、“不只是爲了乾淨”模組的場景繪本到“這樣可不行”模組的話題討論以及“我能做到的”模組的行爲激勵,逐漸深入,從現象展現到話題探討,推動學生養成公共場所愛衛生的習慣。

三、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愛衛生意識,但是由於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弱,對事物的是非判斷缺乏一定的心理標準,行爲習慣和道德意識也處於形成階段,需要透過外部因素的引導,並透過活動來將道德觀念內化爲行爲,因此在開展本課教學時需要強調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保護環境、愛衛生的理念。

四、教學重難點

(一)讓學生理解在公共場所愛護環境衛生不只是爲了保持乾淨,更是一種文明行爲,是一種內心道德修養的體現,形成對“不亂扔”更深層的理解。

(二)讓學生具備一定的保護環境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垃圾分類方法。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話題匯入

1、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的一句話,那大家有沒有深入思考過爲什麼要保護環境呢?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探討爲什麼要愛護環境衛生,以及如何愛護環境衛生。接下來老師將爲大家展示幾組場景圖片,大家來對比下並選擇自己更喜歡的學習或者生活場景。

(展示整潔場景與髒亂場景對比的課件)

2、對比圖片,獲得感受

師:大家都更喜歡右邊更加整齊乾淨的場景,有哪位同學願意來分享一下你在這樣乾淨清新的環境裏會有怎麼樣的心情嗎?

(組織學生互動分享感受)

(二)昇華感悟

1、創設情境

師:假如老師現在要帶大家去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郊遊,大家會準備哪些郊遊物品呢?

(師生互動)

師:大家帶了這麼多東西,有很多都是我們在用了之後會產生垃圾的物品,大家準備怎麼處理這些垃圾呢?如果留在原地的話,是不是就會把這麼美麗的地方變成我們所不喜歡的髒亂差的地方呢?

(師生互動)

2、小結

師:同學們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會要求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自己犯的錯誤要自己承擔,那麼我們自己產生的垃圾是不是也要自己處理好呢?我們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爲負責,我們郊遊的地方不屬於我們某一個人,而是大家一起休閒玩耍的地方,如果今天如果我們留下一堆垃圾把那裏弄的亂糟糟的,是不是別的小朋友就不能去那裏玩耍了呀?所以保持公共場所的衛生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三)引導行爲

1、活動引導

師:現在老師要和大家來做一個小遊戲,老師將用圖片展示一些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不愛護環境衛生的行爲,需要同學們化身小小志願者,來對這些不文明的行爲提出建議。

(師生互動)

2、小結

師:同學們有這麼多很棒的建議,那麼大家以後在生活中也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爲習慣,做一個愛護環境衛生的好孩子,如果遇到了不文明行爲,也要記得勸阻。

(四)垃圾分類

1、垃圾分類話題引入

師:課堂最後,老師要教大家一些愛護環境衛生的小技巧,垃圾分類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處理垃圾的小方法,將垃圾分類之後一些可以循環利用的垃圾將會變廢爲寶,而一些有害的垃圾也能夠更集中地進行處理。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常見垃圾的圖片,大家動腦來判斷一下它們應該是哪種垃圾呢?

(師生互動)

2、拓展知識

同學們都知道要垃圾分類,那同學們知道我們分類之後的垃圾去哪裏了嗎?以我們在學校產生的垃圾爲例,我們每個班級將垃圾放到校園內統一的垃圾房,然後環衛局的工作人員們會來將這些垃圾統一回收到垃圾站,根據垃圾分類,不同的工作人員會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例如廢紙等垃圾能夠回收利用製成新的紙張,廢舊玻璃等也可以變廢爲寶重新做成我們工業生產需要的原料,而一些無用的垃圾也有不同的處理方法,總之,透過垃圾分類我們能夠最大化地讓垃圾循環利用,減少對大自然的資源消耗,讓我們下一代的小朋友也能夠在一個美麗的地球上生活。同學們說垃圾分類是不是好處多多啊。

3、趣味總結

師:這裏有一個垃圾分類順口溜,同學們可以跟老師一起學一下。

(展示垃圾分類順口溜)

七、課後作業

週末在家觀察家裏扔掉了哪些垃圾,並嘗試進行垃圾分類。

八、課後反思

我在本課的教學中,嘗試將教材內容與當前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在告訴學生要愛護公共場所環境衛生的同時清楚爲什麼要這樣做,並且具有垃圾分類的意識,透過多媒體教學積極與學生互動,保證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達到了預期教學目標。

《我們不亂扔》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二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三單元《我們在公共場所》的第二課。教材內容結構由“我喜歡哪種情景”“不只是爲了乾淨”“這樣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項活動內容組成,使學生透過閱讀、交流、思考等形式,初步知道我們不應該亂扔垃圾和樹立保護身邊環境的意識,並在生活中身體力行。

教學目標:

1、初步知道我們不應該亂扔垃圾和樹立保護身邊環境的意識,並在生活中身體力行。

2、透過合作交流和實踐活動,能從自己做起,爲美化家園保護環境儘自己的一份力。

教學重點:

初步知道如何保護身邊環境,並在生活中身體力行。

教學難點:

1、懂得合理妥善處理垃圾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

2、學會給垃圾正確分類。

課前準備:

收集相關圖片、故事、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一年級學過的這首小詩《家》嗎?

出示小詩:

家藍天是白雲的家,樹林是小鳥的家,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2、其實家就在我們身邊。

家我們坐在教室裏,()就是我們的家;我們是樂小的學生,()就是我們的家;合肥是我們長大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

小結:既然都是我們的家,我們應該怎樣做呢?今天我們學習課文《我們不亂扔》。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我們不亂扔:

1、這就是我們的教室和校園,我們平時生活和學習的地方,老師拍了下來,你們更喜歡哪個環境,爲什麼?(出示課件)

2、把書翻到38面,哪位小組先來說說,你們喜歡哪幅畫,不歡哪幅畫?(出示課件)

小結:同學們都喜歡乾淨,整潔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裏學習生活,讓大家心情愉快。(板書:心情愉快)

三、不只是爲了乾淨

1、如何保持乾淨,整潔的環境呢,請同學們跟隨王勇看看他們的一次秋遊活動。

2、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王勇。你們喜歡故事中的誰,爲什麼?

3、在這個故事中,王勇的哪些行爲值得大家點贊呢?

4、前段時間,咱們班到了三河古鎮去秋遊,這張照片是學們在聚餐,同學們去秋遊時又是怎樣做到垃圾不亂扔的呢?

5、下面請同學們四人爲一小組演一演,你們喜歡哪個情境就演哪個。

課件出示情境:秋遊前,媽媽讓我自己準備,我該怎麼做呢?

秋遊時,我欣賞着三河美景,吃着從家裏帶來的零食,該怎麼做呢?

秋遊後,老師喊集合了,我又該怎麼做呢?

6、臺上的同學在演時候聲音要響亮,臺下的同學要仔細地聽,看看他們的哪些行爲值得大家點贊?

小結:整理好的垃圾是不能亂扔的,怎樣做到垃圾分類呢?

1、你們認識垃圾桶上的標誌嗎?

2、出示可回收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桶

3、動手給垃圾桶分類。每個小組桌上有一包垃圾,你們自己先在小組裏分分類。

4、學生上臺給垃圾分類。

小結:我們學會了給垃圾分類,這樣會減少污染,不浪費,我們的家園才能更美好。

5、跟隨老師看一段視頻《美麗合肥》。

6、看後,你們想說些什麼?

小結:美麗的家園需要我們共同維護,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

板書:人人有責

1、讓我們一起來唱拍手歌。

出示兒歌:

小朋友,講衛生,

果皮紙屑不亂扔,

校內校外一個樣,

環境衛生人人爭。

總結:同學們,雖然你們的雙手很小,但責任卻很大,希望同學們從現在開始做起,養成不亂扔的好習慣。

四、課外延伸

請同學們課下讀一讀《小小環境保護》《這片草地真美麗》《如果地球被我們吃掉了》《大熊抱抱》。

板書:

我們不亂扔心情愉快

人人有責

《我們不亂扔》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我們不亂扔》是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們在公共場所”的第二課。本課總共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分別是“我喜歡哪種情景”、“不只是爲了乾淨”、“這樣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主要目的在於強化學生保持公共環境衛生的意識,養成愛護公共衛生的習慣,解決維護公共衛生過程中碰到的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初步懂得公共環境衛生需要大家共同維護,知道愛護公共環境衛生是文明的表現。但他們年齡小,自控力尚不足,雖在監督力度較強的公共場所能自覺愛護公共衛生,但是在其他公共場所,就不能保證自己不出現亂扔垃圾、破壞環境衛生的行爲。因此,二年級學生仍需進一步加強保持公共環境衛生的意識,養成愛護公共衛生的好習慣。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到不亂扔垃圾、保護公共衛生的重要性。

2.懂得不亂扔垃圾不僅是爲了保持公共環境的乾淨整潔,更是一種責任和文明的體現。

3.透過發現、評析身邊的不文明現象,幫助學生養成愛護公共衛生的意識和習慣,並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身邊的人共同來保持公共衛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公共衛生意識和習慣。

2.教學難點:正確辨析不講公共衛生的不文明行爲。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對發生在周圍的一些亂扔垃圾的現象進行拍攝,並認真填寫《我的觀察記錄》表;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小紅花、七色花。

教學過程:

一、圖片匯入,明確主題

1.揭題,齊讀課題:同學們,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初步瞭解了該如何注意個人衛生,認識到不亂扔垃圾是一種文明的行爲。這節課,我們將一起來學習如何保護好公共衛生。今天,老師準備了很多“文明小紅花”要獎給表現好的同學,大家來比一比,看看最後花落誰家。請大家開啟課本40頁,一起讀讀課題。

2.圖片匯入:(出示圖片)這是我們美麗的校園,由於同學們都不亂扔垃圾,所以到處一片潔淨。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我們都身心愉悅。然而,我們身邊卻仍有一些破壞環境衛生的不文明行爲,讓我們來看看。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觀看潔淨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對潔淨的環境產生喜愛之情,藉此匯入新課,爲接下來的教學埋下伏筆。)

二、參與活動,探究分享

活動一:我是“環保監督員”

(一)看一看,說一說:觀看視頻,分別用手勢判斷對錯,並說說想法。

(播放視頻:1.外來的孩子隨意亂扔塑料杯。2.外來人員在學校吃盒飯後留下餐盒揚長而去;本校的一個學生趕緊上前撿起餐盒扔進垃圾桶裏。)

(二)議一議:你在我們的校園中還發現哪些破壞環境衛生的現象呢?

(如:亂扔廢紙、把口香糖吐在地上、把茶葉倒在飲水機裏、把水或飲料亂倒)

(三)講一講:你自己有沒有過這樣的行爲?

交流:你當時爲何要這樣做?你覺得這樣做行不行?爲什麼?

(四)小結:同學們都已經認識到,把自己製造的垃圾整理好帶走,是一種講文明的行爲。(板書:講文明)美麗校園,碧樹芳草,需要我們共同呵護。

(設計意圖:在這個活動中,讓學生觀看一些破壞學校環境衛生的視頻,再讓學生說說發生在自己身邊和自身的不文明行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分析是非對錯。)

活動二:我是“環保小記者”

過渡:我們都在盡心愛護着我們美麗的校園,不知大家可有留意到校園外不講公共衛生的現象呢?

(一)說一說:(出示課本40頁中《觀察記錄》前三部分)上節課老師佈置大家分成四組成立“環保小記者隊”,再請一位家長陪同,到周邊拍攝一些不講公共衛生的現象,並填寫好課本40頁中的《觀察記錄》表,現在請各組派一名代表來說說你們調查的結果。

情境1:到處張貼的廣告單;

情境2:居住的周邊人們把垃圾丟在垃圾桶周圍;

情境3:市場上擺攤的人們離開後垃圾成堆;

情境4:高速公路上車窗拋物造成嚴重車禍。

交流:你們平時見過車窗拋物的現象嗎?看了這段視頻,你們還會覺得這種行爲是小事嗎?爲什麼?

(二)讀一讀:《中小學生守則》第四條。(同學們,我們不僅要講文明,還得講衛生,(板書:講衛生)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環境纔會更加美好,人們才能生活得更健康。《中小學生守則》(出示《守則》相關內容)中第四點就提倡我們要保持公共衛生,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三)小結:正如《守則》所說,保持公共衛生是一種美德,讓我們大家都來做一名環保小小兵,爲潔淨的環境出一份力吧!請起立,讓我們用歌聲表達我們的心聲。

課中操:歌曲律動《環保小小兵》。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進行課前調查,發現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破壞環境衛生的現象,在情感上產生抵制髒亂差的環境。再在課堂中彙報交流,用視頻和圖片的事實喚醒學生的公德心,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對破壞環境的行爲堅決說“不”,認識到自覺保護公共衛生的重要性。)

活動三:我是“環保小幫手”

(一)演一演,說一說。

1.演一演:小品表演課本41頁情境圖。(同學們,其實現在人們的道德素質已經漸漸提高,就連小朋友都開始加入到保持公共衛生的行列中來,接下來,我們班的三位同學將爲我們帶來一段精彩的表演,掌聲有請。)

2.說一說:同學們,剛纔這三位同學所表演的就是我們課本41頁中的內容,小品雖然簡短,卻讓我們看到了文明之光,哪位同學來說說他們爲何要這樣做?

師小結:感冒時這樣做既不會破壞環境,也不會把病毒傳染給別人。感謝你們帶來的精彩表演,這三朵文明花送給你們了。

(二)議一議,談一談。

過渡:剛纔三位同學在文明衛生方面真是有妙招!相信同學們心中也有許多錦囊妙計。下面,就請大家搜搜“錦囊袋”,爲我們在校內外發現的不文明現象提些好建議,比比誰是“環保小幫手”。

出示各種現象:

1.到處張貼的廣告單;

2.居住的周邊人們把垃圾丟在垃圾桶周圍;

3.市場上擺攤的人們離開後垃圾成堆;

4.高速公路上車窗拋物造成嚴重車禍;

5.小朋友隨地小便;

6.隨意亂扔塑料杯、餐盒;

7.把口香糖隨意吐在地上;

8.把茶葉倒在飲水機裏,造成堵塞。

1.議一議:四人小組討論。請同學們自行選擇以上一兩種情況,在四人小組中進行討論,看看誰的妙計更妙。

2.談一談:生讀調查表中的“建議”部分:誰來說說你爲哪種情況獻妙計?

(在布告欄張貼倡議書;組成“環保志願者”;寫信去城管局的叔叔;宣傳車窗拋物的危害;把垃圾裝袋化。)

3.小結:同學們的妙計可真多,你們真是“環保小幫手”,老師要把你們的好辦法放進我們班的“文明錦囊袋”裏,一起來愛環保,(板書:愛環保)爲環境衛生出謀劃策。

(三)講一講,看一看。

1.講一講:同學們,其實在我們身邊,仍有很多自覺保護環境衛生的文明行爲,不知大家是否發現了呢?哪位同學來跟大家講一講?(如:爸爸將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媽媽將食物中的湯倒入下水道、同學看到地上的紙屑會主動撿起來。)

2.看一看:老師展示文明行爲的圖片。老師也蒐集到了身邊一些文明行爲,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設計意圖:採用小品表演,爲校內外發現的破壞環境衛生的不文明現象提出錦囊妙計,說說自己身邊的文明行爲等環節,都是爲了使學生懂得一些保持公共衛生的正確做法,認識到不亂扔垃圾不僅是爲了保持公共環境的乾淨整潔,更是一種責任和文明的.體現。)

活動四:我是“環保小能手”

(一)誇一誇:分享自己的經驗、做法。(誇完了別人,我們也來誇誇自己吧。誰來說說你平時是如何爲公共衛生出力的?)(生自由說)

(二)看一看:展示創文圖片。(同學們,有一句歌詞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爲了實現這一願望,我們整個市區掀起了創文的高潮,下面,請跟着老師抓拍的鏡頭,去感受人們創文鞏衛的熱情。)

1.觀看城市創文照片:這是我們城市的工作者、志願者、環衛工人和市民,在公共場所積極清潔衛生的情景,爲創建出更加潔淨、健康的文明城市而努力。

2.觀看學校創文照片:我們學校的師生也不甘落後,也都積極投入到了創文之中,你們看(逐一出示照片,師相機解說情境):我們學校堅持每天四小掃,每週一大掃,還組織全校師生利用週末的休息時間,對學校周邊公共地段的衛生進行大掃除,我們學校還實行了垃圾袋裝,讓垃圾不再輕舞飛揚。讓我們一起爲以上這些環保中最美的人兒鼓掌。

3.小結:優美的環境能使人們身心愉悅,美好的生活需要大家來共同營造。我們學校一直都在提倡小手拉大手,就是要我們用自己的文明行爲去影響、帶動大人們一起來保護環境衛生。

(三)寫一寫,貼一貼:(老師發現,我們班很多同學經常在爲保護環境衛生出力。所以今天老師爲大家準備了一些花朵,請大家將自己爲維護公共衛生做過的好事寫在花朵上,然後上臺把它張貼到我們班的“文明七色花”中,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告訴大家,你們是當之無愧的“環保小能手”。)

(四)小結:看着這朵怒放的七色花,老師爲你們感到驕傲。因爲有了大家的努力,我們學校已經被評爲“汕頭市文明校園”,希望同學們今後能繼續爲環境衛生出力,每做一件好事,就張貼一朵花,讓自己開出更多的“文明七色花”,盡好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板書:盡責任)

(設計意圖:將課程學習與學生日常生活和行爲習慣有效地結合起來,意在將環保意識和愛護環境的正確行爲植根於學生心中,幫助學生養成愛護公共衛生的意識和習慣,並願意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身邊的人共同來保持公共衛生。)

三、總結昇華,深化主題

(一)總結昇華:

1.交流: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

2.總結:同學們,創建衛生文明的生活環境,需要我們齊心協力來共同維護,從小做起,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一個人做起,不隨意亂扔垃圾,共同愛護我們美好的家園。最後,讓我們一起分男女生朗讀《環保歌》,號召大家“我們不亂扔”。

(二)朗讀小詩歌:

環保歌

(男)愛清潔,(女)講衛生,(合)環境保護靠大家。

(男)廢棄物,(女)不亂扔,(合)處處整潔真是佳。

(男)愛花草,(女)愛動物,(合)公共設施要愛護。

(男)環境美,(女)習慣好,(合)環保能手人人誇。

四、拓展延伸,課外實踐:

同學們,今天學習了《我們不亂扔》這一課後,相信大家今後一定會更積極地維護好公共衛生,也請大家把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與家長們進行分享,讓我們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園!

板書設計:

10我們不亂扔

講衛生

盡責任

愛環保

講文明

《我們不亂扔》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本課是統編《道德與法治》(二上)第三單元《我們在公共場所》第二課《我們不亂扔》中的第一課時。教材第三單元旨在幫助學生養成在公共場所所需要的文明行爲習慣。本課與本單元其他三課爲並列關係,主要是增強學生保護公共環境衛生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公共衛生習慣。

本單元的核心目標是引導學生超越自我中心思維,進入不斷擴大的公共視野,並願意主動承擔在這些領域生活的責任,遵守有關規則。“我喜歡哪種情景”以教室、體育館和公園小河邊三個公共場所髒亂和乾淨兩種不同狀況,讓學生選一選自己更喜歡哪種環境。強烈的視覺反差,會喚醒學生曾有的生活經驗,明白保護環境的意義:讓人身心愉悅。“不只是爲了乾淨”這一話題以繪本形式再現“郊遊”,進一步拉近與學生生活的距離,旨在讓學生懂得愛護公共場所衛生的意義,並初步學習垃圾分類,初步體會這是一種文明行爲,也是一種責任體現,養成自覺愛護公共環境衛生的習慣。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對於公共場所的衛生要愛護有一定的認知基礎,但他們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尚處於直觀動作思維發展階段,解決問題的方式、價值判斷能力、對道理的領悟主要在活動中形成。因此本課主要以活動體驗爲主,讓學生在其中獲得綜合性的實踐智慧。

【教學目標】

1.透過對圖片的觀察比較,感受乾淨整潔的環境給人帶來身心的愉悅,引導學生初步樹立保持公共場所衛生的意識。

2.依據繪本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了解保持公共場所衛生不只是爲了乾淨,還是遵守規則及講文明的表現,從而養成愛護公共環境衛生的習慣。

3.初步瞭解垃圾分類,初步學會垃圾分類的方法,增強保持公共場所衛生意識。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保持公共場所衛生不只是爲了乾淨,還是遵守規則及及講文明的表現。

2.初步學會垃圾分類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實際生活中養成自覺保持公共環境衛生的習慣。

【教學準備】

錄製視頻,製作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談話匯入:

(1)上課,同學們好。老師知道小朋友都喜歡去旅遊,說說你們去過什麼地方?看到哪些美好的畫面了?

(2)郭老師也想和大家分享了,請看(播放美好環境的圖片):師:同學們,這麼美好的環境是怎樣得來的?

師:對呀,我們不亂扔垃圾。(板書課題)

師(指板書):這是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規則呀。(板貼:規則)

活動一:對比圖片,情感認同

1.請看大屏幕(播放不同公共場所的衛生狀況對比圖片)這些場景你喜歡哪一個?(喜歡就給個贊贊贊,不喜歡就做叉叉叉。)

開始了,請看。(播放課件:圖片對比。)

2.對比圖片,初步感受。

師:這邊是小朋友們喜歡的環境,另一邊都是大家不喜歡的環境。請仔細觀察,發現了什麼?在整潔的環境裏,你的心情怎樣?(我們都贊同;我們都有同樣的感受。)

小結:乾淨、整潔的環境的確讓人感覺很愉快。(板貼:愉快)

師:再來看這些地方,什麼感覺?

師:是啊,又髒又亂的地方我們大家都不喜歡,怎麼才能變得乾淨呢?(對,我們不亂扔。點擊課件:只留下乾淨整潔的地方。)

3.拓展延伸,加深體驗。

師:同學們,我們新鄉市可是國家級文明、衛生、旅遊城市呢。課前,老師請小朋友們去我們周邊的公共場所調查了,還有哪些地方也是乾乾淨淨的,讓人覺得很舒服呢?

先在小組裏交流一下吧。(1)小組交流。(2)全班分享。

我們一起來分享吧,誰先來?

4.小結:你們真是善於觀察的同學。看來乾淨、整潔的環境人人愛。

過渡:說得好,做得會更好。

活動二:情境感悟,明理導行

1.情境一:出門遊玩帶什麼?

引入:現在就和我們的好朋友王勇一起去遊玩吧。說說吧,我們需要帶什麼呢?

預設:

生1:帶吃的——你想好好吃一頓。

生2:帶喝的——多喝水更健康。

生3:帶手機拍照——這個主意好,把美好的畫面儲存下來。

生4:帶垃圾袋——咦?大家都是帶吃的、喝的、用的,你帶垃圾袋爲什麼?(爲了乾淨)和你一樣,王勇也帶着垃圾袋哦。這是個講文明的好習慣呢,老師爲你點讚了。

師:大家要帶的東西可真不少。準備好了嗎——播放視頻。

2.情境二:走還是不走?

師:我們的好朋友王勇遇到困難了,誰來幫幫他。預設:

生1:應該幫王勇把地上的垃圾拾起來。(請說一下原因吧)

生2:如果大家都把垃圾丟在地上,這兒就不美了,大家都不會喜歡這裏了。

(評價:這裏是我們共同的家,整潔靠大家,不亂扔不只是爲了乾淨,也是守規則、講文明的表現,真棒!)

(板貼:文明)

標籤:教學 不亂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