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教師的二十項修煉 (教師隨筆)

 第一篇     修煉教師形象。

教師的二十項修煉 (教師隨筆)

修煉之一:教師的服飾--服飾是信任的外衣。馬克吐溫說:“服裝建造一個人,不修邊幅的人在社會面前是沒有影響力的。”的確,人是衣服馬是鞍,花想衣裳雲想容。服飾影響人的品位。

修煉之二:教師的微笑--身體的教育意義。戴爾卡耐基說:“一個人臉上的表情比他身上穿的更重要。”教師的微笑擁有無窮的教育魅力。教師,要面帶微笑進課堂。

修煉之三:教師的語言--溝通無限。本瓊生說:“語言最能表現一個人,你只要一張口,我就能瞭解你。”“開言知肺腑,出口見精神”。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老師說:“語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學生。”教師的語言,是人類最美的語言。

修煉之四:教師的習慣--習慣成就人生。萬世師表孔子曰:“少成則若性也,習慣若自然也。”習慣成就人生,習慣決定成敗,習慣是一種成功。

修煉之五:教師的寬容--一種教師美德。古語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嚴師出高徒。”而寬容,是一位具有人格感召力的優秀教師應具有的一種優秀品質。教師的寬容是一種力量。在教育中,寬容比懲罰更具有力量。

修煉之六:教師的德性--用德性育人。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的德性既是一種品性,也是一種智慧。

修煉之七:教師的智慧--成爲一個大智的人。第斯多慧說:“一個壞教師教學生真理,一個好教師教學生髮現真理。”古希臘時期,人們把教師稱爲“智者”。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我國還有“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之說。

修煉之八:教師的情感--做個多情善感的人。盧梭說:“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悟性。由於情感的活動,我們的理性才趨於完善。”人是一種情感性的動物。穩定的情緒與豐富的情感應成爲教師感動力的源泉。“愛”字爲先,鑄就高尚的師德。

第二篇     精煉教師生活。

修煉之九:教師的規劃--自主思考並規劃教育人生。有諺語說:“機遇從來都只垂青有準備的人。”有規劃,纔能有目標,纔能有動力。沒有專業發展規劃,一個有思想的教師的成長,是很難想象的。

修煉之十:教師的閱讀--過一種閱讀的生活。蘇霍姆林斯基說:“讀書,讀書,再讀書。”對“讀書人”來說,沒有閱讀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如果不讀書,還能去教書嗎?

修煉之十一:教師的研究--專業發展必經之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指出:教師是教育研究的生力軍。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源頭活水。

修煉之十二:教師的反思--新型教師的必備能力。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是人自我覺悟的過程,是自我提升的過程。教師應勤反思,把教育反思作爲自己的.基本研究行爲。

修煉之十三:教師的寫作--教育生活體驗的表達。契訶夫認爲:“必須寫自己看見的,感覺到的,而且要寫得真確、誠懇才成。”一名優秀教師,要學會表達自己,而寫作則是表達自己的最佳方式。

修煉之十四:教師的幸福--體悟教育之美。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教師的幸福之源是學生,是學生的成熟,是學生的理解,是學生的一顆善良的晶瑩剔透的童心。

第三篇     錘鍊教師專業。

修煉之十五:以生爲本--人的教育。普盧塔克說:“兒童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教育的中心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魏書生說得好:“當你把學生看成天使,那你就生活在天堂裏;當你把學生看成魔鬼,那你就天天生活在地獄裏。”

修煉之十六:課程意識--超越書本中心。杜威說:“學校科目相互聯繫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不是文學,不是歷史,不是地理,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一個教師如何理解課程,就決定了他如何實施教學,他的課程視野,甚至直接影響了孩子們的思維方式。

修煉之十七:跨越邊界--知識之後是什麼。趙汀陽說:“知識不足是科學的問題,更是與人的命運和幸福相關的問題。”對單一教學侷限性的超越,是潛移默化的價值教育。

修煉之十八:教學藝術--學習的革命。佐藤學說過:“透過和事物對話、和他人對話、和自身對話的活動過程,創造一種活動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學習。”教學是一門藝術。

修煉之十九:尋找聲音--一種重要的軟實力。巴爾扎克說過:“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

修煉之二十:教育之夢--做個有信念的教師。梭羅說:“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之中,快逃出這種境地。”人是要有信念的。沒有信念,便沒有思想,沒有主見,沒有理想的追求。一個沒有信念的人,在生活和工作學習中是不能站穩腳跟的。教育信念,是優秀教師和普通教師的分水嶺。

    據說工作有四種狀態:第一種,工作是使命;第二種,工作是興趣;第三種,工作是飯碗;第四種,工作是苦差事。至於想要達到哪種狀態,就全由自己選擇了。

    其實,看待工作不必那樣悲壯,那樣悲觀,工作中還是有很多樂趣的。前幾天我讀臺灣學者傅佩榮寫的《國學的天空》,書中提到了《莊子》“庖丁解牛”的故事,這個故事大家很熟悉,但傅佩榮卻抓住了其中的一個細節,當骨肉分離的那一刻,描寫庖丁神態的一個詞是“躊躇滿志”。卑微的工作,卑微的地位,怎麼會“躊躇滿志”呢?作爲哲學家的傅佩榮解釋得很好,他說:“人不要在乎從事的是什麼工作,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做。你把事情做得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在固定的規範中精益求精,從技術提升到藝術,到達出神入化的境界,以至於別人看起來,覺得很美妙,很值得欣賞,你就不妨享受‘躊躇滿志’的快樂。”所以說,做老師也好,做其他工作也罷,我們一定要善於發現工作本身所蘊含的美感,並進而去享受其中的快樂!

    教育,我們從事的神聖事業;教師,我們所選擇的崇高事業;育人,我們所承載的終身使命。我們應該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姜峯